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基督徒要有神學觀點? 作者:卜遠程
發表於 : 2014-09-11, 00:37
註:這是卜遠程對「愛●進化」這部電影的結論,因為很完整篇幅也很長,所以單獨分出。
為何基督徒要有神學觀點?
卜遠程
為什麼神學觀點很重要?說得更清楚一點,其實不論基督徒、非基督徒、佛教徒、無神論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神學觀點」。不信上帝的人的神學觀點就是「我不相信上帝」,無神論的心理學家的神學觀點就是「我不信上帝,而且我相信用人的理論可以解釋許多的事情」。
基督徒呢?若我們有不正確的神學觀點時,當我們在看聖經、解讀經驗的時候,會不會用錯了方式來看上帝的作為(如聖女貞德、如黑衣人…)?
引用康來昌牧師書中的話:
『不好的神學是世俗化的神學,好的神學是講上帝恩典的神學。讀聖經不能取代讀神學,因為人的肉體天性,很容易把人意讀入聖經,用律法代替恩典。』(摘自康來昌的「基督徒的最後試探」)
神學觀點:
1. 上帝是創造萬有、掌管萬有的全知全能者。
2. 上帝的管教不是要讓人滅亡,而是因為愛而想要挽回人與上帝的關係。
3. 受到苦難的人並不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有罪,世人都得罪了神,虧缺了神的榮耀,若不悔改,都要滅亡。
4. 人類不可能對上帝有完全的認識,包括對人類的完整救贖計畫。我們只能盡力尋求、交託、與尊重。
5. 宇宙的形成與演變、生命的創造與演化,都在神的計畫與掌管之中。聖經對世界的描述、人類對聖經的詮釋都有侷限。
6. 認識上帝是讓人得自由,而非綑綁。若因信仰反而造成自己甚或他人的綑綁,則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是否有些誤解或偏差。
7. 我們無法用人類認知的方式(包括科學)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就無法用這些方式來證明上帝不存在。上帝的存在與聖經的正確無誤只能由神的啟示本身來自我證明(內容豐富的循環論證、內證),參見「聖經真的沒有錯嗎?聖經底本無誤論的再思」(周功和等著)這本書的「拿出證據來!」(康來昌)。
妻子艾瑪:
艾瑪:「我不管是幾個月,幾年還是幾十年,查爾斯,你真的不在乎,你的靈魂將灰飛煙滅?查爾斯,你真的不在乎,你永遠也上不了天堂?你和我將永世隔絕?」
達爾文:「我當然在乎,我當然在乎!你覺得這些年來,是甚麼讓我猶豫不決?我是中立的學者,我是科學家,我不敢繼續研究,害怕看到更多已經昭然若揭的真相。你覺得這種折磨還不夠嗎?」
艾瑪:「我覺得你已經跟上帝開戰,查爾斯。我們都知道,你無法贏得這場戰爭。」
達爾文:「親愛的艾瑪,昨晚妳說我已經與上帝開戰,但真的沒戰爭那麼誇張。這只是我持續數年,漠然的自我掙扎。失去信仰的過程緩慢而脆弱,就好比大陸的崛起。我只能對妳說,這個過程似乎已然結束。」
艾瑪是達爾文的妻子,自然會關心達爾文的研究,而艾瑪認為達爾文的研究已經得罪上帝。當我們發現親人或朋友的行為或觀念可能有所偏差時,我們應該盡量去了解並提出合適的勸告,但要避免代替上帝進行審判。
達爾文以一個中立的學者、科學家自居,但即便是科學的研究,實在有許多的主觀判斷與價值觀參雜其中(尤其當時的科學知識仍非常有限,相對論、量子力學等近代物理的理論是20世紀才產生的。但未來回首現在,我們是否也會認為現在的科學知識實在有限?)。
達爾文在研究的過程中,猶豫不決、不敢繼續、害怕與受到折磨,正表示出達爾文對信仰的觀念有所偏差及信心不足。這也可以做為信仰的內證:「人若不認識上帝,心靈會有所空虛與不安。」(我們無法以聖經與聖靈啟示以外的任何證據來證明上帝存在,只能藉由上帝的啟示本身來自我證明)。
==========================================================================
達爾文:「瞧你說的什麼話,艾瑪!他竟敢因為我們的女兒說出真相而懲罰她?」
艾瑪:「他覺得這不是真相。」
達爾文:「我才不管他怎麼想!」
艾瑪:「她才九歲,就必須成為革命份子嗎?」
達爾文:「他在教他們否定自己的認知。」
艾瑪:「那僅限於我給他們講的睡前故事。這是我們上一代和上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這是整個村莊都堅信或試圖堅信的理念。查爾斯,恩尼斯牧師是我們的朋友和鄰居,請你不要與他為敵。求求你!」
