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flyying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86
註冊時間: 2012-12-31, 18:22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flyying » 2013-07-14, 14:55

[quote="劉虹志"]
的確在大部份時候,女性在家庭中裡表現的耐力和韌性遠比男性要來得多得多,
電影也藉著珊曼莎的身教來講述幾個男性錯誤處理的正確判斷。這些我認為是對希利很重要的橋段

1.帶希利離開餐廳前,要求希利的父親親口表達自己的決斷
2.珊曼莎面對男友提出的抉擇
3.珊曼莎對於希利闖下的禍及後續的相應處理
[/quote]
虹志,縮減版面,恕我只節錄部分引言 。
是的,「在大部份時候,女性在家庭中裡表現的耐力和韌性遠比男性要來得多得多。」
特別是在一群女性較多的場子裡,可想而知那棄養孩子的父親肯定被罵個渾身是傷,
在加上個毒蟲老大,與為保護孩子而說謊的父親更是裡外不是人....
所以,我在帶讀書會時,會點名幾個男士回答他們的觀點,也常聽到不錯的答案。
曾經一位男士說,若是希利的父親在還沒預備好的狀況下和希利一起生活,肯定兩敗俱傷。
若是女人的耐力和韌性真的遠比男性要來得多得多,
那麼就多給這位父親一點時間,一點包容,他就可以慢慢學習....
因為電影落幕時,許多人生故事還繼續進行著。
盈秀

郭宗岳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3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8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郭宗岳 » 2013-07-14, 17:01

Q2. 在這部電影裡,哪一個鏡頭或片段最令你感動?
在最後一幕,當希利由昏迷中甦醒過來,他沒有追救原因,也沒有呼天搶地,有如一般邊緣青少年處理,他乃是靜靜的將單車扶起,默默的離去,因為他有個任務就是要將木炭帶回,準備晚上的烤肉,而且這時他心中充滿了被愛的感受,他不願在在外面逗留,只想趕快回家。。
Q3. 身為父母,你如何看待希利的父親?
依我之見,希利的父親從影片中所呈現的,是一個負責任的父親,他犧牲了天倫之樂,只希望孩子快樂,所以他忍心將孩子趕出去,他認識自己的能力,也知道珊曼莎能帶給希利喜樂,所以他寧可自己受苦也要給孩子快樂。
Q6. 你認為希利為何願意毫無代價幫助威斯柯?
面對青少年尋求同儕認同與歸屬而產生偏執的 價值觀,你可以如何協助他們?
希利願意毫無代價幫助威斯柯,是因為他被認同,被接納,梁山泊108條好漢也是因為彼此認同,彼此接納,才會在一起,替天行道,但是最後又因為共同征討方臘,而修成正果,魂歸天庭,面對青少年尋求同儕認同與歸屬而產生偏執的價值觀,必須要有一些共同的目標,就如同貝登堡所創立的童子軍,友隊呼,隊歌,隊徽,建立生命共同體的意念,所以共同目標的尋求是主事者首要的工作。

劉姮戀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5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40

Re: 騎單車的男孩觀後感

文章劉姮戀 » 2013-07-14, 17:13

謝謝盈秀老師的回應~~
很認同您說:「有時我們安靜的陪伴就能安慰某些受傷的心!」
遭受父母拋棄的孩子,他們心中的創傷是一個無法抹滅的殘酷,
然而只要有人願意花時間在他們身上,儘管只是一個安靜的陪伴,
我們的行為就是在告訴這傷心的孩子:「你是重要的,你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我在乎你!」

對於這極深的傷痛,或許我們能做的很有限~~
但是,付出愛,就從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真心的微笑、一個小小溫暖的陪伴開始,

相信:愛的行動會啟動更多的愛,成為「愛的循環」,使受傷的心被愛環繞、被愛溫暖。

陳淑麗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0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陳淑麗 » 2013-07-14, 17:44

