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林雯琪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15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林雯琪 » 2014-07-13, 17:04

四、您覺得橫山家父子間溝通問題如何發生? 如果是您, 會如何處理? --------林雯琪------

我有興趣探討這溝通主題, 就算是受限於語言限制無法聽出更多的弦外之音,仍可藉老醫生爸爸、次子良多對話場景來討論兩人溝通 (我在網站上把全片又再看了一遍, 有些翻譯和課堂上的不同, 但我想應是大同小異,且台日家庭文化有很多相同之處,仍可用日片好好討論父子兩人的溝通!!)


我認為,老醫生爸爸的愛, 是用指正說法傳達, 受傷的次子良多用自我辯護方式來回應;同樣地, 兒子潛移默化地裏學習爸爸的溝通方式,也向爸爸用指正方式傳達愛, 爸爸同樣也以自我辯護方式回應, 形成刀光劍影、不良迴圈:

1.父要子應多打電話回家, 免得媽媽想念, 良多說這不是他的錯, 每次打回來只是聽到抱怨, 多打無益

(其實爸爸是很希望常聽到良多的聲音,想表示父母對良多的需要, 但在聽者耳中卻不是這樣, 以致聽者反擊, 沒有達到效果)
  
 (父親有表達是好的, 讓良多得知自己的重要性, 但因為良多感受到被指責, 所以以怒氣方式回應爸爸)

(長輩較難改變, 最好是晚輩先改變,嘴巴甜一點、多撒嬌, 表達很開心爸媽喜歡他來電, 有時日常生活忙碌疏忽了, 真不好意思, 也歡迎爸媽主動打電話給他)

(長輩較難改變, 晚輩若一時改變不來, 無法馬上嘴甜、撒嬌、道歉, 起碼晚輩可以先閉口不言、深呼吸、調整情緒, 在這沈默時刻, 或許爸爸會再多說一些什麼, 父子兩人可以更多了解)

(這時也真的是要禱告,聖經羅馬書裏說立志為善由得我, 行出來由不得我, 所以要禱告請聖靈賜下和睦與智慧)


 2.良多在晚上跟爸爸說,父母白天所提相關於哥哥的回憶,真正的主角是他,對於父母的偏愛表達不滿與失望,爸爸也自我辯護地回應說,反正都差不多,忽略次子的心聲,再次無效溝通

(良多心裏不滿已多年了, 父母記憶錯置只是他諸多不滿中可具體說明的一項;他把白天的不滿隱忍到夜間說出來,父親無力招架他的不滿,且自己偏心的事實被具體舉出,對良多所言感到歉意、被指責,但就是無法自拔地偏愛長子, 所以只好自我辯護說"反正都差不多", 就像我們被指出說錯什麼或記錯什麼, 通常我們會很不好意思又有些自我辯護地說"反正都差不多", 來結束窘境一般。)


(如果我是良多, 多年怨恨無法消除,只好選擇換個想法,知道天下每個父母都會偏心,兄長已死也是定局,無法改變父母和兄長,只好改變自己,努力找出父母可愛的地方。或許勉強自己久了,真的能換個想法也說不定。 )


(爸爸是年長醫生,生離死別見得多, 但自己的人生關卡畢竟很難通過,也帶給次子很多的傷害,或說,父無意要傷次子,是次子解讀爸爸愛的能力不強,也沒有把握最後的足球之約,畢竟人性是軟弱的,遺憾也是免不了的,從聖經創世紀以來,沒有父母不偏心,也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還是要回到愛的源頭,認識天上的父,向天父支取愛,來饒恕人間父母愛的不完全,也饒恕自己的不容易饒恕。)

傅豐玲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26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傅豐玲 » 2014-07-13, 21:38

[quote="鄭家瑜"]橫山家之味課後討論by鄭家瑜


隨著父親地位的愈低,父親與兒子的緊張關係也越解消。從不曾對兒子低頭的父親,在兒子要離去的當天,說:希望可以和孫子敦史一起看棒球。父親主動地低下腰,讓長久以來高高在上的父親的位置,可以低一些以更貼近良史。良史也看到了、感受到了。
編劇提供了我們一個極佳處理緊張、撕裂之父子關係的方法,那就是:放低自己的身段、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軟弱。因著[柔軟],不再[剛硬],許多緊張的關係都可以得到紓解;同時,因著自己的柔軟,也讓對方有幫助我們、幫補我們的機會。
[/quote]
原來身段能解決困境

