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上半年網路讀書會:瞭解庶民文化前言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2003上半年網路讀書會:瞭解庶民文化前言

文章月童 » 2003-07-30, 11:40

前言

陳韻琳

要談這本書以前,我稍微補充一下這本書所探究的大眾文化,作者背後預設
的立場。

大眾文化研究,從什麼時候開始見諸社會學歷史呢?當然是資本主義發展、
商業發達,城市興起,消費當道以後,也就是二十世紀早期開始有大眾文化的討
論。當時的文化菁英,對這群新興起的消費群眾,有很多的隱憂,覺得他們在商
業消費底下製造出來的文化,對原有的文化品質,是一種污染。因此以Mass稱之
。他們渴望保存精英文化,認為菁英文化才有反省批判的能力。這派厚古薄今的
學者,以F.R.Leavis為代表人物。

而後出現新馬克斯法蘭克福學派,他們對媒體與國家機器共謀,協助資產階
級以消費收編大眾,導致大眾收編後成為單向度的人無力反抗,深表悲觀,相信
社會已成為結構性的文化機器,對大眾的反抗力量不具信心,相當宿命而悲觀。
法蘭克福學派包括馬庫賽、霍克海默、阿多諾等等,應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學者


第三種觀點,稱之為文化多元主義,意思是說,這群大眾自有巧妙的反抗能
力,此外,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社會,也容許\民主多元的,讓大眾參與進精緻文
化,譬如說,更多人可以享受到古典音樂....。這一派對大眾文化傾向樂觀面。

我們所讀的這本書John Fishe的觀點,是樂觀的大眾文化論,他視大眾文化
為鬥爭的場所,大眾總有辦法閃躲被收編,採不合作主義,大眾文化是有生命力
與創造力的,正因此消費宰制者,至今還是得努力於收編。而他所用的方法,是
觀察流行商品的「文本」(如牛仔褲何以故意弄破洞,還有,解讀廣告。)而另
一本《大眾文化的迷思》(Alan Swingewood),則持相反論調,認為所謂的大眾
反抗,終究還是透過商品與流行,因此還是得歸結回已被商品消費收編的結論。

大眾文化,一定跟幾個關鍵字有關——商品消費、廣告、媒體、流行文化。
資本主義發展早期,大眾文化會跟勞動、知識水平相關,現在則不盡然。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先要想兩個問題:

1.你認為現在的大眾文化,有沒有反抗消費物化的能力?請舉例說明。
2.當傳媒質變出網路傳媒,有沒有可能讓大眾文化有反抗不被收編的能力?
為什麼?有沒有例子可說明?

當我們一齊念這本書時,請注意:
看電視時不要忘記研究廣告
這本書的觀點,盡量轉為網路文化e世代的情境,然後再想一想。
通常寫完書摘,跟大家提兩個問題,正是消化、轉化的關鍵。


發信人: slipper.bbs@bbs.fhl.net (祝你幸福), 看板: training
標 題: Re: 讀《瞭解庶民文化》之前應當先有的概念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Wed Feb 5 23:25:39 2003)
轉信站: cefbbs!fhlnews!fhl-bbs

※ 引述《gospel.bbs@61.59.38.17 (俠女)》之銘言:
: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先要想兩個問題:
: 1.你認為現在的大眾文化,有沒有反抗消費物化的能力?請舉例說明。

我覺得這題目蠻複雜的,因為「物化」這個字眼好像可以是無遠弗屆的。

從字面上來看,商人藉由廣告媒體推銷其商品,運用對消費者的認識,
使用特定的宣傳策略,企圖掌控其消費心理、塑造特定的消費品味模式
,以達壟斷牟利的最終企圖。這是我所認為的基本「物化」意義。

消費者如何反抗?方式當然很多,選購自己想要的、變造商品、拒買....
但是我覺得有個問題是很難抵抗的,就是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下,
多元商品的推陳出新,配合傳媒,總是第一時間地佔據消費者/閱\聽人
的感官空間,使得他們所以能反抗或擁抱或拒絕參與的種種反應,
都淪為一種身處被動的思考與行動位置下的次級自由意志行動。
這是我認為的最可怕的「物化」危機。

彷彿一旦沒有了新廣告、新手機、新流行配件,
大家就沒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可聊了?


作者: gospel (俠女) 看板: training
標題: Re: 讀《瞭解庶民文化》之前應當先有的概念
時間: Thu Feb 6 11:04:10 2003

※ 引述《slipper.bbs@bbs.fhl.net (祝你幸福)》之銘言:

: 我覺得這題目蠻複雜的,因為「物化」這個字眼好像可以是無遠弗屆的。
: 從字面上來看,商人藉由廣告媒體推銷其商品,運用對消費者的認識,
: 使用特定的宣傳策略,企圖掌控其消費心理、塑造特定的消費品味模式
: ,以達壟斷牟利的最終企圖。這是我所認為的基本「物化」意義。

: 消費者如何反抗?方式當然很多,選購自己想要的、變造商品、拒買....
: 但是我覺得有個問題是很難抵抗的,就是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下,
: 多元商品的推陳出新,配合傳媒,總是第一時間地佔據消費者/閱\聽人
: 的感官空間,使得他們所以能反抗或擁抱或拒絕參與的種種反應,
: 都淪為一種身處被動的思考與行動位置下的次級自由意志行動。
: 這是我認為的最可怕的「物化」危機。
: 彷彿一旦沒有了新廣告、新手機、新流行配件,
: 大家就沒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可聊了?

你所定義的物化,正是新馬文化批判中的物化觀點,
這本書是沿用這樣的觀點。
也就是說,抗拒物化不是從此不消費,而是抗拒被流
行與廣告拉著走。或者說,參與這個流行,但是變造
它,讓它變成一種反諷,或者一種反流行,呈現出深
度。

我覺得有一個弔詭存在,就是會反抗的人,基本上不
被歸類為大眾文化的呈現者,當然很廢話的,剩下來
的「大眾文化」成員就不會反抗了。這就是為什麼對
大眾是否有能力反抗,會呈現正面反面兩種完全不一
樣的觀點了!

這種弔詭,其實是談大眾文化一直會碰到的問題。你
第二章書摘,已經問到這個問題了。可能我們得一直
問下去,直到最後才能作點小小結論。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