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月童 » 2013-08-05, 11:55

[quote="林玉淨"]其實,我在寫作業時,發現我還是不太會描述畫,所以很主觀,且不太會鉅細靡遺的描述,只能大概,,只是在邊看畫邊想畫的時候,就會有故事和可以提問討論的問題跑出來,我把故事和問題穿插在描述畫的中間,不知道這樣可以嗎?


對於畫的資料背景更多呈現,我想我還需要更多得找資料
不過我覺得靜下來看著畫講聖經故事,更多的刺激我去描述聖經故事,想到的也更多,更能想到生活人性,比單看經句很不一樣,謝謝老師[/quote]

妳這樣的寫法是ok的,它比較是講章似的寫法,當我們在台上透過畫作講聖經信息,會根據台下人的反應,隨時穿插,碰到小孩、青少年和老人也會故事多提問題,免得老人睡著、小男孩拿橡皮筋k前面女生、青少年滑手機,而且故意問快睡著的、搗蛋的、不專心的人問題,也是凝聚全場注意力的好辦法。

說畫的確能幫我們讓信息生活化,由此也可見,這些畫家對聖經需要多熟:)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Robert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11-08-19, 21:40
來自: Teletubbie Land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平靜風和海」

文章Robert » 2013-08-05, 11:57

[quote="陳啟鳳"]
[b]觀察:[/b]
這幅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捲起的白浪、漂蕩的風帆,接著看到船中13個表情動作各異的人。
左上方看見大浪將船身舉起,洶湧的浪花彷彿要灌入船艙中;船身往右下傾斜,船緣幾乎與水面平行,感覺船好像要翻覆了。
船上一共有13個人每個人看起來都在忙著,頭髮、鬍鬚、衣服被風吹起,有人控制船舵,有人抓緊風帆,船尾幾個人賣力搖槳。搖槳的人打著赤膊,露出堅實的肌肉,奮力地控制船槳,但船槳被浪的阻力扭曲了槳身,濺起層層水花。這中間只有一個穿著白衣的人舉起雙手抬頭望天,張口好像在對天說話。瘦小的身影與其他孔武有力的人形成對比。他旁邊還站著一位穿黃衣的人定睛注視他,不像其他人忙著控制船身,與風浪搏鬥。[/quote]
[size=125]
啟鳳姐很有章法地依序以觀察描述、分析構圖及顏色來著手,
最後再加上查考來的背景知識(Pieter Paul Rubens的背景)正是上堂課講到的方法[/size]。 :PA:

[quote="陳啟鳳"]
[b]構圖:[/b]
橢圓形的船身圍繞著捲起的波浪,衝撞船身,給人一種上下起伏,動盪不安的感覺。畫中船身左上右下好像已經失去平衡,船尾集中的幾個壯漢更加強了船向右下傾斜的重量,而使船更加不平穩。
畫中視覺得焦點自然落在船中間的兩個人:一個身穿白衣,另一個穿黃衣的人身上。一方面白色和黃色明度和亮度高;另一方面這二人站在畫中央(左右對角線中交點),這二人應是畫中的主要人物。

[/quote]
[size=125]構圖上,通常可以省略不說對角線交叉點。因為一般而言,畫面正中央即是正中,也容易是焦點所在。
這幅畫或可試著講的是包覆著傾斜船隻的白浪花(增強不穩定感)以及似乎有指向性的前頭浪。[/size]
日本不能,台灣[url=http://e-info.org.tw/node/12467][b]何得核能[/b][/url]?

頭像
Robert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11-08-19, 21:40
來自: Teletubbie Land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Robert » 2013-08-05, 12:03

[quote="曾淑津"]
正中間這艘船,巨高的浪推擠著船身,船身傾斜,波浪都打進了入船內,眼看船就要積水了,船上至少有九個人,這些人是什麼身分呢? 為什麼有這樣的風暴呢? 這樣的風暴他們是如何看待呢? [/quote]
[size=125]我覺得這段非常好。值得大家學習。 :d

說故事的時候,這段連續的提問會迅速地將聽眾的焦點集中,並思考畫中人也是故事中人的處境。
使他們更能融入故事並反思自身。[/size]
日本不能,台灣[url=http://e-info.org.tw/node/12467][b]何得核能[/b][/url]?

