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在教會小組帶了〈騎單車的少年〉,整體而言算是蠻成功的,感謝神!以下分享我預備與帶領這次聚會的經過。
*時間控制:
小組聚會的正式時間是晚上7:30-9:30,但大家都會習慣遲到一下,大概7:45才能正式開始,所以我把導讀影片的時間控制道8:40結束,約一個小時,剩下50分鐘討論問題。正式上場的時候,前半段的時間控制和我計劃的一模一樣。
* 中途有人加入聚會的狀況:
人陸陸續續地到來,每次我播完一個片段,一開燈又多了兩三個人,所以我就把前面的故事快速用兩三句話交代完,免得後來的人看得一頭霧水。還好這部片的情節和人物都很單純,不知道如果換了一個複雜的文本,是否還能應付大家中途才加入聚會的情形?
* 小組動力:
1. 前半段展示的部分,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但後半段討論的部分,因為我已經很久沒帶小組了,所以擔心會帶不好。
2. 小組名單上的成員很多,但穩定出席的人很少,大家都是輪流來,所以有時人很多,有時人少,有時又會有幾個我沒見過的人突然現身,讓我感覺彷彿來到一個新的小組。受眾的組成是我比較難以預料的。
3. 聚會剛開始只來了六七個人,到討論時已經變成兩倍(總共14個人)。我準備了四個問題,預計能分享三題,最後只分享兩題。
第一題我讓大家一個一個分享,結果分享完已經過了20分鐘,我遂緊張起來,第二題就改成給想說的人說,也聽到比較深入的分享。後來檢討,是不是第一題就該採取自由分享,把時間留給真正想說話的人?
* 結尾沒準備:
我後來發現自己沒有準備Ending要講什麼,結果就臨時講了一些感想,又因為前很專心聽分享,沒注意到時間的經過,所以最後拖了10分鐘,到9:40才結束。小組習慣最後會分享代禱事項,此時有三分之一的人先離開了。不過這是我們聚會的常態,討論的時間長些,代禱的時間就比較壓縮。
下次還是要先準備好結尾要說的話。
* 意外的客人:
小組通常是沒有慕道朋友的,可是今晚卻突然來了一位慕道友,不過我的問題設計都是照老師的,沒有什麼基督徒術語,不怕。
新朋友在第二題分享時,講得很深入。談到自己其實是身心障礙者,一隻手是義肢,還有因為某些因素,曾經有幾年不能回家過年。
他第一次來小組,就願意講這些事,我覺得已經很棒很棒了~~(欣慰得都快流淚了~)也證明了這樣的聚會確實是能夠幫助慕道朋友敞開分享的,太好了。
*自己的收穫:
1. 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拋頭露面」的服事了,雖然有些缺乏自信,但還是很感謝神給我重新開始服事的機會。
2. 增加了帶小組的經驗。
3. 因為這部電影的緣故,發現自己在聽到小組員不被父母接納的經驗時,比起過去更能體會對方的感受。過去限於自己缺乏這樣的經驗,聽著雖然感到憐憫,卻總是隔了一層。今晚他們的經驗對我彷彿變得更立體。
4. 服事和談戀愛一樣,都是直見性命的事。我覺得自己沒有整理好結尾要說什麼,其實是因為內心還有著疑惑,還有許多「未竟之事」(unfinished task)。其實最近越上課越有這種感受,自己沒有得醫治、缺乏恩典的心,是否能帶出恩慈的信息?我對自己感到懷疑。
5. 這次嘗試了電影,下次希望能嘗試其他的素材,增加聚會的變化,這表示我要更用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