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小憩 ""
"" "" 讀書會課程 讀書會課程
成人說故事課程介紹 主領人培訓 心靈小憩首頁
""
張貴興「沙龍祖母」故事與提問
作者:劉曼肅、陳韻琳
 

一、故事結構分析--「沙龍祖母」的起、承、轉、合(陳韻琳)
<起>

1.祖母摔倒,以及動物滿院、兒孫滿堂的幸福祖母

  祖母摔倒昏迷。故事敘事焦點放在害祖母摔倒的樓梯、以及祖母跟動物的關係,還有祖母的子女:敘事者的父親、二叔、三叔、以及兩個姑姑對祖母摔倒一事的憂心。醫生來視察後,祖母的子女們個個臉色凝重,談起上一次祖母生病曾提要照相一事。(無法直接說出的「遺照」兩字)。


2.祖母的相片

  「她老人家沒有一張正式的照片....」「一張拿得出去的照片,一張可以擺在客廳讓後代子孫瞻仰的照片。」「一張莊重的、正式的照片。」


<承>


1.:祖母的母雞

  祖母讓醫生非常意外的竟然醒來了。祖母很關心她長年在照顧的動物,得知鵝生蛋,囑咐孫女好生小心要讓蛋給孵出來,結果是讓一隻正在抱窩的母雞順道孵鵝蛋。(這是一隻盡職的母雞,一隻巾幗英雄,經常找公雞打架)。子孫熱鬧探病。(是個幸福的老人家)。祖母出院。

2.:祖母講古

  出院後的祖母除了像過往一樣花很多時間祈禱,再就是經常跟晚輩孩子們輕鬆講古。「稀奇古怪的往事....雖然它們引人入勝,我們總覺得那種事情太遙遠,和我們的吉他、搖滾樂、青春痘、愛情的渴望扯不上關係。


3.∼∼∼∼日本鬼子來了∼∼∼∼

4.祖母回憶中的兒子們

  二叔帶祖母去照黑白照(當年祖母為救二叔與大野豬拼命的故事)
  三叔帶祖母去照彩色照(當年祖母為救三叔跟鬼子拼酒的故事)
  祖母吐。
  祖母聽聖經。祖母精神好時擦耶穌像。
  敘事者的父親帶畫家來為祖母畫一幅畫像。
  ∼∼∼∼蛆蟲與缺了半邊頭殼的骷髏頭∼∼∼∼
  (空襲槍林彈雨中背著父親進入防空洞)

5.祖母回憶中的丈夫

  祖母病情開始不穩。
  話題環繞談動物。
  很意外的大量回憶祖父。暴躁的客家人英年早逝,沒看過一眼自己的孫子。輕描淡寫:據說他在此地抗日史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

<轉>


1.:祖母上報的那張藝術照

  報紙上藝術家攝影的的祖母在教堂裡的祈禱相片「禱告」。
  「那是一張祖母的半側面半身照,她穿著黑布衫,纏黑帕裹,雙手合十,半仰著臉,兩眼凝視前方,專心而虔誠的作著禱告,灰黯的背景可以隱約看到教堂內部陳設。祖母臉上密佈的皺紋顯得十分柔和而深沈,兩眼好像閃爍著智慧,整張照片散發著寧靜、安詳的氣氛,照片左側有小字:劉先生獲獎作品「禱告」。

2.:華麗謊言與「主阿!」

  報紙上藝術家攝影的的祖母在教堂裡的祈禱相片「禱告」。
敘事者為祖母開心,必須為那幅照片構造一篇「華麗的謊言」。
∼∼∼∼「主阿….」祖母蹲進蘆葦蕩,少女時代的兩個姑姑受不住水蛭騷擾,一個疊著一個趴在她背上。鬼子正在屋子裡作著突擊檢查,他們有時候帶走一些食物和年輕女孩。十幾隻水蛭貼在祖母兩腿上。祖母終於看見了那具缺了頭顱的尸體慢慢的從身邊漂過,帶著烏雲一般地蛆蟲和蒼蠅。 ∼∼∼∼

