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張雪如"]4父子溝通的問題何時發生?推測應該是哥哥純平死亡後。橫山家有點像傳統的華人家庭,父母重男輕女,希望兒子可以繼承衣缽。所以對兒子的要求會比較高,因此兩個兒子小時候的志願是醫生。但,這兩個兒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良多的手很巧,後來成為修復畫的醫生。可是,這在恭平先生眼裏,覺得沒什麼。尤其在哥哥去逝後,良多似乎承受更多的壓力!希望自己的職業能夠獲得父親的肯定;不希望活在哥哥的影子下(尤其,哥哥去逝很久,可是哥哥似乎是這個家庭的焦點)。這些壓力,會讓人喘不過氣,也使人不願意回家。因為這些壓力,可能 會造成良多跟父親的關係疏遠,也使良多無法站在對方(父母)的立場想。
橫山夫婦年紀很大,要改變他們想法不容易。請良多先生退一步,站在父母立場想。或許父母真的有不公平的地方,只能包容他們。求神改變良多先生,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因為良多是獨一無二。並且發揮神給的才能,擁抱自己的軟弱。[/quote]為什麼我們不敢說出心中真正的想法?常常是因為我們心中早已有了「標準答案」,以至於我們因為害怕、擔心或膽怯,不敢誠實面對自己或別人,形成了溝通時的障礙。如你所說,神以我們的本像愛我們,當我們能轉換以神的眼光看自己時,我們才能活出神給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與呼召,謝謝你給我們每個人很好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