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5-27, 23:32
蘇錫齡

對於老師帶的這部電影,我有一些感觸,也曾經私下給講員一點點回饋和個人的看法。(我真是愛發表意見 :P

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選擇「娘家」作為離家出走的地方,我看到的是因為婚姻的創傷讓女主角回到原生家庭,也思索原生家庭中潛藏在內心的糾結:與母親的糾結。對於母親曾經有過的地下情,在女兒是不能諒解的,但因為自己也經歷這樣的難處、外遇,而能重新與母親和好。

面臨婚姻當中ㄉ外遇,其實對象不一定是人,也有可能是信仰或是工作或是........現在還可能是平版電腦或是智慧手機 :evil:

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男生外遇或是女生外遇,其實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外遇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外表,而是因為自己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問題,期待在外遇對象中找到安慰、肯定和自信。

Re: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5-28, 17:42
張慧蓀
錫齡 :

對,我很記的妳跟我討論過這個觀點。這是很重要的部分。
我重寫過這部電影的導讀,
當女性已經走到外遇階段的時候,掙扎會更多,糾結更強烈,
雖然那時候她已經能夠體會母親面臨的處境,但她還是去找了情人,她選擇了出走,她用"翻牆"形容自己。
或許女人不容易走進外遇,女主角先斬斷了情緣,事隔兩年,一但婚姻讓她心灰意冷,她對外遇可能會有義無反顧的執著。
如妳所說,她回到原生家庭,思索原生家庭中潛藏的糾結,也因為自己同樣經歷這樣的難處,她和母親可以坦白對話,
打破母女之間多年的疏離與隔閡。
特別謝謝妳以下深入的觀點 : :flyangel: :PA:
"面臨婚姻當中ㄉ外遇,其實對象不一定是人,也有可能是信仰或是工作或是........現在還可能是平版電腦或是智慧手機 :evil:
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男生外遇或是女生外遇,其實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外遇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外表,而是因為自己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問題,期待在外遇對象中找到安慰、肯定和自信。"
我加上一句老掉牙的話 : 所以,婚姻是需要學習的。 :oops:





[quote="蘇錫齡"]對於老師帶的這部電影,我有一些感觸,也曾經私下給講員一點點回饋和個人的看法。(我真是愛發表意見 :P

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選擇「娘家」作為離家出走的地方,我看到的是因為婚姻的創傷讓女主角回到原生家庭,也思索原生家庭中潛藏在內心的糾結:與母親的糾結。對於母親曾經有過的地下情,在女兒是不能諒解的,但因為自己也經歷這樣的難處、外遇,而能重新與母親和好。

面臨婚姻當中ㄉ外遇,其實對象不一定是人,也有可能是信仰或是工作或是........現在還可能是平版電腦或是智慧手機 :evil:

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男生外遇或是女生外遇,其實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外遇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外表,而是因為自己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問題,期待在外遇對象中找到安慰、肯定和自信。[/quote]

Re: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5-29, 13:05
月童
[quote="蘇錫齡"]

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選擇「娘家」作為離家出走的地方,我看到的是因為婚姻的創傷讓女主角回到原生家庭,也思索原生家庭中潛藏在內心的糾結:與母親的糾結。對於母親曾經有過的地下情,在女兒是不能諒解的,但因為自己也經歷這樣的難處、外遇,而能重新與母親和好。

[/quote]

錫齡倒是說到這部電影一個形式的大問題,課上有個男同學問,為什麼這部電影都是點到為止、都不深刻,當然基於他是男性,他馬上想到的是哪有媽媽離家出走,爸爸帶三個孩子還要上班,會這麼輕鬆?
而我現在想,假如電影更多聚焦在母女外遇的對比呢?曾為女兒如何看外遇?現在自己成為外遇的母親,如何看母親的外遇以及自己的外遇,母女能否有更深刻的對話?

我認為導演應當把浪漫外遇的部分大量刪減,集中更深刻的討論。
作為一個有三個母親的女人,外遇不需激情浪漫,她只要覺得她還被注意、她還被重視、她還被需要被愛,就構成外遇的陷阱了。
大量浪漫的鏡頭,花了太多時間,還製造錯覺:這導演是想討論激情與浪漫嗎? :-k

Re: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5-31, 00:23
宋懿君
[quote="蘇錫齡"]對於老師帶的這部電影,我有一些感觸,也曾經私下給講員一點點回饋和個人的看法。(我真是愛發表意見 :P