  我是一個未婚者,無法體會做人父母的甘苦。但能體會作一個孩子的感受。在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兩個鏡頭。一個是希利與莎曼珊一同去騎單車,當希利在莎曼珊的後面,望著莎曼珊的背影。一個是當希利從小徑出來,拿著木炭,騎著單車回家的背景。
  第一個鏡頭為什麼令我印象深刻呢?我的感覺這時希利已由被父親遺棄及被朋友的背叛(非常粗暴)中,以及被莎曼珊那那樣無條件的被接受,包容中,心靈創傷逐漸的回復中,且由她身上領受世上還有愛, 神並沒有忘記他,抛棄他。他的眼睛中流滿了幸福的光茫。
  第二個鏡頭是希利騎車回家的背影。這個背影讓我的感覺希利是成長了不少。他能包容及寬恕薛曼先生的兒子一些情緒性的粗暴的打罵甚至於傷害。要是一般人是不容易做的(我也是如此),何況是只有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子呢!因為他相信家中有一個愛他的人在等他,呵護他,心中不油然的有一股暖流環繞他,使他毫不猶豫的騎著車趕快回家。
  另外在課堂上,老師曾提到一個家長的分享是:當自己沒有辦法養孩時,就不要養。當然每人的成長的背景不一樣,想法,做法也就各不相同了。我非常尊重。但我個人的相法稍有不同:如果我是那個孩子,當父母沒有能力扶養我,把我丟給政府或別人時,我會非常感受到傷害且憤怒,感到全世界都對不起我!做父母對處理孩子的事時,總從父母親的立場去想孩子的問題,從不從孩子的角度去想。總以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錯了!天下就是有不是的父母,且越來越多。說大人是自私的,這句話越來越沒有錯了。
  當然有些父母是太放任(或是太寵愛,以致於變成溺愛)孩子。唉!做父母的難處,我真的沒辦法體會!
陳淑麗

林映君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4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1

Re: 我們是誰的「珊曼莎」?

文章林映君 » 2013-07-14, 20:27

[quote="張愛華"]珊曼莎」這樣的人物確實是利希的貴人,電影中的描述幾乎是太完美了,
她都沒有責備利希,這很不容易,他何來如此的寬容心和承擔?
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給我們幫助的人,寬容我們的人,
但珊曼莎比一般願意幫助人的人更強一些,他的愛更多,
這似乎是需要一種堅強的信念:走入歧途的小孩仍是可救的,該救的,犧牲自己的好處(如:男友的離去...)是值得的,麻煩也沒關係,這些是美好的品德,我自認沒法做到,不知各位有否突破自我的經驗?也許基督的愛和大能臨到時,我也可以。願意以此為學習的榜樣。[/quote]

經過這兩堂課,心裡有好多觸動,但最近自己也發生不少事:和家人的衝突、即將到來的工作異動,以及因為壓力而導致的身心狀況,是以竟沒有辦法好好完成一篇心得。

前些天一覺醒來後發現眼睛出血,鮮紅的血塊襯在眼白上看來格外駭人,雖然檢查後並無大礙,但醫生囑咐還是要多讓眼睛休息。所以我必須一股作氣地寫完這篇,不能對著電腦螢幕沉吟再三,也不能因為思考的課題太嚴肅而上臉書或鋪浪轉移注意力。眼睛裡面像裝了一個倒數計時器,時間到了就必須趕緊移開輻射源,否則可能會因曝曬量過多而有永久性傷害之虞。 :crybaby2:

--
我覺得〈悲慘世界〉和〈騎單車的男孩〉這兩部電影,向我們發出了一個很基本而重要的問題:「如何成為一名愛者?」不管是對我們身邊親近的人、對陌生但有需要的人、對犯下令人難以原諒的過錯之人,還是往內看──因為缺乏愛、被辜負或被得罪,傷痕累累的自己,往外看──個人主義盛行,對集體罪惡無感的社會。

也許因為我們的生命中,遇到「愛者」的經驗太少,所以當我們看到主教和尚萬強以仁報怨的舉動,看到貴族學生離開舒適圈、走上街頭的捨己,和珊曼莎對棄兒無條件的付出時,感到驚訝且疑惑:這人是誰?他怎能有這樣大的愛呢?

愛者的愛,足以挽回一條靈魂免於仇恨或走向虛無,不論是被世界虧負、心中充滿苦毒的罪人,或是被至親遺棄、轉而厭棄自己的純真孩童;愛者的愛也能推動時代與社會的變革,使人人都有機會活得更像個「人」。

暢銷的大眾心理學著作《心靈地圖》對「愛」做出了這樣的解釋:「[b]愛是為了滋長個人和他人的心靈成長,一種發乎真誠意願的行動,不但需要努力,也要有勇氣作後盾,除了持續投入奉獻外,更需要運用智慧[/b]。」按著這定義和從這兩部電影得到的反省,我覺得自己常在「愛人」的功課上遭遇困難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不夠真誠」,二是「無法持續」。