達爾文:「這是為了妳!而不是他。」
恩尼斯牧師對安妮的懲罰,造成了與達爾文的關係徹底決裂,而艾瑪說出了一段非常有智慧且能造就人的話。雖然真實的世界大多都有明確的是非對錯,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黑白是非絕對分明,或者有時我們也無法完全的看清楚。從單一的科學認知角度而言,達爾文可能是對的(這個世界曾經有恐龍存在),但在那個時代、那個場合、由安妮對恩尼斯牧師說這件事情,恐怕不是那麼合適。恐龍是否存在,並不影響上帝的存在與計畫,但若要因此而說上帝存在與否,正反兩方都是過度的推論,是不合宜的(不討神喜悅)。艾瑪因為愛的原因,希望選擇不爭辯,這並非逃避,而是包容。
====================================================================================
愛女安妮、艾蒂及孩子們:
孩子們:「也許他被霍屯督人傳染了重病。」「布羅迪保姆說上帝在生他的氣。」
艾瑪:「布羅迪沒這麼說過。」
艾蒂:「她有說過!」
上帝是否會生人的氣?或許更清楚的說法是上帝會管教他的兒女(也會管教世人),但這管教是以愛為出發點,目的是為了要人悔改。舊約中當然有許多的例子,因為行為悖逆神而被管教,但神也告訴我們,不是受災的人就更有罪(至少不是全部)。災難是要人看到自己的罪而願意悔改,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13:4-5)。我們總習慣將人的行為與上帝的管教簡單的關聯在一起,但卻沒有帶出神的愛與挽回的意念。
====================================================================================
達爾文:「兩年後,菲茲羅伊船長和我送她們回家,同行的還有位年輕的傳教士,堅信能通過這一事例,讓那些蠻夷信仰上帝。你覺得後來發生了何事?」
安妮:「他們不吃這一套!」
達爾文:「沒錯,他們當然不吃這一套!這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之作!」
年輕的宣教士忽略了歷史文化的影響力,這也帶出後來許多人文關懷主義者對基督教的不友善。事實上,人類文化歷史的差異也是上帝所允許的,我們雖不能知道上帝對人類的完整救贖計畫中,為何要讓不同種族有這些差異,但我們應當學習尊重(尊重上帝的全權、尊重上帝所造的每一個人),用合適的方式來『宣教』。
====================================================================================
安妮:「你到底在害怕甚麼?這只是個理論。」
達爾文:「不,他們說得對。這將改變一切。如果世人開始相信,上帝根本沒為我們做任何安排,一切都不重要。愛、信任、信仰、榮譽,只剩殘酷的生存。」
達爾文在此的擔心是完全正確的,即便是今天的世界,科學家與哲學家不斷努力尋找證據與建構理論,但「離了上帝,人也失落;拒絕啟示,理性也盲然。」(康來昌)。達爾文心中雖有此認知,但仍選擇逐漸的失去信仰。對有信仰的人而言,這又是一個「人無法靠自己得救」的例子。對信仰的認識若只停留在「知識」的層面,而沒有聖靈的幫助,讓信仰成為我們的生命,即使明明知道沒有其他得救的管道,仍然不願意接受神。
==================================================================================
與恩尼斯:
達爾文:「其實我在想那些熱帶海洋,滿是微小的生物粒子,小獵犬號如同壟罩著一層光芒,在夜晚照亮海上小徑。讓人迷惑,如此美麗,卻漫無目標。」
恩尼斯:「漫無目標?它們在幫船隻照亮航線。」
達爾文:「托馬斯.馬爾薩斯計算出,如果每條鱒魚能繁殖一百條後代,這樣代代相傳下去的話,幾十年後,地球上的鱒魚將達到及膝深度。你對此有何看法?」
恩尼斯:「我的看法是,大多數魚卵都無法存活,或被吃掉,因此總量保持穩定,這就是上帝巧妙的安排。」
達爾文:「你不覺得這種安排過於浪費嗎?無數生命被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被立刻銷毀?」
