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信仰的對話
網路福音團契 psb
●前言
形上學和科學的交互作用,千百年來一直是振奮人心的話題之一
。哲學家和神學家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耗盡了精力;如果信仰真的是起
源於驚奇之感,那麼即使是在今天,這樣的熱情也未絲毫減退,隨著
時代不斷的開展,越來越是澎湃洶湧。這個形上學和科學 -- 或者說
是信仰和科學 -- 的衝突,挾著二十世紀科技巨大的成就和二次世界
大戰的陰影,將這個問題的內涵和深度推上了無與倫比的高峰。我們
的確何其有幸,生長在二十世紀: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一個
人類有能力上天下海、鑿開大地、邁過河流、昇到太空;是一個人類
用自已的智慧初次掌握生命的奧祕,有效的增長人口到以前想都不敢
想的程度。宛若聖經上所說:『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從生命的奧祕到物質的奧祕:小到原子的影像,大到無遠弗屆的星雲
,人類已經有了一套強而有力的方法去說明這些物質的一舉一動。新
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上原子閃光的明滅、第一台電腦的問世、登陸月
球、複製羊的誕生.... 科技無所不在, 也沒有人認真想要去對付它
,連反對科技的人都不由自主的使用科技的產品。而神學,這個曾經
是一切哲學中心的學問,似乎越來越縮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乏人問
津。
神學終結了嗎?
以往一切信仰中的豐豐富富,是否注定要在二十世紀科技的光輝
中黯淡下來;就如發明了飛機大砲,弓箭就注定被放進博物館:僅供
觀賞。神學終結了嗎?對某些基督徒而言,這是一個日夜啃囓不已的
問題。隨著世俗化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道德禮教紛紛失去了活力,千
奇百怪的現象不斷出現,『瀆神』成了日常性的節目,基督教只成了
『眾多』宗教中的一支 .... 這些基督徒回想過去美好的時光:那是
一個神學凌駕一切的年代,教會在地上有能力有權柄的時代,他們想
要呼籲社會大眾返回自然,回歸到他們所想像的樂園。
然而真正的現實是:沒有人能回到過去。我們對自然的看法無論
如何轉變:轉向多樣性、暫時性、複雜性,都再也不可能再轉回過去
那種基督徒緬懷的時光。在這些基督徒的眼裏,那時所有的知識都被
神學所含括,所以在知性上不會產生分裂,也不用費心去選擇。然而
這種統一究其根底是一個僵死的統一,一種知識的獨斷論。在強制的
統一下所帶來的結果不外是扼殺了知識的自發的創造,這種知識型態
帶到現在所引發的破壞會比建設還要大;科技充沛豐盈的動力不可能
被這種企圖所阻擋。
但是神學真正的活力也才方興未艾。
本篇文章是從學理工的基督徒角度出發,著眼於種種自然科學的
進展以及這些進展對知識論和信仰的交互作用。以科學的範圍之廣,
一篇文章根本不可能一一論及,一些專有名詞也無法詳細解說,而論
証上也必然不是全然令人滿意的。但對踏上這條路的人想必是能夠心
領神會。本篇文章是寫給那些嘗試思考、又願意聆聽的人;這條思想
之路曾經吸引了無數的人投入,而且還將會繼續下去。
●形上學的困境
為這個紛紛亂亂亂的世界找一個理由, 一直是哲學家賦予自己
的任務,經院哲學家為思辨的過程絞盡了腦汁。在這裏,一切的現象
都被帶到了充足理由律的要求之下 -- 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如
果充足理由律的要求不說話,那麼一切的思想都不可能,一切的邏輯
連貫都不可能,所有的現象就只不過剩下了一團雜多混沌。早期哲學
家的最高成就,就是在這團混沌中找出了秩序,用艱苦的思辨去嘗試
區分出什麼是本質的,什麼又是附隨的;什麼是中心的,什麼又是邊
緣的;什麼是暫時的,什麼又是永恒的。藉著種種這樣的定義,人的
理智終於可以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 找到了理智自已存在的理由
。希臘哲人所投注的心力委實可敬可佩。
然而對這世界的抽絲剝繭的過程卻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任務。在
哲學 中,他奇怪的表現在不同的哲學派別對彼此學說的攻擊和新
學說對舊學說的拒斥上。這些哲學家逐漸覺察出:無論他們用何種方
式逼近這個世界,總是有些終極原因是這些思維無法到達的。恰恰好
在各種論証中,竟然許許多多重要的問題不約而同的指向這些終極原
因,這便造成了形上學如同包在無窮的迷霧中,暴露自身的困境。
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思想激盪後,基督教的興起適時的填補了這
個空隙。藉由神創造世界的主題,終極原因似乎一下子變的秩序井然
-- 各種的價值和現象, 在聖經的論述中森然羅列,沒有什麼是不能
用聖經來說明的-至少在他們的看法中是如此。再經由阿奎那的整理
和登高一呼,整個的神學形上學架構就此大成,獨領風騷達幾世紀之
久。於是,形上學的問題似乎就只變成了如何更細緻的解釋聖經的內
容--直到牛頓的破天荒的發現將局勢整個翻轉過來。
●認識論的丕變
當牛頓引進了微積分來精巧的解釋運動和天體現象時, 同時代
的人是驚嘆的。三個簡單的運動方程式加上了數學手法,將最小的單
擺和天上月球的運動聯繫起來了!那麼不起眼的方程式,寫起來還不
到一張紙,竟然規範了天上地下一切的運動,這個發現還能不驚人嗎
?他們當中大概誰也不會想到:這種引進的後果,竟是將他們價值觀
中心的神學思想打入冷宮。但他們那時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原來
有一些現象不用聖經,也可以解釋的很好;甚至更好!