頭像
Robert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11-08-19, 21:40
來自: Teletubbie Land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Robert » 2013-08-05, 12:19

[quote="李彩霞"]愛與逃

拉斐爾看到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大教堂的天篷壁畫時感動地說﹕『感謝主讓我和米開朗基羅生在同一時代!』看了約拿記及米開朗基羅畫的約拿讓我很感動也想說:『感謝主讓我可以看到約拿記及米開朗基羅的畫而體會神永不止息的愛!』[/quote]
[size=125]
感謝主讓我可以看到彩霞姊寫的故事而體會上帝的愛!

這篇非常高竿:
一、[b][畫作]--[故事]-- [畫家故事][/b]的轉換結合得順暢自然
二、轉換間又確實地扣連回主題,
三、信息層次明顯。

誠然是「為成人說故事」進階的功力了! :flyangel:
[/size]
日本不能,台灣[url=http://e-info.org.tw/node/12467][b]何得核能[/b][/url]?

頭像
Robert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11-08-19, 21:40
來自: Teletubbie Land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Robert » 2013-08-05, 12:33

[quote="簡東昇"]
為什麼中年婦人頭部有光暈?為什麼中年婦女要雙手放下展開?
(解釋光暈意思,是在四世紀以後的拜占庭藝術中出現的,它擁有「借重他人得來的榮耀」的意義,就是身上被描繪出有光暈的那個人。「金色光暈圍繞在頭部,表示該人享有神聖光芒所帶來的智慧,同時顯示他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
之所以圍繞著頭部,是因為頭部為精神、思想與聰明才智的中心點)。
畫家,繪圖在中年婦女頭部有金色光暈圍繞,雙手放下展開迎接表現一種愛和包容,智慧, 婆媳主僕和諧親密關係
直接從査考圖畫名和畫家: 畫家:出生於1757年出生地倫敦,威廉•布萊克,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畫名作品,出於1795年,畫名描述,拿俄米懇求路得和俄珥巴回到摩押地,
[/quote]
[size=125]東昇兄選得這幅畫作有William Blake畫其他聖經題材的大部分作品一樣,
有版畫一般的質感以及厚重的色調。
也因此讓我想到一個挑戰:
William Blake畫過另一幅同主題的畫作,使用的媒材、構圖、色調不同,乃至於表達出來的情感都截然不同。
或可一併分析比較。[/size]
[img]http://www.artfund.org/gallery/800x442/assets/what-we-do/art-weve-helped-buy/artwork/1949/southampton-city-art-gallery/001538_002831_0.jpg[/img]
日本不能,台灣[url=http://e-info.org.tw/node/12467][b]何得核能[/b][/url]?

頭像
Robert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11-08-19, 21:40
來自: Teletubbie Land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Robert » 2013-08-05, 14:59

[quote="張詠雯"]耶穌平息風浪
畫家在處理畫面時,黑暗時刻卻也顯出耶穌特別的安穩,成了全畫中一大特色。而他選擇用與海浪同色系的外袍覆蓋在耶穌身上,表現出耶穌並不是無意識到風浪的存在,甚至也被風浪覆蓋中。
[/quote]
[size=125]很細膩的觀察。
這個點或可發揮:一個一同經歷、同受苦難的耶穌

[quote="張詠雯"]
在【圖二】畫中,[/quote]
由於之前有看過這幅,所以找了一下。
作者是一個摩門教畫家 Ted Henninger
[/size]
日本不能,台灣[url=http://e-info.org.tw/node/12467][b]何得核能[/b][/url]?

羅沛茵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3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羅沛茵 » 2013-08-05, 16:05

[img]http://www.artbible.info/images/janbruegel_jonawalvis_grt.jpg[/img]

