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3
月童
(王道維)

對了,今天忘記提到,電影「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男主角佛吉爾的英文名字是 Virgil Oldman,很清楚地暗示與「處女」(virgin)與「老男人」(oldman)的基本人物個性設定。

在這個充滿贗品與虛假的現在社會,virgin 與 oldman 絕不再是個受歡迎的身分。但當他們小心翼翼地付出信任,願意僘開自己的軟弱來擁抱生命時,希望我們不會也成為那欺騙他們的人....

(我想到的是自己也曾這樣無意中對待了他人,刻意去賺取卻又辜負別人的信任,心中為此有許多歉意)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4
月童
(蘇肇平)

這片太精彩了,謝謝道維老師和韻琳老師,我想到魔鬼就是用人的軟弱,加上減少與人正常互動,加上提供人心中的想要,就是用假的環境欺騙,使人慢慢看不見上帝,遠離上帝。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4
月童
(何玫玲)

謝謝肇平的精彩推論,這又是我們上課的額外紅利啦!
另外,也想請問老師,既然這是培訓課程,那麼我們在準備時,除了使用電影本身的內容來探討,針對導演本身及其他所使用的技巧,譬如鏡頭遠近,背景音樂,燈光色彩…是我們需要去認識或琢磨的嗎?因為,我会覺得我可能是因為這些技巧而受牽引才有的感動,但覺得它又不是故事本身…這樣,不知道這樣有表達出我的意思嗎?
譬如,一段影片進行的同時,若呈現的是完全安靜,可能帶領觀眾往某個方向思考,但若這時放進一段音樂,可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思考領受…
(基本上我會認為可以有些了解,怕又太花時間,所以想知道一個判斷方法或標準)
不好意思,以上這些想法本來要私訊韻琳老師的,想想,可以跟同學們一起請教受益更是棒,於是佔個篇幅囉!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5
月童
(王道維)

關於佛吉爾的結局,我的看法是就「劇情的結局」而言,應該是在精神病院。但重點是導演如何表現「電影的結尾」。

他刻意地使用回想的方式來交錯表現。而這回想又包括兩部分,一個是關於「收藏被偷走前,回想與克雷兒的感情關係」,另一個是關於「發現收藏被偷後,如何去尋找相關的人與事」。前部分今天跳過所以大家只看到後部分。

對佛吉爾而言,前部分是甜蜜而的「主觀真實」,但後部分卻是痛徹心扉的「客觀真實」。他最後之所以在精神病院,可能就是這兩種回憶讓他都無法否定,因而一直在心中交戰。

因此,導演用在日與夜的等待作為電影結局,而非按照時間上(或劇情上)的順序,我個人認為是在這殘忍的騙局中給予觀眾的一絲恩惠,讓我們似乎跟著佛吉爾的眼神一直期盼那「贗品中的真實」或著可以成真.....

其實,對我們基督徒來說,這並不是陌生的。看著世界日益敗壞墮落,教會歷史中所有可能的努力似乎並未看到真正的果效,到底主耶穌何時才要再來?是否欺騙了我們? 還是說,我們所能真正擁有的,或許只有「盼望」才是最真實的。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 」(來11:16)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6
月童
(康祝菁)

自己補課,看了"The best offer”和道維分享的ppt, 真的是很精彩的電影和引導提問。過去從商的經歷中遇過不少騙子,其中最無法逃脫的就是由非常了解你的人策劃的客製化騙局,受騙後就像有一根刺插在心頭永遠提醒著自己。
子曰: 無慾則剛,可惜人即便做到不貪財、不怕死、不好色,內心深處仍會有潛在的各種屬靈的或人際關懷的、生命成就等等的念想,所以中文片名也蠻有意思與潛在需求,中文片名叫"寂寞拍賣師", 應該就是因為主角的弱點就是內心深處的寂寞,只要騙局策劃人可以成功說服他一個與世隔絕的妙齡少女有足夠的理由會愛上他,因著內心的寂寞與孤僻的個性,他就完全可以對所有破綻視而不見。
願我們都與 主建立良好的關懷,在 主的愛中得到靈裡的滿足與生命的建造,填滿生命的破口,使惡者無從破壞我們的生命。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7
月童
(王道維)

