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04, 21:55

01.當巨大衝擊或傷痛臨到時,你在最初那段時間,最喜歡做的、可讓自己舒坦一點的事是什麼?
02.在這個故事中,你看到藝術扮演的功能是什麼?遊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03.在這個故事中,藝術與遊戲不能扮演的功能是什麼?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05.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在接下來發展怎樣的劇情?
06.當「為成人說故事」強調「隔著距離觀看自己」,跟這故事中的「隔著舞台或玻璃窗的觀看」,你覺得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蘇錫齡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3-05-12, 23:16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蘇錫齡 » 2013-06-05, 09:15

[quote="月童"]01.當巨大衝擊或傷痛臨到時,你在最初那段時間,最喜歡做的、可讓自己舒坦一點的事是什麼?
02.在這個故事中,你看到藝術扮演的功能是什麼?遊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03.在這個故事中,藝術與遊戲不能扮演的功能是什麼?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05.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在接下來發展怎樣的劇情?
06.當「為成人說故事」強調「隔著距離觀看自己」,跟這故事中的「隔著舞台或玻璃窗的觀看」,你覺得最大的差別是什麼?[/quote]


:bduh: 我最近也面臨著婚姻的巨大衝擊,所以我很能夠體會瓦輪多在最後一刻落寞的走回家落寞的上樓,那種背影顯現出「我累了」.....不想再撐下去..或者應該說我終於撐不下去了的那種灰心、沮喪..
因為老師的導引讓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難懂並且看出當中的「距離」,也可說是自己強迫自己切換情境來逃避傷痛!
在每一次的課程中,我的角度是以觀眾、學生來看,所以比較沒有辦法提出如何設計問題、帶領技巧的探討,我的感動都是很直接很個人的.........
1.來參加這個課程也是我療癒的方式,就像「香草巧克力」中,女主角在獨處的時候有大量的背景音樂凸顯他因為婚姻放棄自我的許多喜好,我則是逃到這個課程中享受單屬於我的片刻時光..或是讓自己浸泡在圖書館或是一本書裡面....
2.藝術讓我看到療癒的功能,透過藝術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快速融入其他情境跳脫現實,也用藝術來探索自己傷痛的解答或是尋求同理.......
3.不能扮演的功能是不能解決傷痛(衝擊)的問題,逃避久了還是必須回到現實去面對。(回答到這裡) #-o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05, 13:01

[quote="蘇錫齡"]

:bduh: 我最近也面臨著婚姻的巨大衝擊,所以我很能夠體會瓦輪多在最後一刻落寞的走回家落寞的上樓,那種背影顯現出「我累了」.....不想再撐下去..或者應該說我終於撐不下去了的那種灰心、沮喪..
因為老師的導引讓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難懂並且看出當中的「距離」,也可說是自己強迫自己切換情境來逃避傷痛!
在每一次的課程中,我的角度是以觀眾、學生來看,所以比較沒有辦法提出如何設計問題、帶領技巧的探討,我的感動都是很直接很個人的.........
1.來參加這個課程也是我療癒的方式,就像「香草巧克力」中,女主角在獨處的時候有大量的背景音樂凸顯他因為婚姻放棄自我的許多喜好,我則是逃到這個課程中享受單屬於我的片刻時光..或是讓自己浸泡在圖書館或是一本書裡面....
2.藝術讓我看到療癒的功能,透過藝術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快速融入其他情境跳脫現實,也用藝術來探索自己傷痛的解答或是尋求同理.......
3.不能扮演的功能是不能解決傷痛(衝擊)的問題,逃避久了還是必須回到現實去面對。(回答到這裡) #-o[/quote]

果真是心靈有被練過的,出手不凡。等我六月中各項deadline都應付完,我邀妳出來談談天吧。妳在facebook也是蘇錫齡吧? :shocked!:

妳覺得為成人說故事的「隔著距離觀看自己」,從這幾堂課,妳覺得差別在哪?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flyying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86
註冊時間: 2012-12-31, 18:22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flyying » 2013-06-06, 16:34

[quote="月童"]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quote]


我是個很容易流淚的人,無論是傾聽別人的故事或是訴說自己的心情。
看「我要回家」,竟然沒有眼淚....