[b]畫作觀察[/b]
背景:黎明的海岸
人物:有一位穿著紅衣服的老人,從容不迫地從大魚的口中走出來;雙手合十,像是在禱告,而且眼睛張開,面帶微笑,目光望向遠方。大魚的眼神無奈,朝天嘆氣。
色彩:這幅畫的顏色沉穩、溫暖,光影的對比不是很強烈,呈現出海面上風平浪靜。光線打在岸邊,和黎明快要升起的太陽,互相呼應。
[b]分析解釋[/b]
為什麼這位老人會從大魚的口中走出來?這是約拿的故事,(聖經故事省略),他在大魚的肚子裡待了三天三夜之後,神吩咐大魚把他吐在岸邊,這幅畫第一眼抓住我們目光的,就是穿紅衣服的約拿,約拿的手勢和表情可以看出他的禱告是感謝讚美的禱告,而不是驚惶哀求的禱告,他的動作很像是從容不迫走下船的動作,不是被動的被大魚吐出來;那種手足無措的樣子,感覺上約拿已經知道耶和華 神要拯救他,所以在魚肚子裡早就準備好,這正好表達出聖經約拿書記載的,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另外,從大魚的眼神看起來,略帶無奈,彷彿在說:肚子好餓喔,食物已經到了嘴裡,神卻不讓我吃掉他。魚的眼睛望天興嘆,約拿的眼神充滿敬虔和感恩,望向岸邊遠方,他們看的對象都是神 耶和華,一個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一個是拯救人類的神。在此點出約拿被大魚吞進肚子,是神的安排,被大魚吐出來也是神的吩咐。

背景顏色和光影對比都不是很強烈,給人沉靜的感受,表示此時暴風已過,海面上風平浪靜,光線打在左方的岸邊,約拿也朝著同一方向走出來,臉朝著光源的方向微笑,表現出盼望的源頭來自耶和華 神。從畫面的比例配置來看,約拿在整個空間當中,占的比例很小,畫家已較多的篇幅描繪微露的天光,岸邊風暴後的寧靜,也再次將這個故事的主角指向掌管宇宙的神 耶和華。

[b]畫家資料[/b]
Jan Brueghel the Elder (1568 - 1625)是巴洛克時期,佛蘭芒的畫家
他出生在一個繪畫世家,他的爸爸和弟弟都是畫家,他偏好的花卉、靜物畫,使他的繪畫風格在家庭中更為突出,因為他習慣用平絨光澤來表現質感,所以有一個別稱:“天鵝絨勃魯蓋爾”。

頭像
Robert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11-08-19, 21:40
來自: Teletubbie Land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Robert » 2013-08-05, 16:22

[quote="張愛華"]約拿的命運

不從水中行動,直接躍上水面,超越過這艘船,要將好像要撲向落入水中的人,大魚為何放過這麼多人的船,而特定對一個落水的人下手,這條大魚是奉了什麼命令嗎?
[/quote]

[size=125]這個點很棒。我們就是[color=#8100FF]由講畫來帶入故事、帶入解釋、從而信息[/color]。

於此,畫家強調著魚吞約拿的「刻意」。
之後約拿雖抗命遇上暴風雨,沒有死掉;約拿被魚吞吃,也沒有喪命。
掌管萬有的上帝,並沒有就要了約拿的命。這便連結到愛華姊設計的問題4.[/size]

[quote="張愛華"]
這幅畫是Roberta Rivera於2012年畫出的。她是一位美國的插畫家。是Society of Children’s Book Writers and Illustrators的成員。
問題:
4. 你覺得人生中的事,是否有超然的力量在安排周遭環境?如果有的話,這個超自然的力量是如何的原則?[/quote]
[size=125]
提醒一下,這張圖放到公開網站使用的話,務必確認有獲得授權。

我們找古典畫作有另一原因在此:因其為公眾權利(Public Domain),較無此問題。[/size]
日本不能,台灣[url=http://e-info.org.tw/node/12467][b]何得核能[/b][/url]?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張詠雯 » 2013-08-05, 17:23

[quote="Robert"][quote="張詠雯"]耶穌平息風浪
畫家在處理畫面時,黑暗時刻卻也顯出耶穌特別的安穩,成了全畫中一大特色。而他選擇用與海浪同色系的外袍覆蓋在耶穌身上,表現出耶穌並不是無意識到風浪的存在,甚至也被風浪覆蓋中。
[/quote]
[size=125]很細膩的觀察。
這個點或可發揮:一個一同經歷、同受苦難的耶穌

:PA: 懂了~更貼近現實生活

[quote="張詠雯"]
在【圖二】畫中,[/quote]
由於之前有看過這幅,所以找了一下。
作者是一個摩門教畫家 Ted Henninger
[/size][/quote]

#-o 這個出處真的是難了我~多謝指點

陳淑麗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0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陳淑麗 » 2013-08-05, 20:51

