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8-28, 00:01
Cheng Ming-shih
這部電影是韻琳老師所給我的主題電影,她對我個人與青少年兒女的相處以及我的家庭如何處理與青少年問題的過程有些瞭解,因此,這部電影在一開始看就打動我心。看完電影,只有一種感覺:別人都可以做到,你是基督徒耶,你有神,做不到嗎?但是,不是不信神,我當然信,但這門功課是真的、真的、真的好難學。

這個電影的故事在此就不再贅述了,由於只有一個小時,而且是在華神上課,有時間限制,因此,要將一部內容精簡、演員對話需要反覆咀嚼以及所要探討的問題又非常廣泛的電影,恰到好處的剪輯出來,委實不容易;但感謝主,過去了,希望這個電影成為我一個新服事的開始。

這個電影觸到我心的地方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 爸爸:這個角色在電影中話不多,但每次的台詞都這麼恰到好處,特別是與母親不合的艾波離家後,與她聯絡的就是爸爸。一個對家人永遠不放棄的角色,他很努力拉近每個人間的距離,給人希望,那種對生命充滿盼望的人生價值觀,我自己覺得,就好像我一樣,雖然,我看到媽媽這個角色時,又好像在講我自己一樣,常常、一再的犯錯,錯失許多與女兒和解的機會,真是一次又一次的流淚,在講述中如梗在喉,會說不下去。
二、 其次是媽媽:天下沒有那個父母不愛孩子,但是,要用孩子習慣與喜歡的方式愛他們,又是父母可能非常難為的地方,電影中媽媽在車上的一段自剖,真是經典,好像就是在講我們,我們不就是把自己的影子、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想法等等直接套在教育我們兒女的身上,半強迫、半拜託的要他們接受,還可能自以為是,以為這就是對他們的愛,因此,彼此間一再磨擦,也一再彼此傷害,直到有一天孩子離家了,回憶起來竟沒有一點好印像,太像我們現今的父女與青少年(孩子)相處的型態。
三、 再說妹妹這個角色吧!我自己有兩個女兒,當與老大的關係出現裂痕時,你會不自覺的將盼望放在老二身上,並且極力保護她不會變成老大。因此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老二,其實會成為一個委屈求全,力求表現的人,長大後,可能也會比較沒有自我,她是活在父母及長姐的陰影下,雖然她可能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但因為父母對她的期待,其實是對老大的期待,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父母在老大那邊所沒有得到的。難怪電影中的媽媽希望艾波的妹妹能有些創意。

當然,電影中還有許多主題,可以探討,由於時間只有一小時,能處理的範圍與面向有限,所以並沒有太詳細去探討每一個主題,我貼上我對於這個電影所提出的討論,歡迎大家給我建議,也給我批評指教,我會謝謝大家。

此外,我想提一下準備這次演練的過程:
一、 電影先看了至少三遍
二、 思想這部電影的主題
三、 思想要演練的模式(配合時間)
四、 再看電影,決定剪輯的內容
五、 一邊剪電影,一邊寫故事(完整的故事,不帶個人的意見,或用提問方式預留可以在討論中表達的個人意見)
六、 依據完整的故事改編成PPT
七、 修正PPT與剪輯的電影,如果發現電影剪得不好,漏了什麼重點,就要重剪。
八、 找機會演練,演練完再依據聽眾的意見再修正文本PPT及剪輯的電影。
九、 最後就是今天的演練。
十、 再依據各位給的意見再修正。

最後,我想要分享的是與家人關係(特別是家中青少年的孩子)的修復。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與人的關係中出現裂痕,因此,關係的修補,是需要時間,也需要距離,艾波遠在紐約,與家人有一段距離,彼此是不是比較容易思考復合對大家的意義?但是,談何容易,關係的復合,其實牽涉到我對這個關係的期待與害怕。我期待這個關係的修復,但更怕這一次的復合是否又不成功,又累積一次彼此互相失望及失敗的紀錄,因此,不接觸反而好,因為誰也無法保證是否會成功,這也就是媽媽在路途中最後爆點的原因,其實,我看到這裡,是最有感觸,因為太逼真了,簡直就是在演給自己看。

