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想讀什麼書?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派粹兮雅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1963
註冊時間: 2003-08-03, 17:08
聯繫:

文章派粹兮雅 » 2005-12-28, 09:59

[quote="Jean-Pierre"]
[color=darkblue][b]Brokeback Mountain by Annie Proulx[/b][/color]
Proulx白描的技巧讓我想起張愛玲的小說 (不過這應該不是張愛玲會處理的題材 :badgrin: ) 看完有點想哭又哭不出來的悲哀 (電影倒底什麼時候才要上映啊~~~ :bad-words :bad-words)[/quote]
台灣1/20上映,你過年在台灣可以看得到喔!(你應該會回來過年吧?)

請問:那兩個男主角到底是同性戀還是友誼太深?如果是好朋友,為什麼不肯介紹自己的配偶給對方認識?
那個預告片處理得真是曖昧 :-k

[quote="Jean-Pierre"][color=blue][b]Ariane et Barbe-bleu by Dukas ([/b][/color]劇本)
Ariane解放了藍鬍子囚禁的六位妻子 但因為不知何去何從所以她們選擇繼續留在藍鬍子身邊 看完最大的感想是 他人以解放之名強加於身的自由只是形式上的 真正的自由是要個人由內心自發去追求的 [/quote]
嗯嗯,同意。
所以有個加拿大的研究,說受暴婦女並不一定想要離開那個傷害他的丈夫,社工的介入並不一定非得把她帶離開家不可,也許可以有另一個方向:持續給他支持的力量讓她能在那環境活下去。(那篇常出現的字眼:nourishing relationship/support)
這對社工專業是個挑戰,要任憑一個人可能會被打死或是一輩子都不能結案,對實務工作者是個負荷。

頭像
Jean-Pierre
終極無敵寫手
終極無敵寫手
文章: 1254
註冊時間: 2004-02-06, 04:19
來自: 巧克力的國度
聯繫:

文章Jean-Pierre » 2005-12-28, 17:23

[quote="派粹兮雅"] Brokeback Mountain by Annie Proulx
Proulx
台灣1/20上映,你過年在台灣可以看得到喔!(你應該會回來過年吧?)

請問:那兩個男主角到底是同性戀還是友誼太深?如果是好朋友,為什麼不肯介紹自己的配偶給對方認識?
那個預告片處理得真是曖昧 :-k [/quote]
會很曖昧嗎? 明明就很明顯兩位男主角彼此相愛 :evil5: :evil5:
還是台灣的預告片有修剪過? :-k :-k :-k

PS 這次過年我沒有回台灣 :crybaby2: :crybaby2:


[quote="派粹兮雅"] 所以有個加拿大的研究,說受暴婦女並不一定想要離開那個傷害他的丈夫,社工的介入並不一定非得把她帶離開家不可,也許可以有另一個方向:持續給他支持的力量讓她能在那環境活下去。(那篇常出現的字眼:nourishing relationship/support)
這對社工專業是個挑戰,要任憑一個人可能會被打死或是一輩子都不能結案,對實務工作者是個負荷。[/quote]
不過不把受暴婦女帶離開 那不是讓她繼續當沙包? :crazyeyes
可是要是真的離不開 那硬是[解放]也是沒用 :-k :dontknow:
這還真是個難題啊

頭像
宣宣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5601
註冊時間: 2003-07-21, 23:57
聯繫:

文章宣宣 » 2006-01-02, 22:42

去年買的三本隨身圖鑑

[img]http://ssh.idv.tw/photo/albums/userpics/10008/01.jpg[/img][img]http://ssh.idv.tw/photo/albums/userpics/10008/02.jpg[/img][img]http://ssh.idv.tw/photo/albums/userpics/10008/03.jpg[/img]

最早買的是台灣常見100種鳥類(照片式),某次到關渡去就在那邊買了,常見的鳥類都有,很方便的圖鑑書。但今年去了一趟墾丁,因為有好多還是查不到,還是不得不買了九百五十多元的台灣野鳥圖鑑(繪圖式),這也是要帶出門的。

照片式圖鑑的好處是直接就是照片,比較不會因為繪圖的關係而有誤差,但是因為同一種鳥類,可能會有公母、亞成鳥和成鳥,或不同型的區別,另外照片中可能有一些鳥類的特徵沒有完全出現,所以繪圖式的好處就是可以將這些特徵都畫出來。

因為跟著去生態外拍,所以買了另外兩本蛙類和蝴蝶的圖鑑。也都是口袋書,不會增加太重的重量,而且很好查閱,算是可以帶出門隨時查詢的好幫手。

有計畫再買別的圖鑑,但比較厚重的就是放在家裡,出門不會帶。
[color=indigo]這個上帝眼中永遠的小女孩在被守護中凝視世界,用她的眼睛凝視著小小但一切新鮮的世界。[/color]
[color=violet]~吉本芭娜娜[仙女座高台][/color] [url=http://hsuan.praiseu.com][color=cyan]宣傳品在此[/color][/url]

頭像
小地震
終極無敵寫手
終極無敵寫手
文章: 913
註冊時間: 2003-08-25, 10:01
聯繫:

文章小地震 » 2006-01-04, 05:43

 
  domestic violence算是我的專業吧,看到有人討論這個話題沒插一腳實在是覺得愧對自己受的訓練。不過最近忙著校稿、跑訪談實在是沒力氣特別寫什麼東西,所以就把我論文literature review裡的一小節貼出來好了。昨天早上剛好訪了一位一年前才逃脫施暴者的年輕媽媽。聽見她詳實、深刻的描述,真是叫我膽戰心驚,彷彿身歷其境。但看到她現在臉上散發出來的光彩,我想就算我這論文最後寫不出個屁出來,至少我從這些受訪的婦女的生命歷程發現一件事:人就算面對再大的逆境,還是有超越那不可承受之事的力量,關鍵在於在轉捩點之際,是否有事情可以激出他/她孤注一擲的決心。
 
------
 
[size=150][b][color=darkred]婦女停留在虐待關係中的原因:「受困」與「選擇」二種思考取向[/color][/b][/size]
  許多原因皆被用來解釋受暴婦女為什麼無法/不願離開虐待關係。對施暴者的經濟依賴是常被拿出來討論的一項因素,Carlson等人(2002)便指出,經濟無虞,在緩和虐待對婦女造成的壓力影響上特別重要。Strube和Barbour(1983; 1984)分別以婦女在家外有無工作和她們在被問及為何會留在施暴者身邊時作的回覆作為客觀、主觀測量,了解經濟上比較依賴配偶的婦女是否比較不可能脫離虐待關係。結果發現,工作和決定去留間有顯著相關,在參與研究的九十八位婦女裡,有六十一位決定離開虐待關係,而其中有四十一位當時有工作。如前面指出,暴力對婦女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層面的影響,可能會讓她們和平常的生活脫節,這除了表示她們的社交活動減少,也可能意味著她們的工作時間、效率會因為暴力的影響減少,如施暴者造成的傷害讓她們得請假就醫、休養,使收入減少(Holtzworth-Munroe, Smutzler, & Bates, 1997)。另外,Turner和Shapiro(1986)指出,因為早年社會化的影響,大部分婦女擅長的生活技能,可能比較傾向照顧上,而不是獨立生活那部分,暗示婚後為了家庭離開職場的婦女,若遭遇婚暴,可能會因為經濟上得依賴施暴者,無法自立更生,而不得不停留在虐待關係裡。郭玲妃、馬小萍(2002)也指出,目前社會對高齡就業者的歧視,限制了年紀較大的受暴婦女的職業選擇,即便她們能勉強找到工作,薪水也不高。在職場諸多限制下限縮的經濟自主能力,使許多受暴婦女打消了脫離虐待、獨立生活的念頭。
 
  和經濟依賴因素有關的,是資訊的缺乏與不足。如前所述,不論是受暴婦女為了克服婚姻問題採取的「自我疏離行為」,或是受限於施暴者的控制,會讓她們無法得到離開虐待關係需要的資訊和資源。從社會文化層面來看,強調傳統性別角色的父權觀念和視婚姻暴力為「家務事」的態度,會使婦女請求支持系統協助離開虐待關係時受阻,不是得不到需要的支持和鼓勵,就是被勸說留下來解決問題(Peled, 2000;Rose et al., 2000;陳圭如、徐慧英,2003),而延長了她們留滯於虐待關係的時間。
 
  受暴婦女症候群也被認為是原因之一。前面提到,受暴婦女嘗試處理暴力得到的回應,會反過來影響她們對問題的覺察和之後的選擇。暴力反覆出現,徒勞無功的嘗試,得到親友的協助的期望落空,施暴者的恫嚇、威脅,會削弱受暴婦女繼續求助的動機,使她們陷在虐待關係中,無法脫離(宋賢儀,1998);暴力造成的被動、麻木、低自尊也讓她們無法理性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對婚姻的承諾,或對施暴者仍有感情,是解釋受暴婦女為何不願意離開虐待關係的第四個原因。Loseke和Cahill認為(1984,轉引自Holtzworth-Munroe, Smutzler, & Sandin, 1997: 196-197):

   純粹把受暴婦女界定為留在會打她的配偶身邊的妻子,只用受害過程來
   描述他們之間的關係……專家把被害人的身份冠在受暴婦女身上的影響
   是,受暴婦女和其他人中間,在經驗上和行為上可能存在的相似性被忽
   略。
 
  Eisikovitz等人(2002)訪問的受暴婦女對自己婚姻生活的描述,和上面這段敘述有相互呼應之處。有些婦女表示,她們的日常生活大都是沒有暴力的,只是偶爾會有一件事,使平常的生活走樣,導致暴力發生。在這樣的認知下,雖然她們並不希望暴力發生,卻可以和這樣的現實共處。因此,如果暴力的威脅、傷害並不嚴重,未完全摧毀受暴婦女對施暴者的情感聯繫,她們便不會傾向以離開作為結束自己經歷的暴力的方法。前面曾經提到的Strube和Barbour(1983; 1984)在檢視經濟依賴和受暴婦女去留決定間的關係時,也以受訪婦女的陳述和她們與施暴者的關係的長短,作為她們對關係的承諾的主、客觀測量依據,發現對婚姻的承諾確實會影響受暴婦女去留的抉擇。
 