恩尼斯:「是為了給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達爾文:「無數生命死亡,只有少數存活下來。死亡大過生存,何來美好可言?」
恩尼斯:「查爾斯,我的職責並非揣測上帝用意。但在我看來,自然保持著寧靜。」
胡克:「還有個觀點是,自然界就是個戰場。我不記得在哪看到的了。」
神創造的世界何其奇妙,神要我們管理萬物,也讓這個世界以神奇的方式保持著平衡(自然、星球、物質、宇宙等)。我們不知道為何有些生物的生命會如此短暫,我們也不知道整個造物主的奇妙作為。
======================================================================================
恩尼斯:「祈禱吧!我主耶和華,吾輩深知,萬物皆由汝安排,乃至汝創造的最微小生物。鳥雀墜地,乃汝之意願。吾輩所有折磨、疾病與死亡,所有抱怨、磨練與苦痛,皆出自汝之善意。汝非無視吾輩疾苦,而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主啊!汝煞費苦心,阿們!」
恩尼斯:「今天的學習內容是《創世記》,第一章,26-30節。」
查爾斯:「不好意思」(起身離開)「抱歉,讓一下。」
恩尼斯:「上帝有云"以神之形象,神之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各樣種活物,及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達爾文:「是啊!說得對。前幾天我還在思考上帝仁慈地在我們體內安置了900種腸蟲,每種腸蟲都有其獨特的方法滲入黏膜,鑽進血管中。他對蝴蝶更是大愛無疆,讓黃蜂在活生生的毛蟲體內產卵…」
恩尼斯:「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我們不必揣測上帝的意圖。」
達爾文:「對,可以讓華萊士先生來解釋,你覺得我應該建議他留在國外嗎?連同他的觀點一起。如果他在這附近出現,我會罰他跪在岩鹽上!」
恩尼斯:「我一直很珍惜我們的友誼。直到剛才,我還覺得,你是脫俗之人。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無法心生恨意。遺憾的是,這種感覺已不復存在。」
我們是否應該揣測上帝的意圖?我們不是時常想要尋求上帝的旨意嗎?達爾文在研究與信仰之間遇到了困難,如果他更認真地尋求上帝的旨意,或許上帝會給予他更多的啟示與引導。達爾文和恩尼斯其實心中都已經有了自己主觀的成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真的在上帝面前謙卑,並認真去並對人有好的造就。
=========================================================================
與胡克、赫胥黎:
達爾文:「問題就出在這裡,我無法確定這一事實,我需要更多的時間。」
赫胥黎:「您不是在裝蒜,就是未能完全理解您自己的理論。附着甲殼動物,顯然能夠代表全體生物,包括人類。上帝造物論一周內就能瓦解。您殺死了上帝,先生!」
赫胥黎:「讓那些懷恨在心的老混蛋見鬼去吧!」
達爾文:「先生,您的口氣像開戰一樣。」
赫胥黎:「沒錯,科學與宗教已經開戰。等我們贏得勝利,就能廢除那些該死的大主教,和他們永世不得超生的威脅論。」
達爾文:「不,赫胥黎先生。我們所處社會的核心是教會。整個社會儘管不是三桅船,但至少得以航行,安然無恙地航行。然後你想怎樣?帶領我們在船舵內部,重建每塊甲板?」
赫胥黎:「拜託,查爾斯!上帝的法則是否改變了火地島居民?類人猿珍妮的人類實驗室否令其更具行為能力?我們的行為與外形一樣,根據需要而進化,這是您的原話!因此我們終將摒棄多餘部位,例如闌尾、男性乳頭,最重要的是...對虛無上帝的信仰!」
在達爾文還有些懷疑與猶豫時(從附著甲殼動物的演化觀察,到全體生物的跨物種演化),赫胥黎就急著想要利用達爾文的研究成果,成為自己翻身的跳板。對於傳統信仰卻用「該死的大主教」和「永不得超生的威脅論」來表達極大的不滿,這除了暴露赫胥黎本身對信仰的認識淺薄外,另一方面也點出神職人員可能在信仰的部分操作面,有些許的偏差,對於信徒綑綁過於造就。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哥白尼被火燒死等,都是歷史上的教訓。