好了,以下是我在課堂中PPT中的提問:
一、 你看完這部電影,那一個角色最能觸動你的心,為什麼?
二、 導演在電影中刻意用很多的片段在堆砌故事,那一個片段最能感動你,為什麼?
三、 電影英文名稱是Pieces of April,April洽好是四月,而電影故事發生在感恩節,你認為有何關聯?
四、 對於不信主的家庭中有青春期的孩子,你會給什麼好的建議,使他們能你彼此互相接納?對於基督徒第二代的青少年,如果有叛逆個性,你又會給什麼建議?
五、 電影中媽媽在離開艾波所住的地方,決定不去赴約後,在小餐館的廁所中看見另一對母女的互動,她在想什麼?
六、 面對曾經傷害過你的親人,你們之間是如何恢復關係?
七、 你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孩子嗎?你們之間的關係是如何恢復的?
八、 你有過饒恕傷害你的人的經歷嗎?
九、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破裂關係,你相信可以完全的復合嗎?如果可以,為什麼?如果不可以,又是為什麼?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8-28, 13:11
劉虹志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8-29, 18:58
符李文滿
Angel Pieces of April

一部令人內心悸動的電影,一個破碎的家庭,一位病危又心碎的母親,一位迫切製造美好回憶的父親,一位叛逆頂嘴的大女兒,一位乖順表現傑出的小女兒,一位聽話順服體貼的兒子,一位記憶減退癡呆卻又聰明的外婆,一頓豐盛卻在準備過程中充滿考驗的感恩節火雞大餐。

生命中是否有許多散落的拼圖卻找不回來?
受傷的情感是否有機會來修補呢?
我們要如何挽回生命中的過錯?

當母親因為長期母女關係緊張充滿衝突,內心害怕這次的相聚又再是一次衝突而跑出車外時,母親一直說、歇斯底里地狂喊“我只有壞的回憶”時,父親篤定的說“我就是要製造一些好的回憶!”時,最後夫妻倆擁抱在一起…非常令人動容。

當電影畫面出現長途旅程中,重病的母親昏睡,父親以為母親死了,臉上惶恐驚懼的表情,以及伸手觸摸母親後發現母親只有是昏睡後,鬆懈趴在方向盤上哭泣的畫面,令人心碎…...而坐在後座的倆位乖巧順服的兒女,臉上呆滯又無法反應的表情…令人心碎。

當母親在餐廳廁所看見一對母女的衝突,而年輕母親憤怒離去留下年幼的女兒時,那年幼女兒的反應令母親深深地反思,母親在這對母子身上是否看見了…....以致於母親決定一定要去見叛逆的大女兒…..而且是馬上迫切地找餐廳中的客人幫忙,不是坐父親的車而是騎機車出發...而那乖巧的兒子也緊緊跟隨保護母親。餐廳中,表現傑出的小女兒正在開心地點菜....癡呆的祖母從窗外看見外面母親的行動...令人有深深的感觸。

最後,當大女兒以為家人不會來吃她費心準備的感恩節大餐時,與她的男友邀請了幫助她的鄰一起來共享大餐,卻聽見門鈴聲響起來,開門的那瞬間,導演用定格的相片格式來做鋪陳,一張張的相片....似乎將時間定格在這珍貴的時刻中。

一部使人深思又札扎心的電影…………

我自己從小與母親的關係也是很緊張,自從女兒出生後,發現自己也用同樣的模式來對待女兒,那時...還好有神的帶領,讓我與女兒之間不再充滿衝突及怒氣,反而是充滿愛及擁抱,看見這部電影,內心深深地被觸動,尤其是母親在廁所看見另外一對母女衝突時,那深深思考的畫面....真是扎心啊!!

我想問的是:
1.與親人之間破裂的感情要怎樣才能有合解的機會呢?
2.一定要等到最後了,才願意將心打開嗎?

