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作者談過「檢視閱\讀」,在要進入這本書另一個重點「分析閱\讀」
的規則前,他先跳開用一章談了「如何作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作者在這
一章提供一些基礎提問、做筆記的方式並且強調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這
是關於「實作」的部分。
因為接下來所談的分析閱\讀,非得實作不可。他會牽涉到繁複閱\讀習慣,對
初學者而言,這些實作重點是分析閱\讀的基礎,可以幫助並且提供他們方法
進入分析閱\讀更深一層的規則時,不會因為複雜的步驟而失去閱\讀的方向。
作者也特別強調,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在於你要努力提
出問題,並且盡可能去找出答案回答問題。有沒有嘗試提問,是有自我要求
的讀者和沒有自我要求的讀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所以讀書會每次得書摘最後
,都會要求摘要者要提出自己的問題。
作者提供了四個基礎閱\讀時所要提出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就是分析
閱\讀的基礎。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這是找出書的主題、作者如何發展主題、如何發展出其他議題。
也就是這本書的架構。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這是關於一本書主要的想法、聲明和論點。瞭解作者的論述和想傳達的訊息。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有前兩個問題為基礎。作者強調,光是知道作者的想
法是不夠的,知道之後能夠判斷,或者批判,才能夠再進一步釐清觀點。
容易變成死讀書,通常是因為只停留在第二個問題。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作者提到,這可能是之後主題閱\讀最重要的一個提問。你必須要詢問這文本
所提供給你的資訊,有什麼意義。作者為什麼認為重要?你是否有必要瞭解?如
果他給你進一步的啟發,那麼就有必要去找出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
得更多啟示。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這部分,作者認為,要能成功\的主動閱\讀,光是提出問題並不夠,
必須試著自己回答問題。也就是嘗試用自己的話把你對這本書的理解、
對作者觀點想法說出來。提問辯證的過程中,問的越多,可以得到的收
穫越多。這裡作者鼓勵讀者學習寫筆記,當思考能夠被寫下來或說出來
,已經經過一番整理,代表你真的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同時也幫助你
記住作者的思想。
關於筆記紀錄,其實就是寫書摘和畫重點。
「標記主要重點」(畫底線,或者圈出關鍵字及關鍵句)
「區分出不同的重要性」(加強底線)
「標記最重要的十來個書中概念部分」(做星號或夾書籤)
「在發展重要論點陳述處標出順序」(編號)
「記錄自己在閱\讀每個章節時所遇到問題(或答案)」
「將複雜的論點簡化說明」
「記下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這幾項可以利用書中的空白頁)
最後,嘗試把這本書的大綱寫出來,測量自己是否瞭解了這本書。這些部分,
在檢視閱\讀時其實不容易馬上完全掌握,但大致紀錄這本書的分類、主題、
作者所使用的架構,是之後作要進一步做分析閱\讀的基礎。
這個章節最後,作者最後用兩個子題的篇幅來強調培養這些基本閱\讀習慣的
重要性。他提到好的閱\讀,就像學習一項技能(像滑雪或者打球一般)需要
先學會各種分開的動作,不斷訓練,當熟能生巧時才能忘掉這些細節,做出
整體的動作。而這些閱\讀的技巧是可以被學會的。用技能訓練的觀念來看,
很可以幫助我們先不要把閱\讀想的太過抽象而隨意,忽略了基本功\夫,認為
能一步登天,要做好完整而有深度的閱\讀,其實比較是一種長時間,要花基
本功\夫的思考邏輯訓練。
這就是為何要持續不斷做網路讀書會和培訓的原因囉


***********************************
這一章,其實很可以幫我們檢視一下自己平常閱\讀的步驟和方法。
我想可以來分享一下,
大家平常閱\讀時,都如何做摘要與記錄?這個方法幫助你瞭解一本書的哪些部分?
關於閱\讀時的基礎提問,你平常會做到哪裡?哪部分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