22:29 王道維 投影片最後一頁所想問的,也可能可以這樣說:

「我們都希望認識真實的上帝,面對真實的世界。但是我們自己真的預備好離棄虛假了嗎?當一切的真實向我們顯現的那天,會不會才發現連"自己"也與這些虛假一同被丟棄了?」

佛吉爾發現真相後的一切空白,似乎都在等著回答這個問題。
23:39 Irene Kang “贋品中也有真實”讓我聯想起紅樓夢中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電影中的Virgil真實的失去名義上並不存在的財富,真實的被假冒的Claire欺騙,當Virgil突然發現虛假的愛情竟是為了騙取自己一生所愛的收藏品時,就精神崩潰了。
人在什麼時候會精神崩潰,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 失去畢生積蓄、感情被騙、達不到期望的成就、失去健康、失去美貌……,所以看來“自己”可以說就是由財富 愛 成就 健康 外表 這些東西所堆疊而成的? 當失去一切時,還有可能以 主為樂嗎? 人的一生其實也就是走在一個逐漸的、緩慢的失去一切構成“自己”的要素的過程中,最終也只剩下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了,若是連這也是虛無,那人生就真的一點不剩了。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7
月童
(蘇肇平)

07:21 蘇肇平 人會發瘋應該是期望與現實落差太大無法一致,比如說因為自己努力或對別人好,預期自己應該得到好東西或預期某些人應該怎樣對我們好或應該要怎麼想,如主角遭遇的,但結果差太多不被大腦接受,當機。

聖經中約伯也遭遇重大打擊但沒有瘋,還能講道理,我覺得在於他敬畏神,在失落之中仍然回到以上帝為中心的思想中。
07:34 蘇肇平 面對打擊除了1發瘋以外,我想到還有2種反應,2認同那種欺騙是主流思想,變成一樣的人,3瞭解人的本質,不把期望放在這麼脆弱的可能結果上,而仰望信實不改變的上帝。

1和2都很糟。3是要時常自我訓練和勉勵的。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8
月童
(王道維)

不好意思,關於這一部片,忍不住還有一些想法,請老師與各位同學指教。

由於結局的影響,我們許多焦點放在「欺騙」這樣的事情上,畢竟這是因為我們對於男主角所付出與所得到之間的對比而有的感同身受,因而給予某種道德指責。

雖然這的確是真實的,但若真要談「行騙」,我相信有更多電影(特別是與警匪或華爾街有關,的)有更多精采而難以想像的騙局。「寂寞拍賣師」的劇情絕對不是最高明的一個。

我想這部片特別的地方在於

(1) 導演如何處理這個欺騙,並且
(2) 所欺騙到的是甚麼?財富?名利?感情?
(3) 是否揭露出比欺騙的道德性更重要的東西?

關於(1)我認為這部片子有兩個「騙局」,一個是主角用低價得到被他鑑定為贗品的真跡。另一個是他被其他人所欺騙而失喪所有畫作。

對第一個騙局而言,就其動機與所做的行徑來說,的確是不道德的欺騙。但我們也需注意,這些畫作若不是藉著佛吉爾,也可能無法被其他人辨認為真實與否。如果這些作品中的仕女有生命,他們會希望自己被一個對她們沒有了解但只是因為有錢而買到的收藏家收藏然後以更高價變賣取利?還是被一個真正了解認識它們的人,當成自己的情人般呵護?

對第二個騙局而言,結局當然也是殘忍的。但個意義上,他讓佛吉爾真正有機會復出了感情,體會到一個真實人生的可能面貌,走出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世界。(回想一下他被打送醫時的微笑,那是一種幸福)我們是否僅能以最後的結果來判斷?(當然,這並不否認他的傷痛,而這正是真實生命的本質──可能會受傷)。

如果我們因為認識上帝,把自己的期待完全落在抽象的上帝身上以避免自己在人世間可能受到的欺騙與傷害,這真是主耶穌所希望基督徒的生活嗎?經歷傷害與失望果真是與屬靈無關?還是因為主耶穌自己的聲明而成為生命真正的記號?
11:08 王道維 這就連結到(2) 所欺騙到的是甚麼?財富?名利?感情?

