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很有名了,不用我多介紹,只是閒聊一下。
《偷書賊》跟《追風箏的孩子》不僅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就內
容的豐富程度也含括了親情、友情、愛情與戰爭的時代背景。我
想,這跟少年漫畫具有「熱血、友情、努力、勝利」等要素,道
理是一致的。透過人物關係的張力與糾葛,最好再加入「背叛、
寬恕、因果報應、推理、不幸中的大幸」幾種公式,理當可以寫
出一本不錯的小說。
廢話!問題是怎麼寫啊。
《偷書賊》以死神的第三人稱視點破題,又故意「事先預告」結
局,這種「放地雷」的行為恰好顛覆了傳統小說進行的步伐。坦
白說,起先我不太能接受這種作法,這種類似「旁白」的作用除
非有《櫻桃小丸子》旁白的功力,不然還是別輕易嘗試,否則畫
虎不成反類犬,會讓第三人與故事情結產生脫節。
當然,《偷書賊》成功了。選了「死神」作為旁白,感覺還很不
錯。因為故事裡的人物勢必會跟死神搭上干係,不過是時間的早
晚之別。雖然我還是喜歡中規中矩的敘述,讓閱讀的情緒可以保
持連貫;但死神適時打岔或爆點,卻總是有點特別。
不過《偷書賊》在「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刻畫上,很顯然只有
親情達到上乘。原因是出在「友情跟愛情」的部分。論友情,《
偷書賊》不像《追風箏的孩子》特別描繪主角與玩伴兼僕人的雙
重關係那般深入,在朱薩克筆下的兩位男主角魯迪跟麥克斯,兩
人都參雜著友情與愛情的成分,而且各有倚重。這使得故事的走
向產生了混淆;換言之,原本內定為第一男主角的魯迪,後來的
戲份反而被第二男主角麥克斯超前,最後魯迪被賜死,麥克斯倒
倖存下來。魯迪從序幕以來被預言的悲劇英雄角色,後來發現不
是這麼一回事,不是被惡人陷害,反倒是跟一群人死於非命。這
個結局在「好人得以解脫」的良善立意背後,產生了更多讓人難
以接受的爆炸式收尾。
翻閱書中麥克斯為莉賽爾手繪的兩本書,我相信喜愛麥克斯的讀
者應該也不少。他既不似傳統中亦正亦邪的第二男主角(為得是
襯托第一男主角的直率熱血),年紀上又與莉賽爾有段差距;然
而論交心的程度,魯迪恐怕還略遜一籌,甚至這個「秘密情人」
的事情一直都被瞞在鼓裡。結果就產生了友情跟愛情定位不明的
問題。大概還有讀者會不能理解,既然麥克斯活下來了,怎麼不
乾脆跟莉賽爾共組家庭就好了?問題是,我想作者本來就沒這樣
的安排吧?倘若麥克斯年紀再大一些,也許可以減少愛情混淆的
程度,但恐怕又會淪為「智者」的角色。
二次大戰與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歷史,不知造就出多少可歌可泣的
作品,而且數量仍然持續增加中。《偷書賊》借用了這段背景,
但又不完全想談這段歷史故事。若是另外開個主題,以戰爭之名
來作近年來暢銷翻譯小說的分析比較,可能會很有趣。我在閱讀
《偷書賊》的過程中,好幾次聯想到《最終兵器少女》這部漫畫
作品。同樣藉戰爭之名(而且是從頭到尾摸不著頭緒的世界性戰
爭)但是只談愛情,作者高橋真讓我著迷的地方同樣在於那種「
暴風雨前的寧靜」式的鋪陳,更會讓人隨著外環境的惡化、人物
的死去感到揪心。倘若《追風箏的孩子》聚焦在友情、《最終兵
器少女》聚焦在愛情,那麼相較之下《偷書賊》的聚焦就顯得弱
勢了些。畢竟,《偷書賊》不像《失物之書》置外於現實世界的
時間那般長久,那些書與故事的內容也非整個小說的重點,這樣
一來,《偷書賊》的訴求就不讓人印象深刻了。印象深刻的反倒
是「死神說故事」這一點。
多費心思塑造死神這號人物到底值不值得?答案其實很明顯。但
在這之外,小瑕疵也存在,例如開頭埋下的顏色伏筆到最後就未
見畫龍點睛的效果。不過這些瑕疵大概都可以被喜愛的讀者輕描
淡寫一筆帶過,畢竟朱薩克還是把人物的感情和時代悲劇的無奈
感描繪得絲絲入扣了。這樣也就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