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2):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發表於 : 2003-09-16, 23:03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在這一章中,作者主要談的重點是,一個真正在閱\讀的人,會選
擇主動的閱\讀。一本書會對我們有幫助,一定是有一些超乎我們能力
所能理解的東西,若只是一再讀早已理解的東西,當然它們就不可能
帶給我們成長與進步。
什麼是主動的閱\讀呢?若你對書中需要用力才能理解的東西,決
定放棄,或者是交給別人幫忙閱\讀、請他幫你做出重點,這樣,你就
不可能是主動的閱\讀。
主動的閱\讀,會嘗試從模糊的字句中努力找出可以理解它的途徑
,嘗試讓這些新的理解,超越以前已經理解的,以帶給自己新的啟發
。
當然,努力去理解的過程,我們可以藉助指導,但我們不能從頭
到尾都藉助指導,我們還是得在某些時候靠自己,特別,自我發現、
反省,是不可能靠指導而得的,它需要經過觀察、分析、想像力、感
覺、省思等等的統合過程。
我很喜歡在談感想與應用之前,先把書中的重點做出整理,以避
免誤讀作者的思想。
現在我就針對這一章,談一點我帶讀書會時的經驗。
我常常在演講後,會碰到有人問我幾個我稱之為「經典」(也就
是必有人問)的問題,都是我無法回答出來的。
第一個問題是:請問能否介紹幾本好書給我?
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好書,牽涉到讀書的人的理解程度。
所謂的好書,是讓閱\讀者可以理解、卻又理解的有點模糊,這才能造
成有效的提升。我需要先知道提問者的興趣、正在念什麼書以及他的
程度。我自己的認為的好書,不必然是他的好書。誠如作者所言,投
手發出去的球(作者),還得捕手(讀者)接的到,才構成有意義的
閱\讀。
第二個經典問題是:請問我怎樣可以像妳一樣讀出這麼多內容?
嗯,我無法回答,是因為這得實作。當然答案都是,請你用心作
書摘,根據書摘,列出該思考的問題,並嘗試回答。
誠如作者所說,讀書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閱\讀,是自我發現之旅
。想依賴指導者,學會「讀出很多內容」,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第三個問題是:為何我們的討論都蠻淺的?
我想,這非常有可能是因為快速吸收資訊,但把需要理解的部分
跳過的結果。因此大家集中於討論資訊。
現在社區經常有「讀書會」的組織,我知道在新竹有一些讀書會
,會根據我的廣播節目資訊,來作書籍選取並從心靈小憩摘資料下去
。大家總是一開始很熱衷,但三四次後,便開始零零落落的有人不來
了,多半的人也都不看書了,最後就很悲慘的收場。於是就有人希望
我能開技術課程,教大家「帶領讀書會」的技巧。
但我知道成敗關鍵,不在帶讀書會的技巧,而在這章所提的,讀
書會參與成員,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期待自己能「主動閱\讀」。
可能有人覺得主動閱\讀很累。但若是主動閱\讀牽涉到自我發現之
旅呢?我至今仍舊習慣一人獨處時,泡杯茶,閱\讀,常常邊閱\讀、邊
就跟自己對話起來,很多對話內容,慢慢的也都轉換成文字了。閱\讀
,誠如作者所言,是觀察、分析、想像力、感覺、省思等等的統合過
程,那種自我發現之旅的驚喜,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當我心情不好
時,我也寧願獨處閱\讀,它能更快的讓我忘記煩惱,走向快樂的心境
。而這種自我發現之旅帶出來的成長,果真是比被人教導,要來的神
速的多!
在這一章中,作者主要談的重點是,一個真正在閱\讀的人,會選
擇主動的閱\讀。一本書會對我們有幫助,一定是有一些超乎我們能力
所能理解的東西,若只是一再讀早已理解的東西,當然它們就不可能
帶給我們成長與進步。
什麼是主動的閱\讀呢?若你對書中需要用力才能理解的東西,決
定放棄,或者是交給別人幫忙閱\讀、請他幫你做出重點,這樣,你就
不可能是主動的閱\讀。
主動的閱\讀,會嘗試從模糊的字句中努力找出可以理解它的途徑
,嘗試讓這些新的理解,超越以前已經理解的,以帶給自己新的啟發
。
當然,努力去理解的過程,我們可以藉助指導,但我們不能從頭
到尾都藉助指導,我們還是得在某些時候靠自己,特別,自我發現、
反省,是不可能靠指導而得的,它需要經過觀察、分析、想像力、感
覺、省思等等的統合過程。
我很喜歡在談感想與應用之前,先把書中的重點做出整理,以避
免誤讀作者的思想。
現在我就針對這一章,談一點我帶讀書會時的經驗。
我常常在演講後,會碰到有人問我幾個我稱之為「經典」(也就
是必有人問)的問題,都是我無法回答出來的。
第一個問題是:請問能否介紹幾本好書給我?
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好書,牽涉到讀書的人的理解程度。
所謂的好書,是讓閱\讀者可以理解、卻又理解的有點模糊,這才能造
成有效的提升。我需要先知道提問者的興趣、正在念什麼書以及他的
程度。我自己的認為的好書,不必然是他的好書。誠如作者所言,投
手發出去的球(作者),還得捕手(讀者)接的到,才構成有意義的
閱\讀。
第二個經典問題是:請問我怎樣可以像妳一樣讀出這麼多內容?
嗯,我無法回答,是因為這得實作。當然答案都是,請你用心作
書摘,根據書摘,列出該思考的問題,並嘗試回答。
誠如作者所說,讀書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閱\讀,是自我發現之旅
。想依賴指導者,學會「讀出很多內容」,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第三個問題是:為何我們的討論都蠻淺的?
我想,這非常有可能是因為快速吸收資訊,但把需要理解的部分
跳過的結果。因此大家集中於討論資訊。
現在社區經常有「讀書會」的組織,我知道在新竹有一些讀書會
,會根據我的廣播節目資訊,來作書籍選取並從心靈小憩摘資料下去
。大家總是一開始很熱衷,但三四次後,便開始零零落落的有人不來
了,多半的人也都不看書了,最後就很悲慘的收場。於是就有人希望
我能開技術課程,教大家「帶領讀書會」的技巧。
但我知道成敗關鍵,不在帶讀書會的技巧,而在這章所提的,讀
書會參與成員,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期待自己能「主動閱\讀」。
可能有人覺得主動閱\讀很累。但若是主動閱\讀牽涉到自我發現之
旅呢?我至今仍舊習慣一人獨處時,泡杯茶,閱\讀,常常邊閱\讀、邊
就跟自己對話起來,很多對話內容,慢慢的也都轉換成文字了。閱\讀
,誠如作者所言,是觀察、分析、想像力、感覺、省思等等的統合過
程,那種自我發現之旅的驚喜,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當我心情不好
時,我也寧願獨處閱\讀,它能更快的讓我忘記煩惱,走向快樂的心境
。而這種自我發現之旅帶出來的成長,果真是比被人教導,要來的神
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