我想與一般的商業片或推理片不同的是,這裡所被欺騙的對象既不是財富、甚至不是感情。當然,對於被佛吉爾欺騙的其他藏家而言,他們因此失去了因為這些作品而可能有的財富。但藝術市場的價錢本來就是一種哄抬,早就失去其反映藝術品真實地位的能力,而成為有錢人的投資市場。我想佛吉爾應該更明白地看出這個荒謬的世界,因而甘願以其名聲可能的破壞而用此方式蒐集作品。當然,這仍是不道德與不應做的,但藝術的無價,本身正反映在這樣的矛盾中。

例如一個藝術家很可能只因為某個朋友的喜歡而免費贈送他價值千萬的作品(我真的遇過)。但對於無法溝通或不那麼投緣的藏家,錢再多也不見得想賣。(除非是被經紀人代理)。事實上,畢卡索晚年就把幾百幅作品送給一位工人好友,但他卻可能完全不瞭解畢卡索的藝術。這中間有一些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東西。

同樣的,當然佛吉爾的感情被欺騙是令人同情的。但如果他真的曾是那麼需要感情的人,其實也不會等到現在。對他而言,克雷兒的出現不只是滿足情感的需求,也代表他對於一份美與神秘的盼望成真。

他最難過的恐怕不是畫作遭竊,也不是感情被背叛,甚至不是友誼被玩弄,那些當然都是很遺憾難過的,但這些嚴格來說,都還是有可能恢復的,如果他真的願意得話。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於內心中對於無法言喻的美之神祕,所揭露出的竟是這般荒謬的結局。
11:16 Irene Kang 我要回應(1):
有時候入了騙局、遭受打擊對生命確實是有益的,但那是人生閱歷的自然增加還是上帝刻意的鍛鍊,當然我們很自然的會說是後者,因為我們是基督徒。
回想每次有人遭受重大打擊,照例總是要引用以下這幾句話來安慰他:『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然而我內心深處其實是覺得真的是有些打擊是人承受不了的,只是這些人或者自殺了、瘋了或不來教會了,所以反正也見不到他們了(當然你也可以解釋成他們不夠單單以 主為樂,不夠信靠 主)。
甚至有時我對宗教的不可證偽性也感到厭煩,反正很容易就能回覆非常屬靈、絕對無法被證明是錯誤的標準答案,例如:你說我的苦難我確實再承受不了了,我就說:你要單單倚靠 主,每個人能承受的試煉,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由『別人』決定的,是由『上帝』決定的。自己覺得不行,別人覺得不行,不代表上帝覺得不行。
例如說: 禱告未曾蒙應,那我就說上帝有祂適當的時間和完美的計劃,上帝是不會錯的。蒙應允就感謝 主,不蒙要耐心等待,一切謝恩。
感覺上所謂“與上帝關係好”的人只的就是單單相信與傳播那些屬靈話語的人,其實這就是一般人無法接受福音的真正原因,因為一般人是有邏輯思考能力的(當然也可以屬靈的解釋成聖靈尚未感動他們甚至是他們未蒙揀選)。
11:20 王道維 所以關於(3) 是否揭露出比欺騙的道德性更重要的東西?

我想是的。這部片不斷地再探詢「真實」與「贗品」,討論「美感」的神祕性。因而藉由精心的布局與離奇的結局沖淡了以上所說兩種騙局的道德性層面(雖然還是不道德的)。

這當然不能因此推論出,可以藉由不道德的作為來換取真實或美,但也的確讓我們可以再思,如果只過一個道德的人生(不做壞事),是否就是完整的?