瓦倫汀在「國王出走」的舞台上,背對著觀眾,好幾分鐘凋零前的吶喊,
在「暴風雨」舞台上,演著別人的故事,訴說著自己的心情,釋放自己的悲傷,
在「尤里西斯」排演時,嘀咕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率性脫下戲服,走下舞台, 走回自己的人生。
我沒有流淚....一聲輕嘆,情緒隨著這口氣呼出。

不同於以往我是觀眾,體會演員的故事,同理演員的心情,太入戲。
今天或許是隨著導演的鏡頭隔著距離觀看瓦倫汀,隔著玻璃窗,隔著舞台,
這阻隔雖是透明,卻拉長了距離,感覺主角的情緒不是直接快速投射過來,
也或許是韻琳姐在放映中大量的導讀,轉移我的注意力,
將眼光從主角的臉部轉移到鞋子、路人、環境、整個景框....

今天我不是一個觀眾,我是一個學員,學著觀看電影在劇情之外迷人之處,
徹徹底底愛上會說話的景框!
透過導讀,了解導演試圖用迂迴遮掩來表達主角的脆弱,這是一種慈悲。

韻琳姐的提問: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我希望我能隔著距離觀看他,尊重他的自我防衛,而不是以愛為名強迫他面對,
等候他脫下別人的戲服,轉身,走下舞台面對我.....

蘇錫齡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3-05-12, 23:16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蘇錫齡 » 2013-06-07, 13:55

妳覺得為成人說故事的「隔著距離觀看自己」,從這幾堂課,妳覺得差別在哪?[/quote]

回覆『韻琳姐』:

在課程中所設計每個不同的主題探討了女性外遇、藝術與信仰、甚至是安樂死....
其實對我來說每次的課程主題都引導我(或是說透過情境)思考我現在或是將來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例如如果是我變成臥床病人(癱瘓)我會如何過我的人生?我有勇氣尋死並且能這麼堅持嗎?
單車少年中,我的感動是無條件的愛.....
女性外遇中,我感謝因為我有信仰,否則我相信我也會用外遇來報復配偶的不忠!

我覺得老師真的是「先覺」,設計的課程主題都是這麼的切合生命又不造作也不高調,不著痕跡的引導我們思索生命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也是隔著距離找到和自己相同的角色或境遇來梳理自己的情緒和難解的課題...
這是深深吸引不習慣看電影的我的魅力!

宋懿君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3
註冊時間: 2013-05-30, 23:49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宋懿君 » 2013-06-07, 14:20

[quote="月童"]01.當巨大衝擊或傷痛臨到時,你在最初那段時間,最喜歡做的、可讓自己舒坦一點的事是什麼?
02.在這個故事中,你看到藝術扮演的功能是什麼?遊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03.在這個故事中,藝術與遊戲不能扮演的功能是什麼?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05.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在接下來發展怎樣的劇情?
06.當「為成人說故事」強調「隔著距離觀看自己」,跟這故事中的「隔著舞台或玻璃窗的觀看」,你覺得最大的差別是什麼?[/quote]

除非有人強力推薦,不然不會主動去看電影的我,很喜歡這部片子。
藝術電影真的與一般的商業電影與眾不同,是一種藝術的創作。
查詢文建會網站,提到對Art Film的定義是:「藝術電影的敘事常沒有準則,結構也非三幕劇,有著各種的可能,有時也並非以故事為主軸,
而以人的生活或視覺實驗為主,常採取開放性結局,總令想要追根究底的觀眾摸不著頭緒。」
在歐美,藝術電影的創作者,反而受到非常高度的尊敬呢!
在老師的解說中欣賞這部片,感覺導演真的很用心的去處理每一個景框,也絕不浪費每一個景框,在這過程中,自己也細細的去品嚐著景框
內的構圖、配色及導演可能要表達的意思,此部電影很多時候都不是用「說話」來表達其中的含意,而是讓觀眾用「眼」「耳」「心」來體會。

