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回應:【即興聆樂】淺論古典音樂的《初學者如何入門?》現象

發表於 : 2008-03-03, 12:28
paradise_m8
「知識」(資訊)也許重要,但對「聽音樂」而言,真的重要嗎?例如,「聽不懂它的意思,但是很好聽…」,這是何意?

呵,古典音樂喔,我是新手,而且從來不用功。「聽」很多音樂,每天,但是絕大多數我既不知道是誰作的,也不知道誰在演(唱),反正,能聽就聽,不好聽就換張嘛!有一次,心血來潮,想說買本西洋音樂史來瞧瞧,看看會不會對古典樂有多一點了解,結果咧……,書裡頭花很多篇幅講解樂理,我根本看不懂,覺得還不如多一點音樂家八卦史來得有趣!至此,徹底放棄「有字的音樂」,音樂嘛,聽就好!

小時候沒聽過什麼「古典樂」,對音樂也沒有特別的喜好。大學時,同寢室的學長是音樂系的,主修聲樂,每次他聽音樂都會戴上耳機,怕我們不喜歡嫌吵,而我也不知道他到底聽什麼。這時候對古典樂仍然保持「零」的關係。不過,有次學長期末發表會請我們去充場面,啊,第一次現場聽歌,印象深刻,原來他們唱得這麼好聽!

很多年過後,對古典樂的關係仍保持在「零」。說起來好笑,後來會聽古典樂完全是因為電腦的關係,蔽人多年來「惡疾纏身」--每天都在網路上下載一大堆東西,想戒都戒不掉--看到有人提供「古典樂」,心想:「免錢的,不燒白不燒!」於是我的古典音樂路就這麼開始了。當然啦,在一次偶然衝動下,花了二三萬在網路上買了套音響,這也是重要的關鍵,用音響聽音樂才叫「聽音樂」!

幾年下來,我不知道自己燒過幾張(千萬別誤會我只有燒的,原版還是有啦!)、聽過幾張,只知道聽音樂成了我的生活習慣,每天每天都花很多時間聽音樂。漸漸的,我主要約聽二種音樂:爵士與古典,並重。有些人認為它們倆不合,我不懂為何!

寫太長了,要說結論。

我覺得不管爵士或古典,「聽習慣」是進入的根本,本人相信耳朵(腦)決定一切。了解樂理,或是其它音樂背景,也許可以提升「境界」(屁啦),但「喜好」終究與「習慣」扯不開。而且,說實話,我只想「聽」音樂,「從耳朵到腦」的過程中感受它,完全不想用知識、用背景來「理解」音樂,畢竟我不是在看論文吶!

ps我燒了那麼多CD,也聽了那麼多CD,覺得原版與燒錄的音質差異真的不大,至少我阿魯米級的耳朵聽不出來。不過,用音響聽或是用電腦聽,放出來的音樂倒是差很多!花了不少錢收集正版CD,覺得只是一種「收集的嗜好」,和「聽音樂」沒有必然關係。

補充個題外相關的話。有時我會請我的學生(國中生)喝咖啡,研磨現煮的,幾乎毫無例外,他們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好苦、好難喝」,接著就是拚命加糖,把它加得跟糖水一樣。要懂得喝咖啡,除了多喝、忍著喝,直到習慣,能喝出咖啡的味,似乎別無他法。音樂似乎同理,常聽、聽好的,久了就能聽出音樂的味道。如果有人、有資訊可以帶入門,那是最好;不然的話,「凡事放開心胸,有耐心,多嘗試」,就只能這樣了。

Re: 回應:【即興聆樂】淺論古典音樂的《初學者如何入門?》現象

發表於 : 2008-03-03, 19:03
psycho
[quote="paradise_m8"]如果有人、有資訊可以帶入門,那是最好;不然的話,「凡事放開心胸,有耐心,多嘗試」,就只能這樣了。[/quote]

多謝 paradise_m8 網友的心得分享.... :PA: :PA:

不過基本上我個人傾向『燒』與『下載』還是不要太公開說比較好,雖然那是一個事實真相,但終究不是良善的;就好像每個人都有私處,但是不需要暴露... :oops:

再者,燒錄片與原始片,除了極罕見的例外,音響效果是相差非非常大的。如果音樂欣賞只重視某一部份,當然音響效果就不必要了;但是如果三萬元一套音響(這正是很多人的第一套鑑聽音響之總價)花得起,並且希望得到更多音樂欣賞旨趣,那麼這個『音響效果的差異』就可能非常重要了.... ;)

發表於 : 2008-03-04, 02:06
peter
的確,聽音響和聽音樂是不一樣的。如果有比較好的音響,比較好的錄音,那聽覺的享受、感受也是有所不同。這是淺見,尚請多多指導,在此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