傳統上,關於「真─善─美」三個範疇,我們會將「善奠」基於「真」,將「美」奠基於「善」,形成一個層次性的關係:不真的東西必不善,不善的東西必不美。前者成為後者的必要條件。這也是我們從信仰上多所強調的。

我雖然也認為如此,不過總覺得,關於那永恆至「聖」的上帝,或許我們所了解的真、善、美,都還有若干不足之處,帶領我們活出可能更為超越的真實與善美。這部分我言詞不足以表達,就停在這吧。

不好意思,只是一些想法分享,不必都要接受。請大家指教。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8
月童
(康祝菁)

回應(2) 我覺得故事是由Billy一手主導的騙局,騙光Virgil的一切以報復他多年對自己畫作的輕衊與不懂欣賞。若是Virgil平日肯多看他的畫一眼,以他的眼力,又怎會看不出Claire媽媽的畫是Billy的作品?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16:49
月童
(陳韻琳)

 關於佛吉爾,我不會從道德來評價他,我恰好從他對藝術、對美的態度來討論他。

  這部電影,電影形式本身有洩漏出來一些對比性很強的訊息。
  在這個電影故事中,一直不停重複出現的意象是:框、門、鎖、幽閉。
  (故事中,一樣跟框有關的老闆娘因身體殘疾,經常坐在窗框旁,但她除了玩數字遊戲,最重要的是,她是唯一幽閉室內的人,將注意力大量集中於外界。不過,這裡我先暫且不討論她。)

  佛吉爾在室內祕密的欣賞藝術時,是框內、門內、鎖住的空間、幽閉的室內,當他欣賞這些美麗的肖像時,肖像在這幽閉空間中,陸續各自發出來自悠遠的呼喚,只有他聽得見。
  然後是克萊爾,克萊爾將自己幽閉在室內、屋內,當佛吉爾從鎖孔窺視他時,
她是框內的活美女,她彷彿也在遙遠處發出呼喚,而這呼喚恰好命中大部分男人都會出現的迷失,這情節我把它稱為「彌賽亞情節」,一種非我不可的拯救慾望。當然,克萊爾若不美,佛吉爾不會想拯救她。
  佛吉爾最後把克萊爾拯救出來以後他說什麼呢?他說,我和她們(指肖像)都在這裡等妳,她把克萊爾從幽閉空間,帶到另一個幽閉空間,從一道門內,帶到另一道門內,從一把鎖內,帶到另一把鎖內。

  佛吉爾真的是欣賞美嗎?佛吉爾真的是在愛嗎?

  我認為,他恰好是「反藝術、反美的」例證。真正的美,帶給人的是自由、
是崇敬、是虛己、是折服,這正是為什麼,面對真正的美感,那心靈深處的感動,會非常接近宗教向度。(儘管我會一再提出,接近宗教向度,不表示美可以取代宗教。)。他也是「偽愛」的例證,因為他把拯救一個美麗的無助的楚楚可憐的女子,當成了愛,他把她拯救進另一個幽閉的世界,一如對待畫,他想獨佔有她。而真正的愛,豈不一樣應該是給對方自由、尊重,放她打開門打開鎖,走出她自己的世界?
  我同情佛吉爾,最後,他手上唯一的一幅畫落到地上,畫框碎裂,正意味他建構的自我世界徹底崩塌,他唯一的世界崩塌是非常殘忍的,但那世界不是美與愛的世界,僅只是他用美與愛包裝出來的、只愛著他自己的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他撐不住、他瘋了。但我也不會太同情他。因為他擁有辨別藝術之美的知識利器,他擁有最多的藝術資源,但是他卻成了「反藝術、反美的」例證,我很想問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從藝術與美的世界中,墮落成這番景況?