不夠真誠,可能是因為在自己的傷害還沒有完全被醫治時,就急著去原諒。像是電影〈密陽〉裡的女主角,信仰的高峰經驗使她以為自己有辦法饒恕,但當她見到加害者心靈安寧,全然不需要被饒恕的模樣時,她崩潰了!不真實的饒恕,會讓自己離自己真實的光景越來越遠,也使得傷害得醫治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可惜在信仰團體中,因為倫理教導太多太快,總是讓人無法好好清理內心的黑暗。舉例來說,有次在小組聚會時正好討論到饒恕的主題,我很老實地說:「覺得自己是很會記恨的人。」,還有「得罪我的人通常都有某種程度的人格違常(personality disorder),所以我想他們的日子也不會比我好過。」主領者先是回應說:「剛剛你有提到自己信主很多年了,難道你都不會想要為他們禱告?」等我再多說一點時,主領者馬上打斷我的話,說:「我們還是來聽聽下一位好了。」

那下次分享還要不要這麼誠實?可能就是照著別人的期待,甚至引用聖經經文,表現出「我雖軟弱,但願倚靠主得勝」的順服形象,方能免於敞開肚腹,剛好讓人插進一刀的危險。然而這麼表面來表面去的結果,內在的深處總是無法被看見,遑論被碰觸,也難怪我們或許信主多年,生命樹上貌似結了不少果子,剖開來裡頭卻是空的,沒有太大的改變。

再來是「無法持續」,因為我們在對一個人付出時,總是會期待對方給我們合理的回應,如果對方的回應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我們通常就會減少或停止付出。「愛那些愛我們的人」、「善待那些善待我們的人」、「借錢給有希望償還的人」(聖經路加福音),正因世界的法則是如此運作,所以即使我們這麼做也不會感到不安。

然而如果珊曼莎也是這樣,那麼她確實可以在小男孩選擇奔向同儕,而不是選擇她時,立馬切斷這段關係。我想她可以堅定的守候,是因為她並沒有將自我情感的需要依附在這孩子身上。孩子需要我的時候,我在;孩子不需要我的時候,我在後頭遠遠地看。

要能做到這樣「淡定的愛」,我想必須先培養強韌的自我:知道自己的價值,有著不外求的安全感,生命的重心恆常穩定,不受任何人的左右......,用基督徒的話來說,或許就是活在神完全的愛中。

我經常對自己付出的對象產生「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的想法。這是有條件的愛,是善意與情感的良性交換,但愛者的愛,似乎更接近「我愛你,而這與你無關。」唯有不被受者的回應左右,我們才能做到愛是「恆久忍耐」,也唯有完全不考慮受者的回應,恩典才是白白地給予,不用還(肯定、感謝、珍惜或其他合理的反饋)。

吊個書袋,最近聽到佛家的一個概念「三輪體空」:施者空,受者空,物也空,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很難做到吧?確實是的,但或許可以從自我的覺察和體會上帝的愛開始。一方面,覺察自己的愛其實帶著條件,覺察自己在對人付出時抱著多大的期待,試著降低那些期待。另一方面,放鬆自己,享受神的愛,直到不需要向外抓住什麼(包括愛人的善行),來讓自己感覺不空虛。

關於怎麼突破自我的部份,我能想到的很少,因為我做到的也很少(開頭說了,最近才跟家人起了嚴重的衝突),不過誠實總是最好的策略。對自己誠實,對造物主誠實,至於要不要對教會肢體誠實,呃......,看你有沒有「不抱期待」的心理準備。 :badgrin:

上了這兩堂課,覺得像是吃了〈芭比的盛宴〉兩道前菜,基督徒臉上的線條柔和了,心也變得比較柔軟,願意敞開了,真是奇妙啊!這就是享受神的愛吧! :flyangel:
最後由 林映君 於 2013-07-14, 22:13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張詠雯 » 2013-07-14, 21:31

[quote="月童"][quote="張詠雯"]為何寫的文章會不見了?[/quote]

會不會是你不小心按到「編輯」旁邊的 X 了?
文章有備份嗎?再貼一次吧![/quote]

整個一個[悲慘] 重寫如下:

本週課程:
相較於韻琳老師前兩周的上課模式,盈秀老師以「講述→影片→講述→影片→小結→提問→總結」來設計課程內容。九十分鐘影片要截取兩個片段(約四十分鐘)配搭講述的穿針引線,仍然完整呈現故事情節。講述重點:從介紹導演一系列作品先為影片定位,因此我們從單親寄養的希利身上,延續導演對關懷弱勢的情懷進入影片情感中,影片剪取的段落可以看到主角們對重大事件的情感反應,並與後面提問相互對應,使聽眾在對影像記憶最佳狀態參與對話,因此盈秀老師對節錄影片的精實功夫,反映出說故事者對影片熟悉以及抓住故事核心的武功。(後來聽韻琳老師說這要至少四年練功)

