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關於但丁的「神曲」

發表於 : 2007-04-08, 13:25
月童


以下這篇是我的發文,其實是舊文了。

  是怎樣的女子,竟可以纏繞一個男人的心靈終生之久?是怎樣的
女子,竟可以勝過男人生命中一切的知識、才華、理想性格、豐富的
人生閱歷,讓男人在回顧他豐富的一生之後,仍將這女子視為他生命
中唯一的眷戀、唯一的力量、唯一的拯救?

  又是怎樣的男子,在心靈深處放下一片淨土,永遠把一個女子安
憩於此,讓她成為自己心靈的家,並藉著她的力量,安穩自己、又不
斷昇華超越自身?

  但丁與荷馬、莎士比亞、歌德並稱四大詩聖,他通曉文學、神學
、哲學、天文學、博物館學,此外,又是個對政治社會極其熱情的理
想主義者,他參與戰爭、涉入政治,而後因政治黨派不利於他而流亡
他鄉,那時他已婚,有兩個孩子。三十歲的但丁,人生中該知曉、該
經歷的都經歷了。

  世界名著「神曲」是在流亡期間寫成的。「神曲」中,看見但丁
所有的科學、神哲學知識、藝術才華、與社會政治的理想熱情,但是
真正激發他創作的,卻不是這些知識、才華與經歷,而是一個已故的
女子貝德麗絲。    

  「神曲」中,貝德麗絲像天使般引領但丁,從陰暗的地獄向天堂
攀升,貝德麗絲環繞在光華聖潔的氛圍中,能膜拜不能褻瀆、溫柔可
親卻不能任意觸及,她,是但丁的拯救。

  貝德麗絲是誰?
  但丁在第一部重要著作「新生」中,記錄了貝德麗絲這個女子。
  但丁九歲時認識了貝德麗絲,但丁後來說,「從那天以後,愛情
竟主宰了我的靈魂。」「她是我心中光榮的閨秀。」
  但丁渴望再見到她。一等九年,那年他十八歲,他再邂逅了她,
那時她穿著一件白衣,和兩個婦人在街道上走著,他們仍舊沒有交談
,她看見但丁很心亂的站在路旁,只默默無言的望了他一眼,僅只這
一望,但丁覺得他那時已達到幸福的頂點。

  貝德麗絲父親很富有,讓她嫁給一位銀行家,卻在1290年、芳齡
25歲時死去。1295年但丁流亡,寫下了「神曲」曠世巨著,貝德麗絲
不斷出現在「神曲」中,是但丁的依靠、指望,與拯救。

  「神曲」描述的是靈魂的拯救。從地獄深處往上攀升的過程,也
同時是個淨化的過程,在天堂的第八重天,但丁與基督、馬利亞和聖
徒相遇,有趣的是第十重天預留了皇帝亨利第七的寶座,他仍對在世
間建立理想國的熱情理想主義不死心呢!從淨土到天堂,貝德麗絲一
路牽引著但丁。

  淨化、往上攀升,是需要力量的。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對理想境界渴望不可及的「力有未逮」?生而
為人,我們多半不是經驗著「有志者事竟成」,而是經驗著「立志由
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淨化與修行的力量,多半需要藉助外力。
宗教家借諸信仰,思想家借諸理性知識,政治家借諸社會運動、理想
國的建立。

  是誰會想到借諸一個女子之力?

  是藝術家。但丁兼具博學思想、藝術才華與政治改革的性格,但
他最終是個藝術家。正因為陷進知識思想、政治、藝術之最腐朽一面
,經驗過人性的醜陋,方能創作出「神曲地獄篇」的猙獰懼怖,正因
為懼怕著永恆的墮落,方有「神曲淨土篇」那渴望再有機會升到天界
的可憐靈魂的真實哀告,而最終,是他的藝術性格,讓他美化了貝德
麗絲,成為牽引他上升的力量。

  貝德麗絲勢必跟他是有著距離無緣深入交往的,更不能成為他的
妻室,是要在這種審美距離中,貝德麗絲才會有拯救的力量。這就是
藝術家。

  拯救力量一成為生活的現實面立刻墮入深淵,也意味著這種拯救
力量,終究是藝術家的幻想。依我看,人類最大的自我懲罰,就是把
拯救力量放在不該放的對象上,在歷史進程中所帶出來的自我拆解,
神學、哲學、藝術、科學,都經歷過自我拆解。

  R.W.B.Lewis所寫的「地獄與天堂的導遊」,把「神曲」中但丁
值入的當時代事件與人物都作了分析,在談到但丁生平史時說,「但
丁在他任何著作中,從來都未提過他的妻子珍瑪,也不曾偷偷的暗示
家庭中有何不快。純粹就文學層面來看,可以說珍瑪‧多納提對但丁
供應行吟詩人的生活基本所需,而他不久就能夠像詩人般遵照行吟的
傳統度日;由於妻子忠貞,他也就無法找到任何藉口同他心愛的人一
道作任何廝混,而只能懷著失望的心情,對他心愛的女人朝思暮想。」

  現在大家談到但丁,一定都知道貝德麗絲,卻鮮有人知道珍瑪‧
多納提的名字,因此在此特別提及,儘管不能還珍瑪‧多納提任何公
道,至少,由衷表達七百多年後,一個女子對這隱姓埋名卻真正支持
藝術家平穩生活的女人的敬意。因為藝術固然源於對一女人的想像,
但藝術家的真實生活,卻仰賴一無怨無悔的真實女人的照顧與陪伴。

發表於 : 2007-04-08, 13:28
月童
  神曲以推理手法描繪了人類精神生活的過程──從生來就有的犯罪本
性、到滌罪、直至完美德性的獲得,這生動的夢幻充滿中世紀的情感。

  「神曲」綜合了十四世紀的哲學、政治和宗教的觀念,預示文藝復興
時期的到來。他將通俗義大利語訂為現代文學的語言,不僅是學術的和
方濟各會哲學的綜合,也是中世紀和希臘羅馬古代思想的綜合,書中的
亞里士多德、維吉爾、奧維德、西賽羅、伯丘斯、聖托馬斯‧阿奎納、
聖法蘭西斯、喬托等人比肩而立。

  詩中含有許多中世紀的數學象徵主義,如神秘的「三」(三位一體)
──全詩由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組成,每部分三十三篇章(基督在
世年數),最後的篇章(第一百篇)用作緒言,是完整的意義,內容儘
管有大量的學術理論、數學理論──行星運行規律、民法、宗教法、中
世紀科學、辯證法、神學(例如維吉爾提出的理性和比阿特爾斯提出的
神靈的啟示)──卻是用義大利語而非拉丁語寫作,這在當時會被指為
風格粗陋寫作;但也因此,但丁變成文藝復興的先驅,
(在當時,語言革新還是不可思議的,當時也因拉丁文的限制,文學哲
學與詩只能被少數菁英理解。)

(摘自藝術與思想(Art and Idea)       約翰‧弗萊明

發表於 : 2007-04-08, 13:29
月童
浪漫時代法派藝術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但丁過冥河」,與李斯特同時期,
不過,比李斯特稍早。


發表於 : 2007-04-08, 13:42
月童
以下這篇文字,引發了我一些思考。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ead ... ost3103211

發表於 : 2007-04-08, 13:42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08, 13:45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11, 00:20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11, 00:21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11, 16:08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17, 13:46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19, 10:54
月童

發表於 : 2007-04-23, 23:24
月童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ead ... ost3127702

此連結會相關我以下的回應。

發表於 : 2007-04-23, 23:25
月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