你將一切交托給神的時候,就是神為你做一切的時候。AMEN
符李文滿Angel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8-30, 11:47
陳啟鳳
回憶的最後一塊拼圖
這是發生在一天裡的故事,然而卻是累積了十幾年家人間的愛恨情仇,由於母親的癌症,促成了這次感恩節的聚餐。對每一個家人來說,這是頓多麼難吃的一頓飯,每人心中都有過去圍繞著艾玻這個叛逆的大女兒片片斷斷的回憶,然而過去種種不堪回首的回憶卻成為彼此相見的攔阻,無奈的是這又是一場不得不赴的筵席,因此彌漫於本片一家人集體的焦慮成為本片的最大張力。而感恩節大餐的主角「火雞」,卻又一直出狀況,讓觀眾的心也跟著糾結焦慮起來。
回應本片的問題:

一、 你看完這部電影,那一個角色最能觸動你的心,為什麼?
a. 妹妹貝絲
b. 艾波的叛逆成為家人頭痛的問題,也使家人成員的關係變得很脆弱。而父母屢屢為老大傷神之餘,排行老二的妹妹貝絲顯然落入老二情結的矛盾當中。夾在姊姊與弟弟當中,為了搏取父母的注意,貝絲特別有突出的表現,甚至在車中高歌一曲,除了外婆,沒人有心聽她唱歌,甚至還被母親斥責。當艾波的母親試著要回憶起艾波曾讓她很快樂的故事,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最後,她終於想起:「阿,我想起來了,有一次艾波跟我說:『媽,妳 不覺得每一天都是可愛的日子?』女兒貝絲立刻回答:「媽,但說那句話的人是我!」父親嘆氣:「貝絲,何必這樣?」貝絲抗議說:「我不願意扭曲歷史,說那句話的 人真的是我!」貝絲絲毫不願放棄她的乖巧在母親心中的回憶。父親為了鼓勵母親,接著說:「以前艾波小時候,穿著粉紅色的睡衣....。」父親還沒有說完,貝絲又說了:「那還是我!」雖然貝絲表面是在抗議,但是我相信她心中在垂淚,這樣的傷害已不是第一次,過去四人糾葛的互動關係彼此纏繞互相影響,已變成難解之結,也難怪她是此行最不願意去的人。

二、 導演在電影中刻意用很多的片段在堆砌故事,那一個片段最能感動你,為什麼?
a. 廁所的一幕
b. 當艾波的外婆、父母、與兄妹到了艾波的住處樓下卻過門不入,轉去餐廳準備享受一頓沒有艾波攪局的晚餐時,艾波的母親進廁所,目睹廁所裡有一個挑剔苛求的母親,正對自己六七歲的女兒大聲怒罵,然後不耐煩、憤怒的推門出去,留下錯愕、難過的女兒。艾波的母親想起了她自己的母親在車上說的話:「妳現在變得挑剔、暴躁易怒、自我中心,但妳以前小時候不是這樣,那時候妳溫柔體貼,講話都輕聲細語。」她彷彿從那難過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以前的艾波。在她的回憶中,艾波沒有任何可愛?是因為她從沒有正視艾波的可愛,卻只看見艾波的種種叛逆?曾幾何時她從一個溫柔體貼,講話都輕聲細語的人,變得苛責、愛批評、易怒的母親?在成長期中的艾波是否因此放棄自己,故意朝母親批評的反方向而去?這個磻然覺醒使這一段原本幾乎失去的感恩節聚餐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也是全家人從過去的傷害、憤怒與仇恨中,重新學習饒恕和好的開始。 :boubou2: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8-30, 14:12
陳淑麗
  看、聽完這部電影的介紹,心中浮現的是:做父母的中外皆然。在我國傳統思想:【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這是錯誤的思想,【父母】也是人,也有他們的情緒起伏,尤其在情緒不穩情況下,所說出的話,往往是傷人的,說者卻不自知。艾波或許在這種情況下受到傷害,但她不自知,以為自己就是毫無價值的人。這種傷害深植在她心中,或許她想要表現出她的價值來,但欲速則不達(呷緊弄破碗),事倍功半。造成她在家族中,她是一個一無所成(吃雞蛋的沒有,放雞尿的一大堆)。所以「情緒傷害」往往是破壞人際關係的殺手。再者「不認錯」也是一種對人的傷害。有時為尊嚴、面子的問題而不肯認錯。其實認錯是要有很大的勇敢,是大能的勇士才會做的事,但人往往認為是膽小怯弱的人才會做的。
  做父母是不須要證照的。但父母是孩子從小模彷、學習的對象,是孩子誕生以後所接觸,儲蓄經驗資料主要的來源,家庭的和諧也是繫在父母的身上。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02, 02:24
林玉淨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02, 17:21
月童
一、 你看完這部電影,那一個角色最能觸動你的心,為什麼?
答: 看到艾波為了全家能相聚,努力的要做一餐好吃的感恩節晚餐宴請家人,偏偏爐子又壞掉,只好整棟樓找人幫忙,忙進忙出,也不忘出告示告訴她的男友,而做餐又不是她擅長的,但她還是全力以赴,在這緊急時刻,有些鄰舍也全力幫忙,尤其是不同種族的鄰居,我想這次的事件應該讓艾波感觸良深。當她的男友上樓告訴她,她的家人已在樓下時,她的心裡應該非常開心,結果下樓來竟見不到人影,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心中非常不捨,她的母親心中的仇恨是何等的深?深到不想見自己的女兒!家人拒絕了晚餐,也等於拒絕了艾波,她回到樓上,想到那麼多的菜餚如何吃的完,於是請了那些幫她做菜餚的人一起享用晚餐,出乎意外的,在用餐時,她的家人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局,令人歡心的結局。
母親的回頭,令這一對母女的關係得以修復。