  這幅畫的作者,我找不到(功力太淺)。故祗能從圖本身著手。
  這幅晝的風讓人感覺從浪中感受出來,浪高且洶湧,拍打在船身激起的浪花,由於風帆已收,感覺不出風的存在,但從一人極力拉住帆繩,又從每人的身上的圍巾的飄盪,又能感受風的強力吹拂。右弦中有二人驚惶看著捲起浪高,深恐浪捲浪高會打翻船。左弦也有人也害怕浪的拍打;也有人努力且費力在搖著漿。中間也有人極力扶著桅杆,保持平衡。也有人回頭或抬頭或仰望一個人。這個舉起手,彷彿在吶喊吩咐……。
  這幅畫一眼就看到一艘船載著一群人,飄搖在風浪中。船中的人物的衣服顏色各有所不同;色調豐富,表情各有不同,船中有一人站在船尾;舉起手,衣服白色,圍巾好像棕色;其身分在這群人中好像是領導者。船的背景是浪高且洶湧,用比較深的灰色色調且有些灰中帶黑及其在船旁的激起白色浪花來強調浪的大、凶、猛。船上的人的圍巾的揚起,可以感受風的存在。
  這幅晝是在解釋耶穌在加利利湖中平靜風和浪。有一天將黑時,耶穌對門徒說:「我們到湖的那邊去。」船至湖中時,湖中忽颳起大風,捲起大浪,眼看浪就要吞滅船了。這時耶穌在船尾臥睡;祂的學生慌張地叫醒耶穌:「老師,老師,我們快要淹死了!」耶穌就醒過來,斥責風和浪,風和浪就平息了。

[attachment=0]
C068.jpg
C068.jpg (47.62 KiB) 已瀏覽 48854 次
[/attachment]
陳淑麗

林潔儀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0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林潔儀 » 2013-08-05, 21:41

<觀察>
這張圖看起來時間是在天較暗的夜晚拍的,
上面的人們感覺起來是驚恐不安的狀態,
從下面的海浪波動、人身上的衣服、帆布吹的樣子
,可以看得出來海浪看似波濤洶湧的來到。

這張圖最亮和明顯的地方,在有個人看似不怕風浪的樣子,
向外舉手,且那人的周圍有白光籠照,顯出他和船上的人不太一樣,
他的表情看起來平靜、冷靜、勇敢,加上動作感覺上有像有權柄的人要發號什麼。
另外,我發現在船上的人不像都是同一國家的人,有的人膚色較白、有的較暗,
感覺是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在同一條船上。


<解釋>
耶穌平靜風和海
( 路加福音8:22-25、馬可福音4:35-41、馬太福音8:23-27 )
「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 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在希臘故事裡,能馴服自然界的多半是神祇,或是半神半人的神祇;他們能在遠距離行事。猶太文獻則記載,有些早期的教師能以禱告讓雨降下,或不下雨,如以利亞。可是以絕對的權柄吩咐風浪,在猶太人的文獻中,只有神才能這樣做。大半猶太人相信,自然界,如風和海是由天使在掌控,不過,這些天使都必須向造物主負責。在猶太傳統中,風與海的真正主人是神自己(參詩107:29、拿1:15),難怪門徒對耶穌的能力會大感驚異。


<信息>
各國各族各方的人,都可以來依靠這位造物的主! 在祂的同在裡,我們不用害怕人生會碰到的各種風浪! 有祂掌權。
附加檔案
圖片.jpg
圖片.jpg (252 KiB) 已瀏覽 48853 次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月童 » 2013-08-05, 21:59

[quote="林潔儀"]
<觀察>
另外,我發現在船上的人不像都是同一國家的人,有的人膚色較白、有的較暗,
感覺是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在同一條船上。

<信息>
各國各族各方的人,都可以來依靠這位造物的主! 在祂的同在裡,我們不用害怕人生會碰到的各種風浪! 有祂掌權。[/quote]

這畫還有一個特點是,船上的人都是現代人,畫家顯然是想讓我們知道,平靜風海的耶穌,是我們此時此刻處境中的耶穌,不只是門徒的耶穌!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李彩霞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13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7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李彩霞 » 2013-08-06, 00:47

謝謝兩位老師的鼓勵,我沒有什麼能力,有的只是感動,我被約拿感動,也被米開朗基羅感動。

蔡佳諭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44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蔡佳諭 » 2013-08-06, 02:49