牛頓對自然科學的貢獻我不擬多所著墨,一般的書上說的太多了
。我只強調牛頓的貢獻對神學的影響。藉由牛頓的成就,決定論的觀
念被引進了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數學的手法被引進了對自然世界的規
範;數學終於從古代真善美的領域中下凡到『人間』來展現他獨特的
魅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神學與自然科學都是嘗試用一種統一的觀
點去理解他們所看到的現象,只是在牛頓的典範之後,數學的技巧取
代了純粹文字論証的技巧,帶進來了使用數學方法後的明晰性,而整
個研究自然科學的方向,也在這時候與純哲學正式分道揚鑣。
也許數學方法引進自然科學後的最大魅力是在於:終於有了一個
人類夢寐以求、獨立於各家各派的理論。每個人的思想喜好或有不同
,但是二加二總不能等於五吧?數學帶給了自然科學某種難以言喻的
融貫性、完備性、和簡明性。科學藉由方程式的幫助,終於覺得自已
可以玩弄自然於股掌之間。當然,方程式本身不是真理。但是方程式
所帶給人們的理解是真理,這似乎變成了這個世界不容置疑的法則。
穿過方程式表面,直入內部的奧祕,整個的自然界可以被人類所能理
解的法則寫下來。各個不同流派和和各種方法的所追求對知識最高的
認識和掌握,在數學的柏拉圖天空中,終於集其大成。
●使人異化的自然
只是在牛頓的理論中, 卻未曾對人類的自由留下一絲一毫的餘
地。當然了,那時的科學家們歡欣的試驗新的典範,根本不會有人去
煩惱這個問題。拉普拉斯甚至說:只要給他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運動,
他可以算出這個宇宙過去未來所有的狀態。有一次拿破崙問拉普拉斯
,在他的理論中上帝佔什麼樣的位置?拉普拉斯回答:『陛下,我不
需要這樣的假設。』
狂妄嗎?或許。這是一個科學家在他那個時代,在地上的君王面
前畢恭畢敬的否認天上的君王。也許在他對拿破崙謙卑的同時,他也
暗暗意識到其實並不是每件事都在他掌握中的。但相對於他所受到的
自然科學薰陶,這並不奇怪。牛頓的方程是決定論的 -- 不只是在方
法上的,更是在形上學領域的;一個粒子的運動唯一只決定於他所受
到的力和初始條件,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這樣的精神也延續到現
在:如果有人的論文宣稱某種自然現象是由於某位『上師』或『逝去
的親人』所引發,期刊的編輯委員大概是勸他參加『鬼話連篇』,並
且客氣的將稿原封送回。)不管後來的牛頓體系又加了多少令人目眩
的數學方法觀念和技巧,不管由拉格蘭吉和漢米爾頓所引進的運算體
系和微分流形是如何的豐富華麗,邏輯加上數學畢竟不能推出牛頓的
前題所不薀涵的東西 -- 人類的自由意志。
很顯然的,如果牛頓的決定論是正確的,那麼人們對自由的看法
就全部是謊言,因為連那個自以為是自由的念頭都只不過是被決定的
。這對黑格爾的哲學也是個巧妙的諷刺:並不存在什麼神祕的世界精
神辯証的發展,只存在牛頓相空間中一條早已決定好的軌跡,一條規
規矩矩的世界線。而在這種世界中,自然科學所剩下的工作,除了『
玩弄小數點以下的幾位數』,又還能剩下什麼呢?
