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米開朗基羅的隱喻:《Pieta》與《Slave》

發表於 : 2012-11-08, 22:31
李若凡
李 若 凡



米開朗基羅,一個巨大的名字,他從大理石中劈開了上帝原先已創造的形體。同樣是米開朗基羅的手,一塊石材劈下去,劈出來的形體,卻有不同;可能是耶穌受難的《Pieta》,也可能是在掙扎或垂死的《Slave》;

《Pieta》(一譯《聖殤》;一譯《聖母慟聖子》),最早的一件作品,是米開朗基羅早年所雕刻的「梵蒂岡聖殤(Vatican Pieta)」。整件作品呈古典的風格。聖母瑪利亞低頭垂眉,望著躺在懷裡,剛從十字架上卸下來的耶穌。聖母平靜的容顏,看不出任何的情緒,在層層彎曲縐摺的頭巾及衣袍中,《聖殤》成了一首柔情的輓歌。死於十字架上的耶穌,仰著頭,閉眼微微蹙眉,躺在母親的懷裡,身上並沒太多受苦的痕跡。米開朗基羅將耶穌的死轉化成一場永遠美麗的定格,並以平和、典雅的氣氛,來傳達耶穌為世人贖罪的犧牲。

《Slave》(一譯《奴隸》;一譯《囚》),主要的作品有兩件。《Rebel(掙脫)》,奴隸雙手被反捆在身後,正在努力地扭動身體企圖掙脫,展現了身軀在瞬間奮力地扭動的姿態。作品停留在未完成的狀態,人物形象似乎繼續要奮力地從大理石材中掙脫出來。《Dying(垂死)》,奴隸扭曲的身體,似乎在訴說他面對死亡的恐懼。但沒有驚惶,只是宿命地接受死亡的到來。用站立的姿態,又像在展現奴隸的不願倒下。

一邊,是為人類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耶穌道成肉身,他也是人的軀體,與奴隸是一樣的。另一邊,則是被現實所禁錮的人類:想要掙脫,卻又被囚困;想要昇華,卻又瀕臨垂死。耶穌,是自由的,但他願意為了人類的自由,而犧牲自己;奴隸是不自由的,但卻可以因耶穌的犧牲,而得到自由。耶穌是人,奴隸也是人,就跟你我一樣,蒙著恩澤而生,揹著罪惡而死。

同樣是大理石,一塊鑿出了《Pieta》,另一塊鑿出了《Slave》。在米開朗基羅的手中,耶穌的靈化身為奴隸;奴隸的身,也化成了耶穌。或許,你是基督徒,或許,你不是基督徒,但都無妨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體會聖的光輝與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