故事心得:
相對於大多數人問莎曼珊怎麼能夠愛一個寄養的孩子,我則是思考何為「真愛」?從莎曼珊接受希利的那一刻,導演沒有解釋太多,因為:「真愛」是一個選擇,沒有太多的條件考量所做的決定,然而這樣決定跟一般的愛的選擇不同在哪裡?導演則是用希利與莎曼珊之間的「傷」與「愛」來探討真實的愛與有限的愛差別。
(一) 初次懈逅:希利對於因父親棄養所受「被拒絕的傷」,透過緊緊抓住自己所能抓住來拒絕事實,莎曼珊成為他唯一能抓住,她用「不拒絕的愛」來纏裹希利的傷。
(二) 找回單車:單車是希利與父親之間的連結,成為寄養孩子之後,希利努力的要尋找父親與單車,對此「失落的傷」,莎曼珊用盡各樣方法來幫助希利找尋,她沒有用新的單車或隱瞞希利父親所託來忽略希利的傷,而是讓希利真實面對失落:有時候可以尋回(單車),有時候是無法改變(父親),她始終用「我與你同在的愛」來安慰希利面對失落。
(三) 叛逆衝突:當希利以「情義相挺」友誼來證明自己價值時,這時的他是悖逆、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無視於莎曼珊的溫柔規勸,甚至傷害愛他的人(割傷手臂)也要為朋友鋌而走險,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回所失落,然而他又在一次被朋友、父親拒絕,第一次的失落,表示自己曾經擁有,然而一無所有的時候,再次失落的傷害更大,叫人更心疼。然而莎曼珊面對傷的體無完膚的希利,卻用「漠然不語(不定罪)的愛」繼續接納,甚而願意「付上代價」「誠然擔待」的愛來與希利共同面對司法刑罰。
每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愛很有限,或無法愛的時候,如果我們看見的是對方的傷口,會不會改變我們的決定呢?而面對一個受傷的人,惟有真實不帶任何條件的愛才能醫治傷口。
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曾經有過跟希利一樣的傷口(被拒絕與失落)?是否曾經接受被無條件的愛(完全接納、忠實的陪伴、默然不語、附上代價、誠然擔待)而得以醫治?
如果「真愛」是出於選擇,那麼使我們無法愛下去的原因是?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張詠雯 » 2013-07-14, 21:41

[quote="flyying"][quote="劉虹志"]
的確在大部份時候,女性在家庭中裡表現的耐力和韌性遠比男性要來得多得多,
電影也藉著珊曼莎的身教來講述幾個男性錯誤處理的正確判斷。這些我認為是對希利很重要的橋段

1.帶希利離開餐廳前,要求希利的父親親口表達自己的決斷
2.珊曼莎面對男友提出的抉擇
3.珊曼莎對於希利闖下的禍及後續的相應處理
[/quote]
虹志,縮減版面,恕我只節錄部分引言 。
是的,「在大部份時候,女性在家庭中裡表現的耐力和韌性遠比男性要來得多得多。」
特別是在一群女性較多的場子裡,可想而知那棄養孩子的父親肯定被罵個渾身是傷,
在加上個毒蟲老大,與為保護孩子而說謊的父親更是裡外不是人....
所以,我在帶讀書會時,會點名幾個男士回答他們的觀點,也常聽到不錯的答案。
曾經一位男士說,若是希利的父親在還沒預備好的狀況下和希利一起生活,肯定兩敗俱傷。
若是女人的耐力和韌性真的遠比男性要來得多得多,
那麼就多給這位父親一點時間,一點包容,他就可以慢慢學習....
因為電影落幕時,許多人生故事還繼續進行著。
盈秀[/quote]

這確實很有趣,性別影響觀點?男女大不同?
身為女人(母親)看到的是希利父親的自私
然而不只一位男同學認定希利父親的負責
但是面對親子問題
到底是誰的責任? :agrue:

詠雯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張詠雯 » 2013-07-14, 21:45

[quote="flyying"][quote="彭珊珊"] 在這部影片中看到更多的東西,譬如音樂,還有我原先認為有一點蛇足的結尾,在老師闡述之下,讓我體會到可以做為對照的餘韻。
我想到的一些提問:
1.男孩希利在影片中面對哪些人對他的拒絕?分別由哪些事件呈現出來?若是沒有珊曼莎出現,你認為他未來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2.試比較在樹叢中的事件(希利追打偷他單車的人;希利被報商之子追打),希利的表現有何不同?你覺得他轉變的關鍵是什麼?
3.男孩、他的父親和珊曼莎在片中各自面臨何種人生困境或難題?他們面對的態度與或處理的方式分別是什麼?如果是你,你又會用什麼方式去處理?
4.如果你是珊曼莎,面對希利的需要,你會作些什麼?你的身邊有像希利一樣有需要的人嗎?你覺得可以為他做什麼?[/quote]