●科學的革命—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帶出來的不確定性
隨著牛頓典範的完善和漸漸精確, 這個體系逐漸成熟長大到變
的無所不包,世界最深入的奧祕呼之欲出。十九世紀末葉吧,開始有
人抱怨牛頓實在太幸運,把所有的物理定律發現完了;接著一九○○
年,克爾文爵士樂觀的宣稱所有的物理只剩下兩個實驗的結果還未解
決,但『只是彈指間事』。任何其他學科對物理的質疑都被反駁的七
葷八素。物理學家紛紛轉行,覺得這們學科可能已經沒有什麼進展,
古典物理似乎再無抗手,即將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但是且慢!那兩個實驗呢?當然了,這就是近代物理史上鼎鼎大
名的『黑體輻射問題』和『邁克生、莫利實驗問題』。這兩個實驗的
後果,一個產生了量子力學的前身,一個導致了相對論的產生。這兩
個『覆蓋在物理學上的雲彩』不但沒有消退,反而成了搖撼古典物理
根基的狂風。從那之後算起不到三十年間,牛頓的物理成了古典物理
學,退出了物理研究的核心,代之而起的是近代物理上兩大無可匹敵
的高峰-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這是倚天劍和屠龍刀的故事,畢竟能
夠抵擋古典物理學活力的,也儘儘只有近代物理學的鋒銳。
一開始物理學家並不見得都是甘心樂意的相信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的,更別提一般大眾了。這兩門學科的中心觀念是如此的遠離日常直
覺,用以理解和說明的工具是一般人更無法消受的數學技巧,(上帝
是數學家?) 以致到現在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弄懂這兩門學科,
數學的艱澀使許多人望之怯步。奇怪了,到底是什麼先驗的理由讓人
要弄懂自然非靠數學不可?這可能是許多人理直氣壯不去了解近代物
理的理由。但是即使是那些已經掌握了數學工具的物理本科系的人而
言,這些觀念,當初也足夠將他們弄的暈頭轉向而有餘了。
在古典物理的體系中,觀察者不假思索的假定有一個客觀實在的
物理世界和絕對時間。時間和空間是先驗的,是自明的。康德花了六
十年時間證明時空的先驗性和人認識能力的關聯。在古典物理看來,
沒有這些假定所有的推導就不能繼續下去,而人如果測量不精確,那
是技術上的問題,和這些假設無關。測量和觀察都是和光有關的,如
果光不是無窮快,你如何去定義一個遠處地方的『同時性』呢?相對
論所展開的思考,開始了對古典物理學的『絕對時間』觀念開始了毫
不留情的批判,這為本世紀天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完成。相對論
完全否定宇宙間有一個絕對座標系的可能,在座標系與座標系之間只
有光速是常數。但是相對論骨子裏還是決定論的,是承認客觀實在的
。這個客觀實在即使是以不同的語言在講述和定義,也仍然是不受觀
察所影響的。
然而量子物理的開始,正式對所謂『客觀存在』的可能性開始最
嚴格的質疑。測量的精度有沒有限制?如果有,假定一個我們事實上
不可能觀察到的物理結論(比如說一個無窮精確的初使條件)有意義
嗎?回答這個問題的是海森堡,結論是:沒有意義。觀察的動作事實
上已經改變了系統。按照量子物理,態向量的縮減一定和觀察者觀察
的動作有關。如此一來,只剩下了被觀察者和觀察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有意義。比較起來,量子力學引發的是一場深刻的多的革命。在這場
革命之中,不只是物質現象,連觀察者的意識-人類最深的神祕-也
被包括進來了。
物理的對象受到觀察者所改變?這簡直是不可思議。愛因斯坦至
死都不肯接受物理對象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古典物理所樹立的客觀
知識論體系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而他的後輩 -- 近代物理竟然又重回
主觀的懷抱。 但常識宣布為廢話的事情, 在微觀世界裏偏偏不管用
-- 而且還是每次都不管用。 即使有些科學家心不甘情不願,但是當
從理論一直推出奇奇怪怪的現象,而實驗跟在一直跟在後面證實所言
不虛時,他們又能如何?就像許多人搞不清相對論是如何將質量和能
量等同在一起的,但是當廣島和長崎上冒出了史無前例的火花,他們
也只有乖乖承認是自已不行,不是別人不對了。
●曙光的明滅
『比較起來』, 海森堡說:『本世紀的物理學家對待神學家的
態度,比起上一世紀,是好的多了。』在客觀性的神話粉碎之後,科
學家也終於不得不承認,其實他們最終也是抱持著某種形上學的理念
。愛因斯坦也談到:「最終是理論決定什麼是有意義的和可觀察的」
,雖然他相信的仍是斯賓諾莎的上帝;對哲學而言,這樣的論調絕不