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選擇「娘家」作為離家出走的地方,我看到的是因為婚姻的創傷讓女主角回到原生家庭,也思索原生家庭中潛藏在內心的糾結:與母親的糾結。對於母親曾經有過的地下情,在女兒是不能諒解的,但因為自己也經歷這樣的難處、外遇,而能重新與母親和好。

面臨婚姻當中ㄉ外遇,其實對象不一定是人,也有可能是信仰或是工作或是........現在還可能是平版電腦或是智慧手機 :evil:

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男生外遇或是女生外遇,其實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外遇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外表,而是因為自己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問題,期待在外遇對象中找到安慰、肯定和自信。[/quote]


一個人從小到大,真的有好多需要被主醫治之處,若那個傷口(破口)一直存在,則會變成是撒但很好利用的工具;且原生家庭中的問題,若無改善,通常婚後也容易重蹈覆轍。

Re: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5-31, 13:19
張慧蓀
這也是這部電影在說的喔 ! 原生家庭的問題帶進婚姻,可以讓人受傷,讓關係失望。
但還好我們有信仰,有自覺,也可以學習。我們可以讓婚姻關係成為療癒性的關係。

Re: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6-04, 12:48
蘇錫齡
[quote="月童"]我認為導演應當把浪漫外遇的部分大量刪減,集中更深刻的討論。
作為一個有三個母親的女人,外遇不需激情浪漫,她只要覺得她還被注意、她還被重視、她還被需要被愛,就構成外遇的陷阱了。
大量浪漫的鏡頭,花了太多時間,還製造錯覺:這導演是想討論激情與浪漫嗎? :-k[/quote]


:oops: 不知道如何將老師的文字框出來,

老師常常很犀利的回應可以刺激我有新的思維......
上這個課有時候覺得不知道應該回應主題,還是回應對電影的看法,我是個很少看電影的人,但是透過這個課程讓我看電影的角度又寬廣許多

Re: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6-04, 21:58
月童
[quote="蘇錫齡"]

:oops: 不知道如何將老師的文字框出來,

老師常常很犀利的回應可以刺激我有新的思維......
上這個課有時候覺得不知道應該回應主題,還是回應對電影的看法,我是個很少看電影的人,但是透過這個課程讓我看電影的角度又寬廣許多[/quote]

課堂上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時間實在很有限,真的沒法進行什麼討論。
但到這討論區就沒有時間限制了,討論主題或討論電影都很OK的。海闊天空才能激發想像力。

Re: 香草巧克力 的報告 by Jimmy Liao

發表於 : 2013-06-10, 11:42
廖經民
不管什麼年紀,女人心裡永遠有個浪漫的情懷和憧憬。結婚前尋尋覓覓,結婚後冀望先生給予充分的愛和疼惜。生了孩子後,心思被照顧小孩和生活瑣事綁住,但是仍渴望先生的愛。若沒有得到先生的愛,心中那份浪漫的情懷就會慢慢點燃。
女主角面對先生的不忠和劈腿以及生活上的窒息感,選擇了出走回到小時候成長的地方。這是個不錯的選擇。讓自己的心靈有了自我的空間,也讓心中浪漫的情懷有了開始的時間和空間和機會。藝術家的出現完成了這份情懷。對比少年時遇見先生時的情懷應是很相似。女人就是要有人關心他,憐憫他,把她放在心中。

神的愛是否可以滿足女人對情愛的需求呢? 女主角如果選擇修道院清靜一兩年。她可以靠神的力量來接受和寛恕花心的先生嗎?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劇中的藝術家是個天使。從天而降,強烈的追求,彼此相處,滿足了女主角心中的空虛和情懷,卻又戲劇性的驟然而去。這也開啟了女主角回家的路.....

先生的無限的愛和接納, 讓電影有了感人結局--兩人和好。日後,兩人應會更彼此珍惜。

在聖經裡是不允許男女有外遇的。精神上的外遇也不看為正。所以用聖經的訓示來過夫妻生活是最好的選擇。"先生是家裏的頭","先生要愛太太","太太要順服先生"............

Re: 香草巧克力 的報告 by Jimmy Liao

發表於 : 2013-06-10, 23:39
張慧蓀
[quote="廖經民"][quote]不管什麼年紀,女人心裡永遠有個浪漫的情懷和憧憬。結婚前尋尋覓覓,結婚後冀望先生給予充分的愛和疼惜。生了孩子後,心思被照顧小孩和生活瑣事綁住,但是仍渴望先生的愛。若沒有得到先生的愛,心中那份浪漫的情懷就會慢慢點燃。[/quote][/quote]