蘇錫齡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3-05-12, 23:16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蘇錫齡 » 2013-06-08, 23:03

果真是心靈有被練過的,出手不凡。等我六月中各項deadline都應付完,我邀妳出來談談天吧。妳在facebook也是蘇錫齡吧? :shocked!:

妳覺得為成人說故事的「隔著距離觀看自己」,從這幾堂課,妳覺得差別在哪?[/quote]

非死不可:是本名沒錯,以前老師在新竹中學陳純瑾老師的讀書會我是每課必到...的
:d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09, 22:05

[quote="蘇錫齡"]

非死不可:是本名沒錯,以前老師在新竹中學陳純瑾老師的讀書會我是每課必到...的
:d[/quote]

唉,最近好多人跟我說類似的話。年齡到了。 :-$ 低頭默默。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張慧蓀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60
註冊時間: 2012-12-28, 22:43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張慧蓀 » 2013-06-10, 23:49

[quote="宋懿君"]
在老師的解說中欣賞這部片,感覺導演真的很用心的去處理每一個景框,也絕不浪費每一個景框,在這過程中,自己也細細的去品嚐著景框
內的構圖、配色及導演可能要表達的意思,此部電影很多時候都不是用「說話」來表達其中的含意,而是讓觀眾用「眼」「耳」「心」來體會。[/quote]

懿君寫得真好,想藉用它的部分再提問 :

韻琳姊 :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觀看的鏡頭,讓我們看一個舞台劇表演者面對自身劇痛的回應模式及心路歷程,
導演也用了很多觀看中的觀看,特別是有一個鏡頭,導演花了不少的時間,
那就是定格劇中的導演觀看舞台劇的排練,之後瓦倫丁的反應、走下舞台離去,台上台下的界線模糊了,甚至之後出現的不知情的女演員繼續背著台詞跑出來,似乎仍不知面對的是戲,還是真實人生故事。
這定格導演的部分,電影要表達的是甚麼? 要如何詮釋呢 ?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11, 09:27

[quote="張慧蓀"][quote="宋懿君"]
在老師的解說中欣賞這部片,感覺導演真的很用心的去處理每一個景框,也絕不浪費每一個景框,在這過程中,自己也細細的去品嚐著景框
內的構圖、配色及導演可能要表達的意思,此部電影很多時候都不是用「說話」來表達其中的含意,而是讓觀眾用「眼」「耳」「心」來體會。[/quote]

懿君寫得真好,想藉用它的部分再提問 :

韻琳姊 :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觀看的鏡頭,讓我們看一個舞台劇表演者面對自身劇痛的回應模式及心路歷程,
導演也用了很多觀看中的觀看,特別是有一個鏡頭,導演花了不少的時間,
那就是定格劇中的導演觀看舞台劇的排練,之後瓦倫丁的反應、走下舞台離去,台上台下的界線模糊了,甚至之後出現的不知情的女演員繼續背著台詞跑出來,似乎仍不知面對的是戲,還是真實人生故事。
這定格導演的部分,電影要表達的是甚麼? 要如何詮釋呢 ?[/quote]

其實,妳沒發現你已經做出解釋了嗎?
人生如夢也如戲,「我要回家」的[color=#FF0000]電影導演[/color]讓我們作觀眾,看[color=#FF0000]演員演導演[/color],這導演正在觀看舞台戲演員,但是這導演彷彿也在觀看我們。
誰是演員?誰是導演?誰是觀眾?哪裡是台上,哪裡是台下,哪裡是景框內,哪裡是景框外?....
這種曖昧模糊,最容易呈現哲思。

妳雖少了些景框分析,但妳的詮釋解讀是對的。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12, 23:48

經過這幾天,我整理的更清楚了,如下:

導演對我們提出的詢問

  導演奧利維拉在這部電影中用了非常多景框藝術,透過這些景框蘊含哲理、引人深思,卻不直接說教,其中一段非常特別的景框藝術,就是用長時間,讓鏡頭特寫正在執導「尤里西斯」的導演的神情,這段景框藝術的安排,呈現出層層疊疊的不同的「觀看」,使電影敘事更饒富哲思。

  因為在這段時間特別長的特寫鏡頭中,演員約翰馬可維奇飾演的「尤里西斯」導演,正十分專注的觀看舞台戲演員排練,除了他的面部表情,沒有其他元素,因此,這特寫鏡頭促成一個效果,就是「尤里西斯」導演正長時間觀看我們、我們也長時間的觀看他。

  但我們不能忘了還有另一重觀看,就是鏡頭背後的真正導演奧利維拉,他以鏡頭以景框作為他的觀看,彷彿不在「我要回家」劇中,卻又彷彿無所不在;而電影外的你我,是在景框之外的觀看,一樣不在「我要回家」劇中,但我們對「我要回家」的觀看,也是一樣的無所不在。

  因此也就引發一段哲思提問──「我要回家」這故事中, 誰是演員?誰是導演?誰是觀眾?哪裡是台上,哪裡是台下,哪裡是景框內,哪裡是景框外?戲與人生的分界線在哪?…..正因為如此曖昧模糊,難免生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感嘆,我們都被景框圈進故事中了。

  所以導演其實是透過這奧妙的景框藝術在問我們──故事看完以後,至於你我,在我們的人生中正在近處凝望我們,真正關切我們的人是誰?我們要怎樣回視他凝望的目光?我們的心靈療癒從何而來?力量因何而生?而我們生命終極的盼望,又是什麼呢?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張慧蓀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60
註冊時間: 2012-12-28, 22:43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張慧蓀 » 2013-06-13, 21:05

[quote="月童"]

 [quote] 所以導演其實是透過這奧妙的景框藝術在問我們──故事看完以後,至於你我,在我們的人生中正在近處凝望我們,真正關切我們的人是誰?我們要怎樣回視他凝望的目光?我們的心靈療癒從何而來?力量因何而生?而我們生命終極的盼望,又是什麼呢?[/quote][/quote]


韻琳姊 : 這一問真好,我覺得您透過這麼深度的哲思,又把訊息帶回我們的信仰了 ! ;)

flyying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86
註冊時間: 2012-12-31, 18:22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flyying » 2013-06-14, 14:08

[img]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Yn26wBZG3NA/Ubq0vHB-D3I/AAAAAAAACHo/Jtan1q52QCc/w296-h494-no/%25E6%259C%25AB%25E4%25BB%25A3%25E5%259F%25BA%25E6%25B8%25AC.jpg[/img]
「站在牆的這頭,觀看著牆那頭的你,
在未代基測的最後一場戰役,百感交集....」
看著鏡頭中的相片,想起「我要回家」導演隔著距離的拍攝方式,
用這樣的距離觀看考基測的兒子,跳脫出為人父母的焦慮,
而這由上往下的俯視,提醒我用 神的眼光,觀看周遭。
頓時感動莫名,雖然景況沒變,但是謝謝 主,改變我看事情的眼光。

舞台上,瓦倫汀在別人的故事裡落著自己的淚,是融入;
圍場旁,我隔著距離,用另一種眼光觀看考場的兒子,是跳脫....
「孩子,無論結果如何,我都為你喝釆,
為你的負責,正向,永不放棄的堅持...」

也謝謝韻琳姐精彩的培訓課程,豐富了我的生命。

陳家勳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13-05-12, 23:07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陳家勳 » 2013-06-14, 16:43

[quote="月童"]
05.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在接下來發展怎樣的劇情?
[/quote]