  與被害人對婚姻的承諾,或對施暴者仍有感情相關的一項因素,是希望給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維護子女和父親間的關係。隨著母親角色產生的責任感,使受暴婦女對子女的需要的重視勝過對自己的安全的考量。她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有義務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論父母親的婚姻品質如何;她們可能會擔心自己離開後,孩子會沒有人照顧,自己和孩子的聯繫可能會被切斷;當孩子也成為施暴者暴力的犧牲者,為了保護孩子,她們可能會選擇留下(郭玲妃、馬小萍,2002;簡春安,2002;秦紀樁,2002;宋月瑜,2004)。
 
  Belknap(1999)以Gilligan的女性道德發展三階段為理論基礎,討論受暴婦女決策過程中的道德衝突。她在分析和十八位曾經歷過婚姻暴力的婦女進行的訪談後,發現離開虐待關係對受訪者與其他人的關係、聯繫造成的威脅,會讓她們在決定是否要離開施暴者時,面臨極大衝突。她們為了自己的安全,或是子女的安全思考是否要離開時,同時也得衡量行動對施暴者、對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對施暴者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對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產生的影響。Belknap(1999)強調,維繫關係的能力對女性的自我感的重要性,可能會使婦女在面臨婚暴威脅時,做出其他人眼裡看來極不合理的決定,而這表示她們可能會選擇留下。但和一般的見解有異,大部分參與Belknap(1999)研究的婦女是擔心離開虐待關係會讓她們失去其他關係和家人,而未將對施暴者的感情列為心理衝突的來源。
 
  然而,Woods(1999)比較受暴婦女和非受暴婦女對維持親密關係的信念,發現自尊較低的婦女有用外在標準判斷自己的傾向,而這些外在標準包括社會規範和反映性別特定性(gender-specific)的社會化;這些婦女在親密關係中也比較可能表現出程度較高的自我犧牲和沈默。Woods(1999)指出,婚姻暴力會使婦女的自尊降低,當她們經歷的暴力越嚴重,就更容易用外在標準檢視自己,選擇沈默,更傾向自我犧牲,意味著受暴婦女更容易接受施暴者和其他親人的解釋,認為自己應以孩子、先生為重,忽略自己的遭遇,相信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武自珍,1998)。這似乎又表示受暴婦女對婚姻的承諾、對孩子幸福的重視其實是社會期待的結果,並由暴力獲得強化,和Loseke、Cahill(1984)、Eisikovits(2002)等人解釋有相左之處。
 
  Peled、Eisikovits(2000)等人分析了各種解釋受暴婦女無法/不願離開虐待關係的討論,認為以上列出的幾項因素可歸結成二大思考取向。第一種取向認為受暴婦女之所以留下,是因為「受困」(entrapment),經濟依賴、資訊有限、受暴婦女症候群皆屬於此一取向。婦女若能理性判斷,或實現個人意志,必然會選擇離開。第二種取向認為受暴婦女之所以不離開,是因為自己的「選擇」(choice)。她們留在虐待關係裡,並非因為受困,而是在多方考量去留的利弊得失後,做出的理性抉擇,受暴婦女的婚姻信念,對施暴者的情感,或她們對孩子的幸福的考量,都屬於此一取向。
 
  然而,不論是哪一種思考取向,受暴婦女面臨的現實,是她們得在施暴者可預期/不可預期的暴力威脅下,努力維持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平衡、穩定,這會耗去她們許多精力。當暴力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婦女會更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有些婦女會在施暴者使用暴力時,予以反擊(Wuest & Merritt-Gray, 1999),但這可能會使施暴者更憤怒,擴大暴力的傷害;有些婦女能像Eisikovitz(2002)的受訪者一樣,覺察到使施暴者使用暴力的觸發因素,如喝醉酒,在施暴者將失去控制前,嘗試控制情勢的惡化,或準備躲避;但有些婦女在暴力發生時,仍然像第一次經歷暴力時一樣驚恐、徬徨。這種「虛偽的平衡」會維持下去,直到一些Patzel稱為「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事件發生,使受暴婦女矛盾的思考趨於一致,下定決心,準備脫離虐待關係。
 
 
[quote="Jean-Pierre"][quote="派粹兮雅"]
[quote="派粹兮雅"] 所以有個加拿大的研究,說受暴婦女並不一定想要離開那個傷害他的丈夫,社工的介入並不一定非得把她帶離開家不可,也許可以有另一個方向:持續給他支持的力量讓她能在那環境活下去。(那篇常出現的字眼:nourishing relationship/support)
這對社工專業是個挑戰,要任憑一個人可能會被打死或是一輩子都不能結案,對實務工作者是個負荷。[/quote]
不過不把受暴婦女帶離開 那不是讓她繼續當沙包? :crazyeyes
可是要是真的離不開 那硬是[解放]也是沒用 :-k :dontknow:
這還真是個難題啊[/quote][/quote]
生命的刀子刻下,不完美,卻也沒有敗筆 ,你我都是帶著殘缺的美麗靈魂。