  因此我要回應佛吉爾的悲劇是:讓藝術回歸藝術、讓美回歸美、讓愛回歸愛。讓自己的心靈在藝術之美中,得到真正的自由!藝術與美,是不該被他自我建構的世界給框住給鎖住的給侵占住的。

  (還有另一觀點,容後續,得出外服事了。)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23:26
月童
(何玫玲)

學生我真是完全折服於老師的見解,一部也可以看起來沒什麼的電影(如果我沒有上課,沒有聽到弟兄姐妹們的分享,充其量覺得它就是一部柯南電影),韻琳老師如此深刻的看見與詮釋,真是讓我好敬佩不已!也讚嘆神的創作(電影若是,我想是的)可以讓我們這麼多面向,無遠弗屆的討論,真是有太多學習的空間了!感謝主!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23:27
月童
(王道維)

謝謝韻琳姐精彩的分享。,總是提醒我們很多很棒的觀點與理解電影的角度。,相信大家都收穫許多。

基本上我也都同意這些看法,不過想補充以下一些觀察與想法,,或者可以讓這裡的討論再多一些角度。

一、佛吉爾的確對克雷兒有想拯救她離開封閉的房間,進到自己的世界而獨佔。但這與一般「彌賽亞式情結」是不太一樣的。一般的「彌賽亞式情結」會表現在當事人周遭不同的事情上,例如會同情弱者、或希望藉由表現幫助來確定自己的價值等等。也就是說,通常有「彌賽亞式情結」的人本身的人際關係不會有問題,甚至是很好相處的人。但他(她)可能總是會被人際關係不好而又有困難的人吸引,以為自己可以幫助他。

但是佛吉爾的人際關係一直都不好,不僅是對異性,對工作的夥伴甚至餐廳的服務生都是非常不盡情理。他若有一般的「彌賽亞式情結」就會去幫忙比利,為這位「朋友」或做些甚麼而不會只是利用他。

所以我個人不會用這個「情結」來解釋他的行為。

二、但他的確對克雷兒附上許多的關心與代價,甚至在他看見她的面貌之前。若說一個小洞中的眼睛就能讓他覺得是個美女而聯想起在畫框中的仕女畫作,我想更可能的原因是佛吉爾感受到克雷兒也是與他一樣被關在自己的世界中,甚至比他還嚴重。

如同克雷兒第一次到他家中,所說的,才發現他們兩得很相像。所以這種感情比較接近一種「從對方眼中看到自己」的熟悉感,也因此相信對方可以了解自己的想法(封閉於人群)。

當然,我不能說女主角的外貌完全沒有關係,但我想對於一個已經在藝術或時尚圈享有盛名的佛吉爾而言,這應該不會是最重要的理由。若他願意,應該有很多機會認識更美貌的女子。

三、對於美能帶給人的感受,我很同意韻琳姐所說的,「帶給人的是自由、是崇敬、是虛己、是折服,這正是為什麼,面對真正的美感,那心靈深處的感動,會非常接近宗教向度」。但是對於「創作者」或藝術家而言,並不總是那樣的。

我想我們都知道許多藝術家為了其作品而付出的努力或甚至生命,過者與一般人不太一樣的生活。其中最多人知道的就是梵谷或畢卡索。因此,也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就是觀賞者對其鍾愛而難以分享。這是為何藝術品會有「收藏」這個結局。愛畫者若不交易出去,通常只有死後轉贈子孫或給美術館。

當然,我也不是認為吉爾的作法值得推崇,但或許我的同情會多一些些,因為可以理解這樣的事情的確有可能發生.... 可悲的人與世界。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23:27
月童
(王道維)

此外,我覺得女主角克雷兒的想法也很耐人尋味。

比利最後留下畫作與幾行文字,而勞勃留下了機器人與留聲機。,這兩個都在諷刺佛吉爾的愚昧。

但克雷兒呢?電影最後並未留下任何片段表達她的感受。我想這或許也是導演的憐憫,不想於觀眾的心上再捅一把刀。

但反過來說,如果「每個贗品都有真實部分」,會不會克雷兒層真的動過感情,雖然最後還是騙了他卻內心百般煎熬?會不會她曾後悔但卻被勞勃與比利挾持而離開,免得洩漏蹤跡?這些雖然看來不太可能,但嚴格來說可能也不是完全被排除。如果這個電影還會有續集的話,我想這會是個很好的暗示。

但無論如何,電影終是電影,劇情也非現實之可能(其實佛吉爾只要先派人打聽一下那古宅的歷史馬上就解決這些困擾了)。

但就如同動人的藝術作品並不需要逼真地「再現」其對象,電影本來也並非為了要重演真實故事。但在這個善意的虛構或「贗品」中間,或許可以更深刻地幫助我們體會到人生命中可能更為「真實」的那部分.....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23:45
月童
(陳韻琳)

