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贖罪」中的男主角,最終尚未服滿刑期,卻因二次大戰爆
發,得入伍從軍。在法國,他間歇的輾轉的收到女友給他的信,信中
最後一定會寫:「我愛你,我會等你,請回來。」
男主角沒有什麼壯烈偉大的夢想、救國淑世的胸襟,他將女友的
信放在貼心的口袋,只有一個願望:「一定要讓自己活著!」
心理學家法蘭克在戰後出現了「意義治療法」心理派別,強調「
意義」對一個人心靈深處所扮演的強大力量,他自己經歷了集中營的
痛苦,但他在妻兒毫無消息的情況下,跟自己說:「一定要活下去,
這樣才有團圓的機會。」多少次他幾乎想死,卻在舉頭望月思念妻兒
時,升起支持下去的信念。
男主角正是這樣,可能數個月、半年才收到一封信,但信後這句
話「我會等你,請回來。」便讓他不管情況多危急,永遠有著求生的
信念。
有時我會想,如果是我,在家人全數音訊全無後(我住在男生宿
舍,戰時一定是全數上戰場的),我想我也會每天每天不斷鍥而不捨
的寫著信,寄往任何可能的地方,跟他們說:「我等你,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