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的沉澱:談麥斯基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低音的沉澱:談麥斯基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文章李若凡 » 2013-05-24, 21:28

李 若 凡




從音樂廳緩緩走出來,心中縈繞著麥斯基與巴哈之間的音樂對話。今天,麥斯基演奏的是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第二號、第三號與第六號。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是俄羅斯裔的中生代大提琴家;十八歲奪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後成為大提琴大師羅斯托波維奇的弟子。麥斯基的琴聲,充滿了質地與燦爛的技巧,結合了詩意與絕佳的靈動與細緻;飄逸出塵,不食人間煙火,並表露出一種超然入世,沉思冥想的哲人氣息。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巴洛克時期各種舞曲的組曲;在和緩與較快的曲調穿插中,展現出非常優雅的質地。對我個人來說:第一號抒情且適意,第二號較為沉重,第三號輕鬆舒暢,第六號則堅實嚴謹。我個人認為,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雖然是舞曲的組曲,但在氣質上,卻像是一種文人音樂。無伴奏,令大提琴的琴聲,帶有一些矜持,卓然獨立,自我完成。這樣的音樂,在優雅之中,透露著幽微;不做作,但卻自成姿態。介於理性與抒情之間,有很好的平衡。

麥斯基並不是一位浪漫主義者,他的詮釋,並沒有太多的人情味,更沒有激情,反而有一種微微的孤傲。我本身並不會演奏大提琴,對於其在技術上的細膩,我不太能聽的出來;但其中出塵與哲思的性格,可以感覺出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文人性,形成了一種微妙的融合。我想,這也是麥斯基之所以特別鍾愛《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原因。二者的內在,是相當契合的。麥斯基的一頭捲髮與三宅一生的時裝打扮,雅痞的外在形象,似乎與文人相去甚遠。但他的音樂,卻是深具文人性格的。

在樂團中,大提琴是配角。但當它一旦成為主角,力量卻是如排山倒海而來。我不會用「悠揚」來形容大提琴的聲音。大提琴的聲音,雍容氣度,包容了各種樂器高音的音色;沉厚內斂,不張揚,但卻娓娓道來。它是以一種幽微的姿態在觀看人世間,仿佛承載萬物的大地。

聽音樂,可以很專業地聽,也可以很情感地聽。聽麥斯基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又何需再談樂理;情感與沉思的本身,已經表達了一切。比起巴哈複雜的賦格,《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更讓人有一種悠悠的情思。低音的沉澱,深厚而綿長……!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