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孩子(舊文重整加討論問題)
發表於 : 2007-05-03, 12:14
去年大概同時,寫了這本書的讀後感,現在加上一些可以討論問題。把它稍微修整了一下
「我在想,是否寬恕,並不是隨著虛張浮誇的神蹟顯現而誕生
卻是隨著痛苦整理、收拾起行囊,在半夜裡悄悄溜走而萌生。」
追風箏的孩子 p.356
《追風箏的孩子》說的是兩個人的故事,兩個國家的故事,一個家庭的故事。才看到前半本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書的主題是兩個不平等地位的民族間,所發生的互動。但看到最後發現,追風箏的孩子不只如此。
主角阿米爾是阿富汗一個富裕家庭的孩子,普什圖族人,家裡有個哈札拉族的僕人
僕人有個兒子,叫做哈山;阿米爾跟哈山自小一起玩,一起成長。
「哈山跟我是同一個胸脯餵大的。我們在同一個院子的同一片草地跨出我們的第一步。
而且,在同一個屋簷下,講出我們的第一個字
我講的是爸爸
哈山說的是阿米爾,我的名字。」
p.14
他們在同一個家庭裡,卻有著不同的地位。阿米爾能夠接受教育,哈山卻得要負責清理碗盤
灑掃屋內外。然而,阿米爾的父親卻對哈山相當好。不曾忘記他的生日,甚至找醫師來醫治哈山的唇顎裂。這在阿米爾的看來很不是滋味。阿米爾的心裡有著矛盾和衝突,他爸爸對他非常的嚴格,不僅不會直接表達對他疼愛,反而時時訓練他要剛強,要自己挺身出來面對事情。同時,爸爸對哈山卻抱著慈愛的態度,哈山卻又是他最好對忠心的玩伴。
於是他利用一些機會來捉弄哈山,比如哈山不識字,他就會不時加以譏笑,
哈山完完全全的純真跟忠心,對於自己的「主人」阿米爾,不只沒有怨尤
還百般的相挺。
哈札拉族是被普什圖人看不起,可以任意欺負的。當哈山跟阿米爾走在街上時,哈山被人嘲笑欺負。有個叫做阿賽夫的惡少,不時來挑釁。阿米爾不敢正面衝突,卻是哈山用隨身的彈弓來保護主人,儘管哈山的心裡充滿恐懼,仍然為阿米爾冒著極大的危險。
書中刻畫很深刻的兩點,是人性跟民族性。普什圖人極度愛好面子,也就是所謂的榮譽。為了榮譽可以犧牲無數的東西,而凡是被視為不榮譽的,無論如何不能搬上檯面。
哈山跟阿米爾會一起放風箏,風箏比賽是當地兒童最重大的活動。他們贏得風箏比賽,這是無上的榮耀。阿米爾知道,把被割斷的風箏戰利品追回,可以獲得父親的肯定和鼓勵。
而哈山非常擅長追風箏,他知道要怎麼樣去追蹤風箏落下的方向。
哈山在追風箏的時候,被阿賽夫的人堵到。他們仗著人多,要脅哈山交出追到的風箏。
哈山不肯服從,而被惡徒強暴。阿米爾不敢出面為哈山一搏,這造成了日後變局的種子。
為著自己的榮譽,他拿哈山當了代價。
阿米爾目睹哈山悲慘的遭遇,因為自己的懦弱而躲避,但他知道自己愧對、背叛了哈山,從此兩個人再也沒有和好如從前。這個不知道怎麼面對哈山,自己也才十三歲的阿米爾,想要讓哈山離開他的面前,積極的逃避良心日夜譴責的痛苦。這是人性的軟弱,深深咬住他的生命。到了阿米爾的生日,父親因為風箏比賽的傑出成果,替他辦了個盛大的生日宴會。可是正是因為風箏比賽的結果,才有這樣的宴會,阿米爾更覺得無地自容。
他人性的惡開始顯現。他決定栽贓哈山偷竊,使得阿里和哈山不能在家裡繼續待下去。出乎他的意料,父親居然決定原諒哈山,當他們還是要走,父親居然哭了。
原來,阿米爾的爸爸跟女子私通生下哈山,卻因為自己地位崇高而不敢承認,於是要自己的僕人阿里背黑鍋。
同樣好面子的民族性,也顯現在日後因為阿富汗動亂而逃至美國的阿米爾父親身上。他不肯領救濟金糧食券,後來罹患了癌症,死也不讓人知道,不願接受化療。
阿米爾父親因為自己覺得愧對不能繼承榮譽地位的哈山,除了對他很好以作為補償,還想盡辦法去濟助窮人,以作為某種消減良心譴責的贖過方式。
在他的心裡有著掙扎,在他兒子阿米爾的心裡,掙扎更為劇烈。
二十六年後,在美國成為作家的阿米爾,回到故鄉去探視父親的好朋友,也是開始鼓勵他寫作的拉辛。這趟旅程遠遠超出他的意料。他不僅聽到哈山的被神學士政權殺害的死訊,
也終於知道他一生活在謊言中。
他終於知道哈山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不是哈札拉族人,不是什麼僕人。
他還聽說哈山有個兒子索拉博。原本拉辛拜託他去喀布爾帶回這個兒子給一對夫婦照管。
當下,他過於震驚根本不能接受,也因為自己的罪疚而無法面對跟哈山有關的事,他決定不要去理這個小孩。
二十六年來被罪疚感深深纏住,他還是寧願選擇逃避。最後他終於同意去把小孩從喀布爾帶回,這才真正展開了他的成長。
回到阿富汗的路上,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家園被戰火摧殘的慘狀,更可怕的是塔利班政權把阿富汗人完全不當人看,草菅人命為樂(再度呼應吳爾芙所說:故鄉,是回不去的。)
他好不容易終於殺到據說索拉博所在的孤兒院。然而他發現了一個駭人的真相,索拉博被窮困的孤兒院長賣給塔利班有戀童癖的官員取樂。
阿米爾找上官員那裡去談判....