這幾次的賞析與觀摩,覺得選材實在非常重要。

如果選材內容偏重「人本主義」過重,會造成不易導引至信仰的課題上,
有時,甚至會有反效果。

例如:有一堂談到安樂死的,整個看完,我頓時覺得很難讓信仰進來討論中。
這部電影其實高舉這個主角到頂,如他的瀟灑、風趣、為家人着想、跟神父辯論...一直到他最後自殺等,
再再無不突顯一個人想要做「自己的主人」那種英雄主義的慷慨。
這樣的題材,雖然還是可以藉由後面討論來嘗試導引到信仰上去,
但這部電影的背後就是百分之兩百的人本主義,
如果觀眾再一次的自看一次,
恐怕還是會被拉到「人必須也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這樣的思維上去。

反觀「我要回家」的內容,主角知悉家人的噩耗之後,
努力維持日常的步調,無論是透過熟悉的專業工作,或者閒暇的打鬧遊戲,
最終都要遭遇因為不願也無法面對傷痛與苦難,而會爆發的偏離正常運作的軌跡。
雖然戲停在小孩的凝望,不知未來如何,
但是,許多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
不斷鼓勵自己揮別憂傷,迎向未來,
但是,嚴酷的現實終會橫在面前,要你面對,
大多數人的選擇,不是忽視的往前蹣跚,不然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呆滯,好希望時間就這麼一直停著...

選材是重要的,
惟有清楚指出人最終不得不面對絕境的場景,
才適合作為思想除了自己以外的力量來源可能的敲門磚。

電影停在這邊其實很好,
因為,真實的人生常常沒有結果,
我們卻老希望電影一定要有個結果,
免得我們一直想不停。
我們要的不是結局,
反而正是要發現靠人一己之力面對人生的態度,終將沒有結局的。
要能停在這一點上,
思想這一個可能的不可能,
才有我們進一步發開闊心靈空間的可能。

林姵萱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13-06-12, 11:12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林姵萱 » 2013-06-15, 15:11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我想為瓦倫丁燒一頓飯。煮他太太或女兒或孫子或他自己喜愛的菜。我對於一些遇到困難的朋友們,總是想煮一頓飯給他們吃,希望他們吃了可以開心,可以有力氣。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是吃不下的。重點不在於那頓飯,而是背後所蘊含的接納,就好像家中的母親為孩子準備餐飯一樣,不管在外有多少困難,回到家中吃了飯吃了愛,都可以再出發,代表一個避風港,可以安心地在這裡休養生息,然後繼續走下去。為他準備飯食就是我的靜靜地陪伴他的方式。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15, 15:39

[quote="林姵萱"]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我想為瓦倫丁燒一頓飯。煮他太太或女兒或孫子或他自己喜愛的菜。我對於一些遇到困難的朋友們,總是想煮一頓飯給他們吃,希望他們吃了可以開心,可以有力氣。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是吃不下的。重點不在於那頓飯,而是背後所蘊含的接納,就好像家中的母親為孩子準備餐飯一樣,不管在外有多少困難,回到家中吃了飯吃了愛,都可以再出發,代表一個避風港,可以安心地在這裡休養生息,然後繼續走下去。為他準備飯食就是我的靜靜地陪伴他的方式。[/quote]


所以妳是芭比 :d (芭比的盛宴)。我記住了。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3-06-15, 15:57

[quote="陳家勳"][quote="月童"]
05.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在接下來發展怎樣的劇情?
[/quote]

這幾次的賞析與觀摩,覺得選材實在非常重要。

如果選材內容偏重「人本主義」過重,會造成不易導引至信仰的課題上,
有時,甚至會有反效果。

例如:有一堂談到安樂死的,整個看完,我頓時覺得很難讓信仰進來討論中。

選材是重要的,
惟有清楚指出人最終不得不面對絕境的場景,
才適合作為思想除了自己以外的力量來源可能的敲門磚。

[/quote]

家勳,你說的很對,選材很重要,
不過,有時候刻意選「跟自己價值信仰不同」的主題,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考驗自己臨場反應、帶領的技巧等等。
我寫的書,收錄的第一篇就是「點燃生命之海」。

