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年勞倫斯想帶姊姊瑪蒂娜離開小島,去經歷上流社會的豐富人生,瑪蒂娜最後選擇留在小島,你覺得瑪蒂娜在抉擇過程中會有哪些掙扎?
我想每一個人遇到這種情形,不管在工作上、環境的適應上,以及感情寄託上,都會碰到一些決策上的掙扎與困難。在工作上,瑪蒂娜目前是以教會的服事為主,一旦到了上流社會那她要做什麼呢?或許只是跟達官顯貴及他們的家眷交際應酬吧!這是她要的生活方式嗎?在環境的適應上,她所生長居住的環境是一個純樸的小島,一旦要到都市的上流社會,這個改變是大的,也會給她帶來適應上的困難與衝擊。不過,最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割捨;她與父親還有妹妹的親情;她和父親所牧養的人們之間的感情,難道不會大過於與她相識才三個月的勞倫斯嗎?認識才三個月就要遠嫁出去,不確定性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另外就是她的父親所灌輸給她的信仰價值觀,似乎服事神乃高於一切。
2.妹妹菲麗帕可能成為巴黎歌劇院首席女高音,但她放棄了,父親的看法是:「妳可以把他為妳鋪的路走得更廣的。」阿奇歷帕平的看法是:「為何要把河川當成小溪來看待呢?」你的看法呢?
關於妹妹菲麗帕,父親的看法似乎不反對她成為巴黎歌劇院的首席女高音;同時,阿奇歷帕平的看法也是鼓勵他不要大材小用無法發揮。如果不是神聖或俗世名利的觀念左右菲麗帕,她是可以走歌唱藝術的路。她可以發揮她的恩賜讓更多的人能夠受惠。但是菲麗帕受到父親的薰陶,認為服事上帝是最高尚的、神聖的,是神所悅納的;反之,成為歌劇院的女高音演唱家,是俗世的、是次等的。其實,上帝的呼召不在於這些似是而非的聖俗觀,而是能呼召每一個人在他的職份上,善用他的恩賜,藉由服事人來服事神,榮耀神的名最重要。
3.芭比過往在巴黎的經歷,而後避難到丹麥小島兩姊妹家,你能描述芭比可能經驗到的心路歷程?這兩姊妹給了她什麼,讓她待了十二年?
芭比因時局的改變,從人生的高峰上淪為逃難的難民。相信對她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個大挫折,也讓她的心情從高山失落到絕望的幽谷。甚至使她僅存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只求安身立命也就滿足了。兩姐妹給她的就是在驚濤駭浪中的一個避風港,讓他有安全的環境可以生存。慢慢的她也樂於過著隱姓埋名平靜安穩的生活。雖然在這個小島上,物質生活是貧乏的,但是在心靈層次上的生活是豐富的,兩姐妹平淡的生活以及服事信徒的委身,也給她一個很好的生命榜樣。
4.兩姊妹的父親認為除了服事上帝,世間一切其他追求,都是次等下品的,芭比說:「藝術家心中一定會有一股真誠的吶喊:給我機會!讓我使出渾身解數。」在你的信仰歷程或你的教會中,有沒有這兩種聲音的衝突?你如何面對?
對於現代教會中的基督徒而言,也經常會有這樣的一個爭戰;就是在自己的家庭、工作與教會的服事上,哪一個是最重要的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聖召觀,這類的問題會一直困擾基督徒;因為人的一生有限,每一個人每天也都只有24小時可用,常常會讓信徒有顧此失彼的感覺。
如果你的信仰教義是聖俗二元論,那就會像這父親的觀點一樣,除了服事上帝世間一切其他的追求都是下品。相反的,如果你看上帝所成就的都是好的,你就可以避開這種兩難的窘況。如果神呼召你作屬靈的服事成為神職人員,很好;如果神呼召你成為家庭主婦服事家裏的人,也很好;如果神呼召你成為職場上的在職人員,藉著你的服事帶給人民福祉,也很好。因為神要我們做的就是榮神益人;神自我滿足的,祂原不需要我們服事,但是祂要我們用服事他人來服事神──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神身上,來榮耀神。
5.你有沒有經歷過紛爭不斷、不管如何勸解都無效的教會?芭比反其道而行,不是用聖經、詩歌、祈禱、勸勉,而是用一頓這些人從沒有享受過、沒有見識過的大餐來幫助教會,芭比想到的是什麼?你的看法呢?