會是不熟悉的 -- 又是知識論的論証。理智的探索終於又回到了原點
-- 但這次是以一種更深入的方式轉回的, 當初由牛頓代表的古典物
理岔出去的方法論,如今又被硬生生的逼回到了知識論的神祕面前。
量子物理的出現使存在重新成為問題,使真理重新成為問題,使
『知道』重新成為問題。如果說創世紀讓科學家覺的荒謬,那因應態
向量縮減產生出來的多世界理論簡直是讓人笑破肚皮,而波姆的隱變
量理論又一直得不到證實。(也許去先發展知識論上的測不準原理還
比較快一點)而科學家無奈將很早很早以前形而上學家所思考的東西
又重新撿拾起來思考了。(這有點像是科學辛苦的爬上知識的頂峰後
,赫然發現:上面早已擠滿了形而上學家! )
然而這並不是意味著物理學家開始向哲學家求助,本世紀初期那
些物理學家鬼才般的物理直覺,不是任何哲學家和神學家所能逼近的
了的。我們仍然看到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相互攻擊的例子。(其中最著
名的也許就是費曼,他連在經典教科書中都不忘損一下哲學家)物理
學家和哲學家一旦跨過了專業的領域是顯的如此的無能,以致專業的
哲學家常常是糟糕的物理學家。一九二二年在巴黎哲學會上發生了決
定性的一幕,柏格森試圖從哲學的觀點捍衛時間的多重性原因,愛因
斯坦答的很乾脆:他拒絕所謂『哲學家的時間』,生活經驗救不了被
科學否定了的東西。而溫伯格,在聽到有別的科學家因為証明有上帝
存在而得到一百萬美元時,抬頭一笑,陰森森的,說:『我倒想問問
有沒有學術機構願意提供一百萬美金給証明沒有上帝存在的人。』
詳細說明這個物質世界存在的方式,本來就是物理學家的任務,
用他們的規則和他們鬥法,無異是找邁可喬丹打籃球;物理已經達到
的內涵絕不是一蹴可幾的,在這個範圍內他們也是無可匹敵的。只是
他們慢慢的覺察出:無論他們怎麼進行計算,總是有一些東西不斷的
溢出他們的算式之外;那些在計算的同時被他們排除在外的現象也許
是物理不願處理的,但絕不會是不重要的;生命不能被計算,正義不
能被計算,愛情不能被計算,價值不能被計算。即使今天物理發展到
頂點吧,比方說終於有天才物理學家將所有的理論用弦論統一起來了
,我們還是可以問問:那又怎樣?能夠統一說明所有物理現象的最終
理論有能耐說明一切的生命現象嗎?如果不,他又憑什麼自稱是最終
理論?
物理上的最終理論統一的只能是物理上的現象,他無法含蓋人文
的部份,就如他無法計算出自身的由來一樣。就是在這一點上,人類
所有的價值觀全部爆發出來了。一個人吃人的世界,和一個無血無淚
的世界,會違反那一個自然定律呢?一個貪官污吏當道,千百萬人頭
落地的世界,不也是很『符合』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嗎?近代物理的世
界再深遂迷人,曼德布洛特集合再富麗堂皇,對人們的苦難能有一絲
一毫的回應嗎?多的是有人打個科學的名號行殺人的事實,拿著達爾
文和馬克斯主義的雞毛當令箭。如果生物和歷史演化的『鐵則』應用
在社會上,那我要問:消滅『不良品種』何罪之有?不過就是替『天
』行道。這個『天』不過問誰『有資格』判斷誰是『不良品種』,他
只讓事情就這樣發生了。那希特勒何罪之有?毛澤東何罪之有?替『
天』行道何罪之有?
當物理學家一跨入價值的領域,他也成為了糟糕的哲學家。也許
近代科學真的滿足了人們在理知上某些方面極其精巧的需要,但是在
其他方面他甚至顯得更無能,而且就因為『科學』的名號是如此的蠱
惑人心,他所引起的破壞力更是威力驚人。如果歷史上自然科學曾指
出了神學不能達到的界限而沾沾自喜,逼神學交出知識的領域,那今
天指出了自然科學無力處理的對象時,自然科學又該如何呢?
科學終結了嗎?
●尋找柏柆圖—數學是最高指導原則?
面對牛頓理論驚人的失敗(也許應該說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驚
人的成功),許多人的反應是不在乎的,他們依然使用牛頓的方法而
樂此不疲。對他們而言,牛頓的體系依然提供了一些強而有力的思考
架構和可量化的優點,現代的理工科系有那個人是用相對論的架構學
結構力學和流體力學的?
是因為人類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還太切近實際,抽象的程度還夠不
上最高真理的要求嗎?
奇怪的是,不管物理學家對真實世界願意抱什麼樣的看法,不管
這種看法背後的哲學是多麼的神祕難測,不管他是狂熱的原教旨主義
者或是清心寡欲的出家人,他都可以用同一套數學模式來講述他所認
識的世界。
在這裏,真正展現出無所不包的抽象包容力是數學的包容力。證
明漢米爾頓的力學和牛頓動力學等價的是數學,證明波動力學和矩陣
力學結果等價的是數學,儘管他們所出發的哲學思考和對這世界的界
定並不相同,但在數學方法的推導下,卻被精巧的連繫起來了。這意
味著數學是一切物理現象的最終基礎嗎?難道數學是是一切知識的最
高綜合?