珊珊,謝謝你夠開放,在你覺得有一點蛇足的結尾中,願意聽聽我的解讀...關於對照。
對照二個不同的處境,就能設計出活潑的觀察性提問,
例如珊曼莎對犯錯負責,對照於蘇雷的說謊;希利的寬恕對照於馬丁的報復,較容易帶出關連性題目,
如同你的第二題,就可以接著問:「希利的表現有何不同?你覺得他轉變的關鍵是什麼?」
這樣觀眾就會跟著你的提問導向一個你期望的信息裡,你掌握這讀書會。
才不會犯下讀書會討論的大錯---每個人七嘴八舌說自己的故事或別人的八卦。
你的第3題也設計的很棒,除了從電影觀察主角的特質外,
你問:「男孩、他的父親和珊曼莎在片中各自面臨何種人生困境或難題?」
「如果是你,你又會用什麼方式去處理?」將觀察題推近一個極具思考的應用題,
而電影不就是讓觀眾透過主角的處境,來同理他人、或思考「如果是我....」
盈秀[/quote]


這個提醒很重要:才不會犯下讀書會討論的大錯---每個人七嘴八舌說自己的故事或別人的八卦
可不可多一點說明?怎樣才不會問錯題目?

詠雯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月童 » 2013-07-14, 21:51

[quote="張詠雯"][quote="月童"][quote="張詠雯"]為何寫的文章會不見了?[/quote]

會不會是你不小心按到「編輯」旁邊的 X 了?
文章有備份嗎?再貼一次吧![/quote]

整個一個[悲慘] 重寫如下:

[/quote]

詠雯,辛苦了,作業寫的好,耐挫力又高願意再來一次,加分加分。耐挫力是服事很重要的修練喔!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月童 » 2013-07-14, 21:52

[quote="張詠雯"]

這個提醒很重要:才不會犯下讀書會討論的大錯---每個人七嘴八舌說自己的故事或別人的八卦
可不可多一點說明?怎樣才不會問錯題目?

詠雯[/quote]

要訣是,不要在一開始就問應用題、不要問太多應用題。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月童 » 2013-07-14, 21:57

[quote="張詠雯"]

這確實很有趣,性別影響觀點?男女大不同?
身為女人(母親)看到的是希利父親的自私
然而不只一位男同學認定希利父親的負責
但是面對親子問題
到底是誰的責任? :agrue:

詠雯[/quote]

這個觀察太有趣了。
對阿,為何女人看到希利父親的自私與不負責任,男人(不是班上所有男人)傾向認為自己無法養好,趕快交給合適的人是正確的決定?

無關乎是非,真的很好奇,這是男女差異嗎? :-k

呈現出這問題,是這堂課我最大的收穫。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我們是誰的「珊曼莎」?

文章月童 » 2013-07-14, 22:08

[quote="林映君"]

經過這兩堂課,心裡有好多觸動,但最近自己也發生不少事:和家人的衝突、即將到來的工作異動,以及因為壓力而導致的身心狀況,是以竟沒有辦法好好完成一篇心得。

前些天一覺醒來後發現眼睛出血,鮮紅的血塊襯在眼白上看來格外駭人,雖然檢查後並無大礙,但醫生囑咐還是要多讓眼睛休息。所以我必須一股作氣地寫完這篇,不能對著電腦螢幕沉吟再三,也不能因為思考的課題太嚴肅而上臉書或鋪浪轉移注意力。眼睛裡面像裝了一個倒數計時器,時間到了就必須趕緊移開輻射源,否則可能會因曝曬量過多而有永久性傷害之虞。 :crybaby2:

[/quote]

映君,你的文筆非常的「結實厚重」,顯見過去有讀硬書的底子。
早點休息,關關難過關關過,睡個大覺吃頓飽餐是很重要的。

還有,希望妳沒有看到我這篇回文,否則表示你又用眼力啦! :bou: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廖宜華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3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廖宜華 » 2013-07-14, 23:00