[img]http://www.wga.hu/art/c/caravagg/05/29ceras.jpg[/img]

作者:卡拉瓦喬(Caravaggios)
畫作:《聖保羅的轉變》(The 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時間:1600
媒材:Oil on canvas, 230 x 175 cm
存放地點:Cerasi Chapel, Santa Maria del Popolo, Rome(原作位於羅馬人民聖母大教堂)

描述分析:
畫面明暗光線對比強烈

躺在地上的人衣服質料很好,又穿著靴子,年青強壯,批著紅袍子,還有配劍。卻躺在馬路上,像不像是在地上打滾耍賴說「這不是肯德基」的廣告?是身體虛弱?還是被甚麼打到掉下來?舉起的雙手也像在擁抱甚麼一樣,表情和身體呈現放鬆的樣子,眼睛閉起來像在睡覺。
另外是這匹馬抬起右前腳好像要踢到他和踩到他一樣。因為這個人很討人厭嗎?馬的表情卻好溫柔。白色柔軟的馬身占據畫面的中央。
牽馬的人看起來有點累了,專注在看馬兒沒有看地上的人。站在馬後面的人比例和姿勢看起來有點奇怪,人的腳和馬的腳有點分不太出來

解釋畫作:
經文:使徒行傳9:3-4
當他在從耶路撒冷到大馬士革的路上,靠近大馬士革的時候,他被天上的大光照耀,仆倒在地。他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 」

「大馬士革路上」是《新約聖經》中提到的事例。一名基督徒的迫害者掃羅,在從耶路撒冷到大馬士革抓捕基督徒的路上突然發生轉變(在西元36年發生,當時掃羅32歲)。根據使徒行傳記載,當時掃羅被擊倒,眼睛因受比太陽更強的光刺激而暫時失明,並聽見耶穌的聲音,幾天後在大馬士革他被亞拿尼亞治癒並受洗加入基督教並成為基督教主要的對外邦人宣教的使徒。"大馬色路上"在基督徒之外有時用來指心靈的轉變。

畫家介紹:
米開朗基羅•梅裡西•達• 卡拉瓦喬

卡拉瓦喬出生時父母為了躲避瘟疫,在一個小鎮撫養他長大,動盪的年代,長期身處社會的底層,諳知人世間之苦,他畫的人物反而平易近人。
當時一位官員質疑畫家說:「為什麼你把馬畫在正中間,聖保羅卻在地上?」畫家說:「自有我的道理!」「那匹馬是上帝嗎?」「不是,但它站在上帝的光芒下!」
卡拉瓦喬的一生短暫,從西元1571~1610,僅有39歲而已,而且綜觀他的生平也不像是個畫家,反而倒是像個地痞、流氓。他好酒、脾氣暴躁,他是羅馬法院裡的常客,控訴他的文件堆得像是山一樣高。甚至他還是個殺人犯,導致後來在外流亡。畫家流亡的生平和掃羅的一段很相似,像保羅一開始被神改變後,卻還是有許多猶太人不接受他,很多人想抓他,也許是這樣畫家才能體會掃羅的改變有多強烈,渴望救贖的意義有多大。

設計問題:
問題一、從畫面中你看到甚麼?
問題二、躺在地上的人是誰?發生了甚麼事?
問題三、你在人生中有過價值觀或人生方向重大的改變嗎?是誰改變了你?

蔡雨萍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41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蔡雨萍 » 2013-08-06, 14:17

[b][描述][/b]
在宮殿外有一群人在烤火取暖,畫面右下角穿白衣的男士雖一邊烤火,
眼睛卻一直注視著畫面左手邊穿紅衣站著的男子,眼神裡似乎確定了什麼事般的堅定;
穿藍衣的女子似乎發現了什麼祕密,欲言又止的感覺;
穿土色衣服的男士眼神不是看後方發生什麼事,也是定睛看著左手邊站著的男子。

畫面左手邊的男子,不是很愜意的坐著烤火取暖,而是站著且兩手緊握,
似乎很緊張,他的頭撇一邊,看起來像是不想跟右邊三位有所交談,
同時也像是不敢轉頭看後方那位正在看著他的人。