這裡,作者寫出一種父子間的奇異相似。阿米爾父親談到領養時,說了一句話「血液比什麼都重要,血脈才是一切定奪的標準」。而故事中父子間有相同的處境,也有相同的軟弱。
阿米爾的父親把仁慈和善良的一面傳給了哈山,同時卻把逃避的性格傳給了阿米爾。
哈山跟他的兒子索拉博都是彈弓能手,也都被阿賽夫所玷辱。
原來,那個戀童癖的官員,正是當年的阿賽夫。阿賽夫在宅邸把阿米爾打的不成人樣,斷了七根肋骨。此時的阿米爾,終於償過了他多年前沒能替哈山挺身而出的愧疚。正當他以為自己要被打死了,小小的索拉博卻現身,拿著彈弓用銅球打爛阿賽夫的眼睛,完成了他父親哈山多年前沒做到的事。
故事充滿了意外,充滿了嘆息。就在阿富汗的戰爭背景下,故事寫到阿富汗人民的痛苦和無奈,例如哈山無力保護妻子,兩人雙雙被射殺,留下孤兒。整個阿富汗因為戰亂,父親成為稀有的東西。故事寫到阿富汗人彼此之間的矛盾,那些出國避禍的跟在國內捱過苦難的,已經有永遠的隔閡。親情、友情隨著時空的變化,慢慢研磨出深刻的味道來,追風箏的孩子書中,加上人性的掙扎,便成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可以供讀書會討論的問題
討論問題如下:
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曾經有過這麼讓人無法忘懷的友誼?是什麼樣的情形?
4.你曾經覺得爸媽對你的兄弟姊妹偏心嗎?
討論問題如下:
你會因為自己不想面對一些問題,就轉嫁給別人去煩惱嗎?
3.對阿米爾的爸爸來說,最困難的一點,是放下自己原本身為仕紳的身分。即使如此他仍然不願接受任何有損自己名譽的事,生病也不願意讓人知道。【榮譽和自尊】可以說是阿富汗民族中,決定日常生活中大小事的重要關鍵。這種榮譽的概念,你認為是正面意義,還是一種包袱?為什麼?
回想你的經驗,你曾經因為維護面子,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4.阿米爾根沙拉雅彼此之間坦白過去的程度並不一樣。你覺得哪一類的事情最難跟配偶坦白以告?而說出來不說出來,各會有什麼可能的影響?
2.種族歧視的問題,到今天依然存在。哈札拉人遭到歧視,是阿富汗地區的情況。而處在台灣的我們,是否有不自覺的歧視身旁的其他民族?對於外籍新娘,在台工作的外勞,我們給予的尊重和接納,是否足夠?
3.回到阿富汗,阿米爾開始思考對於這片土地的複雜感受,雖然他在美國成年、發跡,卻割不斷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儘管有讓人不願回憶的一面,仍然要愛自己的土地】,你贊同這句話嗎?如果你曾離開家鄉打拼,面臨不同的環境,請試著分享你的感受。
1阿米爾為了尋找、拯救哈山的兒子索拉博,跟童年時的死敵阿塞夫決鬥,最後索拉博用彈弓救了阿米爾。這可以說是阿米爾的補贖之舉,而你曾否努力用一些行為來彌補過去錯誤造成的傷害?
這些補贖的行為是否真的能夠使你自己感到被原諒?你覺得讓你無法走出過去的原因是什麼?
2.面對像是索拉博,曾經遭受創傷的小孩,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陪伴、讓他們感到被接納?
