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路易師和他的好友、牛津大學華德漢學院的大學部學生
歐文‧巴菲德開啟大論戰,對巴菲德而言,這是一場「密集的哲學觀
點溝通」,對路易師而言,則是「持續不斷的爭論,有時用文章,有
時面對面,歷時數年。」論戰延續近十年,最後巴菲德服膺「人智說
」,相信透過精神修養可以認知靈界,路易師則放棄無神論信奉基督
,論戰終於劃下句點,時為1931年。
當時爭論的焦點為:想像的特質是什麼?詩意內觀的地位為何?
論戰過程治癒路易師對近期文學的偏執,反而厭惡當代文學,巴菲德
則斬獲豐富,將論戰心得寫成《詩語》,成為他最重要的著作。從路
易師自傳《驚喜》中路易師的陳述,他們也觸碰到為何會有時髦流行
、又為何會退時髦流行的問題。
巴菲德開玩笑似的跟朋友說,在論戰過程中,路易師教他如何思
考,他則教路易師該思考哪些問題,路易師受過嚴謹的邏輯訓練,巴
菲德則教路易師發揮想像力。
1926托爾金邀路易師參加「吃炭人社」(Coalbiters),這是非
正式的讀書俱樂部,主要是研究冰島文學,從此兩人經常碰面甚至終
夜長談,路易師在1929寫給友人的信中,說某次聚會後,兩人回到研
究室繼續話題:「坐下來討論神祇和巨人達三個小時。」這些討論對
兩人的文學作品都發生深切的影響,路易師更因而改信基督。路易師
在自傳中說:「與托爾金的友誼使兩個舊觀念崩潰,其一是,打從出
娘胎就被警告絕不要相信任何一個天主教徒,其二是,擔任教職後也
曾被警告絕不要接觸語言學者,托爾金兩者兼具。」他倆的友誼後來
發展出吉光片羽社。
1926年,路易師與瑪格大倫學院導師湯瑪斯‧韋登討論新約聖經
福音書的歷史真實性,兩人的結論是:「確有歷史真實性,並且同意
其中若干內容無法以常理解釋。」路易師日記的結論是:「浪費了一
個晚上,但並非全然無趣。」
1929年,路易師在公車上思考著人性自由的問題,心中升起天人
交戰的澎湃,這天下公車後,路易師向從不認識的上帝禱告,成為「
全英國最不心甘情願的皈依者」,這經歷發展出1945年出版的「夢幻
巴士」故事。之後,路易師從「是否該信基督?」轉向「等候基督召
喚」。
在1931年,路易師和哥哥華倫動物園玩,沿途上,1929巴士上
的經歷以另一種方式出現,他整個世界突然轉向,他心中呈現一股選
擇的衝動,逼使他推開另一扇門,成為基督教思想家和作家,路易師
覺得自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往前推。而在去動物園前幾天,路易師跟
托爾金,一邊在大學步道上散步,一邊談話,他們談論信仰。
以上書摘整理自柯林‧杜瑞茲所著《聖經、魔戒與奇幻宗師》
路易師轉折的關鍵,全都是激辯中建立的友誼,他需要的是被智
慧折服。關懷愛心,對這樣的男人,影響力是比較小的。這種智慧的
激辯,是更加鞏固友誼,而不是摧毀友誼,這樣的人,的確比較難走
進現時我們周遭的教會生活中。
不知我們周遭有多少路易師?誰又是托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