我記得很久以前,我曾在看完一部電影「沒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後氣的半死,把這張dvd當飛鏢射好幾回,我非常厭惡那個女主角不肯把罹患癌症末期的真像告訴她老公,覺得簡直就是自命清高、自以為堅強而神聖。

但我後來好幾次討論生死議題用到它,每當我第一個問題問出「你同意女主角這麼做嗎?為何同意、為何反對?」,這問題一丟出來就引發激烈正反兩方意見,甚至男女兩方的激辯。還有人講到痛哭失聲。因為這部電影真真碰到痛處了。

所以我後來就知道了,選片不在於這片子「是否說出我想要的價值觀」,而是「能否引導參與者暢所欲言,並從他們的討論中整理出我們期望他們接受的價值觀。」

你無妨從這角度試試看挑片,或許你就能體會某些被我射出去的飛鏢dvd,何以又被我從垃圾桶揀回來。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img]http://life.fhl.net/gospel/puma.gif[/img]

章宗祺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3
註冊時間: 2013-05-12, 23:03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章宗祺 » 2013-06-16, 13:34

[quote="張慧蓀"][quote="宋懿君"]
在老師的解說中欣賞這部片,感覺導演真的很用心的去處理每一個景框,也絕不浪費每一個景框,在這過程中,自己也細細的去品嚐著景框
內的構圖、配色及導演可能要表達的意思,此部電影很多時候都不是用「說話」來表達其中的含意,而是讓觀眾用「眼」「耳」「心」來體會。[/quote]

懿君寫得真好,想藉用它的部分再提問 :

韻琳姊 :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觀看的鏡頭,讓我們看一個舞台劇表演者面對自身劇痛的回應模式及心路歷程,
導演也用了很多觀看中的觀看,特別是有一個鏡頭,導演花了不少的時間,
那就是定格劇中的導演觀看舞台劇的排練,之後瓦倫丁的反應、走下舞台離去,台上台下的界線模糊了,甚至之後出現的不知情的女演員繼續背著台詞跑出來,似乎仍不知面對的是戲,還是真實人生故事。
這定格導演的部分,電影要表達的是甚麼? 要如何詮釋呢 ?[/quote]

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很笨的問題:導演是不是因取巧而常將鏡頭不放在演員的表情上?
後來再回想這部戲中的一些景框,正因為鏡頭不在演員的表情,這部戲對我而言帶來了“讀書”的情境-可以自己在腦海中編織人物的表情和互動...。一部電影不只由影像帶領進入故事,還給了人“閱讀”的自由,不得不佩服導演-這位長者一點都不取巧而是功力深厚。

沈雅惠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3-05-12, 23:23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沈雅惠 » 2013-06-16, 14:11

看完「我要回家」,有兩個禮拜了。腦海中迴響的幾幕片段情節:
1. 瓦倫丁隔著窗簾看陽光下的孫子上學去,然後,窗簾內昏暗的光線,他拿起桌上的照片看著.(不知是全家福照 或是 他與妻子的獨照?)只是靜靜的看。 2. 瓦倫丁看似優雅的購物、咖啡店看早報、接孫子回家、劇場的演出、有管家打點的家務,……日子似乎照常運轉,我們沒看到台下的他獨自時的落寞、哭泣,是因為瓦倫丁是中上階層,有成就的演員,經濟也優渥,生活的步驟大致在掌握中?
3. 直到,被搶劫的隔天,平靜的對話中,穿著舊鞋的腳不安的疊來疊去,透露著瓦倫丁的情緒。直到在「尤里西斯」所演的角色與現實心境衝突,瓦倫丁演不下去,說了句:「我要回家。」然後,沿路上複誦著「尤里西斯」的:多麼美好的一天……他的表情是落寞疲乏,也沒注意路人狐疑的眼光。即使進了家門也沒發現在院子騎腳踏車的孫子。當大人處理不了自己的情緒,也就顧不了孩子了。我在想:如果瓦倫丁是勞工階層,是否情緒會更早出現?因為太多無法掌控的現實面了。
4. 孫子沉著的看著不一樣的爺爺,那眼光令人心疼,沉著也許是瓦倫丁家的特質吧。

導演奧利維拉70歲才開始拍片,豐富的創作力從何來?真令人好奇。年歲讓他生命更寬廣,看世事的眼光有更多面向。如何年紀限制了一般人卻框不住藝術創作者?還有哪些人是不受歲月的常態绑約呢?

