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神界的村里長:談台灣土地公小廟的美學

發表於 : 2015-01-19, 21:45
李若凡
李 若 凡




在村里、在田間、在荒野,路邊一間一間,不起眼的小廟,卻透露出了一種神與人之間,親近的美感。這就是神界的村里長--「土地公」的廟。

土地公,是神格最低的神祇,也是在神的位階中,最基層的神,就像是神界的村里長。土地公的信仰,源自於先民的土地自然崇拜。最原始的土地崇拜,是沒有形象的。後來,演變成用三塊石塊堆疊起來的石棚。到了更後來,土地崇拜,逐漸地人格化;相傳,土地公,是一位叫張福德的人的神格化,所以,土地公,也經常被稱為「福德神」。人格化之後的土地公,形象則是白髮、長鬚,穿著員外服裝。

每一個村里,都有土地公與土地公廟。土地公管司與守護著村里、田園與牲畜、街道與街道的店家、水圳與防波堤、山林的猛獸毒蛇。每一間廟宇,不論祀奉的主神為何,都會配祀土地公;在墓地的左前方,也都會有「后土」神位;此外,當廟會遶境或進香時,當地的土地公,也會在當地作為引路。

就像人間的村里長,我們習慣了讓他/她幫忙處理村里中大大小小的事,卻經常忽略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對他/她的依賴。這種像親人與朋友一般的神人關係,是極為親近的;當我們踏在土地上,就感受的到土地公的庇佑。

神,往往是高高在上,被祀奉在雄偉高大的廟宇之中。但土地公廟,卻經常是簡單、樸素與低矮。簡單的土地公廟,用三塊小小的石塊堆起來;講究一點的,則有個斜屋頂,裡面有座土地公神像,往往,連廟門都沒有。小小的土地公廟,就是那樣安靜而低調地佇立在路邊,是這麼地不起眼,讓你甚至要彎下身軀,才能祭拜它,但我們卻不能沒有它。

這是一種素樸的信仰,一種素樸的美學;沒有雄偉,沒有華麗,只有一種令人輕鬆的自在。這也是一種在地的信仰,一種在地的美學;土地公所守護的,就是你我成長的地方。或許,下一次,當你路過路邊的土地公小廟時,不要再忽略它,而是給他一個溫馨的微笑。是的,土地公,也正溫馨地微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