3.:藝術家與俗人

  跟藝術家談希望賣這幅攝影作品。
藝術家與商人、老闆、鄉紳的會晤:「是藝術,不是商品。」
「作品裡的模特兒是我們的母親、祖母,她老人家臥病在榻,和她信仰的天國只有一線之隔。
「這是常有的事。就是那樣,我也不能賣給你們。」
「他鬍子修飾的那麼整齊,那麼漂亮,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且他在文化部門做事。」
長輩問他何時可以交貨時,他又發了藝術家脾氣,他說他不是生產生產商品,是創造藝術,藝術需要靈感和心情,他說不出一個日期。

<合>


祖母唯一兩張照片,藝術家與傳教士。


  「去投靠張阿瘦的游擊隊。」祖母從身上掏出自己婚前唯一一張照片:「把這個給張阿瘦」。
  藝術家的攝影照片到時,祖母已陷入昏迷。
  祖母過世,「禱告」放禮車上。
  藝術家對照片成為冥相的回應:一群無可救藥的俗人。污辱了他的藝術。他在電話裡哭了!
  敘述者和父親坐在祖母畫相前閒聊談到婚前那張照片。
  父親說:「照片是一個傳教士拍的,祖母坐在市場前的板凳上禱告。那時候沒有什麼教堂。祖父那時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挑菜到傳道士家賣,一眼看見祖母那張照片,就愛上了祖母。


二、說「沙龍祖母」的故事(劉曼肅)



    每一個祖母都是「曾經滄海」、歷盡風霜的,儘管平常只如孩子一樣需要人哄著。即使紅樓夢裡雍容華貴、養尊處優的賈母,在中秋夜賞月時,儘管說笑歡樂依舊,卻在提議吹笛人躲暗處,儘挑慢悠悠的曲調,獨奏而不合奏,製造悲慘情調的細節上,呼應了她的真實心境。所謂「繁華落盡」,老人最懂得什麼是興衰交迭、滄海桑田。但在年輕人眼中,老人卻只如孩子一樣。

  「沙龍祖母」裡寫的是一個飽經憂患的老人,以最天真質樸的面目出現在子孫面前,她的人生最難堪曲折處,是一句簡短的禱詞。

  「沙龍祖母」是馬華作家陳貴興發表於1991年的作品,當時年35歲,正面臨寫作風格的轉變,特別的是,陳貴興大部分的作品充滿熱帶雨林奇幻瑰麗的文字風格,本文卻顯得平淡淺白。出生馬來西亞的張貴興中學期間便開始創作,大學時負笈台灣,後入藉台灣,屢獲文學大獎。馬來西亞是他的鄉愁,他的書寫永遠帶著異國風情,「沙龍祖母」也是以熱帶叢林為故事背景。

寬宏大量的祖母


  故事是從平靜安逸、充滿與小動物溫馨互動的場景開始的。老祖母在農村過著自在悠閒的生活,除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孫兒眾多,還有一群小動物包圍著她:一條忠心耿耿的老黃狗、幾隻調教有方的鵝等等。但是因為老祖母忽然滑了一跤,外傷不嚴重卻昏厥過去,平靜的生活開始波動,兒子們警覺到祖母不再適合獨居。

  祖母是因樓梯濕滑跌跤的,病床邊,兒子們焦急的商議要不要加上樓梯扶手?甚或拆掉舊木屋,改建新洋房,徹底杜絕濕滑的樓梯。但是這棟南洋的傳統高腳屋已經聳立在椰林中三十年,祖母十分鍾愛,在老祖母沒答應搬遷、改動之前,沒有人敢擅自做主,討論了半天,兒孫莫衷一是。

  祖母第三個兒子最先發現,有一件事很重要,必需先做──祖母曾經懸念著要有一張正式的照片,她連一張照片也沒有。這話題引發了一個沉重的考量,且不能明說──遺像是遲早必須的。

  祖母在第三天醒了過來,精神很好,她首先關心雞鴨鵝狗的照顧,仔細的叮嚀,阿珠已經接手了,祖母便放了心。祖母喜歡熱鬧,大大小小的兒孫弄得病房十分喧嘩,充滿笑聲。話題總是繞著老房子轉,兒女一致覺得「老房子是一隻禍害」,必除之而後快,祖母一逕「用寬宏大量的笑容聆聽兒女談起那棟老房子」。就這樣輕易的,念舊的祖母居然笑著讓出拆建房子的決定權。祖母有什麼更在意的事嗎?