Q1. 在這部電影裡,你覺得希利、珊曼莎、 父親蓋伊、威斯柯各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希利: 1. 渴望父親的愛與接納:當希利被送到教養院後,他三番兩次逃出去為要找他父親---後來珊曼莎載他找著了他父親時,他亦步亦趨的問他父親:什麼時候與他聯絡、什麼時候可以去接他?
2. 渴望友情:當他從珊曼莎那裡騎腳踏車出來,看見一群同年齡的人在打球,他在旁邊看直到他們邀他參加;當他遇見威斯柯,被當作貴賓般接待至家中,甚至為贏得朋友而做不法的事情都願意
3. 忠實、感恩圖報:為了報答威斯科的知遇之恩,他參予了威斯科謀算的搶錢計畫,
珊曼莎:1.智慧:建議輔導打開希利之前的住屋,好讓希利死心。
2.慈愛:當她知道希利心愛的腳踏車成為別人的而傷心時,她為希利買回腳踏車;當她與希利失聯時,她與男友四處去尋找;成為希利的寄養人。
3..包容:希利參與搶劫回來後,她無怨無悔接納他,並且擔負起賠款的責任。
4.敏銳:當她發現希利與威斯科有往來,她趁著與希利騎腳踏車去郊遊時,聯絡朋友帶著他的孩子到她家烤肉,為希利找同伴。

蓋 伊:說他不負責任嗎? 他又送兒子去教養院,在面對珊曼莎帶希利來找他時,他因兒子的執著不肯放棄,竟委託珊曼莎轉告,個性是猶疑不決?
威斯柯::知道如何攏絡希利的心,知道如何利用孩子犯案,曝光後又威脅撇清,是很典型的手法,應屬聰明狡猾的人,只可惜聰明用錯了地方。

Q2. 在這部電影裡,哪一個鏡頭或片段最令你感動?
當希利帶著贓款去找父親被拒回到珊曼莎住處時,她沒有發怒、責備,只平靜地表明他們兩人須到警察局做筆錄,並且無怨言的承擔巨額的賠款,
在這裡展現了她的包容與溫柔。
Q3. 身為父母,你如何看待希利的父親?
當蓋伊對珊曼莎說日子久了,希利就會把他忘了時,我很驚訝他怎麼會這樣想,對他的兒子而言,被遺棄是非常深的傷害,一輩子都不可能忘掉!或許是 蓋伊未曾被遺棄過,以致他無法將心比心,也許他認為小孩子不懂什麼,他不知道小孩子也有感情,也會受傷,不是全然無知的。
Q4. 珊曼莎為希利做了些什麼令你非常感動的事?
1.為希利買回腳踏車時 2.警告希利不要與威斯科往來 3.希利參與搶劫後回來,珊曼莎無怨尤的接納、 賠償 4.陪希利騎腳踏車 5.邀朋友及他的小孩,為希利找一些同伴 6.為了希利,讓自己的男友離開。
你如何解讀,為什麼珊曼莎對希利的愛與接納 如此寬廣?
一種可能是她來自一個健康、充滿愛的環境,被愛被接納,也被教導去愛人,以致於她也能去愛人、接納人 。

陳秀芳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13-07-11, 15:30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陳秀芳 » 2013-07-15, 00:43

[quote="月童"][quote="張詠雯"]

這確實很有趣,性別影響觀點?男女大不同?
身為女人(母親)看到的是希利父親的自私
然而不只一位男同學認定希利父親的負責
但是面對親子問題
到底是誰的責任? :agrue:

詠雯[/quote]

這個觀察太有趣了。
對阿,為何女人看到希利父親的自私與不負責任,男人(不是班上所有男人)傾向認為自己無法養好,趕快交給合適的人是正確的決定?

無關乎是非,真的很好奇,這是男女差異嗎? :-k

呈現出這問題,是這堂課我最大的收穫。[/quote]


[b]老師~
我的小小想法是因為女人懷胎10個月且經歷過生產之痛, 所以媽媽對孩子會有較多情感上的依附與連結, 相對的願意付出與責任.

BUT也有個小小疑問與討論~~
片中從未提及希利的媽媽?? 或許他媽媽在希利出生後就已拋棄了希利?? 所以他只剩下爸爸.
往好的猜測, 或是她是生病死了?? 但至少在片中爸爸是希利的信任與安全感的依靠者.
他真的這麼的自私? 不負責任嗎?

希利的父親是因為沒有經濟上的環境, 自己都顧不了, 所以"離開"希利.
相對珊曼莎因為有這樣的環境, 所以她可以付出金錢/ 時間/ 陪伴...這麼多.

如果希利父親沒有經濟的困難, 是否不會離棄希利??
如果珊曼莎有著經濟的困難, 是否還會這樣愛希利??

人的愛心是否跟著環境有絕對的關聯呢?