                      

頭像
Hapiru
終極寫手
終極寫手
文章: 474
註冊時間: 2004-04-02, 03:35

文章Hapiru » 2006-01-04, 14:28

[quote="宣宣"]去年買的三本隨身圖鑑

[img]http://ssh.idv.tw/photo/albums/userpics/10008/01.jpg[/img][img]http://ssh.idv.tw/photo/albums/userpics/10008/02.jpg[/img][img]http://ssh.idv.tw/photo/albums/userpics/10008/03.jpg[/img]
[/quote]

宣,這種蝴蝶叫什麼名字啊,3Q :icon_salu :icon_salu

[img]http://he.cycu.edu.tw/lifemember/hapiru/butterfly2.jpg[/img]
我在網路的窩:[url=http://shyu.fhl.net/]http://shyu.fhl.net/[/url]

頭像
宣宣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5601
註冊時間: 2003-07-21, 23:57
聯繫:

文章宣宣 » 2006-01-04, 14:31

端紅蝶,這個還蠻好認的,應該不會錯
http://freebsd.tspes.tpc.edu.tw/~afu/930_08.htm
[color=indigo]這個上帝眼中永遠的小女孩在被守護中凝視世界,用她的眼睛凝視著小小但一切新鮮的世界。[/color]

[color=violet]~吉本芭娜娜[仙女座高台][/color] [url=http://hsuan.praiseu.com][color=cyan]宣傳品在此[/color][/url]

頭像
Hapiru
終極寫手
終極寫手
文章: 474
註冊時間: 2004-04-02, 03:35

文章Hapiru » 2006-01-04, 15:09

[quote="宣宣"]端紅蝶,這個還蠻好認的,應該不會錯
http://freebsd.tspes.tpc.edu.tw/~afu/930_08.htm[/quote]

:notworthy :notworthy
大自然白痴, city slicker Hapiru敬上 :oops: :oops:
我在網路的窩:[url=http://shyu.fhl.net/]http://shyu.fhl.net/[/url]

頭像
雨漣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5351
註冊時間: 2003-07-17, 23:29
聯繫:

書市小道消息

文章雨漣 » 2006-01-05, 16:03

來自第十四屆台北國際書展:
http://www.tibe.org.tw/2006/index.php?l ... new_no=136


2006 Best From Taiwan 版權推介活動獲選名單
2006-01-04

經過一個月的評選過程,「Best From Taiwan 版權推介活動」的獲選名單終於出爐。
本屆符合報名資格的參選件數:包括文學類22件,非文學類79件,童書類33件,繪本圖文書類57件,漫畫類17件,總計208件作品。
經三組評選委員評審後,獲選的作品總計39件,文學類6件,非文學類8件,童書類5件,繪本圖文書類10件,漫畫類10件。
三組評選委員名單及獲選作品書單如下:

--------------------------------------------------------

[b][u]文學/非文學類[/u][/b]

召集人:南方朔先生(文化評論家)
評選委員:邱秀芷女士(作家)
     陳雨航先生(資深出版人)
     王道還先生(中研院史語所助理研究員)
     孫中興先生(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入選名單

《文學類》

[b]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b] 
李展平 2005.08.08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b]西洋文學術語手冊[/b]
張錯 2005.10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b]另類蕭勤[/b]
謝佩霓 2005.10.20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b]芝麻米粒說[/b]
黃寶蓮 2005.10.00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b]不說話,只作伴[/b]
張曼娟 2005.08 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b]關山奪路──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b]
王鼎鈞 2005.02.10 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非文學類》

[color=red][b]世紀三國──孔明之三分天下、世紀三國──曹操之勝者霸出 
羅吉甫、郝廣才 2005.09.05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b][/color]

陶色釉惑
文/郭藝、攝影/董敏 2005.04.00 上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正港台灣味[/b]
文/楊惠、攝影/黃進善 2005.09.00 上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福爾摩沙‧愛情書[/b]
陳昭如 2005.07 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b]蛇類大驚奇──55個驚奇主題&55種台灣蛇類圖鑑[/b]
杜銘章 2004.11.01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李淳陽昆蟲記─昆蟲心智解碼實錄[/b]
李淳陽 2005.03.31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蝸牛不思議──21個驚奇主題&100種台灣蝸牛圖鑑[/b] 
謝伯娟 2004.11.01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半世紀舊書回味: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b]
李志銘 2005.04.01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

[u][b]童書/繪本圖文類[/b][/u]
召集人:小野先生(媒體文化工作者)
評選委員:王建梅女士(資深版權人)
     柯倩華女士(童書評論家)

※入選名單

《童書類》

[b]我有媽媽要出嫁[/b]
王文華 2005.02 小兵出版社

[b]我的貝多芬[/b]
文/林滿秋、繪者/陳盈帆 2005.06.01 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b]黃春明──銀鬚上的春天[/b]
文/黃春明、圖/梁正居 2005.07.01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鹹奶油蛋糕[/b]
伍湘芝 2005.09 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民生報事業處

