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整理自柯林‧杜瑞茲所著《聖經、魔戒與奇幻宗師》
1939到1949年的吉光片羽社。
路易師在《四種愛》(The Four Loves)這本書中,有詳細說明
吉光片羽社成長的過程:
「我的每一個朋友身上,都有一些東西是另一個朋友才能使之充
分展露的。光只有我一個人,我亮度不足,無法讓一個人的全面性都
顯現,我需要其他人的光芒,才能讓這個人的多面性呈現出來。查理
斯‧威廉斯已死,爾後我再也見不到托爾金聽他講話時的反應,威廉
斯遠去,我不但失去一個好朋友,也失去托爾金與威廉斯對話時我從
中擷取的助益,我從托爾金身上獲得的,也相形減少。因此,真正的
友誼是最不善妒的愛。兩個好朋友欣喜於第三者甚至第四者的加入,
只要這個人夠資格成為真的好朋友。然而,真正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密
友,可遇不可求,因此社團成員的擴展受到限制。」
路易斯的確聰明過人,能悟出友誼是各種愛中最不善妒的,但是
人很複雜,友誼也是。
路易師有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親和力和領導力,「興奮的時候拉
高嗓門」,主導聚會的氣氛和討論主題。有一次,討論到路易師不感
興趣的問題(想必是政治或經濟議題),他即轉過身去,拿起一本書
來看,毫不理會聚會仍然進行中,其次,討論複雜的主題時,路易斯
必然硬拗成屬於道德議題或道德問題,如果有人不同意,路易斯就會
提醒他應該是這樣才對。
社團是非正式的自然沒有會員制度,唯一的資格限制是,入會者
必須是路易師的朋友或獲得路易師的邀請。社員公認路易師是領導人
,雖然他個性主觀,但不至於在聚會時發生摩擦,基本上,吉光片羽
社員人人平等。
吉光片羽社成員都是基督徒。基本上,他們對教會並不滿意,但
並不是不滿基督信仰。
成員們對於路易師並非畢恭畢敬,完全沒想到他日後竟然成為名
人。社員中沒有人自覺自己身份不同,他們只是一群朋友的組合。
哈佛醫生形容他初識托爾金與路易師的印象:
「他們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托爾金雖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從不堅
持己見,也不衝撞他人意見。托爾金說起話來婉轉迂迴,路易師則直
接了當。他們倆個都聰明過人,但個性迥然不同。令人驚異的是,這
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人,竟然成為莫逆之交。」
巴菲德責任為吉光片羽社社員具有「共通點——即他們的世界觀,
並不是某種原則或主義,而是一種價值觀。」巴菲德不只對歷史及思
想有興趣,對於文化變遷及其事物的表徵也有興趣,並與路易師一起
分享。
問:你有維持十年的群體性友誼嗎?
長時期維持群體性友誼,有哪些重要的關鍵點?
群體性友誼在何種情況下會拆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