秀芳[/b]

林玉淨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7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9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林玉淨 » 2013-07-15, 00:45

[quote="魏怡娟"]
另外有個感受很深的部分是,看到希利在還沒完全認知到父親離棄他的這件事之前,一直想要用盡各種方法來獲得父親的愛。
那樣不到最後不死心的執著,不禁讓我想到,許多人在生活上何嘗不也是執著於某些無法實現的期望...
面對愛情、友情、親情、人際關係,當對方其實已經不在乎你了卻仍舊想要用盡各種方法挽回關係....
面對金錢,若知道一生都不會中樂透還會去排隊買嗎? 中了樂透發財了真的就能滿足一切的期望嗎?
面對疾病與死亡,事情都成定局了卻活在陰影中無法走出來...
面對挫折與失敗、面對不公平...
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消極的不去努力可以努力的部分...
但若事情真的無法改變,能學會珍惜當下,感謝自己所擁有的,知足常樂才能活的快活些~[/quote]

當我看到希利好不容易找到父親時,跟者父親的對話,父親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讓我感到他多急於渴望父親,但是父親表示不能照顧他,或許是太不能接受了,還沒有完全相信

若我們及極渴望或想要但又沒有時,那種失落是很難受的,希利如何面對他的痛苦?如果是你,當你失落時?你怎麼面對?

希利找到了另一個愛的關係,你的生命裡也有這樣的一個愛的關係嗎?你可以體會到對方的包容接納,讓你想永遠跟他一起住?

我們對於我們所愛的人,是否也有讓他們感到我們的愛,關懷,包容與接納呢?

這樣的關係,會讓我們的生命成長,雖然裏面面對的也有酸甜苦辣,因為我們都有我們的缺點,不夠,所以在愛的關係裏面需要不斷學習

林玉淨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7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9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培訓課:『騎單車的男孩』提問與內容大綱

文章林玉淨 » 2013-07-15, 01:15

[quote][quote][/quote]
清和這篇電影感想,提到公司面試的新人的故事:他在非血緣關係的長輩的愛與付出中走向光明的新生活,療癒了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害。
這篇感想令我很難下筆回應,因為這位面試的新人的故事對我一點都不陌生。
我的公婆是茹素30年的一貫道徒,家中設有祭壇提供「點傳師」為人點道,
他們的組織大量提供物資支助弱勢族群的求學就業,提供吃住給中輟生 ,幫助他們學習一技之長,
輔導邊緣孩子迷途知返....他們幫助並接納無血緣關係的人。
這樣的例子也讓我感到沉重,思考著:若是我只活在有神同在的社群,一定自在輕省些,
但是就沒有機會讓那些邊緣孩子、或迫切需要神的恩典的人沒有機會聽到福音,認識真正的神。
盈秀[/quote][/quote]

其實我也看過很多非基督教徒,他們在愛人上很付代價,作的甚至比基督徒還多,在今生的生命裡也獲得滿足,但是,他們死後的生活呢?靈魂的去處呢?
我這星期上了癌症末期的心理關懷的課,裏面還有佛教安寧病房的見證,他們幫助了一個人好好的面對死亡,在上課時我真的感受到異教徒可以做的也何其偉大啊,也讓人感動,但是他們沒找到真的神,在今生好像過的也很好

基督徒是對人靈魂有負擔的,激勵我相信,福音是 神的大能,我要擺上的是禱告和行動

林玉淨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7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9

Re: 看騎單車的男孩有感而想

文章林玉淨 » 2013-07-15, 01:38

[quote="flyying"][quote="張愛華"]回應:但這位父親,我真不能夠完全理解,他心中完全沒有掙扎嗎?也許不然,他也曾努力付出過吧?
但他最後竟選擇這樣冷酷的方式對待這樣小的兒子,他是完全地自私?還是無知?
他難道是想[與兒子保持聯繫會對孩子不好嗎?」,我想這樣的父親是要好好地被教育,
孩子更需要的是「愛」,即使他想依賴社會資源,他們也可以繼續保持關懷和聯繫阿!
若他是完全只顧自己,那真是一個很混蛋的父親,阿!好像周圍這樣的人也有一些,
[/quote]
愛華提出對劇中父親角色的不解與不認同,「那真是一個很混蛋的父親」這是很棒的回應,
一個電影帶領人,在不扭曲劇情下,擁有自己強烈的想法,也能感動人。
你可以試著將你對這父子的關係設計提問,
例如你認為「這樣的父親是要好好地被教育」我們可以討論:「如何教育或協助這位父親?」
你認為:「他想依賴社會資源,他們也可以繼續保持關懷和聯繫阿!」
我們可以討論:「如果你是一位社工,你想用什麼方式讓這對父子可以繼續保持關懷和聯繫?」
你認為好像周圍也有一些很混蛋的父親,我們可以討論:「你是否認識有一些很混蛋的父親,
最後改變了,而改變他們的原因是什麼?」這樣的經驗對一個無能為力的角色是一個很棒的激勵。
甚至,當我們為希利對馬丁的寬恕而喝采時,也相信希利將會寬恕父親,因饒恕得到醫治。
我們要將結語導向一個正向思考,讓觀眾因著這部電影多一點點激勵與期望,
哪怕是一點點的改變,都可以讓生命更好。
盈秀[/quote]