[b]高個子與矮個子[/b]
楊茂秀、白珍譯 2005.10.01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繪本圖文書》

[b]沒毛雞[/b]
陳致元 2005.09 和英出版社

[b]腳踏車輪子[/b]
陳志賢 2004.12 和英出版社

[b]明天就出發[/b]
林小杯 2005.06 信誼基金出版社

[b]陪媽媽回外婆家[/b]
文/路寒袖、圖/邱鍚勳 2005.08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小石頭大流浪[/b]
圖‧文/劉克襄 2005.07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鞦韆、鞦韆飛起來[/b]
文/吳念真、圖/何雲姿 2005.01.10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olor=red][b]我的32個臉孔
蔡銀娟 2005.07 美麗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b][/color]

小蝴蝶小披風
幾米 2005.01.14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b]最幸福的禮物[/b]
文/喻麗清、唐密、圖/林柏廷 2005.06.01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b]洪通繪畫無師自通[/b]
鄭明進 2005.10.01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u][b]漫畫類[/b][/u]

召集人:洪德麟先生(淡江大學教授)
評選委員:納蘭真女士(漫畫評論家)
     陳一平先生(交通大學漫畫研究中心主任)
     黃瀛洲先生(傻呼嚕同盟召集人)
     朱學恆先生(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入選名單

[b]Mr.WIN-贏的故事(映漫畫書+DVD動畫)[/b]
溫世仁 2005.06.01 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b]阿咪子故事繪──短篇故事集[/b]
敖幼祥 2005.08.22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b]阿咪子故事繪──童話小品集[/b]
敖幼祥 2005.08.22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b]奧林霹客[/b]
敖幼祥 2005.01.24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b]關於上班這件事[/b]
朱德庸 2005.02.14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b]童話短路2部曲[/b]
蕭言中 2004.12.06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龍翔西海[/b]
黃耀傑 2005.08.10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b]幽夢影[/b]
曉君 2004.12.25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b]飛躍地平線 Fly Away[/b]
米奧 2005.09.10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b]紅孩兒‧決戰火燄山電影漫畫書[/b]
宏廣股有限公司 2005.08 青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color=blue][b]恭喜銀娟和果子離[/b][/color] :PA: :PA: :PA:
[color=blue]我們的勇敢應該是寧靜的[/color]

派粹兮雅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1963
註冊時間: 2003-08-03, 17:08
聯繫:

文章派粹兮雅 » 2006-01-11, 03:25

[quote="小地震"] 
  domestic violence算是我的專業吧,看到有人討論這個話題沒插一腳實在是覺得愧對自己受的訓練。不過最近忙著校稿、跑訪談實在是沒力氣特別寫什麼東西,所以就把我論文literature review裡的一小節貼出來好了。昨天早上剛好訪了一位一年前才逃脫施暴者的年輕媽媽。聽見她詳實、深刻的描述,真是叫我膽戰心驚,彷彿身歷其境。但看到她現在臉上散發出來的光彩,我想就算我這論文最後寫不出個屁出來,至少我從這些受訪的婦女的生命歷程發現一件事:人就算面對再大的逆境,還是有超越那不可承受之事的力量,關鍵在於在轉捩點之際,是否有事情可以激出他/她孤注一擲的決心。
 
------
 
[size=150][b][color=darkred]婦女停留在虐待關係中的原因:「受困」與「選擇」二種思考取向[/color][/b][/size]
  許多原因皆被用來解釋受暴婦女為什麼無法/不願離開虐待關係。對施暴者的經濟依賴是常被拿出來討論的一項因素,Carlson等人(2002)便指出,經濟無虞,在緩和虐待對婦女造成的壓力影響上特別重要。Strube和Barbour(1983; 1984)分別以婦女在家外有無工作和她們在被問及為何會留在施暴者身邊時作的回覆作為客觀、主觀測量,了解經濟上比較依賴配偶的婦女是否比較不可能脫離虐待關係。結果發現,工作和決定去留間有顯著相關,在參與研究的九十八位婦女裡,有六十一位決定離開虐待關係,而其中有四十一位當時有工作。如前面指出,暴力對婦女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層面的影響,可能會讓她們和平常的生活脫節,這除了表示她們的社交活動減少,也可能意味著她們的工作時間、效率會因為暴力的影響減少,如施暴者造成的傷害讓她們得請假就醫、休養,使收入減少(Holtzworth-Munroe, Smutzler, & Bates, 1997)。另外,Turner和Shapiro(1986)指出,因為早年社會化的影響,大部分婦女擅長的生活技能,可能比較傾向照顧上,而不是獨立生活那部分,暗示婚後為了家庭離開職場的婦女,若遭遇婚暴,可能會因為經濟上得依賴施暴者,無法自立更生,而不得不停留在虐待關係裡。郭玲妃、馬小萍(2002)也指出,目前社會對高齡就業者的歧視,限制了年紀較大的受暴婦女的職業選擇,即便她們能勉強找到工作,薪水也不高。在職場諸多限制下限縮的經濟自主能力,使許多受暴婦女打消了脫離虐待、獨立生活的念頭。
 
