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 林映君 » 2013-11-15, 12:28
這個部分有很多細膩的描述,不過我想總地說說讀到目前的感想。
米卡。早在小說一開始的描繪,便點出這個被母親拋棄、為父親遺忘的孩子,「無秩序」地度過了幼年與青年時期(志文 27)。在今天來看,米卡是名中輟生(中學沒讀完),也是一個可能被判斷為「邊緣人格者」的青年男性(衝動、酒癮、經常感到內心空虛)。其行為的最大特質是無法「延遲滿足」,而這卻是我們自兒童期便需要被訓練,以便更好地適應現實、達成目標的心理能力。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青少年(或他們即使已經成人,在心理上仍脫離不了青少年前期),這樣的人經常使身邊的親友感到可恨又同情。他們或許到了某個該成家立業的時候,也會想要擁有一般的幸福,但他們身上並不具備幸福生活所需的德行,反之,骨子裡的享樂主義(所有的小孩都是享樂主義者)勢必會使他們的腳步偏離,一再作出破壞幸福與安穩的惡行。
米卡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他的人格,或許可以說,在卡拉馬助夫兄弟中,相較於伊凡與阿萊莎,米卡更像是這個家庭的代罪羔羊,父母婚姻失敗的犧牲者。而父親費道爾對於自己對孩子造成的終身傷害,究竟有幾分的認知?或者,在兒童尚未獲得重視的十九世紀,父親也只須扮演家庭的經濟來源即可?
我的一名好友兼智者說:「家庭代代相承的傷害與負面影響,才是人類最大的原罪。」我們背負著這樣的原罪,掙扎著、努力想要得到幸福,卻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一樣徒勞無功。在家庭所帶給人的「深沉的屈辱」中,我們亦如米卡一般,殷切地期盼快樂與光明。追隨魔鬼的上帝之子,米卡的掙扎也可能是你和我的掙扎。(志文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