畫面中間有三隻公雞,它們沒有呈現休息狀態,再加上有人在烤火取暖,
所以推斷時間可能是接近清晨時刻。

畫面後方有一群眼神幾乎都朝前方的人,感覺他們意志堅定要將被擄的男子帶往某一個地方,
而被擄的男子眼神中卻沒有懼怕,眼神直盯著畫面左手邊站著的男子,
感覺到他似乎特別關心這個站著雙手緊握且撇頭的男子。

[b][分析][/b]
整體畫面顏色很豐富,宮殿整個是白色的,前方感覺較明亮,四人身上的衣服顏色全都不同,
雞的顏色也畫了兩種,後方感覺比較灰暗,擄人者大都是土色衣著,但被擄的男子身穿紅衣,非常明顯。

畫面的配置會讓觀者不自主的從前景看到中景,再看到後景,然後看到後景被擄的男子的眼神,
又會回到畫面前景,彷彿畫家是想利用這樣的構圖,將故事的時間順序表現出來。

[b][解釋][/b]
[i]預言彼得不認主[/i] [i]路22:31-34[/i]
有天耶穌對彼得說:「彼得!彼得!撒旦想要得著你們,好像篩麥子一樣,想拆散你們;
但我已經為你們禱告,好叫你們不失去信心。你經歷過考驗後,回頭去堅固弟兄們的信心。」
彼得信心滿滿的說:「主啊!我就是和你一起下監獄,和你一同受死,我都心甘情願。」
耶穌卻說:「彼得,我告訴你一件事,明天清晨雞沒有啼叫以前,你會三次說你不認識我。」

[i]彼得三次不認主[/i] [i]路22:54-62[/i]
耶穌被捉拿住,一群人把他押到大祭司的家裡,門徒幾乎都嚇跑了,彼得卻遠遠的跟在他們後面。
他們在院子裡生火,圍坐一圈取暖,彼得也混進去坐在他們中間。
有一個使女在火光中看見彼得,就定睛看著他,說:「這個人平日素常和耶穌是同夥的!」
彼得趕緊否認,說:「女子你誤會了吧,我不認識耶穌!」
不久,又有一個人認出彼得,說:「你和耶穌是同一黨的!」
彼得生氣的否認,說:「你這個傢伙,我說不是就不是!」
有大約過了一小時,有一個人極力的出來指認彼得,說:「他實實在在就是和耶穌是同夥的,
因為他有著加利利人的口音。」
彼得再次否認,說:「你這個人真是的,我真不知道你胡說八道些什麼!」
正說這話的當下,雞就啼叫了。
耶穌轉過身來看著彼得,彼得便想起先前耶穌曾向他說:「明天清晨雞啼叫以前,你會三次說你不認識我。」
他就跑出去痛哭!

[b][信息][/b]
祂早知道我們會犯錯,但祂仍然是這樣愛著我們,接納我們!
附加檔案
denial.jpg
Carl Heinrich Bloch (May 23, 1834 – February 22, 1890) was a Danish painter.
denial.jpg (45.99 KiB) 已瀏覽 48838 次

許世英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3-07-03, 00:18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許世英 » 2013-08-10, 22:02

[b]構圖:[/b]
在這幾張圖裡,我們可以看出畫家分別用一個貌似英文字母S形去分割成兩大區塊,再用一個大方形去框住整個畫面。

是不是意味著這幅畫透露著上下兩部曲,敘事性的轉折?是不是也包含了天與地,上對下,內再與外在、肉體與心靈的衝突與轉化?

聖經沒有明確的告訴我們,這條魚是哪種魚?是否真有一條大魚可以容納的下一個成人,又能在其肚中存活三天而毫髮無傷(胃液侵蝕)?或著我們可以朝另外一種
角度思考?比較象徵性的?

[b]試想:[/b]這如果是約拿「身心靈」思考轉換成圖像語言。
神要讓他承接使命,這股使命如波濤大浪一樣的襲捲約拿的心靈,約拿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擔任神的使者?如果約拿逃了,神又是怎麼回應他?