比起古典物理,近代物理所引進的世界更神祕也更美妙,而
物理內涵也常常讓人感動不已,而『湊巧』他的數學架構也是更具有
美感的,在這裏起作用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審美觀。說實在,物理學
的定律都是清清楚楚可界定的 -- 在數學上,除了外行人驚嘆於這些
東西的深奧難懂,內行人可是一點都不驚訝的。相反的,倒是有不少
科學家說:『當我們終於了解宇宙的奧祕時,我們也開始知道宇宙是
多麼單純。』愛因斯坦則說:當所有的原則相衝突時,最簡單的原則
往往證明他自己是正確的;所謂最簡單的原則,當然了,愛因斯坦指
的是在數學上最簡單的原則,是在數學上能夠說明最多現象的那種單
純。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也許不是宇宙為什麼是可理解的,而是宇宙
為什麼竟然是可以用數學來理解的。
人類真的最終要在數學上找到了柏拉圖的天空?
●飄浮無定的根基—從公理化到不完備定理
數學一開始是發源於其極素樸的環境中的。 從每天的日常生活
中的日出日落,養牛牧羊時所用的加加減減,人類逐漸摸索出自然數
的概念,再加上極可能由於商業上的需要而發展出了簡單的四則運算
。古代的人對數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以致於要引進負數和實數的時
候竟然還引起了糾紛。但隨著人類心智越來越抽象的運作,以及一些
天才數學家不倦的研究,數學這門學科越來越是成熟壯大。微積分發
明之後,在原本的數字背面加入了抽象的觀念和技巧,數學內涵的豐
富才如洪水決堤,整個的激發出來。十八世紀是數學的豐收期,進步
一日千里,各個領域紛紛確立下來,形成了今日我們所見高等數學的
初步內容。
如今的數學又已經遠遠的將十八世紀的風貌拋在腦後了;如果說
十八世紀的數學是外行人都還很容易的打入數學家的談論的話,現在
這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夢了。現代的人非受過一陣子的數學訓練,否則
不可能聽得懂數學的學術發表會,翻開高等數學教科書,第一頁就是
密密麻麻的定義定理,才看第一行就已經如墜五里霧中,甭說是後面
的內容了。現代數學之所以會演進變成現在的樣子其間實在是一言難
盡;但最主要的,是公理化方法所樹立的典範。
公理化的方法帶給數學的影響就如數學方法對物理的影響;數學
如何將物理的內容統一在一個架構之內,公理化方法也就如何將數學
的內容整合在一個框框之下。(這一部份的滄桑史和各家各派的此消
彼長我就不多介紹了,請自行參考書籍)正如物理學家急切的找尋一
切物理現象的最終理論,數學家也想將他的理論建立在一個穩固的根
基上。而公理化就是其中最成功的方法-就是將所有數學的體系找出
最根本的元素,比如說是運算的方法,運算的物件,之後就用純邏輯
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推導,將所有以往的數學家用直覺所發現的數學定
理一個接一個的『証明』出來。如此一來,所有數學內容等於是用必
真的邏輯來保証了正確性。公理化的方法是如此的威力驚人,以致於
本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希爾伯特後半生的努力,就是將數學全部首尾
一貫的公理全部找出,找出來之後,數學家便可以無憂無慮的在這個
地基上往上建立他自已的系統。材料都已經找好了,剩下的由數學家
去玩吧!-- 而最終, 這個公理化全部數學的夢被本世紀最偉大的邏
輯學家歌德爾徹徹底底的粉碎了。
歌德爾的一生在主要兩個城市渡過, 一九三一年發表了『PM
及有關系統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主要有兩個定理:一、一個包
括初等數論的形式系統P,如果是一致的那麼就是不完備的。二、如
果這樣的系統是一致的,那麼其一致性在本系統中不可證,這就是有
名的『不完備定理』。一個只不過複雜到包含數論的系統中的公理,
不是不完備就是不可証,這無異是將希爾伯特的理想送了終。(希爾
伯特不愧是偉大的數學家,受此打擊不到三個月就恢復了,此是後話
不表)。然而問題來了,如果說近代的科學是因為使用了數學而熠熠
發光,那數學本身的根基卻是受歌德爾定理限制的,人根本無法用邏
輯的方法找到一個『完整』的根基。而不完備的部份誰也拿不準會以
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自然科學的數學方法裏。既然沒有人能硬生生的
將數學從近代科學中拆除,那麼,這些學科又如何規避歌德爾定理這
顆不定時炸彈的夢魘呢?
