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以前看慣了所謂大眾化商業的片子,
畢竟看電影對我來講是有些娛樂放鬆的效果
不過沒想到 騎單車的男孩,這部片看完後,後勁還不小
睡前竟會忍不住不停思索到底這部片要講什麼。
類似紀錄片的拍攝,沒有太多對白與配樂
導演應無意去說明,為何莎曼珊對希利有那麼多的愛與接納?
為何爸爸忍心拋棄希利?
甚至 為何希利那麼喜歡騎單車?
一開始 我們看到 一位單親青少年,面臨他人生中最殘酷無情
卻活生生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周圍的人都告訴他:爸爸棄養了他甚至賣掉他的腳踏車,
說什麼他都難以相信。直到繞了一圈,他看到貼在牆上的告示
爸爸真的連他所愛的兒童單車也想賣掉。
被遺棄,在這個男孩幼嫩的心中。
帶來莫名其妙的羞恥與罪惡感還有憤怒, 痛苦
(是我不好?是我做錯什麼事嗎?為什麼爸爸不要我?)
男孩腦中湧入太多負面情緒與沒有答案的問題
在在使他難堪與委屈。
就像失去依附的藤蔓,失根的蘭花
這種心靈上的失落恐怕比物質的缺乏更難受。
失去父親的男孩就像快溺水拼命想抓住什麼都好的落難者
他說不出話來也不知為自己說什麼?
他死命抱住莎曼珊,
他用力地卻茫然地騎著腳踏車,
他千方百計找到遺棄他的爸爸急著在他身邊幫忙做事
他為了僅有的腳踏車奮戰
他不計代價為了所謂的朋友兩肋插刀,
他拿著搶來的錢千里迢迢向父親示好令人心碎的孺慕之情,
卻只得到爸爸想展開新人生的切割。
片中他沒有怪爸爸一句,
他孤獨脆弱的心靈渴望著依附歸屬與被珍惜,
哪怕身邊是刺人的荊棘或有毒的美麗花朵 ,
極度的心靈需求導致他看不清真心的愛或是虛情假意
結果越到最後越是傷痕累累。
連僅有的爸爸都掉頭而去,
希利的悲歌還有隨著年紀越大可能也越多的憤怒要如何收拾?
還好有莎曼珊
我們不知她為何棄男友而選擇非親非故的希利,
我不知 她為何有聖人般的胸襟 手臂被刺傷仍然等著男孩,
薪資微薄的她為何扛下20個月的賠償,
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幕。
是男孩被爸爸趕走 被朋友背離,
無路可走的男孩向莎曼珊說道: 我想跟你住在一起 永遠!
莎曼珊沒說什麼,似乎早就預知這一切,
微笑道:親我一下。
在男孩與莎曼珊一起在河邊騎著腳踏車,準備一起烤肉時
我們看到男孩臉上的線條逐漸變得柔和,
不僅僅男孩,
我想,莎曼珊也因為有希利,
而感到幸福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