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友誼的距離與轉換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回應:友誼的距離與轉換

文章月童 » 2004-07-23, 19:45

我十分同意仁昌這篇文章的觀點。
友誼必須是條流動的河。

我是個很堅持自我成長的人,曾經的死黨,
後來跟我距離都拉大了,我也刻意跟她們保持距離,
以免帶給彼此壓力。
但距離是會產生美感的,分享是會帶來體諒的,
儘管不再同進同出,
但每一年兩年才一次的分享,還是能能帶來滿足喜悅感。

在自我成長和珍重友誼之間,維持適當的距離,
是個奧秘。
你生命中,有很多年很多年下來,一直跟你同步成長的人嗎?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ellenmiia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2987
註冊時間: 2003-10-06, 17:01
來自: 飛隱星球
聯繫:

呼喚嗎那─

文章ellenmiia » 2004-07-24, 01:39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朋友,
有的已經投入工作職場,有的已經結婚生子,
一旦長大到一定的年齡,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和工作,
也就鮮少聯繫了。

好像也不是刻意保持聯繫的結果,很自然就變成這樣了。
很少打電話,我喜歡寫信,或是直接跑到朋友的地方跟他們聊天,
看看他們住的地方,最近看些什麼書,生活如何─
帶著好奇的心,就比較不會有隔閡了。
(即使有msn最近也不常用了,有時間的話直接殺到對方那裡,
或者裝個視訊比較省錢囉─)

團契的朋友是最斷不掉的,可能是因為從前同工革命的情感,
每次只要一見面,當年的感受又都全部回來了,
說話的時候就像是昨天才說上一番話似的,情感是很真摯的。

自己走的路好像都跟別人不太一樣,有時自己也嘟噥著,
都已經幾歲的人了,還在路上爬呀爬的。
但始終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要拿家人和社會期待的尺衡量自己,
不如自殺算了。我知道心裡有一把,更大更厚實的尺。
常常都在拔河著,角力著。

有時情感很溫熱,有時情感的需要要降到最低,要找一個平衡點,
有力氣的時候寫寫禱告信和短箋,讓朋友知道自己的消息,
說,嘿─我還在這裡呦─

然後又各自的往自己的路上奔去,不會總是寂寞的,
因為「朋友」和「天使」是生命中的活力膠囊,
在適當的時候,又像嗎那一樣成為我們的幫助。

(嗎那─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帝從天上賜給他們神奇的食物)

= = 剛睡飽的米亞
我曾這樣活過,在祢的恩典中。

頭像
Joan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0
註冊時間: 2003-09-11, 12:48

Re: 回應:友誼的距離與轉換

文章Joan » 2004-07-25, 00:11

《鋼琴怪傑顧爾德》的中譯本文筆流暢,對音樂有興趣的人不妨一看

作者彼得‧奧斯華,一位精神醫師、小提琴家及作家,也是鋼琴家顧爾德的好友,顧爾德總喜歡在半夜以後打電話和朋友閒聊,甚至放音樂給對方聽,而這個好友也總是相當有耐心地聆聽他的談話,有時候互相也寫寫信,但卻不是像一般人以'〝死黨〞〝換帖〞所描述的那樣的友誼,這段友誼持續二十多年,直到顧爾德英年早逝為止,作者晩年罹患癌症,在最後幾年完成這這本傳記後去世,作者除了對顧爾德在音樂與精神醫學現象的興趣外,最珍貴的應屬於這樣一段友誼吧!

如果鋼琴家顧爾德知道自己死後這位好友為了他的傳記費了很大的功夫考察分析,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

又是什麼樣的友情,讓人願意在半夜耐心接待朋友的來電,長年給予關心,以及在自己臨死之前,致力完成一個好友的傳記?!
:dontknow: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