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女兒
金 愛德華茲著 木馬文化 2007年出版
大衛是個完美主義的骨科醫生,他在百貨公司遇見了一個女人諾拉,經過一陣子約會,
諾拉成了他的妻子。兩人沉浸在新婚夫婦的幸福中。當諾拉懷孕,夫婦倆講好如果男生
要叫保羅,如果是女生,就叫她菲比。大衛跟諾拉的人生,因為期待孩子變得更加美好
,直到分娩的那一刻。原本約好要替諾拉接生的產科醫生在途中發生車禍,無法趕到,
大衛只好自己上陣替太太接生。順利產下一個小男嬰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是雙胞胎,還
有個女嬰叫做菲比。身為醫生的大衛,看著菲比沒兩刻,就發現菲比有著教科書上描述
的唐氏症徵兆。
出於種種原因,包括大衛自己的妹妹瓊兒當年也因為心臟毛病而早逝,他不想要面對這
種痛苦,養育有缺陷的孩子,他決定請診所的護士卡洛琳把菲比偷偷送到遙遠的療養院
去,同時跟妻子謊稱菲比一生下來就夭折了。這個動作,永遠改變了大衛一家人的一生
,也改變了護士卡洛琳的一生。
大衛自己並沒有看過菲比將要送去的療養院,他以為那是個【不錯】的地方。當卡洛琳
從大衛手中接下菲比的時候,也知道菲比的狀況,但是她完全不能接受大衛的這個決定
。卡洛琳原本是個出身教養嚴格家庭的女孩,個性害羞內向的她,心裡偷偷暗戀著大衛
,直到在報上看見大衛結婚的消息,也慢慢的死心,放棄了追求幸福的想法。
卡洛琳帶著菲比去了那間療養院,卻被那裡的惡劣環境以及主事者不把孩子當人看的態
度給嚇到了。她還未說明來意,就直接被攆了出去,當下她決定要自己把菲比養大。
由於大衛宣稱菲比已經死去,卡洛琳不得不帶著菲比遠走他鄉,離開診所的工作,離開
大衛和諾拉夫婦的視線。這是卡洛琳一系列轉變的開始,為了菲比,她首先放下了自己
安定的生活,去到陌生的地方落腳。
故事回到諾拉身上。她從大衛的口中聽到菲比已經死去,一面沉浸在照顧男嬰保羅的忙
碌,一面陷在菲比夭折的痛苦。產後憂鬱症加上身邊的人彷彿刻意忽略菲比的存在與死
亡,使得她在自責與抑鬱中動彈不得。她很需要丈夫大衛的支持與安慰,然而大衛卻根
本不敢好好面對她,終日埋首於工作。諾拉想要替菲比辦個追思禮拜,這使大衛感到不
悅,兩人之間的溝通不再像以前一樣敞開。大衛再也沒辦法把心裡的話好好的跟妻子述
說,而妻子需要的肯定與情感支持,大衛完全無法付出,這是罪疚感無可避免的影響。
自此大衛把菲比送走的這件事,成了他到死為止都沒有辦法擺脫的陰影。出於期望的寄
託和完美主義,他用全部的心力投注在保羅身上,卻無法正視保羅有自己的特質,保羅
喜歡音樂,大衛不贊同。大衛希望孩子愛打籃球,保羅怎樣就是沒興趣。大衛的這個決
定在他的心裡豎起了很高的牆,把自己與家人隔的遠遠的。他雖然後悔,雖然想要彌補
,卻無論如何提不起勇氣坦白說出口。
諾拉與大衛之間,從溝通不順慢慢的惡化,兩人漸行漸遠,諾拉曾經試過各種辦法,想
要改善這個情況,她買了相機送給大衛,也試著跟大衛提,想要再生個孩子。但再生孩
子這個想法,只讓大衛感到焦慮,而予以回絕
諾拉的心裡也不曾放下過對於【早逝的】菲比的思念。她開始酗酒、外遇,用各種方法
來轉移在家中無法尋得的肯定,來麻醉自己的失落。她把時間排得滿滿的,抵抗自己的
無助。最後在妹妹布麗的鼓勵和刺激之下,諾拉開始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原本害怕
改變的她,發現自己的生活太過狹隘,於是接下了一份旅行社的工作,成為業務員。
當時正值美國越戰的抗議運動,而這抗議彷彿也影射出諾拉內心的反撲,她決定自
己的角色將不只是妻子與母親,她要走出去。
卡洛琳自從帶著菲比過新生活,她變得堅強,為菲比抗爭。那個年代,唐氏症的孩子連
受教育都被認為是浪費資源,發展遲緩的孩子直接不被當成人看。卡洛琳決定用全心全
意去愛菲比,不讓歧視妨礙菲比的機會。她上圖書館找資料,跟同是唐氏症家長的人們
彼此鼓勵,一起奮鬥,而她也找到一個很愛她、很愛菲比的丈夫。
菲比在這樣的愛當中成長,活的非常快樂。也許是發展遲緩的關係,菲比不對任何事
情感到憂慮,她喜歡聽著唱片翩然歌唱,對每一個遇見的人都抱以熱烈的笑容。
