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4, 21:55
月童
01.當巨大衝擊或傷痛臨到時,你在最初那段時間,最喜歡做的、可讓自己舒坦一點的事是什麼?
02.在這個故事中,你看到藝術扮演的功能是什麼?遊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03.在這個故事中,藝術與遊戲不能扮演的功能是什麼?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05.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在接下來發展怎樣的劇情?
06.當「為成人說故事」強調「隔著距離觀看自己」,跟這故事中的「隔著舞台或玻璃窗的觀看」,你覺得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5, 09:15
蘇錫齡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5, 13:01
月童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6, 16:34
flyying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7, 13:55
蘇錫齡
妳覺得為成人說故事的「隔著距離觀看自己」,從這幾堂課,妳覺得差別在哪?[/quote]

回覆『韻琳姐』:

在課程中所設計每個不同的主題探討了女性外遇、藝術與信仰、甚至是安樂死....
其實對我來說每次的課程主題都引導我(或是說透過情境)思考我現在或是將來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例如如果是我變成臥床病人(癱瘓)我會如何過我的人生?我有勇氣尋死並且能這麼堅持嗎?
單車少年中,我的感動是無條件的愛.....
女性外遇中,我感謝因為我有信仰,否則我相信我也會用外遇來報復配偶的不忠!

我覺得老師真的是「先覺」,設計的課程主題都是這麼的切合生命又不造作也不高調,不著痕跡的引導我們思索生命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也是隔著距離找到和自己相同的角色或境遇來梳理自己的情緒和難解的課題...
這是深深吸引不習慣看電影的我的魅力!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7, 14:20
宋懿君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8, 23:03
蘇錫齡
果真是心靈有被練過的,出手不凡。等我六月中各項deadline都應付完,我邀妳出來談談天吧。妳在facebook也是蘇錫齡吧? :shocked!:

妳覺得為成人說故事的「隔著距離觀看自己」,從這幾堂課,妳覺得差別在哪?[/quote]

非死不可:是本名沒錯,以前老師在新竹中學陳純瑾老師的讀書會我是每課必到...的
:d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09, 22:05
月童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0, 23:49
張慧蓀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1, 09:27
月童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2, 23:48
月童
經過這幾天,我整理的更清楚了,如下:

導演對我們提出的詢問

  導演奧利維拉在這部電影中用了非常多景框藝術,透過這些景框蘊含哲理、引人深思,卻不直接說教,其中一段非常特別的景框藝術,就是用長時間,讓鏡頭特寫正在執導「尤里西斯」的導演的神情,這段景框藝術的安排,呈現出層層疊疊的不同的「觀看」,使電影敘事更饒富哲思。

  因為在這段時間特別長的特寫鏡頭中,演員約翰馬可維奇飾演的「尤里西斯」導演,正十分專注的觀看舞台戲演員排練,除了他的面部表情,沒有其他元素,因此,這特寫鏡頭促成一個效果,就是「尤里西斯」導演正長時間觀看我們、我們也長時間的觀看他。

  但我們不能忘了還有另一重觀看,就是鏡頭背後的真正導演奧利維拉,他以鏡頭以景框作為他的觀看,彷彿不在「我要回家」劇中,卻又彷彿無所不在;而電影外的你我,是在景框之外的觀看,一樣不在「我要回家」劇中,但我們對「我要回家」的觀看,也是一樣的無所不在。

  因此也就引發一段哲思提問──「我要回家」這故事中, 誰是演員?誰是導演?誰是觀眾?哪裡是台上,哪裡是台下,哪裡是景框內,哪裡是景框外?戲與人生的分界線在哪?…..正因為如此曖昧模糊,難免生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感嘆,我們都被景框圈進故事中了。

  所以導演其實是透過這奧妙的景框藝術在問我們──故事看完以後,至於你我,在我們的人生中正在近處凝望我們,真正關切我們的人是誰?我們要怎樣回視他凝望的目光?我們的心靈療癒從何而來?力量因何而生?而我們生命終極的盼望,又是什麼呢?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3, 21:05
張慧蓀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4, 14:08
flyying

「站在牆的這頭,觀看著牆那頭的你,
在未代基測的最後一場戰役,百感交集....」
看著鏡頭中的相片,想起「我要回家」導演隔著距離的拍攝方式,
用這樣的距離觀看考基測的兒子,跳脫出為人父母的焦慮,
而這由上往下的俯視,提醒我用 神的眼光,觀看周遭。
頓時感動莫名,雖然景況沒變,但是謝謝 主,改變我看事情的眼光。

舞台上,瓦倫汀在別人的故事裡落著自己的淚,是融入;
圍場旁,我隔著距離,用另一種眼光觀看考場的兒子,是跳脫....
「孩子,無論結果如何,我都為你喝釆,
為你的負責,正向,永不放棄的堅持...」

也謝謝韻琳姐精彩的培訓課程,豐富了我的生命。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4, 16:43
陳家勳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5, 15:11
林姵萱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我想為瓦倫丁燒一頓飯。煮他太太或女兒或孫子或他自己喜愛的菜。我對於一些遇到困難的朋友們,總是想煮一頓飯給他們吃,希望他們吃了可以開心,可以有力氣。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是吃不下的。重點不在於那頓飯,而是背後所蘊含的接納,就好像家中的母親為孩子準備餐飯一樣,不管在外有多少困難,回到家中吃了飯吃了愛,都可以再出發,代表一個避風港,可以安心地在這裡休養生息,然後繼續走下去。為他準備飯食就是我的靜靜地陪伴他的方式。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5, 15:39
月童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5, 15:57
月童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6, 13:34
章宗祺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6, 14:11
沈雅惠
看完「我要回家」,有兩個禮拜了。腦海中迴響的幾幕片段情節:
1. 瓦倫丁隔著窗簾看陽光下的孫子上學去,然後,窗簾內昏暗的光線,他拿起桌上的照片看著.(不知是全家福照 或是 他與妻子的獨照?)只是靜靜的看。 2. 瓦倫丁看似優雅的購物、咖啡店看早報、接孫子回家、劇場的演出、有管家打點的家務,……日子似乎照常運轉,我們沒看到台下的他獨自時的落寞、哭泣,是因為瓦倫丁是中上階層,有成就的演員,經濟也優渥,生活的步驟大致在掌握中?
3. 直到,被搶劫的隔天,平靜的對話中,穿著舊鞋的腳不安的疊來疊去,透露著瓦倫丁的情緒。直到在「尤里西斯」所演的角色與現實心境衝突,瓦倫丁演不下去,說了句:「我要回家。」然後,沿路上複誦著「尤里西斯」的:多麼美好的一天……他的表情是落寞疲乏,也沒注意路人狐疑的眼光。即使進了家門也沒發現在院子騎腳踏車的孫子。當大人處理不了自己的情緒,也就顧不了孩子了。我在想:如果瓦倫丁是勞工階層,是否情緒會更早出現?因為太多無法掌控的現實面了。
4. 孫子沉著的看著不一樣的爺爺,那眼光令人心疼,沉著也許是瓦倫丁家的特質吧。

導演奧利維拉70歲才開始拍片,豐富的創作力從何來?真令人好奇。年歲讓他生命更寬廣,看世事的眼光有更多面向。如何年紀限制了一般人卻框不住藝術創作者?還有哪些人是不受歲月的常態绑約呢?

謝謝陳老師的導讀,不然很多鏡頭、情節都會看得一頭霧水。為成人說故事課程很有質感,可是寫心得報告很可怕,特別是在那麼多高手當中。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發表於 : 2013-06-17, 00:38
lacsap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