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好的1920s致敬:談伍迪艾倫的電影作品《午夜巴黎》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向美好的1920s致敬:談伍迪艾倫的電影作品《午夜巴黎》

文章李若凡 » 2015-09-03, 00:59

李 若 凡




在焦雄屏老師的引領之下,我觀看了伍迪艾倫(Woody Allen)導演的電影作品《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伍迪艾倫在這部充滿後現代氛圍的作品中,向美好的1920s巴黎致敬。

巴黎的1920s-1930s,是一個重返繁榮安逸的時代。巴黎人,從一次大戰的破壞中,重建與返回繁榮安逸。一次大戰,巨大的傷害,使人對於歷史的樂觀幻滅,享受當下,便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價值觀。在當時,由於汽車的發明與大量生產,汽車成為時尚的重要指標;而賽車,也成為流行的玩意兒。此外,音樂也是這個時代重要的時尚;起源於美國,流傳至巴黎的Jazz,在當時的社交圈,扮演了重要的流行角色。

而此時的巴黎,在文學藝術,則產生了失落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失落的一代,是相對於一次戰前美好時代(Belle Epoche)所產生的。在當時,很多(尤其美國)文人與藝術家,對於自己世代失去了戰前的美好想像,而感到失落。他/她們來到了巴黎,形成了一個藝文的圈子。這個圈子,包括了:文壇霸主Gertrude Stein;文學家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畫家畢卡索與達利;Jazz音樂家Cole Parker與Josephine Baker;電影導演布紐爾等。

《午夜巴黎》,便是透過時空穿梭的安排,讓男主角回到1920s-1930s的巴黎藝文圈,與當時的這些文人與藝術家,做精神上的交流。劇中,經典的文學名句與音樂樂段則不時穿插,那種充滿才氣的人文薈萃,確實是令人嚮往的。其中,男主角與海明威和達利的互動橋段,令人印象深刻;我想,海明威的陽剛與達利的天馬行空,在伍迪艾倫心中,應該是極具份量的。

伍迪艾倫的氣質與風格,是一種略帶有神經質的知識份子,有一些遺世獨立,但卻又無法擺脫都會的生活。在他離開了他摯愛的紐約之後,伍迪艾倫透過這部電影,在巴黎找到了另一個心靈安頓之所。1920s的巴黎,是波希米亞人的心靈故鄉,我想,對伍迪艾倫與觀眾們來說,也是如此吧......!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