你很了解女人ㄟ! 真不可思議。 :icon_salu
女人在婚姻中,心裡面那種被"綁住"的感覺愈來愈強烈的時候,我想,那表示她在婚姻中是窒息的,她會需要一個出口,重新整理自己、認識自已,和自己對話。雖然那出口不一定是外遇的形式,但我想,外遇也的確會是一個很容易走向的選擇。因為外遇點燃的愛情,的確可以滿足一個人內心深處渴望被了解、被重視、被愛的需求,青春似乎再度眷顧,至少它讓人逃離婚姻中的寂寞孤單或無助。 8-[
但是當一個人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我認為那樣的選擇,也終究是一個過程,她或許會發現她愛上的,其實是一個和現實生活反差的夢幻世界,一個美麗的夢境而已。或許這也是電影安排潘妮洛普選擇出走後,竟然面對的是男主角即將死亡的處境。~終究,那只是一場夢。
女人選擇做自己,我想意謂著內在更趨向豐富圓熟而又獨立的精神力量,可以愛與被愛,可以接受及給予,而不是把愛的需求依附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
我肯定我們信仰的力量,但它不會只是律法上的教導而已,而是兩人合為一體,向著美善前進的生命追尋。 ;)

Re: 香草巧克力 的報告 by Jimmy Liao

發表於 : 2013-06-11, 09:24
月童
[quote="張慧蓀"]

女人選擇做自己,我想意謂著內在更趨向豐富圓熟而又獨立的精神力量,可以愛與被愛,可以接受及給予,而不是把愛的需求依附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
[/quote]

這句話說的真好。
真的是婚姻讓我了解「孤單」「寂寞」「憧憬」「自信」「獨立」「追尋」這些字詞背後的深意。
因為被套住,跟丈夫跟子女都有關,但要解套,只能靠自己。

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6-12, 14:33
曾鳳梅
對於現今社會離婚率之高來說,這部片子無疑有許多值得我們討論之處。

當發現先生外遇,自己的離家,逃避面對,....似乎是一些人常會處理的方式。
所幸女主角並未立即採取離婚之策,不過離家回到娘家,
回憶過往自己曾經陳封已久的興趣才華,一一進入眼簾,不免觸景傷情;
但是離開家對小孩來說就是受到傷害,在影片中有帶到孩子對母親離去的不諒解。

於此同時,當女主角也遇到同樣是有才藝的異性知音邂逅時,對女主角來說,無疑真是震撼。
相信在這情形下,女主角更能體會原本對母親婚外情的不諒解與先生的外遇,更能感同身受,
相信也因此,修復母女之間的感情。

電影中對女主角離家,先生帶著孩子要處理原本女主人在處理的許多瑣碎事情,
可能生活中先生與孩子有太多不適應之處,雖未作太多詮釋,
不過,在討論時相信可以有很多著墨之處。 :d

1.騎單車的男孩 2.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6-12, 18:41
燕華張
因為要寫作業時候,發現我的蜜碼有Q,作業只好先寫在朋友 ;) 這裡.(請管理員幫忙)--張燕華

1.騎單車的男孩
看著影片中的男孩,在失落與尋找之間, 期望劇情來個轉折,尤其希利手握小刀刺傷珊曼莎,心又嘆了一下,
我對Q7. 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經執著於某些無法實現的 期望,令你沮喪、埋怨,
而看不見早已存在的恩典?
特別有感覺,最近手上石膏 ,要 6 個禮拜~行動不便, 不能開車..家人轉而發現,突然増很多不便,原來媽媽這麼重要~
我們從類似的境遇,來清理自己的課題... 很謝謝盈秀 :PA:

2.香草巧克力
電影中對女主角離家,先生要幫忙原本女主人許多瑣碎事情,孩子有太多不適應之處...很喜歡分享中的:尋找、疼愛生命中
因婚姻而犧牲或暫且擱下的部分自己,或許這就是人生的滋味, 體會老闆說的:香草和巧克力味道截然不同,卻是絕配!」
付出愛,往往不是熱血沸騰的付出,而是負責任的淡定。而淡定的愛,是非常偉大、是需要操練的愛。。
感謝因有信仰,可以有不同方向來看事情~

Re: 香草巧克力 的報告 by Jimmy Liao

發表於 : 2013-06-12, 19:43
王鈺芳
[quote="張慧蓀"]
但是當一個人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我認為那樣的選擇,也終究是一個過程,她或許會發現她愛上的,其實是一個和現實生活反差的夢幻世界,一個美麗的夢境而已。或許這也是電影安排潘妮洛普選擇出走後,竟然面對的是男主角即將死亡的處境。~終究,那只是一場夢。
女人選擇做自己,我想意謂著內在更趨向豐富圓熟而又獨立的精神力量,可以愛與被愛,可以接受及給予,而不是把愛的需求依附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
我肯定我們信仰的力量,但它不會只是律法上的教導而已,而是兩人合為一體,向著美善前進的生命追尋。 ;)[/quote]