三張照片


  祖母出院了,搬離了老屋,住進了長子的家,能下床走幾步,她提起,還沒拍過一張正式的照片。

  次子承接任務,找了一家鎮上最好的照相館。

  祖母盛裝前去相館,忙得二子滿頭汗。但是,當黑白半身照片送到家時,看著那張非常清晰的沙龍照,祖母笑著說,很好。大家心知肚明,寬宏大量的祖母其實一點也不喜歡。

  一張好照片是祖母唯一在意的事了,有人想到了祖母年輕時曾有過一張好照片,但是目前卻什麼也沒有。如何尋找更好的攝影師,再照更滿意的相片?在兒孫的簇擁下,祖母再次盛裝打扮去另一家像館。

  這次相片送來時,是一幅巨大的彩色照。照片上的祖母黯淡無色,臉頰上的紅暈卻修飾過度,背景異常鮮艷。大家哄笑取鬧,這次主事的三子很窘,他發覺這張照片不夠尊重,「到了那時候」,這張照片還是不能用。祖母卻表現得一點也不計較。

  最後長子請來一位肖像畫家,要用藝術手法把祖母的美德表現出來。祖母以最大的耐心配合著,讓畫家在祖母的臥房裡畫了十五天。最後,眼前.3出現了一幅以火山和雲彩、椰林高腳屋為背景,華麗而匠氣的畫面上,祖母被描繪成嚴肅的豪門大家長,威嚴而線條冷酷。

  大家七嘴八舌,三幅畫像,究竟哪一幅好,自然是見仁見智。

祖母的信仰


  祖母時病時好,她躺在床上聽孫女讀聖經,精神好的時候每星期天去做禮拜,平日神父也會來探訪祈福。她殷勤擦拭耶穌相框,常常禱告,背誦長串的禱詞,長得連神父也咋舌。當祖母臥病在床,她記掛著家畜就像記掛著親人,有時回憶起祖父。

  一些回憶的片段,在故事發展中忽然的插進來,與兒子們急著幫祖母籌劃照片的情節穿插進行,似乎,過往生死交關的經歷,正在組合成祖母的相片。

故事插進來:


  日本鬼子來了──

  頑皮的次子用彈弓擲出石頭,驚動了大野豬,大野豬一路咆哮著追趕過來,祖母用一根尖樁刺殺了野豬,救了次子一命。
  三子鑽進日軍營區,撿了一顆未爆的手榴彈,被依間諜嫌疑逮捕拘禁。祖母跟日本軍官交涉,靠著膽識與酒量救出了兒子。
  空襲警報,病得神智不清的長子被擔架抬著,卻在低飛的戰機引擎聲中,被丟棄在半路上,祖母不畏槍林彈雨,從防空洞跑出來將他揹進去。
  日軍正在搜尋年輕女孩,祖母躲在河邊,背上疊著兩個女兒,身上爬著十幾隻吸血的水蛭,忍著河流飄來爬滿蛆蟲和蒼蠅的半邊髑髏。她說:「主啊……」

  祖母半生活在戰爭陰影中,又因為丈夫出門打游擊,她必須隻身保護兒女。後來守寡,生活想必是充滿艱辛。祖母虔誠的信仰,原有著深厚的基底,是數度生死交關所依憑的力量。

  難怪三張照片與畫像,都不足以描繪祖母,祖母是親切而莊重,溫煦卻果斷的,這樣複雜的人生,誰能詮釋得清楚呢?
禱告的照片


  故事的轉折出現,一幅令大家動容的祖母照片奇蹟般的刊登在報紙上。那是一幅獲金牌獎的攝影作品,題目為「禱告」,光線恰到好處的捕捉了不知情的祖母在教堂裡祈禱的虔誠與平靜。

  兒孫們為了討老人家歡心,決定撒謊,編織報紙為何刊登這張照片的理由,是要讚揚祖母一生的美德。所謂「報紙上的內容」,由一位孫子起草,熟背之後,反覆讀給並不識字的祖母聽,並與大家串通好一致的說法。這一篇虛擬的新聞稿,無論內容與形式無疑就是一篇追思禮拜用的悼念辭,讀之令祖母感到欣慰。

