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福音給家人的緣故 去讀了這本書
很簡略的感想
請多批評指教
對話-交會時的光芒 - 我讀「達賴喇嘛讀聖經」
「達賴喇嘛讀聖經」一書是在1994年在倫敦一大學禮堂中,十四世達賴受邀「世界基督宗教冥想團體」每年度針對有關道德、靈性、閱讀、靜默、哲學、、等問題的當年度研討會的公開評論。從1984至1994年間,依序討論了:將印度經典做為基督徒的閱讀書目、於現代文學中尋找上帝、新教堂、談閱讀、基督宗教的主體性與現代性、談整體性、心靈與精神、基督宗教冥想:演變中的傳統、從破碎性到整體性、新興的基督宗教神秘主義、良善之心。由紀念若望˙緬因神父而舉行的研討會,基於基督宗教立場為出發,致力於提倡第一批修士-沙漠神父所傳下的靜思默禱的傳統,在1980的蒙特婁,若望˙緬因神父與達賴在一次跨宗教的大會上短暫見面,在不同的信仰背景中,藉由共同接受的深度默想的修行方式,達到了兩造間的深刻對話。因此而奠下了94年達賴讀聖經的特別聚會,以「良善之心」為主軸,開啟兩大宗教之間的了解與交流。
如何在異中見同、同中見異,放下做為一個基督徒-神的兒女的優越感與驕傲,從一個佛教徒的眼光中看見自己宗教的獨特性意義。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或說新的觀點來挖掘基督神聖不凡的超越性,深入基督降世為人的普世性;學習以基督的心來看待不信的未信的世人,那是寬容和等待和愛。去了解苦心修行的佛教徒也是為了追求生命的豐盛和喜樂,而只是他們走上了一條不同的路,拿到了不一樣的鑰匙,而同樣的想解開生命幸福的密碼。若不去了解,就無法溝通,若不溝通,就無法去愛和去傳達。「就是重新發覺自己原有宗教信仰中更為深層的意義和力量,佛教徒能以這種方式幫助基督徒加深自己的信心,甚至在兩種宗教之間顯而易見的矛盾之處、或是無法轉譯的觀念部分-讓這份信仰顯得更清明。」在友善的基礎下,達賴以專注的好奇進入聖經,因為他向來抱持著「宗教超級市場」的理念,一種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的信仰觀;所以他不爭論不批判不企圖改變他人,他觀察探索發問交換分享並尊重。
在認識兩種宗教的根本差異的大前提之下,不輕易判斷或誤解,有意義的對話仍是有空間的;我們仍可說出對耶穌的真誠追尋及經歷,以及帶來的個人生命中確實的改變與更新,而不是標榜儀式或知識。我們將自己真實的宗教經驗展現出來,自然而然的傳達及表現耶穌的救贖,說出祂對於我們生命和生活的關聯與其重要。兩種道路的差異將顯而易見,無須主動去否定那另一條道路,因此可以去察覺其他信仰中的真理和耶穌代表的真理異同之處。當殊異的宗教追尋者,彼此誠實的交流自己親身實踐得著之體驗,可以開啟一扇包容的門,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差異與隔閡被尊重,但依然不變,而藉著包容和對話,在尋找和叩門的路途中,真理將會以它原本的樣子顯明。
當十六世紀,利瑪竇來到中國,發現到融入當地的文化、掌握其生活氛圍和節奏,是他達到異象和呼召的最佳策略。卻因而失去了羅馬教廷的信任和支援,也使得兩種宗教文化隨即失去了對談空間。彼此必須放下成見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包袱,才能真正認識到彼此的不同,對於世界的開始及結束、世界的本身截然不同的看法。卻能尊重差異,認識了人的微小和平等,反而實踐出「愛人如己」的真理,並且沒有誰能分別誰是真實的求道者,沒有誰能拿石頭丟誰,即使我們信仰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