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若 凡
二十世紀初期,華人的繪畫有幾個基本的立場區分。站在光譜兩端的,一邊是堅守中國傳統風格立場的傳統派,如溥心畬;另一邊,則是以西方技法與風格為依歸的西洋派,如趙無極。而在兩端之間,也有不少畫家,嘗試融合中西,以學習西方的態度,來為中國的傳統繪畫找尋新出路。其中,又可分為較偏中國傳統風格的畫家,如黃君壁與傅抱石;以及帶有明顯西方色彩或元素的畫家,如最具代表性的林風眠與吳冠中。
林風眠是刻意要融合西方與中國的繪畫元素的。他的畫,採用了立體派的造型元素加上中國仕女的主題。林風眠的仕女畫,在技法上,有立體派的風格,用柔軟的幾何造型輪廓線,平塗的填色。而其中的仕女,丹鳳眼、中國式的髮髻,則是屬於中國的。
林風眠畫作的情感表達,在理性與感性上有很好的平衡。在造型上,每一個色塊都被理性的線條所框住,但各個色塊的組合,又帶有某種潛在的激情。用色不過份大膽鮮豔,表現出畫家在情感上的節制。畫中仕女的氣質,也多端莊秀麗。
吳冠中的畫風,明顯受到林風眠的影響。吳冠中的風格,有較具象的、也有較抽象的,粗曠而情感外放。吳冠中的畫作,在拍賣會履創天價,顯然喜愛的人大有人在;但也有專家認為吳冠中的畫,例如其中簡約的「點」,不夠嚴謹。
要定位吳冠中的畫風,有一點困難。從西方油畫寫實的標準來看,他的畫風顯得粗曠;但從中國傳統水墨畫逸筆草草的標準來看,他又多了很多的添加。有一個可能引起爭議之處,在於他的畫,具象不夠寫實、抽象又不夠概念化。或許,我們應該說,一種風格,作者有自己的主張,而又能為人所接受,基本上就足以立足。至於歷史的評價與定位,可能就有待藝術史家著墨了。
中西融合,今天華人都已經很習慣這樣的觀點了。然而,藝術是創作,為什麼需要中西融合?美國人做抽象表現主義,也不在乎什麼融合美國與歐洲,「我第一個創作出來,我就是王」,這就是藝術世界的鐵律。華人之所以強調中西融合,是因為在當時中國(文化)的時空背景下,沒有一個藝術家敢主張:我做一個創作,超越西方;而只能謙卑地說,學習西方的東西,融合中國傳統的東西。其實,創作,是可以直接超越的!但除了天才之外,更要有扎實的底子,才能有真正的創新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