老年的心情
welchen
這些日子以來, 我一直在注意此篇文章在網路上討論的發展與變化, 我本身 雖不諳文學, 卻對其主題有極深之興趣與感觸, 特別是關於田醫生,但我卻發現 大家都忽略掉田醫生,因此我想就這個角度跟大家談一談。
在現實生活中, 我經常接觸老人家, 大部分的人是活在回憶中, 身體平安者 皆尚能自適, 但只要一生病, 會比任何人都顯的無助, 因為他們不像年輕人擁有 未來, 縱然有許多年日, 也是齒危髮禿的日子, 嘗遍身子不聽使喚的苦楚...
我覺得在讀這篇小說時, 有一種不協調感, 就是在林哲朗尋找到理想定位, 田曉慧理想幻滅之時, 田醫生的對話突然將主題跳躍到宗教的層次, 或說生命最 深處的嘆息, 田醫生的迷惑是帶著呼喊的, 很戲劇性, 面對兩位年輕人有一種否 定他們又想教育他們的味道, .....but, 兩位年輕人似乎只是覺的那只是面對死 亡,或者說是面對無力感的情緒反應, 田曉慧急著安撫, 林哲朗最後是在等田曉 慧, 彷彿認為兩人間的情感發展,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救贖」...,田醫生的 呼喊有一種被「不過是消沈的情緒化反應」處裡掉的味道,.. 我想這有可能是大 家對田醫生反應不強的原因.
我覺得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 可以比較以超然的立場來確認永恆, 像認為只 要死後留名, 只要永活在愛人的心中, 或在族譜中存名.... , 但當人切身面臨 死亡威脅時, 其實是無比的恐懼與不安的, 就連在歷史中存名的價值都無法肯定 。特別是年輕時懷抱執著理想之田醫生出現這種反應,更是叫人不安。他還想抓 取什麼?
但我覺得田醫生這種反應卻很可能發生。 當一個人無法尋著生命最深的根 源時, 可能他一切的努力會回到起跑點, 我想這是田醫生最深的無奈, 這卻是一 個用生命歲月走到盡頭才會面對的疑問. 對年輕人而言,則是很唐突的。
回應四:獻給七八零年代的理想主義者
虛擬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