九、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破裂關係,你相信可以完全的復合嗎?如果可以,為什麼?如果不可以,又是為什麼?
答:可以不可以複合,我認為須取決於雙方是否願意放棄自己某些部分的堅持,且願意為和好付出努力,有時可能也需要放下自尊,尋求 專 家解決問題,若能看見自己的錯處,承認而不諉過,雙方的關係比較有可能修復。
片中艾波的母親,或許聽到母親對她從前與現在的對比,加上在廁所看到那對母女互動的模式,使她看見了自己過去如何對待艾波,使艾波叛逆離家,因而讓她願意從餐廳在到艾波的住處去,人往往須看見自己的不堪之後,才能謙卑回頭,她與女兒之間的修復才有可能。
在我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觀念之下,若父母造成兩代之間的不合 ,其情節如果重大,除非父母向子女坦承過錯,否則關係不易恢復。

(廖宜華)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02, 20:44
張詠雯
我覺得要打破自己喜歡電影的口味真是一件挑戰
要把理性思考的框架用感性口語表達也是一件挑戰
能忘記自己的角色而融入角色說出內在感覺~我只能說:
班長~雖然你是[不完美的女人]
但你還是做到了(拍手)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02, 21:39
李彩霞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02, 21:52
林潔儀
二、 導演在電影中刻意用很多的片段在堆砌故事,那一個片段最能感動你,為什麼?
五、 電影中媽媽在離開艾波所住的地方,決定不去赴約後,在小餐館的廁所中看見另一對母女的互動,她在想什麼?

答:我最感動的片段是在廁所間,有個小女孩叫媽媽,劇中的母親似乎勾起她想到自己的女兒,再度勾起作母親對子女的愛,這股力量似乎已經讓這位母親換了不同的眼光,讓她不是去用評論的角度去想我的女孩現在工作如何、住的環境如何、交友如何、個性如何、行為如何………,而是,「不論她現在的景況如何,她是我所愛的孩子。」我要去看看她~
後來全家用餐後一起合照,留下美好的記憶,也是讓我覺得很棒的地方! 過去的事無法改變,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留下美好的回憶~


六、 面對曾經傷害過你的親人,你們之間是如何恢復關係?