=======================================================================================
艾蒂:「這不公平!這不公平!」
達爾文:「對不起!確實不公平!」
安妮:「艾蒂,必須這樣。狐狸不須吃掉那隻野兔,否則狐狸的寶寶們會餓死。這就叫做萬物平衡。來吧,小傢伙!笑一個!」
達爾文:「親愛的胡克,我終於做出了決定,這歸功於我的孩子們,讓我至少有勇氣堅持自己的看法,我的書名是《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我會避免把上帝扯進去,不過毫無疑問,他會認為這是對他的人身攻擊。沒有比承認萬物生存競爭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時刻牢記這一點更困難的事。第一章我將闡述家養變異,我們將發現人類在逐漸改變物種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然後闡述物競天擇如何導致多種低等生物生命形式滅絕。」
胡克:「相信我,你真的有敵人。如果他們知道你在寫甚麼,半個國家的人民,都會看著你上火刑柱。但你也有朋友,我們站在同一戰線上,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贏得勝利,我們必須贏得勝利!我懇求你,去莫爾文接受神聖的水療法,然後回來,為我們打贏這場戰爭。」
萬物平衡的觀念是對的,同時也跟信仰不會產生衝突。但真正衝突的原因是,有些人想要找到一個「理論」來取代上帝,因此過度放大所觀察或發現到的現象。或者另一極端,有些人擔心某個理論會徹底的殺死上帝(其實是摧毀內心中對上帝的認知與信心),所以急著否定某個理論,同時又以自我的認知,限制了上帝的作為。但不是造成別人的傷害,就是終有一天自己被擊垮。
==================================================================================
安妮的死與艾瑪關係修復:
達爾文:「上帝,我以最謙卑的姿態跪在您面前,如果您有能力救她,我將在餘生信仰您!如果您必須帶走一個,請帶我走,而不是她。她是個很乖巧的小女孩,她…,以你,我子女之名…和所有孩子之名,我請求您,謝謝您,阿們」
安妮的死,若是壓垮達爾文信仰的最後一根稻草,則這顯示了達爾文信仰本身的脆弱。從人的角度來看,我想不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做這樣的禱告。禱告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當神沒有按照我們的心願來成就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我們對神的信心必須建立在磐石之上,若僅僅倚靠一根脆弱的稻草,不但很容易被擊倒,也是不正確的信仰。
============================================================================================
達爾文:「我寫完了,由你來決定。」
艾瑪:「決定甚麼?」
達爾文:「該如何處理這些手稿。如果有人要站在上帝那一邊,我寧願那個人是你,而不是恩尼斯。」
艾瑪:「如果我認為應該將其銷毀呢?」
達爾文:「那麼…你認為該怎麼做,就那麼做。先看完吧!」
艾瑪:「你終於把我變成同謀了!願上帝寬恕我們倆。」
達爾文「從自然之戰,從饑荒與死亡,我們能夠得出的直接推論,與最崇高的目標,就是讓高等動物生存下去,這種生命觀的偉大之處在於,地球所有生物遵循萬有定律,循環不息,從一開始,無盡而美妙的生命形式,一直都在進化,並將繼續如此。」
在達爾文與艾瑪的關係得到修復後,達爾文願意將自己的作品交給艾瑪決定,一方面表示達爾文看重與家人的關係,更甚於自己二十年來的研究心血。另一方面,達爾文對信仰仍有些不確定,但艾瑪再次展現了屬神的生命特質。雖同意將書出版,但同時又求上帝寬恕。
進化論的內容是科學的研究,這也是上帝給予人類的智慧所產生的。了解「生命的本質」並不代表「生命的本體」,更不能取代那位「創造生命的上帝」。當我們對人與神的位份認識不清的時候,就會犯下許多的錯誤,想要利用任何研究或理論來取代上帝。不論達爾文發表了甚麼理論,不論達爾文內心對信仰的掙扎結果如何,不論有心人士如何解讀各樣學說,一切都不能左右上帝的計畫,因為一切都在上帝的計畫中。
為何基督徒要有神學觀點?