其實不只是婚姻,每個人在各種生活壓力中都需要一個出口,
不管是透過書寫心情,和朋友聊天,去大吃大喝逛大街買東西都只是一個宣洩的方式和出口,
而我常常選擇逃到了一個美麗的夢境之中,(做白日夢)
雖然知道這非常的不切實際而且危險,
但還好慧蓀姐寫的很對,
女人選擇做自己...不是把愛的需求依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
當自己能夠接受及給予愛的時候,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可愛的時候。
再加上韻琳姐所說的
"解套只能靠自己"
但還陷在泥沼的我,不知道怎麼讓自己獨立和解套
每次向別人討救兵,又得到了只能靠自己的答案,
也許先試著整理自己的心情,
求主耶穌用他先愛我們的愛去愛別人,尤其是那些不可愛的人。
學著去付出,用主耶穌的心情。
(這樣是不是有點自以為義?)
也許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是說明我還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以基督的心為心?
要學的功課好像越來越多了 = =
(對不起寫的很亂,讓老師們看得辛苦了 :icon_salu )

Re: 香草巧克力 的報告 by Jimmy Liao

發表於 : 2013-06-13, 22:00
張慧蓀
[quote="王鈺芳"]
當自己能夠接受及給予愛的時候,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可愛的時候。
再加上韻琳姐所說的
"解套只能靠自己"
但還陷在泥沼的我,不知道怎麼讓自己獨立和解套
每次向別人討救兵,又得到了只能靠自己的答案,
[/quote]

鈺芳 :
我相信妳還非常年輕,年輕的心在情感及情緒上總是比較多的率直吧! 敢愛、敢恨。或者比較多的夢幻。
或者是追尋一個自己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情感。不知道這樣的形容恰不恰當。 :dontknow:

我只是想告訴妳,不要對自己太苛求。
愚鈍如我,也是年過半百,才比較明白戀愛跟婚姻是怎麼回事,至今仍在學習。 :badgrin:

至於女人精神情感上的獨立,我想也是要先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然後才能愛自己,愛那不完美的自己。
這當中,信仰是基底,個人的原生家庭、成長歷程、個性特質、學習的熱情和成長的渴望,都成了素材揉進這獨一無二的個體。
就是這不完美的自己,才有一切成長的動力,懂得寬容,有同理。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也才能給出愛。寫來簡單,但過程也是千迴百折,要付出人生歲月的代價吧 !
人生的學習,至死方休吧 ! :drinkbeer

Re: 1.騎單車的男孩 2.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6-13, 22:10
張慧蓀
[quote="燕華張"]
[quote] 付出愛,往往不是熱血沸騰的付出,而是負責任的淡定。而淡定的愛,是非常偉大、是需要操練的愛。。
感謝因有信仰,可以有不同方向來看事情[/quote]~[/quote]

你這句話好有智慧,真的感謝有信仰。 :PA:

Re: 1.騎單車的男孩 2.香草巧克力

發表於 : 2013-06-14, 14:45
flyying
[quote="燕華張"]
1.騎單車的男孩
看著影片中的男孩,在失落與尋找之間, 期望劇情來個轉折,尤其希利手握小刀刺傷珊曼莎,心又嘆了一下,我對Q7. 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經執著於某些無法實現的 期望,令你沮喪、埋怨而看不見早已存在的恩典? 特別有感覺,最近手上石膏 ,要 6 個禮拜~行動不便, 不能開車..家人轉而發現,突然増很多不便,原來媽媽這麼重要~
我們從類似的境遇,來清理自己的課題... 很謝謝盈秀 :PA:

~[/quote]
燕華,

我們這些心軟的女人們,總希望電影有個奇蹟似的轉折, 帶出一個完美快樂的結局,
但是, 誰又知道當下的不完美,會不會是另一個祝福與恩典?

以小男孩父親的狀況,無論是心智成熟度或經濟能力,都還沒有能力給予希利一個好的教育與品格,
這種狀況下,對孩子真的是最好的嗎?
或許在過些時日,父親準備好了,會再與希利聯絡.

而珊曼莎一個有愛心肯負責的寄養家庭,參與希利的成長過程,
讓一個邊緣孩子因著愛與包容走向正軌,長大後,他肯定也是一個願意對社會付出愛與關懷的人.
而現在的社會,不就缺少這樣的付出嗎?

真心希望你趕快復原,多多休息喔!別太操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