答:老實說,我會開始知曉饒恕人、有饒恕的能力,都是因為我接觸及認識基督教的信仰(第一代基督徒),真的體認到自己是個罪人,就算有想和好似乎也作不太到,心中仍有不平的地方。多是因為上帝的愛介入,奇妙的醫治我的心、淚流一流後,我就逐漸開始有能力或說自己也沒察覺原來已經饒恕別人了(後來互動中才發現)。有的是與人一起禱告時,放入禱告中饒恕後祝福傷害過我的人,關係就開始被醫治、恢復了~不僅我的心可以釋懷,我為那人的祝福也臨到那人,自己也有平安。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02, 23:04
王依惠
六、 面對曾經傷害過你的親人,你們之間是如何恢復關係?

班長是我團契的輔導,所以也很認識我媽媽,我媽還蠻兇的(有改善拉 :P),
以前用罵的,但她後來用哭的,這個威力更大…

所以基本上,就是順著她的意思,但久而久之,就會弄不清自己的底線在哪,
有時候是成果導向,如果我拿不出成果,就會「很麻煩」,
連天父都得一起陪我照顧我媽的心情。

我覺得願意改變,並且有具體的行動,是恢復關係很重要的一步,
某個階段當中,我媽嫌我的服事太多了,直接開飆,而且是常態,
但我記得,當我媽第一次看到我在台前報告的時候,
她好像有些驚訝(呵…應該是覺得她女兒報告的挺有條理的),
並且我也在她認為我忽略的本分上,開始有些進步,
而我後來也會思考服事的重心等等,
後來,她對我的工作、服事各方面都挺感興趣的,
我也比較願意更開放的與她分享,並且也對她有興趣的事物表達關心。

我想,之所以講到恢復,一定會有一方相對主動表達善意,
而另一方需要回應。

自己也會失言的狀況,這也讓我知道,關係的恢復就是互相的,
我也必須請求原諒,而晚輩對長輩如此行尚且不易,
又何況長輩對晚輩呢?
現在我偶而也會跟我媽說:媽,可不可以溫柔一點?
然後,要嘛不理我,要嘛煮一桌好料…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10, 01:33
楊嬿蓁
謝謝班長的展示分享,後來我和幾個弟兄姐妹有租到這片dvd回來再重看一次,你真的好厲害把重點都剪輯出來了! 在這部電影裡艾波男友巴伯和父親的角色也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們扮演了讓艾波和家人能恢復關係的引線,艾波和母親他們各自在期待中又怕被再次傷害的爭扎裡,他們不斷的鼓勵並給予實質的陪伴,不然這段關係很快就又沈入過往的彼此傷痛裡,沒有復合的可能性。我們都看到巴伯比艾波更興奮,父親比全家人更堅持,不論這樣的角色是否占很大的比例,卻是滿關鍵的。

另外艾波本原在感恩節煮的菜色真的很不美味,但是因為烤爐壞了而讓他有機會與八種鄰居有互動,雖然有被拒絕,卻有人協助她,有人綁架烤雞,卻有人幫她把烤雞整新整理補上失去的雞腿,還被升級到美味等級。雖然烤爐壞了是爛事,但是願意在恩典裡為恢復關係而努力,我看見艾波得到的是更大的豐富,最後一幕我在課堂上要飆淚了,不僅艾波恢彼的是與家人的關係,也和幫助她的鄰居有了溫暖愛的關係,艾波的生命像她所要準備聖誕節晚餐,從難以下嚥到美味關係。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10, 02:21
蔡佳諭
今天我們教會一起上這堂課的五位同學,在一起討論從"單車男孩"和"非關女孩"這兩部片中該挑選哪一片在教會呈現。在用字上正好是"男孩"與"女孩"的對比。"男孩"的色調讓人覺得陽光,清新,壓抑。"女孩"的色調讓人覺得沉重、灰暗,叛逆,男孩在被拋棄上表現的壓抑的好像沒事,讓人心疼;女孩拋棄家人般的在外生活,卻又渴望恢復。猶豫了好久,因為兩部片傳達的訊息都很棒,後來我們選擇人物個性強烈,討論性比較高的非關女孩。
我印象深刻的點有三:
一、非關女孩由女孩、父母二條主線和巴比的副線組成,後來又和為一條主線。巴比雖然是副線,確是很重要幫助他們能和好的角色,父親也說過他覺得他現在交的男朋友很不錯,因為他讓她女兒想到他。
二、很不熟練的洗火雞,很拙劣的切馬鈴薯的畫面,後來媽媽和大家討論怎麼把他煮的食物偷偷丟掉,原來是因為他是第一次作感恩節大餐,而且大家都預期他會煮得很難吃。回想他拙劣的動作,會感動他不熟練卻想為家人做菜的心意。
三、為了爐子壞掉,在公寓跑上跑下,為了完成火雞。如果不是爐子壞掉,本來互不認識的鄰居,不會因為這樣互相有了聯繫,如果不是鄰居熱心的指導烹調,這頓飯可能會都是罐頭食物變得很難吃。原本冷漠的公寓也不會變得這麼溫馨。也看到少女從中堅強不放棄的精神。