卜遠程
為什麼神學觀點很重要?說得更清楚一點,其實不論基督徒、非基督徒、佛教徒、無神論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神學觀點」。不信上帝的人的神學觀點就是「我不相信上帝」,無神論的心理學家的神學觀點就是「我不信上帝,而且我相信用人的理論可以解釋許多的事情」。
基督徒呢?若我們有不正確的神學觀點時,當我們在看聖經、解讀經驗的時候,會不會用錯了方式來看上帝的作為(如聖女貞德、如黑衣人…)?
引用康來昌牧師書中的話:
『不好的神學是世俗化的神學,好的神學是講上帝恩典的神學。讀聖經不能取代讀神學,因為人的肉體天性,很容易把人意讀入聖經,用律法代替恩典。』(摘自康來昌的「基督徒的最後試探」)
神學觀點:
1. 上帝是創造萬有、掌管萬有的全知全能者。
2. 上帝的管教不是要讓人滅亡,而是因為愛而想要挽回人與上帝的關係。
3. 受到苦難的人並不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有罪,世人都得罪了神,虧缺了神的榮耀,若不悔改,都要滅亡。
4. 人類不可能對上帝有完全的認識,包括對人類的完整救贖計畫。我們只能盡力尋求、交託、與尊重。
5. 宇宙的形成與演變、生命的創造與演化,都在神的計畫與掌管之中。聖經對世界的描述、人類對聖經的詮釋都有侷限。
6. 認識上帝是讓人得自由,而非綑綁。若因信仰反而造成自己甚或他人的綑綁,則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是否有些誤解或偏差。
7. 我們無法用人類認知的方式(包括科學)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就無法用這些方式來證明上帝不存在。上帝的存在與聖經的正確無誤只能由神的啟示本身來自我證明(內容豐富的循環論證、內證),參見「聖經真的沒有錯嗎?聖經底本無誤論的再思」(周功和等著)這本書的「拿出證據來!」(康來昌)。
妻子艾瑪:
艾瑪:「我不管是幾個月,幾年還是幾十年,查爾斯,你真的不在乎,你的靈魂將灰飛煙滅?查爾斯,你真的不在乎,你永遠也上不了天堂?你和我將永世隔絕?」
達爾文:「我當然在乎,我當然在乎!你覺得這些年來,是甚麼讓我猶豫不決?我是中立的學者,我是科學家,我不敢繼續研究,害怕看到更多已經昭然若揭的真相。你覺得這種折磨還不夠嗎?」
艾瑪:「我覺得你已經跟上帝開戰,查爾斯。我們都知道,你無法贏得這場戰爭。」
達爾文:「親愛的艾瑪,昨晚妳說我已經與上帝開戰,但真的沒戰爭那麼誇張。這只是我持續數年,漠然的自我掙扎。失去信仰的過程緩慢而脆弱,就好比大陸的崛起。我只能對妳說,這個過程似乎已然結束。」
艾瑪是達爾文的妻子,自然會關心達爾文的研究,而艾瑪認為達爾文的研究已經得罪上帝。當我們發現親人或朋友的行為或觀念可能有所偏差時,我們應該盡量去了解並提出合適的勸告,但要避免代替上帝進行審判。
達爾文以一個中立的學者、科學家自居,但即便是科學的研究,實在有許多的主觀判斷與價值觀參雜其中(尤其當時的科學知識仍非常有限,相對論、量子力學等近代物理的理論是20世紀才產生的。但未來回首現在,我們是否也會認為現在的科學知識實在有限?)。
達爾文在研究的過程中,猶豫不決、不敢繼續、害怕與受到折磨,正表示出達爾文對信仰的觀念有所偏差及信心不足。這也可以做為信仰的內證:「人若不認識上帝,心靈會有所空虛與不安。」(我們無法以聖經與聖靈啟示以外的任何證據來證明上帝存在,只能藉由上帝的啟示本身來自我證明)。
==========================================================================
達爾文:「瞧你說的什麼話,艾瑪!他竟敢因為我們的女兒說出真相而懲罰她?」
艾瑪:「他覺得這不是真相。」
達爾文:「我才不管他怎麼想!」
艾瑪:「她才九歲,就必須成為革命份子嗎?」
達爾文:「他在教他們否定自己的認知。」
艾瑪:「那僅限於我給他們講的睡前故事。這是我們上一代和上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這是整個村莊都堅信或試圖堅信的理念。查爾斯,恩尼斯牧師是我們的朋友和鄰居,請你不要與他為敵。求求你!」
達爾文:「這是為了妳!而不是他。」