假如我是繪者,我會在畫布上畫滿大浪猶如這方框的藍色部分。
再來,我的心靈如小舟,載著我的人身載浮載沈,每一次考驗好比大浪來襲,讓我的小舟一次又一次的顛簸。
船上的人好比我每個害怕的念頭「我做得不好怎麼辦?」、「別人是怎麼看待我的?」、「為什麼選我?」、「我真的能擔當此大任嗎?」、「為什麼風雨這麼大」
即便如此,我還是保留了對神的嚮往與神性,因此我把我的心靈小舟周圍的地方都塗滿了黃色。

當我的信心與信仰崩潰瓦解了,所以我畫出掉下了小舟,神回應我的方法是:一條大魚把我包圍在其中……三天三夜過去了。
神對我說,你也可以是魚……如魚得水,魚在水中又怎麼會害怕大浪呢?
神住在你裡面,你的憂慮又從哪來呢?

這內在的轉化,或許在一個禱告或一夜之間就結束了,或是一個閉眼與呼吸之間,聖經最後告訴我們,約拿終究還是接下了傳遞信息的使命:去宣布赦免一座本來要
被罪行毀滅的城市—尼尼微城。
面對責任與壓力,幾經反覆與猶豫,約拿戰勝了他的內心恐懼,去行走神指示他的道路。

[b]經文:[/b]
[b]起-[/b](覆蓋約拿書1:1-16)「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説:『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約拿書1:1,2)約拿很不喜歡這項委派。他朝著相反的方向逃跑
[b]承—[/b](覆蓋約拿書1:17-2:10)「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約拿書1:17)約拿在魚腹中懇求耶和華。他「從陰間[「希屋爾」[3]]的深處」呼求上帝,並説他必償還所許的願,因為「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書2:2,9)於是大魚聽從耶和華的吩咐,把約拿吐在旱地上。
[b]轉—[/b](覆蓋約拿書3:1-4:11)耶和華向約拿重申他的吩咐。約拿不再逃避,於是遵囑前往尼尼微。
[b]合—[/b]藉著安排一棵遮蔭的蓖麻,隨即又將之除去,向約拿表明他會按照自己的美意向人表現憐憫和慈愛。

如何讓你的小舟行如平靜的海面,讓你舟上的人順從於神的意志。
或者,猶如水底之魚……
是不是一個寓言故事,大家各自解讀吧。
附加檔案
uea-12jonah.jpg
Image 437 One of 19 historiated initials in the Ranworth Antiphonal of c.1460-1480 - its provincial but professional decoration suggests it was made in a commercial workshop in the Norwich area for use in the Norwich diocese (and at Ranworth church, Norfolk, by 1505). (Scott 1996, 325-6).
uea-12jonah.jpg (137.58 KiB) 已瀏覽 48792 次
6979159895_8a8f4be133_z.jpg
Carrow Psalter, Sailors throw Jonah overboard/Jonah in mouth of whale, Walters Manuscript W.34, fol. 131r detail
6979159895_8a8f4be133_z.jpg (348.93 KiB) 已瀏覽 48792 次
D6f87rJonah.jpg
Historiated initial S at the opening of Psalm 68, showing Jonah being pushed from a boat (above), and emerging from the whale (below). From f.87r of MS D.6, Psalter with gloss and Hours of the Virgin. English, c. 1210-20.
D6f87rJonah.jpg (52.74 KiB) 已瀏覽 48792 次

符李文滿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4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符李文滿 » 2013-08-30, 10:28

<<經文>>
行淫時被捉的女人 (約翰福音八章1-11節)
8:1 於是大家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
8:2 第二天一早,他回到聖殿;群眾都來找他,他就坐下,開始教導他們。
8:3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個女人;她是在行淫時被抓到的。他們叫她站在中間,
8:4 問耶穌:「夫子,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
8: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
8:6 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8:7 他們還是不停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8:8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8:9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8:10 耶穌就直起腰來,問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8:11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描述+分析>>
這張畫作 一開始吸引我目光的就是線條分明 對比清楚

畫作中心點就是行淫的婦人 而耶穌是唯一坐著的人
地上有字 很吸引人 想看看是寫些什麼

這是一個開放的大廳堂 可以看見外面的山及海
地面的磁磚是那麼地井然有序排列著
牆柱延伸也是排序整齊 讓人對空間產生層層的連結感

左邊一群人 頭上都有光圈 耶穌頭上也有光圈
我想 這應該是一群跟隨主的門徒們

右邊畫面出現一群急著離開的人群
畫出了生動的肢體語言
急著離開卻又頻頻回頭觀看 好像很想要知道後續的結局
明顯是那群文士和法利賽人

而在畫面中間 似乎耶穌在跟婦人說話
而婦人的手勢及動作和表情 有些些無奈又不信
但看得出來 這位婦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

<<解釋>>
透過這幅畫作,我想分享這經文的感動,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 ,因為我們本是罪人。
可是…我們是否有相愛的心,願意包容體貼人的軟弱
耶穌都不定婦人的罪惡了,我們為何還不願意饒恕呢?