為理智劃出絕對根基的企圖也出現在哲學界,就是極端的實証主
義的反動:企圖將一切不能定義的語詞送入墳墓,將上帝請回天上,
將形上學打入理性的冷宮。一切的討論由可以定義的『物件』開始,
加上必真的邏輯演算,就可以擺脫掉一切的錯謬和迷信。實證主義在
經過了數代的人才勉力支持後,終於也是悲慘的失敗了。因為在人的
世界裏,沒有什麼是能夠證明為無條件前提的事物。如果參考孔恩的
說法,比方說能量和質量,空間和時間吧,這些東西的『定義』絕不
是事先就能給定的。很顯然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在牛頓和愛
因斯坦的系統裏就只不過是格式塔轉換的跳躍,他們絕不會是先驗也
從來不是先驗的。所謂的嚴格和符合邏輯的語言窮究到底畢竟也要面
對循環論証的窘境。
●非理性的人
理性的本身在本世紀已經受到夠多的質疑, 但更糟的是對追求
理性行動的質疑。在這方面,也許弗洛依德學說的出現算是對人類尊
嚴最大的嘲笑。哥白尼解釋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達爾文說明人怎樣
從猿猴進化而來,這已經夠慘了。好啦,現在來了一個弗洛依德,光
明正大的告訴我們他藉由『科學方法』的研究,發現人類所有的行為
其實就只是披著文明的外表玩著性慾的遊戲。在人們自以為理性的背
後,充斥著的是父子之間微妙的對抗、小時被性刺激到的驚嚇、和母
親及骨肉之間的愛恨糾纏。牽涉到的是人的動物本能和廣大無邊的潛
意識 -- 而且這才是人類精神的絕大部份的真理。
弗洛依德理論深沈的危機,是在於:如果事實上人們是在一堆其
實是『自認為』理性的人之間過生活。那麼:『何謂理性?』便又成
了一個大問題;如何在瘋狂的人群中過正常的生活可能是更大的問題
,遵行大家都認可的標準似乎意味著就是遵行大家一起瘋狂的標準。
即使是這種標準,文明也依然是不堪負荷的。在這裏『發現人所以變
成精神病,是因為他們不能容忍社會為了它的文化理想而加在他們身
上的窮乏』。在弗洛依德看來,本能是不可能被克服也從未被馴服的
,而研究文明,就是研究本能的表達方式,研究他們的抑制、轉化、
昇華和終於爆發。
弗洛依德的學說是不完善的,他的子弟紛紛出走去另創天地。但
精神分析的精神已經深深紮根在後來的心理學中 -- 人心的解釋不能
奠基在表面的秩序上,而是奠基在更深層的關係上。那是人心充滿曖
昧和幽暗難明的一個側面。遺憾的是他並未對人該如何生活在社會中
多所著墨,而這正是我們急切想要詢問的。在『文明及其不滿』中弗
洛依德寫道:
『.. 人的命運何以至這種程度.. 那規則決不是德行受獎、邪惡
受罰所能說明的。司空見慣的卻是:暴虐的、詭詐的和無道德心的人
,為他們自已、攫取世界上那些合意的好東西,虔誠的人反而空手離
去。兇惡無情不仁的有權力者,主宰著人類的命,根據宗教來管轄世
人的那種獎懲制度,好像未見存有。.. 』
即使是在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字裏行間背後那種
清楚的冷酷。但弔詭的依然是,佛洛依德所感受到的人性潛意識幽暗
,和篤信者所感受到的『神聖的光音和宇宙的溫暖』,在內容上如此
強烈的不同,可是感受卻是一樣的實在,所需要依賴的信念也一樣強
烈。
也許弗洛依德的問題是在於:他看見了,但他未能看清楚人的不
完善不見得一定是一種悲情。人的有限性恰恰好說明了人最好是依倫
理行事,他不能為所欲為,他只能遵行法則。的確,這個法則可能是
遠超過人邪惡的本質,並不見得是人自已甘心樂意遵守的。而這個法
則,的確也不是理解自然本身就能提供的。
因為物理僅僅不過是面對大自然現象,而對人而言,他是自然界
的一部份,卻是社會現象的原因,面對人所需要上推的終極答案,也
許是弗洛依德打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去過問的。
●讓科學屬科學、信仰屬信仰
然而弗洛依德畢竟認識到了: 人的『不科學』在某種意義上來
說,其實是很『科學』的。就此而言,他並未高估人自以為是的理性
。他從未奢望人可以超越技術、超越社會,因為人連自已都超越不了
,遑論其他?現代人的悲哀,不在於他逆境時詛咒上帝,順境時將所
有功勞歸給自已;而是在於他根本不願承認自已實際上是被非理性所
主宰的事實。如果還有人一天到晚對科學的客觀性大吹法螺,這也絕
不會是意味他事事遵行科學的法則。更常見的倒是:對科技盲目崇拜
的人,往往是最不認識科技的力量和界限的人;拼命要別人相信科學
的人,往往只是要別人相信他所認識的科學。
自然科學的法則沒有方向,不帶感情,他們自身不帶任何的目的
。他們唯一遵行的,只有因果的法則。蠟蠋不會問自已為什麼要燃燒
,原子不會問自已為什麼要分裂,電腦不會問自已為什麼要運算。只
要條件具備,這些物理現象就會自動發生。但若我們不甘於只認識自
然科學的現象,一旦我們的認識進入了有血有肉的世界 -- 屬於人的
世界。我們馬上要面對另一個領域:目的論的領域。若不了解一個人
的意圖,就沒有人能解釋一個人的行為。目的論是自然科學無力去碰
的,但卻是真真實實的在人的社會中起作用的。比較起來,自然科學
是在一種更能保證邏輯的法則下工作,但人的社會卻剛好是以不精確
和主觀為其本質的。在這裏,純邏輯的推導無法推出人為什麼會愛,
人為什麼會恨,人為什麼要追求幸福,以及人為什麼要信仰上帝。
在認識論上,的確沒有一種武斷的區分,認為人只能認識自然科
學的因果,不能認識人的目的。
認為任何理論都應符合自然科學的框框,和某些基督徒認為聖經
的內容一定要能包含任何學科一樣,是一種極端的知識論。
對我而言,不存在一種任意的區分將人的認識能力切成兩半,一
半是物理的,一半是人文的,更不用說是將人類認識人文現象的需要
