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高更講座議題討論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1/22高更講座議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1-01-21, 16:56

你從高更的藝術作品中,能否看出高更筆下的女性跟高更之間的關係?你覺得高更有沒有經驗過真正的婚姻恩愛?

你覺得高更有沒有歧視女性?

高更讚嘆未開發地域的同時,他本身有沒有成為殖民沙文主義的嫌疑?你覺得他有消費原始地域嗎?

高更的尋找伊甸園,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此時此地,有沒有類似的故事?

弗蘿拉/社會正義、梵谷/以情感涉入悲憫苦難、高更/尋找伊甸園三種信仰實踐模式,你最欣賞哪一種?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MOLI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9-07-20, 21:51
來自: 中原大學

文章MOLI » 2011-01-22, 22:38

因為我明天要很早起,所以先貼,還有一小部份晚一點貼~

你覺得高更有沒有歧視女性?
當然有。我的想法和月童在講座中差不多,高更用他自己的看法來看待其他的女人(像月童說的沒有聲音的女人),甚至希望那些女人是照著他的想法的。他並沒有把她們當成是一個人看,而比較像是他的財產和附屬品。

高更讚嘆未開發地域的同時,他本身有沒有成為殖民沙文主義的嫌疑?你覺得他有消費原始地域嗎?
我的感覺都是肯定的,因為他講到了其中一個女人可以給他想要的,而他只付了極度便宜的價錢。離開時,還帶走了原本在那裡的女人,而且也因為他的進入,那也不再是未開發的地域了。

弗蘿拉/社會正義、梵谷/以情感涉入悲憫苦難、高更/尋找伊甸園三種信仰實踐模式,你最欣賞哪一種?
弗蘿拉/社會正義和梵谷/以情感涉入悲憫苦難,我都滿喜歡的。

在講座最後交流的時間時,一位先生提到如果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高更,高更根本是沒有盡好自己的責任,生活過不下去了就逃離,然後也未對自己的家庭盡到責任。我覺得說得一點也沒錯,可是又覺得如果不是這樣,高更不去尋找伊甸園的話,也不會成為後來讓大家討論的高更吧,現實情況中,人就是這麼的有限,無法完美。

月童提到許多男性的藝術家都承認性對於創作是有正向的幫助的,那女人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呢?其實我是認同的,有何不可?可是…對女性來說會希望這樣嗎?去除掉社會對女人貞潔和三從四德的束縛(假設這些東西都是沒有影響力的),女人會喜歡這樣的性嗎?我個人覺得不會,從前也有男性的朋友問過我,如果自己欣賞的男性對自己提出只有性,不交往的要求,我會不會答應?雖然他的假設已經是自己欣賞的男性了,可是我的答案還是否定的,因為覺得這樣很噁。可是這也只是想像的答案,實際發生的話會怎麼想也不知道。

高更逃離巴黎,其實是在經濟霸權之下的犧牲品/受害者,而當他到了未開發的地域,他又以加害者的恣態,以殖民沙文主義的霸權去壓迫原始地域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被壓迫者和壓迫者好像也沒什麼差別。

弗羅拉和高更,都有提到一些關於性的部份,於是我就在想,如果既得利益者了解到自己所拿到的好處,也了解這樣的不公平,再站出來促成一些外在的因素(也許是制度、法令)來使得不公平的局面變得更公平,有沒有可能?像是女性支持女性主義,不會是多奇怪的事,但是男性站出來支持女性主義就很值得推崇了(如果他是真心的支持,而不是為了其他的利益)。GOES說不可能,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到底可能不可能,我也不知道,可是滿期待這種事的。

頭像
goes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1805
註冊時間: 2003-12-27, 13:54
來自: 爆米花星球

文章goes » 2011-01-22, 23:18

我不是說不可能啦.....我意思是說「基於人性,可能性應該不大哈哈哈」..... :crazymad: :crazymad: :crazymad: 不然問一下psycho要不要此論述的實驗品好了 :crazymad: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文章月童 » 2011-01-27, 17:33

按芙羅拉觀點,婚姻制度是對女性不利的,

但以藝術家來說,
如果藝術家終究是不可能守住一生之愛,
如畢卡索如高更,要透過性來得到藝術創作的靈感,
這使他倆一直不停的始亂終棄,

以此來說,面對始亂終棄的男人劣根性,
婚姻制度對女性未嘗不是一個保障。
當然,是要在男女平權的社會制度底下。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MOLI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9-07-20, 21:51
來自: 中原大學

文章MOLI » 2011-01-28, 14:22

[quote="goes"]我不是說不可能啦.....我意思是說「基於人性,可能性應該不大哈哈哈」..... :crazymad: :crazymad: :crazymad: 不然問一下psycho要不要此論述的實驗品好了 :crazymad:[/quote]

哈哈哈,是我誤會了~~~
PSYCHO要怎麼當實驗品呀?

