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若 凡
芭蕾,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提倡,三百多年以來,有了很多的變化與發展。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芭蕾,基本上,可以被區分為傳統芭蕾與現代芭蕾。傳統芭蕾,主要是指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戲劇形式芭蕾,又分為浪漫芭蕾與大古典芭蕾。現代芭蕾,則起源自二十世紀初,是一種傳統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的過渡。
傳統上,並沒有「後現代芭蕾」這樣的用法,但筆者在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幾部舞作中,看到了他:採用了古典芭蕾的肢體動作(如踮腳尖),但同時也在主題與形式上加入了後現代拼貼的元素與作法。這樣的表現手法,筆者便將其稱之為「後現代芭蕾」。
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作家德•奧尼斯1934年的書中,用來描述現代主義內部發生的逆動,特別有一種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後現代主義是產生於現代資本主義內部的一種社會交化思潮,一種心態和精神,一種生活方式;後現代,打破傳統藝術的定義,成為不斷超越人本身和超越經驗的自由想像活動。而其中,將各種不相干的元素「拼貼」在同一件作品之中,則是後現代的一種典型藝術創作手法與特徵。
巴蘭欽的舞作《西部交響曲(Western Symphony)》,就是一部帶有濃厚後現代拼貼風格的作品。巴蘭欽在這部作品中,採用了西部牛仔的服裝造型,搭配斑鳩琴與牛仔味的音樂風格。舞蹈動作,則融合了傳統芭蕾的動作與美國牛仔式的舞蹈動作。整件作品,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傳統宮廷與西部拓荒的奇妙結合。
巴蘭欽另一部帶有濃厚後現代拼貼風格的舞作,則是《星條旗進行曲(Stars & Stripes)》。在這部舞作中,巴蘭欽採用了Sousa的經典樂曲《星條旗進行曲》,搭配軍裝的服裝造型。巴蘭欽的編舞才氣,明顯地表現於將芭蕾的動作融入成百老匯式的群舞。初看,感覺有一些突兀;但逐漸會感受到巴蘭欽過人的融合功力。
藝術家在創作時,往往心中並沒有想到,我現在在創作的,是那一類的作品。分類,是觀賞者基於對作品的理解的自我需要,而所做的一種理解行為。喬治巴蘭欽是一代編舞大師,他所編的舞作,風格跨度極大:從較傳統的《仲夏夜之夢》,到具有典型現代主義風格的《阿波羅》,再到筆者認為具有後現代色彩的《西部交響曲》與《星條旗進行曲》。這樣的分類,是筆者個人在觀賞巴蘭欽的作品時,所做的理解,謹提供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