恩尼斯牧師對安妮的懲罰,造成了與達爾文的關係徹底決裂,而艾瑪說出了一段非常有智慧且能造就人的話。雖然真實的世界大多都有明確的是非對錯,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黑白是非絕對分明,或者有時我們也無法完全的看清楚。從單一的科學認知角度而言,達爾文可能是對的(這個世界曾經有恐龍存在),但在那個時代、那個場合、由安妮對恩尼斯牧師說這件事情,恐怕不是那麼合適。恐龍是否存在,並不影響上帝的存在與計畫,但若要因此而說上帝存在與否,正反兩方都是過度的推論,是不合宜的(不討神喜悅)。艾瑪因為愛的原因,希望選擇不爭辯,這並非逃避,而是包容。
====================================================================================
愛女安妮、艾蒂及孩子們:
孩子們:「也許他被霍屯督人傳染了重病。」「布羅迪保姆說上帝在生他的氣。」
艾瑪:「布羅迪沒這麼說過。」
艾蒂:「她有說過!」
上帝是否會生人的氣?或許更清楚的說法是上帝會管教他的兒女(也會管教世人),但這管教是以愛為出發點,目的是為了要人悔改。舊約中當然有許多的例子,因為行為悖逆神而被管教,但神也告訴我們,不是受災的人就更有罪(至少不是全部)。災難是要人看到自己的罪而願意悔改,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13:4-5)。我們總習慣將人的行為與上帝的管教簡單的關聯在一起,但卻沒有帶出神的愛與挽回的意念。
====================================================================================
達爾文:「兩年後,菲茲羅伊船長和我送她們回家,同行的還有位年輕的傳教士,堅信能通過這一事例,讓那些蠻夷信仰上帝。你覺得後來發生了何事?」
安妮:「他們不吃這一套!」
達爾文:「沒錯,他們當然不吃這一套!這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之作!」
年輕的宣教士忽略了歷史文化的影響力,這也帶出後來許多人文關懷主義者對基督教的不友善。事實上,人類文化歷史的差異也是上帝所允許的,我們雖不能知道上帝對人類的完整救贖計畫中,為何要讓不同種族有這些差異,但我們應當學習尊重(尊重上帝的全權、尊重上帝所造的每一個人),用合適的方式來『宣教』。
====================================================================================
安妮:「你到底在害怕甚麼?這只是個理論。」
達爾文:「不,他們說得對。這將改變一切。如果世人開始相信,上帝根本沒為我們做任何安排,一切都不重要。愛、信任、信仰、榮譽,只剩殘酷的生存。」
達爾文在此的擔心是完全正確的,即便是今天的世界,科學家與哲學家不斷努力尋找證據與建構理論,但「離了上帝,人也失落;拒絕啟示,理性也盲然。」(康來昌)。達爾文心中雖有此認知,但仍選擇逐漸的失去信仰。對有信仰的人而言,這又是一個「人無法靠自己得救」的例子。對信仰的認識若只停留在「知識」的層面,而沒有聖靈的幫助,讓信仰成為我們的生命,即使明明知道沒有其他得救的管道,仍然不願意接受神。
==================================================================================
與恩尼斯:
達爾文:「其實我在想那些熱帶海洋,滿是微小的生物粒子,小獵犬號如同壟罩著一層光芒,在夜晚照亮海上小徑。讓人迷惑,如此美麗,卻漫無目標。」
恩尼斯:「漫無目標?它們在幫船隻照亮航線。」
達爾文:「托馬斯.馬爾薩斯計算出,如果每條鱒魚能繁殖一百條後代,這樣代代相傳下去的話,幾十年後,地球上的鱒魚將達到及膝深度。你對此有何看法?」
恩尼斯:「我的看法是,大多數魚卵都無法存活,或被吃掉,因此總量保持穩定,這就是上帝巧妙的安排。」
達爾文:「你不覺得這種安排過於浪費嗎?無數生命被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被立刻銷毀?」
恩尼斯:「是為了給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達爾文:「無數生命死亡,只有少數存活下來。死亡大過生存,何來美好可言?」
恩尼斯:「查爾斯,我的職責並非揣測上帝用意。但在我看來,自然保持著寧靜。」