經過許多年,大衛從太太送給他的那台相機開始,鑽研拍照,最後成了廣受肯定的攝影
家。有回他的攝影展場上,卡洛琳出現和他會面,於是他知道了菲比的現況,事實上過
去多年來他陸續接到卡洛琳的來信,卻從未提起勇氣回覆。他的內心不斷在對於菲比的
罪惡感、對妻子與兒子的欺瞞中煎熬著。他當年所撒的一個謊,演變成捆綁一生的祕密
。事實上諾拉跟保羅隱約感覺的出來中間這個隔閡,卻怎麼都猜不到到底是何原因。
諾拉的旅行社工作蒸蒸日上,成為旅行社的老闆,從此她也不再需要大衛,兩人終告離
婚。大衛仍然抱著這個祕密,他只跟一個人說過,那是一個在他老家所遇見的蹺家少女
。這個蹺家少女Rosemary當時懷孕,無處可去,大衛收容她,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
祕密跟這女孩說。當大衛和妻子分居後,他在新屋給這少女,以及少女生下的孩子傑克
,張羅了一個房間。大衛跟Rosemary成為一種奇特的贊助人/朋友關係,而Rosemay讓
大衛能夠有傾訴的對象。Rosemary也曾鼓勵大衛開口向諾拉坦白事實,可是大衛終究
無法鼓起勇氣。
保羅成了優秀的音樂家,大衛常常偷偷跑去看他的演出,只是一直無法鼓起勇氣去給孩
子一個完整而正面的肯定。保羅從小到大,不斷在掙扎著要獲得父親的認同,也掙扎著
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追尋【讓人滿意的人生】。與父親期望的落差,成為他跟大衛長久
以來關係的矛盾。長年以來,他覺得自己不曾被接納。
大衛心臟病發。他死後,卡洛琳去了他的故居,跟諾拉說出菲比在世,而且活的很好,
這個埋藏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祕密。這對諾拉、對保羅,都是一個震撼彈。一方面,諾
拉過去二十五年來的哀悼,終於可以劃下休止,更重要的,她開始理解大衛到底為什麼
無法跟她有任何深入的溝通。這是諾拉和保羅療傷的開始。
二十五年來,諾拉對於大衛的情感,是夾雜著怨懟、深深的不解,而今知道了大衛是「
為了保護她」才說出謊言,感到深深的憤慨。保羅知道這個消息以後,開始琢磨這個妹
妹可能會帶來的意義,是否自己要去照顧一個沒有獨立謀生能力的妹妹等等...
經過一番考慮,也查了好一陣子資料,諾拉與兒子保羅決定赴卡洛琳的邀約,去到匹茲
堡見見這個未曾謀面的骨肉。開了大老遠的車子到達匹茲堡,諾拉也曾猶疑到底要不要
出面,想說回家算了。但是在保羅的一句【都開了這麼遠的車,而且她在等我們】,
她們終於見到了菲比。
出乎他們的意料,菲比不但不是個需要照顧的拖油瓶,還散發出徹底的歡樂與自信,當
保羅去到菲比的房間,兩個人一起聽音樂,一起聊天,他被自己的妹妹徹底融化了。
多年以來他一直想要得到的認同,追求的快樂,使他忽略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相較之下
他習以為常的事,菲比必須爭取,也未必能享有。可是菲比有著不絕的快樂,她對自己
的生活感到滿意,對自己感到滿意。保羅一面羞愧自己先前認為菲比需要照料的那種想
法,也發現妹妹自然的愛,醫治了他長久的缺憾。
諾拉見到菲比以後,被卡洛琳的真誠、菲比的快樂所感動。她開始選擇要原諒大衛所犯
下的錯。過去的事情不能改變,她也明白了大衛在世之時,每一天都活在謊言帶來的巨
大壓力中。儘管在外是個成功的攝影家、醫師,卻萬不能使他光明正大的面對自己的妻
兒。
故事的結局是諾拉與一個男子再婚,到法國展開新生活,而保羅與妹妹一同在匹茲堡。
大衛當年的一個決定,出於自私,他認為【這樣比較好】,徹底的毀了他自己家庭,這
讓人想起伊甸園裡的那段過去。人的一個決定,造成痛苦的結果,自己無法挽回。他有
過機會可以坦白,把自己釋放出來,但是他沒有那樣做。
卡洛琳當年的一個決定,出於愛,讓自己付上很大的代價,可是卻成就了菲比的美好生
活,她自己也尋得了屬於她的幸福,而這份愛,更透過菲比,最後成為保羅與諾拉得到
救贖,能夠走出痛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