我和道維在開始預備這個主題時就用email過過招,^ ^,我到後來覺得這其實箇中是有著男女差異的,上帝造男造女男女有別,所以觀點必須併陳。
我想,在佛吉爾私下一人在密室中喝紅酒欣賞著牆上歷世歷代仕女名畫這一幕,我和道維的詮釋觀點便出現分歧了。或許這真的是佛吉爾美的品味太高無法與人分享對美的感受,因而孤絕私密一人,但那一幕,佛吉爾品著紅酒,觀賞著,而牆上仕女們各自吟唱出幽遠的旋律,只唱給佛吉爾一人聽,對我來說,是最難過的一幕。
我們試試看換個情境:電影故事中,一個在生活中高傲、不屑與人為為伍的女人坐在房室中央品酒,看著滿室牆上男性肖像畫,畫中男人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取悅觀畫者,吟唱著旋律,女人觀賞完了、心滿意足了,離開這私密空間,把所有的男人關回幽密封閉的空間,不讓任何其他人知道。….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19, 23:45
月童
(陳韻琳)

在這電影故事中我還想談的一個景框,就是比利留下的那幅畫。我們來看這幅畫的特點:
1. 它是被佛吉爾不屑地視為三四流藝術家比利所畫的,但佛吉爾直到最後一刻之前,並不知道。它是真品,但只是三四流等級。
2. 當它第一次出現、佛吉爾在還不知道這幅畫來歷之前,就跟克萊爾說這幅畫不值得保留,表示就他專業的判斷,的確非常一致的認定比利做為畫家並不夠格。
3. 它被克萊爾宣稱是克萊爾母親的畫像,因此克萊爾非保存它不可。所以跟它有關的故事是虛構。
4. 最後,它是佛吉爾最終唯一擁有的繪畫作品。
5. 它的主題,也就是那個畫中女人,直視視看著佛吉爾。

這幅畫跟幾次重複的「每個膺品背後都有真實」,構成音樂上所謂的雙主題賦格節奏。當機器人說出「每個膺品背後都有真實」,這幅畫同步在說:「每個真品背後都有虛構」。
這幅畫是比利夠狠的復仇。畫中那直勾勾的眼神,彷彿是比利透過她在跟佛吉爾說:「正視我!」
我相信佛吉爾的判斷,比利做為畫家不夠格。但比利貨真價實是復仇高手。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20, 23:15
月童
(康祝菁)

一個是男人的觀點,一個是女人的觀點,那也容我來說說不男不女,啊,不是,是……孕婦的觀點:
我覺得Billy說不定已經改行當編劇兼導演了,只是Virgil不知道而已;要導出這一齣騙局還真是不簡單,需要掌握四位演技精湛的演員,配上大成本的場景,對被騙對象心理的充分掌握才能請君入甕。因為Virgil是在孤兒院長大,又是從事毒舌的藝評家工作,其貌不揚又不擅交際,有權威地位又上了年紀之後對女人更加提防,但是Billy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深處想要有個大約27歲的女人,因為他的每一幅收藏都是二三十歲女人的畫像,他只需要一個理由說服自己為何這個Virgin會愛上他這個Oldman, 編劇就安排她有不見人的病,再安排一個愛情軍師給他。"每個贋品背後都有真實是因為仿的人會不自覺留下自己獨有的一點小小破綻",對Billy而言就是他自己的畫,以如此大成本的騙局,用自己親自畫的畫出現在鑑定師的面前,真是不必要的風險。
因為Claire是臨演,跟Virgil本不認識也無仇, 所以也不必留什麼話給他。
Virgil會成為目標,除了收藏品值錢,最重要是他在名義上不擁有這些東西,所以他無法報警處理。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20, 23:16
月童
(蘇肇平)

他的助理最後是唯一關心他的,他卻一直不太在意他,連我們的討論也是,他應該是個好人角色吧,至少在劇中出現時。

在潮水退去後,才發現誰是在裸泳。也可反過來想,失去後,反而可看見那些人在關心你,也是一種收穫。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20, 23:16
月童
(何玫玲)

以上唇槍舌戰】,真是太太精彩了…不單讓我拍案叫絕,瞠目結舌,餘音繞樑…更是食不下嚥!哈哈!開開玩笑,您們真是太強了,很想跟您們有些比較"建設性"的對話,但實在是才疏學淺,擠不出來,但確實很享受您們的分享!