抹殺掉,只剩下認識物理現象的部份。同樣的,在信仰和物理學之中
,不存在一種奇怪的預設和諧,以致信仰的內容一定要含蓋物理學的
定律。信仰的範疇和自然科學的範疇不同 -- 就只是這樣。
歷史事實證明,科學所能處理的事情事實上還那麼少,許多人事
實上是誇大了科學的力量,這些人似乎也未費心去檢查:自然科學的
方法在研究物理現象時所具有的威力,在其他的領域中是不是曾經出
現過?他們只是一昧的要將所有的學問都塞進物理學的典範中(好比
將海裏的魚撈起來放進賓士車,就希望他們也能享受人生的樂趣)。
他們所關心的,就是某某宗教的經典是否符合近代科學的某些陳述,
若他們的剪刀和漿糊功力夠好,也許他們也真的找得出來某些教義是
和近代物理符合的,然後就趕忙宣佈那些教義就是他們信仰的最精要
--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些信仰也實在是太可憐了。
●這時代需要謙卑的心靈
科學界往他自己的方向走去, 而不會在意哲學家和神學家的苦
思冥想。科學社群已經發展出了他們自已的語言和遊戲規則,將新的
思想交給科學社群來鑒定。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信仰必須要在價值論
上對這些人的意見唯命是從。
篤信者看見,對信仰的維護是在一種對人而言更為根本的方面。
而這個方面則早已遠遠溢出了自然科學的範疇 -- 是價值上的範疇。
這個範疇是深深紮根在人心靈深處的。上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上帝?那
位降生在二千年前的拿撒勒人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按照聖經,他
是裂天而降的上帝,從永恆裏出來進到時間裏;從無限裏出來成為有
限;並且為人的苦罪受難,死在十字架上。這個說法從來沒有以任何
理性或科學證明說服過人,但這個上帝受難的事件,在改變世界和改
變人心上所產生的功效,的確也是任何自然科學的定律所望塵莫及的
。
用現有的科學框架思考宇宙有效嗎?也許並不必然。因為連物理
學家也說不準到底宇宙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人而言,他不透過數學工具就不能認識自然,但是超自然的
神呢?而如果真有心靈能認識這個宇宙,這又是什麼樣的認識呢?費
曼說:『我不能創造的,我就不了解。』,然而這個創造又是什麼樣
的創造呢?根據近代物理的發展出來的人擇原理:『宇宙只能是這樣
,因為如果宇宙不是這樣,我們根本就無法在這裏觀察他』。這不是
又把因果律 -- 自然科學的根本法則,從一開始就顛倒了嗎?
也許近代人在科技上種種的努力,真的是贏得了天下,卻輸掉了
自已;是在一方面的突飛猛進,卻在另一方面漸漸遺忘了。
任何試圖將科學中的終極實在和信仰等同起來,都有可能犯了將
上帝公理化的危險。聖經中的上帝是活生生的,是不可明言的。在舊
約中他只說:『我是那我是』,是在新約話成肉身後,他才是可名狀
的。值得慶幸的是,在新約中神在人身上所賦予的是積極的力量,而
不只是消極禁止的力量,是激勵和追求的力量,也是愛的力量。而在
這一切現象的背後,宇宙,就著它整個的存在而言,包括人類在內,
也不會是毫無目的。
只要想想這個:創造宇宙的神、黑洞的挖掘者、銀河的維持者、
生命的推動者,竟然肯光顧小小的地球,並且成為一個人,並且還願
意回應人對苦難的要求,光是這點就實在夠令人迷惑 -- 而且也實在
夠令人振奮了。比起整個宇宙的浩瀚和永恒,人的重要性真是比螞蟻
還不如 -- 甚至還遠為不如。這樣一想,無論人是貪生怕死,或是參
透生死,其實都顯得微不足道;但是若是神真的曾經在人類的歷史中
顯現,並且他的態度顯得並不輕忽的話,則宇宙與生命的價值意義,
就真的不是一件可以掉以輕心的事。
●傾聽存在的奧祕
量子革命和相對論的革命所告訴我們的最大教訓,就是這個世界
是如此超出我們的認知,而且事實上它也已經遠遠超出了人盡畢生之
力所能認識的界限;以至於於我們很難說我們到底已經達到了什麼程
度,未來會繼續走到那裡。正如卡爾巴柏所說:我們現在所認為對的
理論,只不過是另一個更正確理論的前身。
就此,也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謙虛的態度。這並不是意
味著,在經過了這麼多的討論之後,我們竟又要放棄以往所取得的成
果去投入虛無主義的懷抱,我已經指出了這是不可能的。而這種態度
,唯有在一個確實承認自己的有限性的人身上才有可能看到。
有時在行進間,我會莫名的陷入沈思。遠處傳來的叮咚聲、院子
裏的陽光長驅直入, 廚房中炒菜的沙沙作響和傳來的氣味、 角落的
cd 播著若有若無的音樂.. 我會隱隱約約的想到這些作用後的物理定
律,漫不經心的聯想到馬克斯威爾的四條方程式、一個點在相空間中
瘋狂的亂轉、 或是電子的機率振幅在整個空間中的瀰散.. 這些都是
偶然的嗎?以機率的角度而言,上帝要創造這個宇宙,要發展出一個
有生命的世界,是在希爾伯特空間中尋找不可思議精確的一點才能辦
到的;是在各種宇宙常數都恰恰好的那一點上才可能讓生命出現的。
但即使是有完全同樣的物理定律,要發展出完全無生命的宇宙的機率
也是大的太多了。也許電影『接觸未來』的女主角是大錯了:生命不
是空間大就一定要出現的。這裏不是空間浪費不浪費的問題,而是生
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的問題,是意識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的問題
。奇蹟無法說明,無法奢求;只能接受。
畢竟也沒有人是弄清楚後才被賦予生命的,不是嗎?