(藍色部份的問題是幫助讀者掌握文本,黑色的問題是延伸討論)
「我在想,是否寬恕,並不是隨著虛張浮誇的神蹟顯現而誕生
卻是隨著痛苦整理、收拾起行囊,在半夜裡悄悄溜走而萌生。」
追風箏的孩子 p.356
《追風箏的孩子》說的是兩個人的故事,兩個國家的故事,一個家庭的故事。才看到前半本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書的主題是兩個不平等地位的民族間,所發生的互動。但看到最後發現,追風箏的孩子不只如此。
主角阿米爾是阿富汗一個富裕家庭的孩子,普什圖族人,家裡有個哈札拉族的僕人
僕人有個兒子,叫做哈山;阿米爾跟哈山自小一起玩,一起成長。
「哈山跟我是同一個胸脯餵大的。我們在同一個院子的同一片草地跨出我們的第一步。
而且,在同一個屋簷下,講出我們的第一個字
我講的是爸爸
哈山說的是阿米爾,我的名字。」
p.14
他們在同一個家庭裡,卻有著不同的地位。阿米爾能夠接受教育,哈山卻得要負責清理碗盤
灑掃屋內外。然而,阿米爾的父親卻對哈山相當好。不曾忘記他的生日,甚至找醫師來醫治哈山的唇顎裂。這在阿米爾的看來很不是滋味。阿米爾的心裡有著矛盾和衝突,他爸爸對他非常的嚴格,不僅不會直接表達對他疼愛,反而時時訓練他要剛強,要自己挺身出來面對事情。同時,爸爸對哈山卻抱著慈愛的態度,哈山卻又是他最好對忠心的玩伴。
於是他利用一些機會來捉弄哈山,比如哈山不識字,他就會不時加以譏笑,
哈山完完全全的純真跟忠心,對於自己的「主人」阿米爾,不只沒有怨尤
還百般的相挺。
哈札拉族是被普什圖人看不起,可以任意欺負的。當哈山跟阿米爾走在街上時,哈山被人嘲笑欺負。有個叫做阿賽夫的惡少,不時來挑釁。阿米爾不敢正面衝突,卻是哈山用隨身的彈弓來保護主人,儘管哈山的心裡充滿恐懼,仍然為阿米爾冒著極大的危險。
書中刻畫很深刻的兩點,是人性跟民族性。普什圖人極度愛好面子,也就是所謂的榮譽。為了榮譽可以犧牲無數的東西,而凡是被視為不榮譽的,無論如何不能搬上檯面。
哈山跟阿米爾會一起放風箏,風箏比賽是當地兒童最重大的活動。他們贏得風箏比賽,這是無上的榮耀。阿米爾知道,把被割斷的風箏戰利品追回,可以獲得父親的肯定和鼓勵。
而哈山非常擅長追風箏,他知道要怎麼樣去追蹤風箏落下的方向。
哈山在追風箏的時候,被阿賽夫的人堵到。他們仗著人多,要脅哈山交出追到的風箏。
哈山不肯服從,而被惡徒強暴。阿米爾不敢出面為哈山一搏,這造成了日後變局的種子。
為著自己的榮譽,他拿哈山當了代價。
阿米爾目睹哈山悲慘的遭遇,因為自己的懦弱而躲避,但他知道自己愧對、背叛了哈山,從此兩個人再也沒有和好如從前。這個不知道怎麼面對哈山,自己也才十三歲的阿米爾,想要讓哈山離開他的面前,積極的逃避良心日夜譴責的痛苦。這是人性的軟弱,深深咬住他的生命。到了阿米爾的生日,父親因為風箏比賽的傑出成果,替他辦了個盛大的生日宴會。可是正是因為風箏比賽的結果,才有這樣的宴會,阿米爾更覺得無地自容。
他人性的惡開始顯現。他決定栽贓哈山偷竊,使得阿里和哈山不能在家裡繼續待下去。出乎他的意料,父親居然決定原諒哈山,當他們還是要走,父親居然哭了。
原來,阿米爾的爸爸跟女子私通生下哈山,卻因為自己地位崇高而不敢承認,於是要自己的僕人阿里背黑鍋。
同樣好面子的民族性,也顯現在日後因為阿富汗動亂而逃至美國的阿米爾父親身上。他不肯領救濟金糧食券,後來罹患了癌症,死也不讓人知道,不願接受化療。
阿米爾父親因為自己覺得愧對不能繼承榮譽地位的哈山,除了對他很好以作為補償,還想盡辦法去濟助窮人,以作為某種消減良心譴責的贖過方式。
在他的心裡有著掙扎,在他兒子阿米爾的心裡,掙扎更為劇烈。
二十六年後,在美國成為作家的阿米爾,回到故鄉去探視父親的好朋友,也是開始鼓勵他寫作的拉辛。這趟旅程遠遠超出他的意料。他不僅聽到哈山的被神學士政權殺害的死訊,
也終於知道他一生活在謊言中。
他終於知道哈山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不是哈札拉族人,不是什麼僕人。
他還聽說哈山有個兒子索拉博。原本拉辛拜託他去喀布爾帶回這個兒子給一對夫婦照管。
當下,他過於震驚根本不能接受,也因為自己的罪疚而無法面對跟哈山有關的事,他決定不要去理這個小孩。
二十六年來被罪疚感深深纏住,他還是寧願選擇逃避。最後他終於同意去把小孩從喀布爾帶回,這才真正展開了他的成長。
回到阿富汗的路上,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家園被戰火摧殘的慘狀,更可怕的是塔利班政權把阿富汗人完全不當人看,草菅人命為樂(再度呼應吳爾芙所說:故鄉,是回不去的。)
他好不容易終於殺到據說索拉博所在的孤兒院。然而他發現了一個駭人的真相,索拉博被窮困的孤兒院長賣給塔利班有戀童癖的官員取樂。
阿米爾找上官員那裡去談判....