不過我也這麼想…不知道群組裡的其他同學們有沒有什麼想法,不管有沒有上課…
因為我在享受以上美好的文字分享時,會思考於自己並沒有這樣豐富的文字及思想表達(當然神造人本來就不一樣,也個人特質和學術涵養等有關)……那那那…怎麼辦呢?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20, 23:17
月童
(王道維)

關於文玲的問題,實在是很好的反思。我個人認為我們這些素人可以先從以下兩點開始:首先要能敏感於重要的細節,其次對不同的要素可以作合理的連結。

以韻琳姐上面所提到,關於佛吉爾在家中觀賞所收藏的仕女畫作為例,她不但提到眾多畫作、還有紅酒與音樂,並且很可能也根據佛吉爾的表情來判斷,認為這些仕女畫被當成服務他自己的慾望或需求,而非當成真正的藝術品。也許我們都聽到這音樂但並未注意其意義,看到喝紅酒但認為理所當然。但是她可以注意到這並不該是一個理想的賞畫態度,彷彿是將眾仕女當後宮嬪妃般把玩。

然後她把這連結到對克雷兒的態度,也因此認為所表現的付出其實並不是真愛,而是被扭曲而自私的愛(當然,他可能是自以為誠懇與神聖)。也因此,咖啡店裡的侏儒房主,雖不良於行,卻願意關懷周遭的世界,反成為搓破這些虛假的最有力證人,形成一種反差與對照。

按照這個脈絡,她就會把比利所留的畫與勞勃留下的機器人當成其重要理念「每個贗品都有真實的部分」的反諷,讓他曾以為真實寶貴的盡化為虛空,曾以為虛假低劣的卻成為他所剩的唯一真實。

也就是說,如果能把作品中越多的觀點或特別有意義的地方作適當的連結,轉換成一個可以幫助人明白的言詞,基本上就是一個有觀點的看法。越多的細節可以互相連結支持,這觀點就會越有力而為人所接受。比較怕的是有時天外飛來一筆,直接說這就是某某理論或個人喜好如何,卻沒有比較完整紮實的文本來支持。這樣的觀點就會比較沒有說服力。

只要做好上列兩點,即便沒有特別讀很多其他的書籍,還是可以有些不錯的觀點。當然,平時多閱讀有思想性的書籍一定會有更多的觸類旁通就是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但我想韻琳姐可以有更好的補充。

Re: 寂寞拍賣師中的信仰與藝術觀(新竹靈糧堂彙整)

發表於 : 2015-10-20, 23:18
月童
(陳韻琳)

怎麼跟道維這麼有默契,正預備發跟道維類似的文。

這次我們這一串非常有趣的討論,我一直企圖引導回到電影文本申論,再做個人的回應,而不是讓大家太隨興的發揮感想與信仰應用,一如我之前跟玫玲私下指導時說的,設計問題不能只是應用題,必須回到電影文本的觀察、解釋、與關聯性問題,主要是因為,這樣比較能構成有交集的對話,而不會因離題讓話題四處飛散,或讓聽者丈二摸不著頭腦不知這些感想跟電影有何關係?
這種回到文本的訓練,這串討論若就培訓立場來看,是非常成功的。

道維所提到的[關聯],回到[為成人說故事]概論,問題設計與思考包括觀察、解釋、關聯;最後才是應用,其中,關聯性問題思考,是最難訓練卻最重要的,因為它會關連到故事最核心的信息。

譬如,我用框、鎖做串聯與關聯,用比利的真跡與牆上肖像畫作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