●尾聲
也許有基督徒希望可以聽到一個一勞永逸的答案,可以解決自然
科學和信仰的問題。對這些弟兄姐妹,我可能要讓他們失望了。因為
神學和自然科學並不是兩個固定不動的領域,我們可以作出一個很長
久有效的判斷;這就落入尼采的『埃及主義』 -- 忙著將現有的東西
僵化,打包送入博物館,認為這就是對現存物最高的頌讚。不,自然
科學一直在前進,信仰的時代性理解有將隨歷史進展而與時俱進,這
兩個東西的糾葛尚未結束。
對基督徒而言,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就著使命感頑強的為這個信仰
辨護,所提出的理由和科學理論往往是不堪一擊的。某些基督徒面對
訓練有素的科學從業人員,所提出的對科學的種種質疑,在科學界內
行人看來,只是無聊的找碴,這只會增加一般人對信仰的更加輕視。
也許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基督徒好好讀一點書,做一點研究,如
果將來科學領域裏基督徒人才越來越多,一定會有很多人想瞭解當事
者是如何調和他的科學信念與信仰的,他們也會願意側耳而聽。
而這也正是這一代基督徒的使命。
psb
致 psb :
我幫你文章做的修改,大部份是刪除會影響思考連貫性的部份,以及不容
易讓人理解的名詞。
但結尾部份我修改很多。
有一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我希望這篇文章集中於科學和信仰的對話
,但是絕對不要把信仰和人文領域歸於同一範疇。黑澤民正反合辯證、或你所
提到的傳統歷史,這是人文學科現在很著重的「人文法則」。
其中尤其是歷史,幾乎透過歷史中的政治權力(廣義上的)運用,可以拆
解掉所有學科各種理論的正當性。在人文學科中,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相對
性」,而任何人文學科,跟科學一樣,都需要認識自己學科影響力的有限與理
論的侷限性。
若將信仰與人文學科歸於同一領域,也就是把信仰放在歷史法則之下,這
就導致信仰中的超時間永恆性被迫放棄。
因此,我把你談到的人文學科部份全數刪除。
人文學科與信仰的對話,就跟科學與信仰的對話一樣,是很重要也很龐大
的課題,所需要著墨的絕不比科學部份少,人文學科背後的歷史邏輯,帶出來
的相對性,也是非常大的難題。
我身為人文學科,尤其歷史背景,非常清楚歷史法則對一切學科的抵制
,沒有那個學科趕在歷史面前說它自己重要到獨一無二,歷史學科也會拆毀
自身。
因此我會說,科學方法可以衝擊到信仰,諸如聖經版本的鑑定,人文學科
的也可以衝擊信仰,讓信仰焦點不要不小心的集中在上帝的替代觀念或替代名
詞上......,但讓科學歸科學、信仰歸信仰,也讓人文歸人文、信仰歸信仰。
信仰不管使用多少科學方法或人文歷史辯證....,最後,信仰就是認信,這是
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信仰的過程永遠不可理喻,但信仰後的生命與生活,卻
是最有力的見證。
還有,關於「聖經的啟示會與時俱進」,我改成對啟示的理解,會隨時代
改變,而愈發深刻。啟示在耶穌基督身上已經完成。現在,是如何把道成肉身
的基督,變成置身此時代的基督,這是基督徒與時代的問題,不是啟示未完成
之故。
最後,你這篇實在寫的太棒。難怪你說寫完就被掏空,真的是「經典之作」
,是培訓可藏諸名山的畫時代作品,真難為你。我以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