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若 凡
我常常在想,都已經二十一世紀了,為什麼還要再畫印象派?後來我理解了;印象派那種適情適意的抒情美感,是可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的。
李正郎是台灣本地,用力於印象派畫風的一位當代畫家。他以印象派的技法為師,以寫生寫實為創作信念;他認為,一個真正的畫家,一定要親自到現場去感受真實的光影,親自到現場去畫。所以,他曾經到陽明山、淡水、東勢與恆春等地,進行他的寫生畫作。有朋友便稱他的畫,是自然與泥土的對話。
台灣溫暖的陽光,為李正郎的畫作,注入了一股向陽的美感。他用「筆觸分離」的技法,一筆一筆堆疊,畫作中,並去分析與解析「光」。構圖,有近景、有中景、有遠景;畫中空間的形態,則或壓縮、或舒展。近看,是一筆一筆的筆觸,退後(綜合整體)觀看,則可以看出生動的光與影的效果。印象派所要畫的,不只是造形,還要表現出景物的光、風動、濕氣與氣味。
李正郎畫純粹自然的景觀,他刻意不畫人文景觀。他說:他覺得台灣的人文景觀,並不好看,所以他不願意入畫。對我個人來說,有一點人文味的畫作,我會感覺比較溫暖,純粹的自然景觀,有時似乎會比較冰冷。但,或許就像一個登山家對大自然的感情,這是李正郎他自己的美學取捨,二者,是不同的美學情調。
遵循著印象派的哲學與風格,李正郎以客觀的藝術精神表現自然,試著呈現出主題在特定瞬間下的樣貌。他的畫,展現出景物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表達了一種感覺和氣氛。李正郎自謙地說,在西方美學大傳統的大樹之下,他只是一個學徒;他並沒有要建立什麼樣的自我風格與歷史定位。油畫與印象派,畢竟是西方的藝術形式,今天,一個台灣的藝術家要做,就像一位翻唱歌手不容易超越原唱歌手一樣,李正郎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十九世紀末期,美國東岸的新興資產階級興起,他們愛上了印象派風格,大量地收藏,而形成了一種美國東岸的品味。今天,華人的資產階級也逐漸興起,我想,印象派這種抒情的情調,應該也是他們所會喜歡的。印象派在今天,已經算是一種保守的風格了,但這並不會影響它作為一種美;李正郎的用心,終究會被看見。印象派畫風,在大華人區,正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