  和經濟依賴因素有關的,是資訊的缺乏與不足。如前所述,不論是受暴婦女為了克服婚姻問題採取的「自我疏離行為」,或是受限於施暴者的控制,會讓她們無法得到離開虐待關係需要的資訊和資源。從社會文化層面來看,強調傳統性別角色的父權觀念和視婚姻暴力為「家務事」的態度,會使婦女請求支持系統協助離開虐待關係時受阻,不是得不到需要的支持和鼓勵,就是被勸說留下來解決問題(Peled, 2000;Rose et al., 2000;陳圭如、徐慧英,2003),而延長了她們留滯於虐待關係的時間。
 
  受暴婦女症候群也被認為是原因之一。前面提到,受暴婦女嘗試處理暴力得到的回應,會反過來影響她們對問題的覺察和之後的選擇。暴力反覆出現,徒勞無功的嘗試,得到親友的協助的期望落空,施暴者的恫嚇、威脅,會削弱受暴婦女繼續求助的動機,使她們陷在虐待關係中,無法脫離(宋賢儀,1998);暴力造成的被動、麻木、低自尊也讓她們無法理性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對婚姻的承諾,或對施暴者仍有感情,是解釋受暴婦女為何不願意離開虐待關係的第四個原因。Loseke和Cahill認為(1984,轉引自Holtzworth-Munroe, Smutzler, & Sandin, 1997: 196-197):

   純粹把受暴婦女界定為留在會打她的配偶身邊的妻子,只用受害過程來
   描述他們之間的關係……專家把被害人的身份冠在受暴婦女身上的影響
   是,受暴婦女和其他人中間,在經驗上和行為上可能存在的相似性被忽
   略。
 
  Eisikovitz等人(2002)訪問的受暴婦女對自己婚姻生活的描述,和上面這段敘述有相互呼應之處。有些婦女表示,她們的日常生活大都是沒有暴力的,只是偶爾會有一件事,使平常的生活走樣,導致暴力發生。在這樣的認知下,雖然她們並不希望暴力發生,卻可以和這樣的現實共處。因此,如果暴力的威脅、傷害並不嚴重,未完全摧毀受暴婦女對施暴者的情感聯繫,她們便不會傾向以離開作為結束自己經歷的暴力的方法。前面曾經提到的Strube和Barbour(1983; 1984)在檢視經濟依賴和受暴婦女去留決定間的關係時,也以受訪婦女的陳述和她們與施暴者的關係的長短,作為她們對關係的承諾的主、客觀測量依據,發現對婚姻的承諾確實會影響受暴婦女去留的抉擇。
 
  與被害人對婚姻的承諾,或對施暴者仍有感情相關的一項因素,是希望給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維護子女和父親間的關係。隨著母親角色產生的責任感,使受暴婦女對子女的需要的重視勝過對自己的安全的考量。她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有義務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論父母親的婚姻品質如何;她們可能會擔心自己離開後,孩子會沒有人照顧,自己和孩子的聯繫可能會被切斷;當孩子也成為施暴者暴力的犧牲者,為了保護孩子,她們可能會選擇留下(郭玲妃、馬小萍,2002;簡春安,2002;秦紀樁,2002;宋月瑜,2004)。
 
  Belknap(1999)以Gilligan的女性道德發展三階段為理論基礎,討論受暴婦女決策過程中的道德衝突。她在分析和十八位曾經歷過婚姻暴力的婦女進行的訪談後,發現離開虐待關係對受訪者與其他人的關係、聯繫造成的威脅,會讓她們在決定是否要離開施暴者時,面臨極大衝突。她們為了自己的安全,或是子女的安全思考是否要離開時,同時也得衡量行動對施暴者、對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對施暴者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對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產生的影響。Belknap(1999)強調,維繫關係的能力對女性的自我感的重要性,可能會使婦女在面臨婚暴威脅時,做出其他人眼裡看來極不合理的決定,而這表示她們可能會選擇留下。但和一般的見解有異,大部分參與Belknap(1999)研究的婦女是擔心離開虐待關係會讓她們失去其他關係和家人,而未將對施暴者的感情列為心理衝突的來源。
 
  然而,Woods(1999)比較受暴婦女和非受暴婦女對維持親密關係的信念,發現自尊較低的婦女有用外在標準判斷自己的傾向,而這些外在標準包括社會規範和反映性別特定性(gender-specific)的社會化;這些婦女在親密關係中也比較可能表現出程度較高的自我犧牲和沈默。Woods(1999)指出,婚姻暴力會使婦女的自尊降低,當她們經歷的暴力越嚴重,就更容易用外在標準檢視自己,選擇沈默,更傾向自我犧牲,意味著受暴婦女更容易接受施暴者和其他親人的解釋,認為自己應以孩子、先生為重,忽略自己的遭遇,相信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武自珍,1998)。這似乎又表示受暴婦女對婚姻的承諾、對孩子幸福的重視其實是社會期待的結果,並由暴力獲得強化,和Loseke、Cahill(1984)、Eisikovits(2002)等人解釋有相左之處。
 
