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撥鼠的胡言亂語...
發表於 : 2004-02-17, 11:59
總導言:網絡與自我(含一、二章)
摘錄與感想
電腦網路以指數成長,創造傳撥的新形式與頻道:塑造生活,也同時為生活所塑造。
社會意義的基本來源是:認同感。但隨著現實中各種組織的瓦解,人心失去目標。
而在網路社會中,自我被分割,在電腦螢幕的遮誘U,可以嘗試不同的角色扮演,
電子儀器帶來的疏離感,讓社會的複雜性硬生生被一分為二:非友即敵。
本書作者試圖用全球性的視野,去探討每個變遷之間的關聯性,
他相信理性是絕對存在的,因果關係乃是不變的真理。
國家的地位也在此書中重新被鞏固,作者相信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歷史變異性,
也影響了每個國家在未來網絡世界中的地位。
資訊主義和資本主義則是此書重點,作者強調:尊重差異性,彈性管理。
但詭異的是,個人的自主性卻也在網絡社會中遭到抹殺。
**讓我想到個人網站與網路文藝創作在近5年(?)大量興起,或陷N是對此的反動。**
本書的第一章,探討工業革命的興起與衰落,以及資訊革命的重要歷史,
並提出"資訊技術範例"的四大特色:技術直接作用於資訊之上;新技術效果之無處不在;
各種技術組合而成的網絡邏輯;彈性;特定技術聚集成為高度整合的體系。
第二章則是舉例說明,世界上各國經歷資訊化、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打擊,(esp.開發中國家)
提出新經濟體系藉由"耐久的構造"和"變動的幾何形勢"所結合。
**文章充斥太多數據,更讓我確信自己不適合走研究路線。**
所謂的國際分工,並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自動藉由網絡和流動組織起來,
塑造釵h貧窮國家中的國際化都市。
摘錄與感想
電腦網路以指數成長,創造傳撥的新形式與頻道:塑造生活,也同時為生活所塑造。
社會意義的基本來源是:認同感。但隨著現實中各種組織的瓦解,人心失去目標。
而在網路社會中,自我被分割,在電腦螢幕的遮誘U,可以嘗試不同的角色扮演,
電子儀器帶來的疏離感,讓社會的複雜性硬生生被一分為二:非友即敵。
本書作者試圖用全球性的視野,去探討每個變遷之間的關聯性,
他相信理性是絕對存在的,因果關係乃是不變的真理。
國家的地位也在此書中重新被鞏固,作者相信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歷史變異性,
也影響了每個國家在未來網絡世界中的地位。
資訊主義和資本主義則是此書重點,作者強調:尊重差異性,彈性管理。
但詭異的是,個人的自主性卻也在網絡社會中遭到抹殺。
**讓我想到個人網站與網路文藝創作在近5年(?)大量興起,或陷N是對此的反動。**
本書的第一章,探討工業革命的興起與衰落,以及資訊革命的重要歷史,
並提出"資訊技術範例"的四大特色:技術直接作用於資訊之上;新技術效果之無處不在;
各種技術組合而成的網絡邏輯;彈性;特定技術聚集成為高度整合的體系。
第二章則是舉例說明,世界上各國經歷資訊化、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打擊,(esp.開發中國家)
提出新經濟體系藉由"耐久的構造"和"變動的幾何形勢"所結合。
**文章充斥太多數據,更讓我確信自己不適合走研究路線。**
所謂的國際分工,並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自動藉由網絡和流動組織起來,
塑造釵h貧窮國家中的國際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