我相信天下真的有不是的父母,社會新聞也看到過
是什麼因素?讓他們成為不是的父母,並且禍害下一代,甚至代代相傳,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成為不是的父母
我們希望不要讓悲劇一直演下去
愛能醫治破碎扭曲的心
給基督徒的勉勵,福音可以救家庭

林玉淨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7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9

Re: 騎單車的男孩觀後感

文章林玉淨 » 2013-07-15, 01:46

[quote="劉姮戀"]

對於這極深的傷痛,或許我們能做的很有限~~
但是,付出愛,就從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真心的微笑、一個小小溫暖的陪伴開始,

相信:愛的行動會啟動更多的愛,成為「愛的循環」,使受傷的心被愛環繞、被愛溫暖。[/quote]

很讓人激勵,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問題太大覺得自己幫不上忙而卻步,不要忘記,一點關心的問候都可以讓人溫暖

勇敢地去愛人吧

林玉淨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7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9

Re: 我們是誰的「珊曼莎」?

文章林玉淨 » 2013-07-15, 01:59

[quote="劉姮戀"][quote="張愛華"]珊曼莎」這樣的人物確實是利希的貴人,電影中的描述幾乎是太完美了,
她都沒有責備利希,這很不容易,他何來如此的寬容心和承擔?
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給我們幫助的人,寬容我們的人,
但珊曼莎比一般願意幫助人的人更強一些,他的愛更多,
這似乎是需要一種堅強的信念:走入歧途的小孩仍是可救的,該救的,犧牲自己的好處(如:男友的離去...)是值得的,麻煩也沒關係,這些是美好的品德,我自認沒法做到,不知各位有否突破自我的經驗?也許基督的愛和大能臨到時,我也可以。願意以此為學習的榜樣。[/quote]

愛華的描述讓我忽然又想起上一部電影,悲慘世界裡面送尚萬強兩個燭台的主教,和珊曼莎一樣,主教心裡也有好多的愛,是這樣願意在愛裡犧牲自己好處的信念與行為,挽救了尚萬強和希利走入迷途的靈魂不繼續往下掉落!!!

很感謝愛華的這段貼文,讓「珊曼莎」這個角色在我心裡的形象更加具體、鮮明,

我學到了:責備一個犯錯的人很容易,但唯有愛的力量,能將失落的靈魂真正挽回。[/quote]

這真的很不容易
愛是一輩子在學的功課
一個被愛充滿的人,越能夠付出愛

對身為基督徒來說,我渴慕更多地認識上帝的恩典憐憫慈愛,幫助我能愛 祂所愛的人

林玉淨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7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39

Re: 你已經走進陷阱了

文章林玉淨 » 2013-07-15, 02:17

[quote="flyying"][quote="林玉淨"]
我們是不是提供了這樣的環境,地方,給我們的孩子,給我們願意愛的人?是我們身為父母可以反省的

我們自己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地方?在我們犯錯,若入陷阱時可以不擔心的回轉,去找的對象?

[/quote]

這幾年來,我處的媽媽小組設計了許多軟性議題:電影,親子 教養講座,銀髮族照護分享....
總是希望與不認識主的好朋友分享,這樣一個安全、充滿愛與盼望的地方。
但是,他們常常認為這是「陷阱」!
或許很多青春期孩子也是如此想法,他不認為父母提供的家是一個包容他,接納他的地方,
於是他向外不斷追尋,走向有陷阱的地方。
於是,在付出關愛的同時,我漸漸去思考....如何讓不認識主的朋友先認識我們,再來認識主。[/quote]

謝謝老師的回應
我覺得他們要能先認識我們真的很重要,不然很難傳福音,除非,有聖靈的大能吧

我相信他們也會猜到,教會希望人信主
有機會我也會表明我希望他們信主,但是我沒辦法讓人信主,我也不會強迫人信主,這也是有機會我會讓他們知道的,我也對他們說,即使你不信主,還是可以來,如果有我可以的,我願意幫忙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要 神把人帶進教會的門,我都感恩,若能跟他們建立長久的關係,我更感恩,他們願意持續來,我也非常感謝主

社區事工我才剛開始學習,有機會希望更多向老師請教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6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