胡克:「還有個觀點是,自然界就是個戰場。我不記得在哪看到的了。」
神創造的世界何其奇妙,神要我們管理萬物,也讓這個世界以神奇的方式保持著平衡(自然、星球、物質、宇宙等)。我們不知道為何有些生物的生命會如此短暫,我們也不知道整個造物主的奇妙作為。
======================================================================================
恩尼斯:「祈禱吧!我主耶和華,吾輩深知,萬物皆由汝安排,乃至汝創造的最微小生物。鳥雀墜地,乃汝之意願。吾輩所有折磨、疾病與死亡,所有抱怨、磨練與苦痛,皆出自汝之善意。汝非無視吾輩疾苦,而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主啊!汝煞費苦心,阿們!」
恩尼斯:「今天的學習內容是《創世記》,第一章,26-30節。」
查爾斯:「不好意思」(起身離開)「抱歉,讓一下。」
恩尼斯:「上帝有云"以神之形象,神之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各樣種活物,及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達爾文:「是啊!說得對。前幾天我還在思考上帝仁慈地在我們體內安置了900種腸蟲,每種腸蟲都有其獨特的方法滲入黏膜,鑽進血管中。他對蝴蝶更是大愛無疆,讓黃蜂在活生生的毛蟲體內產卵…」
恩尼斯:「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我們不必揣測上帝的意圖。」
達爾文:「對,可以讓華萊士先生來解釋,你覺得我應該建議他留在國外嗎?連同他的觀點一起。如果他在這附近出現,我會罰他跪在岩鹽上!」
恩尼斯:「我一直很珍惜我們的友誼。直到剛才,我還覺得,你是脫俗之人。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無法心生恨意。遺憾的是,這種感覺已不復存在。」
我們是否應該揣測上帝的意圖?我們不是時常想要尋求上帝的旨意嗎?達爾文在研究與信仰之間遇到了困難,如果他更認真地尋求上帝的旨意,或許上帝會給予他更多的啟示與引導。達爾文和恩尼斯其實心中都已經有了自己主觀的成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真的在上帝面前謙卑,並認真去並對人有好的造就。
=========================================================================
與胡克、赫胥黎:
達爾文:「問題就出在這裡,我無法確定這一事實,我需要更多的時間。」
赫胥黎:「您不是在裝蒜,就是未能完全理解您自己的理論。附着甲殼動物,顯然能夠代表全體生物,包括人類。上帝造物論一周內就能瓦解。您殺死了上帝,先生!」
赫胥黎:「讓那些懷恨在心的老混蛋見鬼去吧!」
達爾文:「先生,您的口氣像開戰一樣。」
赫胥黎:「沒錯,科學與宗教已經開戰。等我們贏得勝利,就能廢除那些該死的大主教,和他們永世不得超生的威脅論。」
達爾文:「不,赫胥黎先生。我們所處社會的核心是教會。整個社會儘管不是三桅船,但至少得以航行,安然無恙地航行。然後你想怎樣?帶領我們在船舵內部,重建每塊甲板?」
赫胥黎:「拜託,查爾斯!上帝的法則是否改變了火地島居民?類人猿珍妮的人類實驗室否令其更具行為能力?我們的行為與外形一樣,根據需要而進化,這是您的原話!因此我們終將摒棄多餘部位,例如闌尾、男性乳頭,最重要的是...對虛無上帝的信仰!」
在達爾文還有些懷疑與猶豫時(從附著甲殼動物的演化觀察,到全體生物的跨物種演化),赫胥黎就急著想要利用達爾文的研究成果,成為自己翻身的跳板。對於傳統信仰卻用「該死的大主教」和「永不得超生的威脅論」來表達極大的不滿,這除了暴露赫胥黎本身對信仰的認識淺薄外,另一方面也點出神職人員可能在信仰的部分操作面,有些許的偏差,對於信徒綑綁過於造就。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哥白尼被火燒死等,都是歷史上的教訓。
=======================================================================================
艾蒂:「這不公平!這不公平!」