頭像
MOLI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9-07-20, 21:51
來自: 中原大學

文章MOLI » 2011-01-28, 14:26

[quote="月童"]按芙羅拉觀點,婚姻制度是對女性不利的,

但以藝術家來說,
如果藝術家終究是不可能守住一生之愛,
如畢卡索如高更,要透過性來得到藝術創作的靈感,
這使他倆一直不停的始亂終棄,

以此來說,面對始亂終棄的男人劣根性,
婚姻制度對女性未嘗不是一個保障。
當然,是要在男女平權的社會制度底下。[/quote]

所以如果要讓婚姻制度變成對女生的保障,
制度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平權的意識。

我覺得制度最終能保障的只是最基本、最底限的平等,
要獲得真正的保障和尊重,平等的意識和觀念才是終極的。
(我覺得不只是婚姻制度,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亦然)

頭像
MOLI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9-07-20, 21:51
來自: 中原大學

接續上次的心得~

文章MOLI » 2011-01-31, 22:14

接續上次提到期待一個既得利益者了解到自己所拿到的好處,也了解這樣的不公平,再站出來促成一些外在的因素(也許是制度、法令)來使得不公平的局面變得更公平,有沒有可能?

在我之前任職的事務所的中壢分所,在徵才時錄取最多中原畢業的學生,其實還有另一間學校也算是我們的競敵,可是他們卻一個都沒有被錄取,後來輾轉聽到一個消息,是因為那間學校很多年以前的一個學生踩到了現任高層的地雷,於是現任高層就說要封殺那間學校的畢業生,永不錄取,對我們來說,我們是既得利益者,我和好幾位同學也都以很玩鬧的心情在看待這件事,並沒有很認真的反思些什麼。之後有一次和教授聊到這件事,當時我還是以一種既得利益者沾沾自喜的心情在說這件事,覺得不需要認真也沒必要認真看這件事,損失的又不是我們,結果教授聽完以後,很認真的說:「難道一個學生不好,之後的畢業生都不好嗎?現在覺得這所學校的學生好,難道以後的學生也都好嗎?不見得吧,這樣也不公平呀。」讓我趕緊收起笑容,「對呀對呀」的回應道。的確呀,單一學生的問題卻被歸究成一個學校的問題,是沒有道理的,現在發生在別的學校,說穿了只是運氣的問題罷了,下次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也不一定。然後我想起曾經看過的這樣的一句話,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國的社會學家Alexis de Tocqueville就已發現,很多美國人參與公共事務或遵守社會規範的原因,不是在追求什麼民族情操,更非泛道德化的虛假口號,而是為了「自我實現」。(出處: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如果可以把這樣的不公平,當成一種自我實現的可能,爭取這樣的一個公平,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也許實踐的機會就會提高許多吧。

最後是從高更有沒有岐視女性這題衍生出來的一些心得。以前覺得選美、一些特別讓女性展現、裸露身材的節目,好像是在物化女性,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講,當女性突顯、呈現自己的身材,是不是也是一種對性別的接納、認同呢?這樣的展現,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喜歡,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討好誰,這樣的表現不好嗎?當男性去突顯一些自己在性別上的優勢或特徵(可能只是他們單方面認為的優勢),往往社會是可以接納,甚至是讚同的,自己也會是很得意、很引以為傲的。但是對於女性,社會卻會給予許多的限制,甚至認為這樣的限制對於女性來講是一種包裝,讓女性更好的包裝(像是貞潔這種字,是一種限制,女性卻必須透過這樣的限制,才符合社會的期待),而我自己的觀察是女性在性別認同上常常是不如男性的,也許是因為前面提到的「包裝」是由別人、外在去決定的,不是自己認為好的、自己決定的,對女性來說自己怎麼看待自己的性別,好像不太重要,能不能符合外在的標準和期待才關鍵。學校的教育在怎麼樣去看待自己的性別和身體這一塊,似乎也挺空白的,如果讓一群女性穿同樣的泳衣,然後從後面拍下屁股的照片,當全部的照片都擺在眼前時,是不是能正確無誤的選出自己的屁股呢?或者是女性都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身體哪些部位不夠好,但是不好歸不好,能不能接納這就是自己的身體呢?

大家都知道在回教國家對女性的穿著之保守與限制,雖然台灣開放得多,但是其中加諸在女性身上的限制,要求女性以忍耐、順從的方式符合這些限制以達到社會認可的樣子,與回教國家的思維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差別,難道性別有優劣之分,所以應該承受這樣的不平等嗎?這是我的一些想法啦,也許有人可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來持續這樣的想法和討論~。 :P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