  Peled、Eisikovits(2000)等人分析了各種解釋受暴婦女無法/不願離開虐待關係的討論,認為以上列出的幾項因素可歸結成二大思考取向。第一種取向認為受暴婦女之所以留下,是因為「受困」(entrapment),經濟依賴、資訊有限、受暴婦女症候群皆屬於此一取向。婦女若能理性判斷,或實現個人意志,必然會選擇離開。第二種取向認為受暴婦女之所以不離開,是因為自己的「選擇」(choice)。她們留在虐待關係裡,並非因為受困,而是在多方考量去留的利弊得失後,做出的理性抉擇,受暴婦女的婚姻信念,對施暴者的情感,或她們對孩子的幸福的考量,都屬於此一取向。
 
  然而,不論是哪一種思考取向,受暴婦女面臨的現實,是她們得在施暴者可預期/不可預期的暴力威脅下,努力維持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平衡、穩定,這會耗去她們許多精力。當暴力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婦女會更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有些婦女會在施暴者使用暴力時,予以反擊(Wuest & Merritt-Gray, 1999),但這可能會使施暴者更憤怒,擴大暴力的傷害;有些婦女能像Eisikovitz(2002)的受訪者一樣,覺察到使施暴者使用暴力的觸發因素,如喝醉酒,在施暴者將失去控制前,嘗試控制情勢的惡化,或準備躲避;但有些婦女在暴力發生時,仍然像第一次經歷暴力時一樣驚恐、徬徨。這種「虛偽的平衡」會維持下去,直到一些Patzel稱為「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事件發生,使受暴婦女矛盾的思考趨於一致,下定決心,準備脫離虐待關係。[/quote]
謝謝小地震,我受益良多 :notworthy

上週讀這篇時,邊讀邊想到從小我的環境(忘記哪裡來的八卦、師長的教誨)不斷告訴我:女性必須要經濟獨立,才有可能與男性平權。如今讀到這篇,我更加確定:平不平權也許不完全與經濟獨不獨立有極高度相關,但至少在不幸有個暴力傾向的配偶時,經濟獨立可以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空間。

期待你的論文喔!

派粹兮雅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1963
註冊時間: 2003-08-03, 17:08
聯繫:

文章派粹兮雅 » 2006-01-20, 13:02

[quote="Jean-Pierre"][quote="派粹兮雅"] Brokeback Mountain
請問:那兩個男主角到底是同性戀還是友誼太深?如果是好朋友,為什麼不肯介紹自己的配偶給對方認識?
那個預告片處理得真是曖昧 :-k [/quote]
會很曖昧嗎? 明明就很明顯兩位男主角彼此相愛 :evil5: :evil5:
還是台灣的預告片有修剪過? :-k :-k :-k [/quote]
我上週終於有機會看到電視機,並且看到斷背山的廣告,廣告比官方網站上的預告片火辣。

今天再次看那個預告片, :-k ,我上次太希望他們兩個是肝膽相照的好朋友而不是戀人,像油炸綠蕃茄裡面的主角一樣,所以一直忽略線索 :oops:

派粹兮雅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1963
註冊時間: 2003-08-03, 17:08
聯繫:

Re: 我今年讀了什麼書

文章派粹兮雅 » 2006-01-23, 15:38

[quote="Hapiru"]The moment of truth!
年底已到,要對年初開的閱讀清單作個總結了。 :shocked!: :shocked!:
各位也來回顧一下今年的閱讀計劃吧 :director: :director:[/quote]

原本以為自己應該讀不到十本,沒想到列一列竟然有耶 :d ,不過如果嚴格定在藝文類的書籍,我是讀不到十本 :P

我的成果在本討論串的[url=http://life.fhl.net/phpBB21/viewtopic.php?t=4849&start=0]第一頁[/url],我把我的紀錄集中在一個post,不然太亂,連我自己也會搞混 :oops: 。這邊只記書名:

預定要讀的書:《給討厭數學的人》 by 小室直樹
沒讀完,前面很精采,可是後面一直在說資本主義的好,讀到最後一章,我沒法繼續下去了,於是把這本捐出去。

有讀完的書: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by Viktor E. Frankl 趙可式、沈錦惠合譯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 by Sean Hepburn Ferrer
《愛呆西非連加恩》by 連家恩 圓神出版
《愛呆我家連家恩》 by 連加恩、連上恩 圓神出版
《哈利波特( 6 ):混血王子的背叛》by J.K. Rowling 皇冠出版
《失物招領處》by Siegfried Lenz 遠流出版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by C. S. 路易斯, 大田出版, 2005
《提著菜籃上米蘭》 by 鄭華娟
《四季花杯盤》 by 鄭華娟 圓神出版
《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 by 謝忠道 果實出版
《砂糖的世界史》by 川北 稔 玉山社出版
《吃─漫遊飲食行為、文化與歷史的金三角地帶》(Tasting Food, Tasting Freedom: Excursions into Eating, Culture, and the Past) by Sidney W. Mintz
《巧克力─從土法煉製的馬亞冷飲幻化成甜蜜的愛情信物》(The True History of Chocolate) by Sophie D. Coe & Michael D. Coe
《邂逅英國的紅茶》 by 仁田大八 布波出版
《葡萄酒賞析》by 鄭建瑋 揚智出版
《法國女人不會胖》by Mireille Guiliano 大塊文化出版
《我在伊朗長大1:面紗》 by Marjane Satrapi
《我在伊朗長大2:安息日》 by Marjane Satrapi
《我在伊朗長大3:捉迷藏》 by Marjane Satrapi
《我在伊朗長大4:回家》 by Marjane Satrapi
《Nana》 by 矢澤 愛 尖端出版
《一個人住 第五年》 by 高木直子
《我的32個臉孔》by 蔡銀娟 美麗殿文化出版
《化妝品的真相─清潔保養用品須知》 by 張麗卿 聯經出版