有聽過類似的情形,但是實際上該會的內部情形如何不是那麼清楚。我想對於幫助別人或教會,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芭比會用大餐來幫助教會,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她的專長也是她能夠做到最好的。
她自承也不全然是為教會,另一方面也是為她自己,為了能夠一展她的長才發揮她的恩賜來表現她精湛的廚藝。要是我的話,我也會用自己的專長來服事教會及服事他人。聖經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所謂萬事就是不分在人看來的好事或壞事,不分神聖或世俗,神都能使用為的是成全聖徒叫愛神的人得到益處。
6.你覺得勞倫斯若是重回到這小島,只見到一個沈悶的老人教會,沒有遇見芭比的盛宴,勞倫斯會回到信仰的路上嗎?為什麼?當勞倫斯在這荒蕪小島經驗到芭比的盛宴,他說:「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Mercy and truth are met together;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have kissed each other.)又說:「恩典竟是如此無所不能,它所要求的,只是我們憑信心等待。看過往,我們選擇了我們所認為的福份,可是我們沒有選擇、我們所拒絕的福份,時候到了,卻也一併賜給了我們。」你覺得他說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勞倫斯沒有遇見芭比的盛宴,他可能就對於信仰沒有這麼真實深切的體驗。相信芭比這千里馬能夠遇到勞倫斯這伯樂,這都是神所預備的。為要芭比、勞倫斯、兩姊妹乃至教會得到好處。
勞倫斯的這番話,真的是他對神深刻的體認。真的,神的恩典是無所不能的,只要我們憑著信心等待就能得到。他也感慨道:他選擇了他認為的福分;但是連那些不是我們所求所想的,因著上帝的恩典,在適當的時候祂也一併賜給我們。就像詩人的心向神發出讚嘆與確信說:「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16:2)
7.芭比將她的一萬法郎砸在一頓愛宴中,你認為她有哪些理由使她願意這麼做?勞倫斯在這頓愛宴中的出現,對芭比是不是一個來自上帝的禮物與回饋?
芭比可能認為這一萬法郎是神所賜的恩典,並不是她的功勞而得到的,所以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而且她在這個島上,享受白白得來的恩典和靈裏豐盛的生命,所以她定意不離開這裏要留下來陪伴兩姊妹。因此這麼多的錢對她來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也不需要。
的確勞倫斯的出現,對芭比來說是一個來自上帝的禮物。千里馬如果沒有得到伯樂的欣賞讚嘆,別人就看不出牠的價值。也因為勞倫斯的出席,信徒才能夠感受到他們所受到的禮遇與尊榮的服事。
8.對比耶穌的最後晚餐與芭比的愛宴,相同之處是什麼?相異之處是什麼?
耶穌的最後晚餐與芭比的愛宴同樣都是十二個人一起用餐,似乎編劇或導演要暗示甚麼?最後的晚餐是在逾越節,是紀念以色列人脫離在埃及為奴的日子。芭比的愛宴則是為了悼念老牧師。最後的晚餐是凝聚門徒的心,宣告新的恩典時代即將來臨,但猶大退出了。芭比的愛宴是凝聚信徒的心,期望信徒能回到起初的愛,但勞倫斯加入了。兩者在餐宴中都有一些凝重與猜疑,但一樣都是豐富的盛宴。最後晚餐的豐富是屬靈上的:在約翰福音四章十四節耶穌回答(撒瑪利亞的婦人)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耶穌用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餵飽五千人後,群眾為了肚腹而追逐耶穌,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耶穌親自賜下祂的身體為我們的靈糧讓我們不餓;親自賜下祂的寶血成為我們的活水泉源,直湧到永生讓我們永遠不渴。芭比的愛宴是地上的、事物質的,表明在地上不都是苦難,在地上神也賜福,讓屬神的人也可以預嘗在天堂上與耶穌同在的大筵席。
9.你覺得在天堂會有藝術家嗎?
誰知道呢?在天堂裡一切都跟起初神創造的天地一樣,是那麼真、那麼善和那麼美。神看一切都是好的,人們只要享受與神同在的安息並敬拜祂就好了,並不需要做甚麼像在地上所做的。在地上我們需要各式各樣的人來服事神,包括藝術家。藝術家就是要用神所賜與的才華,揣摩神的心意讓世人更認識神並敬拜祂。就如芭比的愛宴以表達天上筵席的豐盛;歌唱家在地上最美的頌歌,表達天上聖徒和天使的敬拜是如此的美好。在天堂裡好像不需要藝術家,或許在那裏每一個人都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