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一二三,到台灣」
發表於 : 2006-06-14, 22:59
一二三,到台灣,
台灣有個阿里山,
阿里山上有神木,
明年一定回大陸。
最近睡前都在看陳浩的「一二三,到台灣」,看著看著,像聽舒
伯特音樂一般,只覺得美的想哭。昨晚看到一個段落,夾了書籤睡去
,今天醒來前,竟然夢見貝多芬的「田園」,音樂一直在耳際響阿響
的,把我吵醒來。
陳浩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講自己的父親母親、講自己的童年,
講自己婚後為人父母、以及他那一雙女兒們。
大家都會講這類的故事,但陳浩就是有一股魅力。
我很喜歡他平平淡淡毫不宣染誇張搧動的說故事方式,從一個小
故事說起,最精彩的總是在最後一段,畫龍點睛、見好就收、餘音繞
樑、讓人沈吟不已,只能以一聲嘆息回應,那嘆息是深沈的,竟是一
種對生命、對人生、對時代的感懷,像一曲含蓄平和優雅的慢版樂章
,淡淡的結束於休止符,卻充滿情感內爆力的,直到音樂結束許久許
久,仍無法移動、也無法言語。
他讓我感覺,他講的不只是他自己,他也講的是我。這跟陳浩的
背景是相關的。他父母從大陸北方來,定居於嘉南平原,跟台灣人一
齊成長,而後陳浩長大北上,定居於台北,婚後生下那一雙可愛的女
兒。因此他的故事中,有外省人、有本省人、有南部、有北部、有對
岸、有寶島、有貧窮、有富裕、有鄉下、有城市,一個個小故事的拼
湊,是以台灣為核心,足足說了七十年海峽兩岸的歷史,以及在時代
翻轉下,一個個小人物的尊嚴與可愛。
陳浩筆下的人各個都是溫暖可愛的,但那些個平鋪直敘宛宛道來
的故事,有些著實是歷經滄桑,只是,陳浩選擇了用溫暖可愛的方式
來講,因為他選擇用這種方式看人生、時代與歷史。
所以當故事結束時的休止符出現,我就有美的想哭的感覺。
書名選用「一二三,到台灣」,讓我遙想起這句話其實是我小時
後唸的唸謠中的一句。但是唸謠全文是什麼呢?一點都想不起來了。
我上網查,才知道我小時候朗朗上口的是:「一二三,到台灣,台灣
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一定回大陸。」這就是伴我童年
的唸謠?真失落阿!我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大陸導演田壯壯的電影:
「藍風箏」中的小孩。
還不如下面這些唸謠來的有趣。這些唸謠,是我特別請廣播同仁
幫我唸的,因為我完全不會,它們也不曾進入到我的童年。同樣都是
外省第二代,陳浩因為在嘉南平原,比我在台北,實在是要豐富太多
了。
http://life.fhl.net/Literature/plebeian/p08.htm
暫擱青年歲月,回想童年,每個人心中都有些無法忘懷的歌、唸
謠或遊戲,它們無關乎素養與文化水平,卻串著一個又一個會感動自
己的故事,撥著自己心中的弦。或者,再將故事串起來,又是一部彌
足的珍貴口傳歷史,述說著我們這塊土地代代相傳,一齊走過的歲月
台灣有個阿里山,
阿里山上有神木,
明年一定回大陸。
最近睡前都在看陳浩的「一二三,到台灣」,看著看著,像聽舒
伯特音樂一般,只覺得美的想哭。昨晚看到一個段落,夾了書籤睡去
,今天醒來前,竟然夢見貝多芬的「田園」,音樂一直在耳際響阿響
的,把我吵醒來。
陳浩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講自己的父親母親、講自己的童年,
講自己婚後為人父母、以及他那一雙女兒們。
大家都會講這類的故事,但陳浩就是有一股魅力。
我很喜歡他平平淡淡毫不宣染誇張搧動的說故事方式,從一個小
故事說起,最精彩的總是在最後一段,畫龍點睛、見好就收、餘音繞
樑、讓人沈吟不已,只能以一聲嘆息回應,那嘆息是深沈的,竟是一
種對生命、對人生、對時代的感懷,像一曲含蓄平和優雅的慢版樂章
,淡淡的結束於休止符,卻充滿情感內爆力的,直到音樂結束許久許
久,仍無法移動、也無法言語。
他讓我感覺,他講的不只是他自己,他也講的是我。這跟陳浩的
背景是相關的。他父母從大陸北方來,定居於嘉南平原,跟台灣人一
齊成長,而後陳浩長大北上,定居於台北,婚後生下那一雙可愛的女
兒。因此他的故事中,有外省人、有本省人、有南部、有北部、有對
岸、有寶島、有貧窮、有富裕、有鄉下、有城市,一個個小故事的拼
湊,是以台灣為核心,足足說了七十年海峽兩岸的歷史,以及在時代
翻轉下,一個個小人物的尊嚴與可愛。
陳浩筆下的人各個都是溫暖可愛的,但那些個平鋪直敘宛宛道來
的故事,有些著實是歷經滄桑,只是,陳浩選擇了用溫暖可愛的方式
來講,因為他選擇用這種方式看人生、時代與歷史。
所以當故事結束時的休止符出現,我就有美的想哭的感覺。
書名選用「一二三,到台灣」,讓我遙想起這句話其實是我小時
後唸的唸謠中的一句。但是唸謠全文是什麼呢?一點都想不起來了。
我上網查,才知道我小時候朗朗上口的是:「一二三,到台灣,台灣
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一定回大陸。」這就是伴我童年
的唸謠?真失落阿!我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大陸導演田壯壯的電影:
「藍風箏」中的小孩。
還不如下面這些唸謠來的有趣。這些唸謠,是我特別請廣播同仁
幫我唸的,因為我完全不會,它們也不曾進入到我的童年。同樣都是
外省第二代,陳浩因為在嘉南平原,比我在台北,實在是要豐富太多
了。
http://life.fhl.net/Literature/plebeian/p08.htm
暫擱青年歲月,回想童年,每個人心中都有些無法忘懷的歌、唸
謠或遊戲,它們無關乎素養與文化水平,卻串著一個又一個會感動自
己的故事,撥著自己心中的弦。或者,再將故事串起來,又是一部彌
足的珍貴口傳歷史,述說著我們這塊土地代代相傳,一齊走過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