  但是如何取得這幀照片呢?第一次拜訪攝影家的時候,趾高氣昂的攝影家聲稱作品為非賣品,後又漫天開價。談判未成,幾個兒孫回到家只能向祖母胡亂說了個理由搪塞過去。

  第二次拜訪攝影家,才說成了交易,後來攝影家親自沖洗又拖延了些日子,直到祖母陷入昏迷,照片才送到家。後來祖母過世,喪禮備極哀榮,這幀照片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在這一段與攝影家的交涉過程中,穿插了另一個回憶。祖母幫忙一個受槍傷的游擊隊員包紮傷口,之後將自己唯一的一張照片交給這人,請他去投靠在叢林裡領導游擊隊的丈夫,照片成了唯一的證據,能牽繫分離的夫妻,也能救一個失散的軍人。

  祖母離世之後,她的長子才想起來,那張祖母年輕時的照片,是宣教士照的,祖母在板凳上虔誠的禱告,那樣子是否動人?我們只知道憑那張照片,祖父一眼就愛上了她。

禱告的人生


  兩張祈禱的照片註解了祖母的一生,沈靜而專注的祈禱使其他刻意描繪、塑造形象的照片或繪畫都相形見絀,祖母的一生從憂患危險中鍛鍊出悲憫,從貧乏困頓中形成智慧,經過風浪,歸於平靜,消化痛楚,不留下苦毒傷痕,終能使子孫安居樂業,枝繁葉茂。
  慈祥天真的祖母,原來是有真槍實彈的人生厚度的,而祈禱,雖輕如鴻毛,卻重如泰山,在「沙龍祖母」中,作者利用雙重敘事的技巧,點出了信仰的力量。


三、故事觀察:

    這小說中用了兩種字體:細明體與楷體。
  小說中有兩個脈絡:過去與現在的對比。

  時代背景:過去--雨林游擊戰,隨時戒備;現在--平靜安逸的生活。
  經濟環境:
  祖母的性格表現:過去--勇敢、有力、酒量大;現在--慈祥、念舊、愛護小動物。
  家族的決策過程:過去--女人當家;現在--群龍無首。
  宗教生活:

四、問題討論:



  1.故事中共出現過五張照片,各是怎樣的畫面?你喜歡哪一張?
  2.祖母救過每一個孩子,她是如何救他們的?比較過去與現在,你可以歸納出祖母年輕時的性格嗎?與年老時有何不同?
  3.祖母過去與現在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為什麼會如此?你的祖母是一個怎樣的人?苦難的痕跡會在生命中留下負面的影響,你的祖母有嗎?  4.故事中的祖母一生非常精采,她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最在意的是什麼?你會在意什麼,不在意什麼呢?
  5.故事中的藝術家對他自己所拍的「沙龍祖母」看法如何?祖母對那張照片的看法如何?兩人都喜歡那一張沙龍照,喜歡的不同點在哪裡?
  6.故事中有兩張祖母的「祈禱」照,試描述宣教士所拍的、和藝術家所拍的情景、意境有何差異?藝術家認為祖母的家人是俗人不懂藝術,他的理由是什麼?他最後為何會哭?作為一個藝術家你覺得他有沒有少掉些什麼?
  7.祖父因為宣教士為祖母拍的「祈禱」照愛上祖母,你覺得原因是什麼?這張非常有紀念的照片最後當做什麼用途?你覺得有沒有浪費掉?為什麼?
  8.你最得意的一張照片是哪一張?在哪裡?誰幫你照的?你為什麼喜歡?
  9.你信仰什麼?信仰曾帶給你什麼樣的力量?
 10.你平常如何禱告?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你發出了最嘔心瀝血的禱告?

 
""
TOP↑
 
文學|電影|藝術|音樂|人文|趨勢文化|文藝創作|線上讀書會|影音|廣播|訂閱電子報|藝文節目|藝文網友的家

"" 本站中之圖形與文章權皆屬於原作者所有,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貼使用。
瀏覽本站請用IE6.0以上,螢幕解析度1024*768, 以達到最佳視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