頭像
小地震
終極無敵寫手
終極無敵寫手
文章: 913
註冊時間: 2003-08-25, 10:01
聯繫:

文章小地震 » 2006-01-23, 23:41

[quote="派粹兮雅"]謝謝小地震,我受益良多 :notworthy

上週讀這篇時,邊讀邊想到從小我的環境(忘記哪裡來的八卦、師長的教誨)不斷告訴我:女性必須要經濟獨立,才有可能與男性平權。如今讀到這篇,我更加確定:平不平權也許不完全與經濟獨不獨立有極高度相關,但至少在不幸有個暴力傾向的配偶時,經濟獨立可以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空間。

期待你的論文喔![/quote]
 
ㄟ,請不要期待。告訴妳一件有趣的事,我訪問的八位婦女在結婚後幾乎都一直有在工作。也就是說,她們之所以不離開,和經濟因素幾乎沒什麼關係。這能給妳什麼特別的思考嗎?
 
 
 
 
生命的刀子刻下,不完美,卻也沒有敗筆 ,你我都是帶著殘缺的美麗靈魂。





                      

派粹兮雅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1963
註冊時間: 2003-08-03, 17:08
聯繫:

文章派粹兮雅 » 2006-01-25, 18:31

[quote="小地震"][quote="派粹兮雅"]謝謝小地震,我受益良多 :notworthy

上週讀這篇時,邊讀邊想到從小我的環境(忘記哪裡來的八卦、師長的教誨)不斷告訴我:女性必須要經濟獨立,才有可能與男性平權。如今讀到這篇,我更加確定:平不平權也許不完全與經濟獨不獨立有極高度相關,但至少在不幸有個暴力傾向的配偶時,經濟獨立可以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空間。

期待你的論文喔![/quote]
ㄟ,請不要期待。告訴妳一件有趣的事,我訪問的八位婦女在結婚後幾乎都一直有在工作。也就是說,她們之所以不離開,和經濟因素幾乎沒什麼關係。這能給妳什麼特別的思考嗎?[/quote]
:-k :-k :-k

婚姻中,女性經濟獨不獨立跟會不會受虐、受虐後會不會離開婚姻,沒有顯著相關。

我這邊也有一些婦女是面臨婚暴或曾經遭受婚暴的(我沒做直接服務喔),這些婦女之中,逃離婚姻、申請保護令的並不一定是原本就有工作收入的,不過原本有工作收入的,大多是打零工,收入不多。所以看起來經濟獨力並不是會不會離開暴力婚姻的高度相關因素。

昨晚我在想,你的八個真實故事,和我的沒數多少個真實故事(至少四、五個以上),取樣數太少,恐怕跟母群體相差太多,尤其我這邊的是明顯有經濟危機或經濟弱勢者,無法推估母群體。想到這邊就覺得一切退回原點(可見我對質化研究完全不熟 :oops: ),但是有覺得心有不甘,好歹有八位婦女願意將自己的遭遇拿出來供人研究,一定會有進展的!

哪些才是真正跟女人願意承受婚暴或決定離開受暴環境的原因呢?再想下去就是小派個人隨想、不負責任觀點了 :P

[b]小孩[/b]
一個高中同學,他家沒有一扇門是完整無缺的,每一扇都有他爸爸施展暴力(對他媽媽)的痕跡,她們家每個小孩都籲請他媽媽離婚,他媽媽每次都說為了小孩,他不能離婚。後來他媽媽操勞過度,早早離開人世了。
據說「骨肉分離」是非常動苦的遭遇(我現在沒有小孩,所以不知道 :P ),如果婦女不能獲得子女的監護權,或覺得無法獨立養育子女,是否減低她們離開婚姻--縱使是暴力環境--的意願?

[b]害怕經歷或承認關係破碎[/b]
女性從小就被教育要注重關係,與別人交往要彼此互相、犧牲、求全,如果經營中的關係破碎了,是一種失敗。婦女還不想面對這種失敗,就繼續委屈在暴力婚姻中。

[b]另類發威[/b]
如果男性展現其雄力的方式就是施暴,「揍人」或類似的暴力活動,其中所施展的威力是顯而易見的。是否某些女性在她們的配偶對她們發威─打她們時,她們也同時在發威─展現耐力與韌性?離開了這環境,就失去她們發威的場所,所以還是留下來吧。

值班者在趕人了,回家後若有力氣就繼續寫 :P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