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回歸:我看李燕華的藝術個展《起風的味道》
發表於 : 2014-04-21, 17:51
李 若 凡
在一個藝術的展覽空間,我看到了台灣本土的年輕女藝術家李燕華的個展《起風的味道》。
《起風的味道》之中,作品的形式,是一件件在宣紙上的繪圖,繪圖帶有中國書法書寫的線條,主題則圍繞著身體、家與纏繞等等;然後,再用香點燒一個一個的小洞,用小洞填滿圖案。由於非常地費工,所以一張作品,約要點燒一個月。而整個展覽,則是由懸掛的多件這樣的作品,所構成。
這樣的作品,基本的理念,是要模糊與跨越平面與立體的界線。作者用香燒洞,破壞了紙的平面性質,而形成新的空間。宣紙本身是半透明,具有透光性;李燕華表示,她對這種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探索的質感,非常地著迷。她希望透過這種透光性,來展現層次感。
在展場吊掛宣紙作品的上方,則有燈光投射,將影子映在地面上;這是作品的第二個表現。宣紙本身,便是半透光;而宣紙上的一個個小洞,則是完全透光,形成了光點。在宣紙作品的下方,作者則用電風扇吹風。風,微微地吹,懸掛的宣紙,便跟著微微地飄動;而映在地上的光影,也如影隨形。
整件作品,隱喻了實與虛之間的互相界定。透過光,陽與陰,呈現出某種交織的互動;而紙的脆弱性,則透過風的飄動,展現出來。這種質感,是非常微妙的。仿彿,讓觀者身處在一個實與虛的模糊地帶之中。而這種模糊,是隨著時間在擺動,而非一成不變、僵固的。
李燕華說,她的個性,是急的;但我在她的這件作品中,看到的卻是沉靜而耗時的創作。事實上,李燕華透過駐村,到各個國家去旅行與居住,在過程中,她感受空曠與釋放;回到作品,則反而是侷促與拘謹的。藝術家,追求心靈的空曠與自由,但終究,是要回歸與收束在一種內心的歸屬。李燕華不是在講道理,透過作品,她體會人的情感,與對家的依戀。我想,她的自由,正由外在,一步一步地回歸到內心......!
在一個藝術的展覽空間,我看到了台灣本土的年輕女藝術家李燕華的個展《起風的味道》。
《起風的味道》之中,作品的形式,是一件件在宣紙上的繪圖,繪圖帶有中國書法書寫的線條,主題則圍繞著身體、家與纏繞等等;然後,再用香點燒一個一個的小洞,用小洞填滿圖案。由於非常地費工,所以一張作品,約要點燒一個月。而整個展覽,則是由懸掛的多件這樣的作品,所構成。
這樣的作品,基本的理念,是要模糊與跨越平面與立體的界線。作者用香燒洞,破壞了紙的平面性質,而形成新的空間。宣紙本身是半透明,具有透光性;李燕華表示,她對這種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探索的質感,非常地著迷。她希望透過這種透光性,來展現層次感。
在展場吊掛宣紙作品的上方,則有燈光投射,將影子映在地面上;這是作品的第二個表現。宣紙本身,便是半透光;而宣紙上的一個個小洞,則是完全透光,形成了光點。在宣紙作品的下方,作者則用電風扇吹風。風,微微地吹,懸掛的宣紙,便跟著微微地飄動;而映在地上的光影,也如影隨形。
整件作品,隱喻了實與虛之間的互相界定。透過光,陽與陰,呈現出某種交織的互動;而紙的脆弱性,則透過風的飄動,展現出來。這種質感,是非常微妙的。仿彿,讓觀者身處在一個實與虛的模糊地帶之中。而這種模糊,是隨著時間在擺動,而非一成不變、僵固的。
李燕華說,她的個性,是急的;但我在她的這件作品中,看到的卻是沉靜而耗時的創作。事實上,李燕華透過駐村,到各個國家去旅行與居住,在過程中,她感受空曠與釋放;回到作品,則反而是侷促與拘謹的。藝術家,追求心靈的空曠與自由,但終究,是要回歸與收束在一種內心的歸屬。李燕華不是在講道理,透過作品,她體會人的情感,與對家的依戀。我想,她的自由,正由外在,一步一步地回歸到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