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姚昌玲"]
以前去上過安寧病房關懷的課程,是非題目其中一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你照顧病了許久的家人去世了,你感覺如獲重釋,是不對的,怎可這麼沒有愛心?其實答案是「錯」,因為長期的照顧一定會讓家人都受不了了,病人走了,你如獲重釋;那麼受苦的病人想早早離開世間得到解脫應該是合乎邏輯的。
[/quote]
讀到昌玲這段話我很認同,而看了這部片,一直讓我想起已經回天家的奶奶...
印象中奶奶是在自己小學六年級左右中風的,在我國二時去逝,前後的時間當然和影片中的勒蒙躺在床上26年不能相提並論。
勒蒙一直是頭腦清醒的,但奶奶在這個過程中,時而清醒,時而中風,到後來變成植物人二年,最後聽父親說是因器官衰竭在安養院中過逝。
勒蒙的家人一直默默在付出照顧他,而家族裡面對照顧奶奶的情況卻彷彿是兄弟之間推來推去的。親戚們的做法我不便多做評論,但我知道父母為了照顧奶奶做了很多的犠牲,也從他們身上看見了對奶奶的愛與孝順。
中國人有句話:『久病無孝子』,這話是真的。奶奶生病其實也沒有很久,但就能看見因著要照顧奶奶而產生人心的許多醜惡面。
照顧行動不便的病人真的是很需要極大的愛心和耐心,我想如果把這部片介紹給我母親看,她一定很能體會大嫂的心情(雖然照顧的對象輩份不同)。
聽說奶奶後來變成植物人時,有位教會的傳道去探望她時,她還有留下眼淚。植物人應該是失去意識才是,但會留淚是表示有點意識,但知道自己的身體無法受控制嗎?這樣不就和勒蒙的情況有點像…
[quote="李秀珠"]
霍金和精神科醫師都是優秀人材、社會精英,能獲得最好的醫療資源所以他們可以克服身體障礙,讓生命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他們一定選擇活下來,如果是市井小民他能有機會藉由科技和醫療的進步來改善生活的品質,使他可以較有尊嚴地選擇活下來嗎?
[/quote]
忘了另外是那位同學也有分享類似的觀點,記得老師上課也有提到,因著家庭經濟環境的不同,也會影響照顧類似病人的情況。現代的醫學科技越來越進步,因此能維持在以前生病無法存活的情況中,透過各種方式延續生命的可能。胡莉亞因為家境較優渥且有先生的陪伴而延續了生命,但若是家境清寒的情況,無法支付這些費用時,人的生命也將被迫因無法被照顧而結束。這樣看來,就現實層面而言,能否延續生命和這人的家境是相關的。生命的結束主權是在於神,但就胡莉亞的情況,她能活著似乎對她自己而言是沒有意識的,反而她活著是讓她的先生能多些時間繼續愛她。
回應老師書中提到的:
『是否勒蒙那渴望的自由,根本不是被殘疾的肉體所禁錮,而是被再也無法被愛打動的絕望所禁錮?』
我想到這句話其實也適用四肢健全但因著其他因素,可能是感情破裂,或是破產等等,因為失去了希望,而想要結束生命以尋求解脫。對生命絕望真是件令人無助的事,如果無法換個角度思考,一直看待自己所沒有的,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就很難有動力繼續往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