另外從幾個人物中的反思:
一、5D的偉恩:只愛他的狗和爐子,把關懷都用在"非人"的東西上,如果只愛動物,不跟真實的人相處,就會變這麼奇怪又自私。
二、妹妹:好像很乖巧卻很做作,和姊姊好像有心結,一直阻止媽媽去找姊姊。因為吃醋或丟臉的心態而不接納流落在外的家人,這樣對嗎?
三、本來答應借爐子又不借的吃素者:當他為了吃素的原因又不借時,真的覺得吃素的人好沒愛心,因為宗教或信念的理由不顧別人這樣對嗎?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10, 17:48
趙明輝
一、 你看完這部電影,那一個角色最能觸動你的心,為什麼?

最能觸動我心的角色是父親。父親吉姆一直想彌補艾波與母親間的裂痕,而且這可能是喬伊(艾波母親)最後一次的感恩節,大家都不希望有遺憾...所以父親特地規劃這次全家出遊的行程。虽然父親也知道,沒有人期待藉由此次的拜訪,能夠達成些什麼.. 但是父親吉姆還是積極招呼全家前往長女艾波家裡用餐。吉姆拿起了當一位父親的責任。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13, 16:58
程名世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09-14, 14:19
月童

Re: 非關女孩

發表於 : 2013-10-29, 11:45
flyying
夥伴們,我是盈秀,好久不見:
下星期我將在社區導讀「非關女孩」,謝謝心靈小憩中名世與許多朋友的分享,讓我在預備這部片子時收穫良多,我也將我的內容與大家交流。
讀書會時間:2小時整電影導讀,1小時30分鐘開放家庭飯糰時間(自由參加)。
(前言10分鐘,播放電影60分鐘,我的導讀20分鐘,討論與分享30分鐘)
讀書會對象:社區媽媽、國小故事媽媽為主。(每季一部電影,這是第7次聚會)地點:社區電影院
展現方式:這個故事有清楚的起承轉合情節,清楚的二個主軸,一是艾波在紐約張羅感恩節火雞大餐,另一主軸是家人在賓州前往紐約的途中。我在每一個起承轉合的劇情中,將二個主軸人物情緒獨立出來,做一個對比,這樣俐落的方式很適合這群媽媽。在導讀與提問上也盡量生活化,不直接碰觸信仰,卻清楚帶出「和好」、「愛的神奇影響力」、「誠實的鏡子」這些信息。

儒林電影讀書會:「非關女孩」.....愛的神奇影響力
故事大綱:
這個母女長期失和的家庭,為了製造一個美好的回憶,長期離家的長女艾波,準備火雞大餐來款待失聯已久的家人。在父親的鼓勵安撫下,家人長途開車從賓州出發到紐約。這是一頓準備過程充滿考驗的感恩節火雞大餐,是否可以如父親預期的,為家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人物介紹:
迫切製造美好回憶的爸爸:    
病危又渴望母女和好的媽媽:
叛逆頂嘴的青春期大女兒艾波:
優秀卻不受媽媽讚美的小女兒貝斯:
喜歡拍照的兒子提米:
記憶減退、言語卻又發人深省的外婆:
相信愛的神奇影響力的巴比:

