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秋刀魚之味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李志薔
普通寫手
普通寫手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03-07-24, 11:04
來自: 台北
聯繫:

回應:秋刀魚之味

文章李志薔 » 2004-09-04, 10:59

這是我下一本散文主題的計畫,
目前大概通過文建會補助二年,
書名叫:《女聲》,
乃一系列以女性為主題,為其發聲的散文文章。

其實,我比較想安安靜靜躲起來寫作,
但是,一些需要熱情投注的社會運動往往會拉扯著我。
還有那個仍然微溫著的電影夢........

李志薔
普通寫手
普通寫手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03-07-24, 11:04
來自: 台北
聯繫:

文章李志薔 » 2004-09-04, 11:01

三月發表的【天堂之梯】是這系列的另外一篇,
我寫的是:隱藏在勞工後面的女性身影。
那哭泣的小人兒....

心靈小憩也有轉載過來。

李志薔
普通寫手
普通寫手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03-07-24, 11:04
來自: 台北
聯繫:

【人間福報】每週選文

文章李志薔 » 2004-12-31, 12:18

來問候心靈小憩的朋友,新年好!
前陣子看見本文收入【人間福報】每週選文~
裡面有一段評析,和大家分享


《講師的話》◎孟樺

在創作《秋刀魚之味》這部影片腳本時,小津安二郎的母親去世。那年小津五十九歲。
愛寫詩的他,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心情:「山谷中春天已至,櫻桃花開如雲;但是這裏,凝滯的目光,秋刀魚的滋味——花兒也憂鬱,清酒的味道也變得苦澀。」
秋刀魚之味,是一種憂鬱滲著苦澀的味道;那是秋風吹襲的寂寥,帶有絲絲的悽涼。
拍完這部片之後,小津也離開人世。那天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小津安二郎的生日。
這樣一部作品的存在,所散發的不止是其藝術價值,還有其雋永的生命意義。
於是,像李志薔這樣的電影人看這樣的電影,便要說:「我每次看都掉淚。」
一項藝術創作之所以造成迴響,在於其承載的內容與欣賞者的生命經驗產生深刻的撞擊;其產生的撞擊愈多,就愈展現當中藝術意蘊的濃烈與偉大。
像《秋刀魚之味》這樣的作品很難寫評論;縱然作者也在文中提到了小津電影的主題及拍攝風格,可是他知道,真正要表現這部電影箇中的蘊涵,必需透過自身生命給予印證。
是故作者要藉小津「安靜的視角」,檢視自己的人生境界;經由這樣的過程及所記述的文字,以透脫出這部藝術作品的濃烈意蘊與偉大。然這麼一來所寫出的影評便不只是影評,而是從之延伸出的文學新生命。
於是,電影中的人事物與自身生命的人事物有了呼應和交集,觀看的視角亦和小津的視角相結合,甚至為文的鋪陳也和攝影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透過「榻榻米高度的低鏡頭觀點」所觀得「陌生的新家、暮秋的陽光和靜伏的桌椅,神壇上菩薩垂目不語,父親遺像前一縷輕煙裊裊」;「自己的父親和妹妹」與電影中「父女熟悉的身影」,「看似平凡的家族倫理主題」,「有了複雜而豐富的生命」;「相似形配置」之於「門前木瓜樹」與自己「妹妹」的逐漸亭亭玉立;「固定畫面構圖」呈現自「盛裝低眉,款款地走出家門」的妹妹的想像。文章從秋日「午後的斜陽」,到「晚風」和「星夜」,整篇作品為「秋刀魚之味」這個命題注入了文學的新血。
作者善用段落以陳述自己的感情,像主觀的電影分鏡一樣,具有閱覽情感導向的作用。也就在這樣的導向過程,我們多認識了一段人生的翦影,可供自身生命的相互對照,從中得到啟示與感動。
好的文學作品有如好的電影,讓人一看再看,意猶未盡;本課可謂其中最亮眼的代表作。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