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讀安‧泰勒,在難為情的人生珍惜生命的有情

發表於 : 2009-03-16, 15:03
迷走
我不是個愛一網打盡的人,也不是某種類型的書癡,遇到鍾愛的
作家,身為粉絲一網打盡的收書偏執狂就發作。但幾年前,自從
在小地震舌燦蓮花的遊說下,買了安‧泰勒的《昨日當我們盛
年》,就漸漸將我的隱性偏執基因表現出來。讀完《昨日當我們
盛年》後,我如果在書店又看到安‧泰勒的書,就會斬釘截鐵毫
不考慮先收下來再說。

雖然說收安‧泰勒的書,收得比其他作者的書還勤勞,但讀完
安‧泰勒的作品,每每讓我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感受,若真的要找
些詞來形容,我想,說得輕一點叫難為情,說得重一點叫尷尬,
說得白話一點就叫「囧」吧。

安‧ 泰勒總是一股超凡睿智的冷靜,將小說中的人物刻畫的栩栩
如生,甚至常常叫我瞠目結舌。安‧泰勒書中的人物,不是只活
在小說中,更是真實活在我們周圍的平凡小人物。安‧泰勒的筆
下,總是有個很神經質的女人,神經質到會讓我覺得女人這種動
物怎麼那麼恐怖,但又會邊看邊笑,佩服安‧泰勒佩服的五體投
地,因為她總是能把女人的千百樣態描寫得那麼傳神,傳神到又
好笑又好氣,傳神到我會想如果有下半輩子,我一定會二話不說
選擇當個腦袋沒有那麼複雜但情緒比較穩定一點的男人。難為情
歸難為情,到底安‧泰勒的文字都是字句在小火上慢慢墩煮、熬
煉出來的,閱讀的時候總是需要多點等待,多些耐心,才能品嚐
出安‧泰勒在瑣事細節上的獨特醞釀。

當初讀《昨日當我們盛年》也沒讀得很起勁(相信大家對「起勁
這兩個字不是用來形容安‧泰勒的小說」沒有異議),只記得在
零零碎碎被切割的時間,隨著五十來歲的中年婦女雷貝嘉某天突
來的疑惑:「我的人生為甚麼變成這樣子呢?」(其實仔細想
想,這不正是不分年齡的我們腦中總是不下千迴百轉的永恆提問
嗎),跟著雷貝嘉回顧她人生中重要的交叉路口,跟著她去凝視
那一水無法二度的流逝時光,再跟著她去體會人生風景中抉擇的
可貴,接納的必要。

雖然轉了一圈雷貝嘉繞回原處,但讀完《昨日當我們盛年》,我
卻發現自己逐漸開始願意透過安‧泰勒筆下的虛構故事,走出生
命年歲的圍囿,跨越生命智慧的屏障,帶著溫暖卻不批判、認真
卻不嚴肅的同理,試著放下成見,去還原身旁好些被我的偏見所
曲解的真實生命,去體驗他們種種我還未曾開始經歷的階段會有
的複雜心情。

讀完《昨日當我們盛年》沒多久,彷彿就把初讀的不起勁忘的一
乾二淨,又讀了《歲月之梯》。當初會想要看《歲月之梯》,是
第一頁印入眼簾的是「全家人出遊 一人出走 巴爾的摩婦女離奇
失蹤」。我帶著看偵探小說探案的期待往下閱讀,讀完卻有種上
當的感覺。小說裡沒有真相未明的詭譎懸疑,更沒有真相大白的
塵埃落定,有的只是一個對於自己生命角色不是那麼確定的中年
婦女,在中規中矩的婚姻裡,發現自我價值變得晦澀不明,臨時
起義出走所構築出來的一段思索與領悟。

「人類如何能活在這樣一個任時間擺佈的世界中呢?」這是出走
時的蒂莉亞曾真實的心情寫照。她出走那段期間,在另一個家庭
充當臨時母親,才發現其實原來她所厭倦的例行生活,其實是身
處婚姻中得持續調適且面對的常態。

故事一樣繞了一大圈,蒂莉亞最後選擇回到自己奉獻半生心力的
家。這如果在真實生活,可能會變成被誤認為只是鬧劇一場,但
安‧泰勒既寬慰又接納的筆觸,安排蒂莉亞明白了歲月並非總是
殘酷的道理。書中最後如此描述,當她坐在她老公山姆的身旁,
她突然領悟到「過去那種欣賞和愛慕的眼神已不復存在,映在彼
此眼底的只剩下對方那平凡而真實的內在自我—那隨著歲月的累
積,而更形豐富的內在自我」。歲月帶走年華,卻也帶來祝福。
歲月雖然讓一個女人的青春年華斑駁,卻也換上了一種經常被人
忽略、未曾好好被用心端詳的顏色。是這本書,讓我更珍惜每個
奉獻給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命。

畢德生說,生命絕非由一些抽象的事物堆砌而成,諸如:愛情和
真理、罪惡和拯救、救贖和成聖。相反的,生命乃是由許多有機
的、個人的、特殊的細節連接在一起而成的:諸如姓名和指紋、
門牌號碼和當地氣候、晚餐桌上的羊肉和雨中爆掉的車胎。



《聖徒叔叔》這本小說,有丹尼對露西死心塌地的愛情,有伊恩
對這段愛情的嚴重懷疑,任憑成見的想像,釀成哥哥嫂嫂相繼自
殺無法挽回的悲劇,也有不近人情的艾米特牧師向伊恩所發出的
挑戰與拯救方法,更有伊恩為了贖罪,承擔起扶養三個小孩長大
成人的自我救贖與成聖之路。雖然故事的起頭是如此沈重,故事
本身也為真正的救贖與重生究竟為何這類嚴肅課題,開啟了許多
探討的空間。但其實我讀這本小說, 是在淡淡的哀傷中,體會每
個經歷巨變的成員如何在漫漫歲月展露真情。

丹尼因為伊恩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氣憤到開車撞上石牆,爆裂開
來清脆的「玎玲」聲,掩蓋了韋弗利街八號一家子「美滿又蘋果
派」的溫馨。變調的家,雖然一度沒了法式冷盤,但象徵一家人
分享彼此的法式冷盤,卻在小寶寶妲芙妮令人心疼的啜泣,湯馬
斯心中那道很有名的思念彩虹,艾嘉莎理直氣壯質疑上帝給挪亞
和亞伯拉罕的試驗,爺爺道格假想他經歷的喪子只是度假時的意
外插曲,以及奶奶碧如佈滿灰塵的縫紉盒淡出人世,再次悄然上
桌。我用那時來的莞爾,填補這個「空氣中破了個洞」失序家庭
的哀傷。是安‧泰勒筆下的這些點滴,使我知道堆砌生命的素材
為何。

安‧泰勒在這本書最後寫道「稀鬆平常的事情嘛,每一年的每一
天,都有人在改變別人的一生。幹麼這樣大驚小怪!」稀鬆平常
的事,確實無須大驚小怪,但我還是要對安女士獻上真誠的感
恩,無比的激賞,她用盡思緒,為生命中那些最微不足道甚至令
人不耐的瑣碎,勾勒出餘韻無窮且讓人低迴不已的故事,總讓我
在閱讀完畢,闔上書本之際,依舊保有新奇、活潑、寬容的眼光
去細看現實,去接納如小說裡頭般平凡、豐富、經歷改變又無法
被簡化的生命。

我在難為情的真實人生閱讀安‧泰勒的小說,縱然無法減輕現實
人生中得遭遇的掙扎與困窘,卻學會了更加仔細發掘生命裡隱而
未現的有情,欣賞並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