〈一〉一個有目的的感恩節邀約:
1.他們真的會來嗎?
長期與家人關係失和的艾波,在男友巴比的鼓勵下,也承諾父親在感恩節時準備火雞大餐來款待家人。對艾波而言,內心充滿緊張焦慮,她一直不相信家人願意前來赴約。巴比卻充滿希望,精心布置、購買餐具、張羅自己的衣著,希望留給愛波家人一個美好的印象。

2.一場不得不赴的筵席!
由於母親的癌症,促成了這次感恩節的聚餐。每一個家人心中對艾玻有著不堪回首的回憶,成為彼此相見的攔阻,無奈的是這又是一場不得不赴的筵席。特別是妹妹貝斯,認為不會做菜的艾波弄不出什麼好料理;以媽媽身體不適合長途旅行為由,試圖取消這次的邀約。
爸爸只是堅定且溫柔的回應:「那要等到什麼時後,很可能這是最後一次了!」
媽媽堅持赴約,一早就坐在車上等候,堅定等候著這段賓州到紐約的長途跋涉。
媽媽不斷提醒弟弟攜帶相機,拍照是弟弟的興趣與習慣,也是這次旅行重要的任務。
途中接了外婆上車,外婆聽到有人提到艾波,外婆問:「誰是艾波?」貝斯回答:「她是妳的另一個孫女。」外婆卻說:「我知道啊!我以為她死了。」這對話讓觀眾深刻感受到艾波與家人關係的疏離,艾波似乎是一個不存在的女兒!

〈二〉攔阻:
1.誰可以借我烤箱?
巴比想給艾波父母一個美好的印象,正出門張羅自己的衣服時,發生了一件無法預期的災難---烤箱壞了!這時房東出遠門、維修廠商電話無人接聽。焦慮成為本片顯而易見的情緒,「火雞」不斷出狀況,讓觀眾的心也跟著糾結焦慮起來。
艾波挨家挨戶向鄰居敲門借烤箱,幾經波折,真是看盡人生百態。最後終於有好心鄰居願意幫忙,指導艾波如何烤火雞、如何料理醬料。艾波認真準備感恩節大餐的過程中全力以赴,甚至為了鄰居一句:「沒有人喜歡罐頭食物」,將所有罐頭丟棄,改用新鮮費工的食材烹煮,這般竭盡所能的預備,更顯出艾波對這次聚會的看重與珍惜。

2.我真的不能面對她!
路途中,大家在車上回憶著艾波,留在父母腦海中的美好印象都是貝斯的,媽媽衝下車,激動的說:「她任性易怒,商店行竊、廚房失火,點燃火柴丟到貝絲身上、用打火機燒提米的瀏海、嗑藥、不知感恩圖報,餵奶時咬我的乳頭,難怪我會得癌症。她是癌症的源頭。」我努力過,但我不能去,不行,不能再跟她製造一次痛苦的經驗,「我只有壞的回憶」。
爸爸堅定的語氣安慰她:「我們需要製造一次美好的回憶」,「相信我,我保證這會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三〉:一面鏡子,看見自己
1.隱形的標籤:
當家人抵達艾波家樓下,牆上五顏六色的塗鴉,家人認為住在貧民窟的艾波一定窮極潦倒,再看到鼻青臉腫的巴比時,媽媽再也按耐不住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巴比是個黑人),腦中似乎又浮現令人失望、痛心、吸毒....艾波。家人馬上調頭離開,沒有給艾波或巴比任何解釋的機會,而張貼在艾波身上的隱形標籤終究沒有機會撕下。當艾波充滿期望跑下樓時,空無一人!家人已經離開,或許是想到一整天的忙碌、焦慮、期待....,她放聲大哭。
她的男友細心邀請了幫助她的鄰居一起來共享大餐,想以歡樂沖淡艾波的傷心。不同種族文化的鄰居因著溝通與了解,彼此包容,在充滿團聚意義的感恩節齊聚一堂,和樂融融。親人的離棄與鄰居的包容,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與一股淡淡的哀愁。

2.誠實的鏡子:
當母親在餐廳廁所目睹一個挑剔苛求的母親,正對自己六七歲的女兒大聲咆哮,然後不耐煩、憤怒的離開。這時艾波的母親與錯愕、難過的小女孩眼神交會,接著母親仔細端詳鏡子中的自己,她看到了麼?她想到了什麼?以致於母親一轉身的同時,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一定要去見叛逆的大女兒,是否在這對母女身上她看見了自己…....