謝謝陳老師的導讀,不然很多鏡頭、情節都會看得一頭霧水。為成人說故事課程很有質感,可是寫心得報告很可怕,特別是在那麼多高手當中。

頭像
lacsaplee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5-10-10, 08:51

Re: 電影「我要回家」的問題討論

文章lacsaplee » 2013-06-17, 00:38

[quote="月童"]
04.如果你是瓦倫丁的朋友,在瓦倫丁崩潰以後,你會跟瓦倫丁說什麼?或為他做什麼?

06.當「為成人說故事」強調「隔著距離觀看自己」,跟這故事中的「隔著舞台或玻璃窗的觀看」,你覺得最大的差別是什麼?[/quote]


那天看到這片子的時候,不知道我是否中午吃太飽,
還是這片子的手法太不像平常看的電影,中間有一小段睡著了。
但畫面不斷出現所謂的景框,卻讓我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

記得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常常採取觀察的角度,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物。
同班同學的形形色色,餐廳人來人往的人潮,圖書館準備考試的人,
計算機中心飛快敲打著鍵盤上網的人,都在我的觀察之列。

我很享受那種觀看的感覺,直到有一天,我出現一個自覺,
每天這樣像是在看真人Discovery Channel的生活,
已經在我與人群之間出現一個隔閡,我整個人彷彿被包進一個氣泡之中,
無論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艙都將我與人群區分出一個距離。
我印象很深,這個情況讓我有一個很奇異又有點不安的感覺,
那時候只有BBS,沒有手機BB CALL的我,透過BBS的傳訊,
把這個發現寫下來傳給在南部讀書的弟弟。

一直到出社會工作之後,我還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很愛觀察而已。

看過這片子之後一直到今天,我一直在回溯過去的記憶與事件,
想到過去那些觀察的舉動,會不會也是一種抽離?

瓦倫丁常常去咖啡館,表面上看起來還能看到他對服務生的笑容,
但他是將自己從感覺中抽離,於是我可以感覺不到痛苦,並覺得安全。
痛苦並沒有真正消失,那些被迴避的情緒,
會在不經意聽到的一段旋律,或是被電影中某個場景觸動,
好像瓦倫丁逆向痛苦,演出快樂的大學生一樣,再也壓抑不住,
隱藏著的情緒,不是滲透而出,就是傾洩無可止。

將自己與人拉開距離,從自己的情緒中抽離,
雖然在第一時間可以使自己好過一點,
但是這樣的人有可能在裡面耽溺太久,
以至於當他想要從景框外回到人群的時候,
找不到方式,過度抽離的危險是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最後失去存在的意義。

瓦倫丁得要給自己決定的一個意義就是,
年紀還小,同樣遭遇至痛的孫子。
但對我自己而言,什麼最後存在的意義?

正在抽離痛苦的人,需要的並不是再一次的轉移注意力,
我覺得不好強迫這樣的人正視痛苦,
或許可以經常的藉著在日常生活需要中,
使他還能與外界還保持聯繫,避免他走上枯竭。
陪伴碰觸這樣的人,陪他重新找到意義。

我覺得
「隔著距離觀看自己」
是在安全的距離,嘗試碰觸那無法碰觸的卻又必須碰觸的。

「隔著舞台或玻璃窗的觀看」
是因為無法直視那痛苦或情緒,
只好選擇站在最邊緣的地帶,
暫時性的迴避痛苦。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