這裡,作者寫出一種父子間的奇異相似。阿米爾父親談到領養時,說了一句話「血液比什麼都重要,血脈才是一切定奪的標準」。而故事中父子間有相同的處境,也有相同的軟弱。
阿米爾的父親把仁慈和善良的一面傳給了哈山,同時卻把逃避的性格傳給了阿米爾。
哈山跟他的兒子索拉博都是彈弓能手,也都被阿賽夫所玷辱。
原來,那個戀童癖的官員,正是當年的阿賽夫。阿賽夫在宅邸把阿米爾打的不成人樣,斷了七根肋骨。此時的阿米爾,終於償過了他多年前沒能替哈山挺身而出的愧疚。正當他以為自己要被打死了,小小的索拉博卻現身,拿著彈弓用銅球打爛阿賽夫的眼睛,完成了他父親哈山多年前沒做到的事。
故事充滿了意外,充滿了嘆息。就在阿富汗的戰爭背景下,故事寫到阿富汗人民的痛苦和無奈,例如哈山無力保護妻子,兩人雙雙被射殺,留下孤兒。整個阿富汗因為戰亂,父親成為稀有的東西。故事寫到阿富汗人彼此之間的矛盾,那些出國避禍的跟在國內捱過苦難的,已經有永遠的隔閡。親情、友情隨著時空的變化,慢慢研磨出深刻的味道來,追風箏的孩子書中,加上人性的掙扎,便成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可以供讀書會討論的問題
討論問題如下:
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曾經有過這麼讓人無法忘懷的友誼?是什麼樣的情形?
4.你曾經覺得爸媽對你的兄弟姊妹偏心嗎?
討論問題如下:
你會因為自己不想面對一些問題,就轉嫁給別人去煩惱嗎?
3.對阿米爾的爸爸來說,最困難的一點,是放下自己原本身為仕紳的身分。即使如此他仍然不願接受任何有損自己名譽的事,生病也不願意讓人知道。【榮譽和自尊】可以說是阿富汗民族中,決定日常生活中大小事的重要關鍵。這種榮譽的概念,你認為是正面意義,還是一種包袱?為什麼?
回想你的經驗,你曾經因為維護面子,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4.阿米爾根沙拉雅彼此之間坦白過去的程度並不一樣。你覺得哪一類的事情最難跟配偶坦白以告?而說出來不說出來,各會有什麼可能的影響?
2.種族歧視的問題,到今天依然存在。哈札拉人遭到歧視,是阿富汗地區的情況。而處在台灣的我們,是否有不自覺的歧視身旁的其他民族?對於外籍新娘,在台工作的外勞,我們給予的尊重和接納,是否足夠?
3.回到阿富汗,阿米爾開始思考對於這片土地的複雜感受,雖然他在美國成年、發跡,卻割不斷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儘管有讓人不願回憶的一面,仍然要愛自己的土地】,你贊同這句話嗎?如果你曾離開家鄉打拼,面臨不同的環境,請試著分享你的感受。
1阿米爾為了尋找、拯救哈山的兒子索拉博,跟童年時的死敵阿塞夫決鬥,最後索拉博用彈弓救了阿米爾。這可以說是阿米爾的補贖之舉,而你曾否努力用一些行為來彌補過去錯誤造成的傷害?
這些補贖的行為是否真的能夠使你自己感到被原諒?你覺得讓你無法走出過去的原因是什麼?
2.面對像是索拉博,曾經遭受創傷的小孩,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陪伴、讓他們感到被接納?
(藍色部份的問題是幫助讀者掌握文本,黑色的問題是延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