〈四〉:喀嚓、喀嚓.....回憶的最後一塊拼圖
門鈴聲響起來,開門的那瞬間,弟弟按下相機的快門,一聲聲喀嚓、喀嚓.....一張張相片、一抹抹微笑,如同導演用定格的相片來鋪成,彷彿這完美的剎那定格成為永恆。這一張完美的全家福,或許是媽媽回憶中的最後一塊拼圖。


結語:
(一)隱形的標籤:
當家人抵達艾波家樓下,家人腦中似乎又浮現令人失望、痛心、吸毒....的艾波。沒有給艾波或巴比任何解釋的機會就離開,標籤成為一種印記....讓家人看不到真實的艾波。
我想,如果導演就以艾波和鄰居的感恩節大餐作為故事的結束,你會如何看待?
你會想對艾波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
這讓我想起韻琳姊曾說:「喜劇給人圓滿,悲劇讓人昇華。而且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有損毀之處,喜劇是願望,但離真實可能更遙遠。」

(二)誠實的鏡子:
母親在餐廳廁所目睹一對母女的爭吵後,仔細端詳鏡子中的自己,她看到了什麼嗎?以致於母親一轉身,決定要去見叛逆的大女兒。是否在這對母女身上她看見了自己、或者從那難過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以前的艾波、或是想著外婆在車上說的話:「妳現在變得挑剔、暴躁易怒、自我中心,但妳以前小時候不是這樣,那時候妳溫柔體貼,講話都輕聲細語。」。
在她的回憶中,艾波沒有任何可愛嗎?外婆的談話與餐廳的那對母女,成了一面誠實的鏡子,讓母親看見真實的自己。

(三)關係的修復:
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與人的關係出現裂痕,我們都渴望和好。長期的疏離,彼此越來越陌生,彼此都害怕復合不成功,因此想逃避,這也就是媽媽在一路艱辛後,失去信心,仍選擇迴避。如同母親歇斯底里地狂喊:「我只有壞的回憶」。

(四)愛的神奇影響力:
巴比總是談起小時後的美好回憶:「當他還是小baby時,有一次被壓在車子下,媽媽為了救孩子,不知哪來的力量,竟能用力將車扛起。」而這正是巴比所堅信的「愛的神奇影響力」。整個火雞大餐的過程,巴比因著愛,願意陪伴艾波面對她恐懼卻期盼的和好;父親因著對妻子與女兒的愛,努力製造一個美好的回憶;母親忍受長途跋涉的身體不適,嘔吐、暈眩....,艾波願意挨家挨戶借烤箱,愛的力量感動了陌生的鄰居,協助艾波預備餐點。因著這份愛的神奇影響力,讓母親與艾波以「和好」做為生命末了一個美麗的句點。 這可能是給母親和艾波之間最後的一段美好記憶,雖然「和好」永遠不遲,但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最後了,彼此才願意將心打開,才有「和好」的可能?
(延伸討論:在安寧病房最後的願望)

提問與討論
1、在這部電影,哪一個角色或哪一個片段最能觸動你的心,為什麼?

2、你覺得這個家庭為什麼需要一個美好的回憶?對這個家庭有什麼意義?
  在電影裡,你看到哪些人為「和好」做了哪些努力?

3、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破裂關係,你相信可以完全的復合嗎?為什麼?
 「和好」,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最後了,彼此才願意將心打開嗎?

4、如果導演就以艾波和鄰居的感恩節大餐作為故事的結束,你會如何看待?
你會想對艾波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

5、你有一面誠實的鏡子,可以幫助你看見自己嗎?
6、你相信「愛的神奇影響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