達爾文:「對不起!確實不公平!」
安妮:「艾蒂,必須這樣。狐狸不須吃掉那隻野兔,否則狐狸的寶寶們會餓死。這就叫做萬物平衡。來吧,小傢伙!笑一個!」
達爾文:「親愛的胡克,我終於做出了決定,這歸功於我的孩子們,讓我至少有勇氣堅持自己的看法,我的書名是《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我會避免把上帝扯進去,不過毫無疑問,他會認為這是對他的人身攻擊。沒有比承認萬物生存競爭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時刻牢記這一點更困難的事。第一章我將闡述家養變異,我們將發現人類在逐漸改變物種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然後闡述物競天擇如何導致多種低等生物生命形式滅絕。」
胡克:「相信我,你真的有敵人。如果他們知道你在寫甚麼,半個國家的人民,都會看著你上火刑柱。但你也有朋友,我們站在同一戰線上,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贏得勝利,我們必須贏得勝利!我懇求你,去莫爾文接受神聖的水療法,然後回來,為我們打贏這場戰爭。」
萬物平衡的觀念是對的,同時也跟信仰不會產生衝突。但真正衝突的原因是,有些人想要找到一個「理論」來取代上帝,因此過度放大所觀察或發現到的現象。或者另一極端,有些人擔心某個理論會徹底的殺死上帝(其實是摧毀內心中對上帝的認知與信心),所以急著否定某個理論,同時又以自我的認知,限制了上帝的作為。但不是造成別人的傷害,就是終有一天自己被擊垮。
==================================================================================
安妮的死與艾瑪關係修復:
達爾文:「上帝,我以最謙卑的姿態跪在您面前,如果您有能力救她,我將在餘生信仰您!如果您必須帶走一個,請帶我走,而不是她。她是個很乖巧的小女孩,她…,以你,我子女之名…和所有孩子之名,我請求您,謝謝您,阿們」
安妮的死,若是壓垮達爾文信仰的最後一根稻草,則這顯示了達爾文信仰本身的脆弱。從人的角度來看,我想不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做這樣的禱告。禱告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當神沒有按照我們的心願來成就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我們對神的信心必須建立在磐石之上,若僅僅倚靠一根脆弱的稻草,不但很容易被擊倒,也是不正確的信仰。
============================================================================================
達爾文:「我寫完了,由你來決定。」
艾瑪:「決定甚麼?」
達爾文:「該如何處理這些手稿。如果有人要站在上帝那一邊,我寧願那個人是你,而不是恩尼斯。」
艾瑪:「如果我認為應該將其銷毀呢?」
達爾文:「那麼…你認為該怎麼做,就那麼做。先看完吧!」
艾瑪:「你終於把我變成同謀了!願上帝寬恕我們倆。」
達爾文「從自然之戰,從饑荒與死亡,我們能夠得出的直接推論,與最崇高的目標,就是讓高等動物生存下去,這種生命觀的偉大之處在於,地球所有生物遵循萬有定律,循環不息,從一開始,無盡而美妙的生命形式,一直都在進化,並將繼續如此。」
在達爾文與艾瑪的關係得到修復後,達爾文願意將自己的作品交給艾瑪決定,一方面表示達爾文看重與家人的關係,更甚於自己二十年來的研究心血。另一方面,達爾文對信仰仍有些不確定,但艾瑪再次展現了屬神的生命特質。雖同意將書出版,但同時又求上帝寬恕。
進化論的內容是科學的研究,這也是上帝給予人類的智慧所產生的。了解「生命的本質」並不代表「生命的本體」,更不能取代那位「創造生命的上帝」。當我們對人與神的位份認識不清的時候,就會犯下許多的錯誤,想要利用任何研究或理論來取代上帝。不論達爾文發表了甚麼理論,不論達爾文內心對信仰的掙扎結果如何,不論有心人士如何解讀各樣學說,一切都不能左右上帝的計畫,因為一切都在上帝的計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