數算別人的錯誤總是容易的,看見自己的錯誤卻是最難的。
畫面清楚的劃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婦人單獨一人站立在中間,被孤立在其中,
雖與眾人相處卻是孤單地,是不是有許多人也是這樣的感受呢?

而耶穌坐在哪裡,看著婦人,
頭部微微地傾斜,左手往下擺放
左腳往內縮,右腳部分朝著字,右手扶著石頭或坐椅。
那動作似乎在呼召婦人,
告訴婦人,他不定他的罪了,他愛他。

我嘗試這樣的坐坐看,內心超激動的。

你也可以用這樣的姿勢體驗看看,
我深深體會到-那是一種愛的肢體語言,
似乎在告訴婦人,我愛你,我饒恕你,
不要害怕及擔心,來我這裡吧!

<<結語>>
我們要如何真心地彼此相愛呢?
我們是否有活出耶穌愛的生命??
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地學習饒恕呢??
耶穌都不定人的罪了,我們為何還不願意放下呢??
與大家共勉之---GOD BLESS YOU!
附加檔案
TINT0341.jpg
TINT0341.jpg (144.86 KiB) 已瀏覽 48335 次

符李文滿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4

Re: 本週作業:說一幅畫

文章符李文滿 » 2013-08-30, 10:28

<<經文>>
行淫時被捉的女人 (約翰福音八章1-11節)
8:1 於是大家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
8:2 第二天一早,他回到聖殿;群眾都來找他,他就坐下,開始教導他們。
8:3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個女人;她是在行淫時被抓到的。他們叫她站在中間,
8:4 問耶穌:「夫子,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
8: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
8:6 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8:7 他們還是不停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8:8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8:9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8:10 耶穌就直起腰來,問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8:11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描述+分析>>
這張畫作 一開始吸引我目光的就是線條分明 對比清楚

畫作中心點就是行淫的婦人 而耶穌是唯一坐著的人
地上有字 很吸引人 想看看是寫些什麼

這是一個開放的大廳堂 可以看見外面的山及海
地面的磁磚是那麼地井然有序排列著
牆柱延伸也是排序整齊 讓人對空間產生層層的連結感

左邊一群人 頭上都有光圈 耶穌頭上也有光圈
我想 這應該是一群跟隨主的門徒們

右邊畫面出現一群急著離開的人群
畫出了生動的肢體語言
急著離開卻又頻頻回頭觀看 好像很想要知道後續的結局
明顯是那群文士和法利賽人

而在畫面中間 似乎耶穌在跟婦人說話
而婦人的手勢及動作和表情 有些些無奈又不信
但看得出來 這位婦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

<<解釋>>
透過這幅畫作,我想分享這經文的感動,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 ,因為我們本是罪人。
可是…我們是否有相愛的心,願意包容體貼人的軟弱
耶穌都不定婦人的罪惡了,我們為何還不願意饒恕呢?

數算別人的錯誤總是容易的,看見自己的錯誤卻是最難的。
畫面清楚的劃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婦人單獨一人站立在中間,被孤立在其中,
雖與眾人相處卻是孤單地,是不是有許多人也是這樣的感受呢?

而耶穌坐在哪裡,看著婦人,
頭部微微地傾斜,左手往下擺放
左腳往內縮,右腳部分朝著字,右手扶著石頭或坐椅。
那動作似乎在呼召婦人,
告訴婦人,他不定他的罪了,他愛他。

我嘗試這樣的坐坐看,內心超激動的。

你也可以用這樣的姿勢體驗看看,
我深深體會到-那是一種愛的肢體語言,
似乎在告訴婦人,我愛你,我饒恕你,
不要害怕及擔心,來我這裡吧!

<<結語>>
我們要如何真心地彼此相愛呢?
我們是否有活出耶穌愛的生命??
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地學習饒恕呢??
耶穌都不定人的罪了,我們為何還不願意放下呢??
與大家共勉之---GOD BLESS YOU!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