劉月霞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55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劉月霞 » 2014-07-13, 23:44

劉月霞2014/713
這部電影利子是我印象深刻,廚房客廳是一家人凝聚的力量,剝玉米炸玉米天婦羅,陣陣飄香,霹靂啪啦作響,全家動手做,有說有笑,利子自我幽默嘲諷,勾起家人的回憶,這畫面是全家最快樂時光,連固執不苟言笑的恭平醫生也按捺不住,被這孰悉的美味給吸引了。
利子為了這個家隱忍恭平先生的外遇,內心的煎熬,傳統社會(家醜不可外揚)內在的苦毒與怨恨,只有借著冷言冷語的數落,發洩心中的怨氣,聽在家人耳裡,像扎在自己心裡。
  得不到恭平的愛,把愛轉移到兒子身上,又因兒子的死亡,萬念俱灰,又轉移到黃蝶,每年要被救的少年來,每年讓他痛苦一次,利子說:無人怪罪才痛苦,可見她心裡五味雜陳,借著少年到來,彷彿看見兒子復活,但偏偏被救的少年,不如她的大兒子,更讓她心疼。
利子堅強韌性,一生為這個家無怨無悔,守住這個家,成為家人的精神支柱,恭平是家人的搖錢樹,利子是家人的靈魂人物,可見恭平固執的外表下,內心是火熱的,也盼望家人關愛的眼神。
父親的比較,還有傳承衣缽,帶來父子的疏離,哥哥雖然走了,但父母的焦點仍在大哥身上,他在這個家沒地位,又得不到尊重與肯定,良多失業也不敢啟齒,埋下忌妒與忿恨不平,產生自我消極。
良多的心態我能理解,我生雙胞胎,國小五年級,老師問:要分班或是同一班,我說分班,因為他們是各體,跟別人比輸了沒關係,跟自已的弟兄姊妹比輸了,在家面子掛不住,另一對雙胞胎父母要上班嫌麻煩,放在同一班,結果常吵架,回家還互相告狀,今天誰被罵,誰被處罰,常常鬧得雞犬不寧。
利子的角色類似我婆婆,ㄧ生充滿堅毅的生命力,耐磨耐操,從不求回報,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利子常常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自己痛苦,別人也不快樂,唯有自己放下,但談何容易,今天說原諒,說饒恕,明天撒旦入了心又犯上,無止盡的折磨,靠自己能力有限,除非(神)誰也改變不了。

邱美榮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6
註冊時間: 2014-06-29, 00:00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邱美榮 » 2014-07-14, 00:49

[quote="汪世曦"]1、這部電影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誰?請說說他(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讓您印象深刻?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良雄。雖然他在劇中出現的時間很短,但卻是十分關鍵的人物。因為促成這場家庭聚會的主角純平,就是為了救良雄而犧牲了生命。純平的死是橫山家的悲劇,良雄雖不是橫山家的人,但他也因橫山家成了悲劇人物。現就從劇情本身、恭平醫生、利子、良多的觀點來看良雄在劇中的角色,有那些部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1.劇情中的良雄:導演為了塑造良雄的角色,在場景設計上特別強調了一些重點。當鏡頭出現良雄時,就看到一位身材肥胖的人不停地在吃東西、說話。當良雄說到為死去的純平感到滿心的愧疚與感謝時,數度鞠躬道歉,顯得十分卑微。良雄吃完東西後,轉身向純平的相片哀悼,這時看到良雄的背已被汗滲濕了一大片,鏡頭也刻意帶到良雄腳上黑黑髒髒的襪子,淳史看到了還不停地竊笑著。接著良雄起身,還因身體過於笨重,差點跌倒。這些場景的設計讓良雄在劇中看起來是多麼一位好吃、不體面、邋遢、笨拙的人物。
2.恭平眼中的良雄:恭平醫生始終背對著良雄,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說話。當良雄離去時,恭平開始按捺不住忿忿不平的情緒說:「那種人..那種人..為了那種廢物的一條命,為什麼要犧牲我的兒子...」接著以誇張的說法來批評良雄的工作,說媒體界有什麼了不起、充其量不過是個打工仔、只想依賴公司苟且偷生,這種人活著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在恭平先生的眼中,良雄是個失敗的人,大學曾經休學,現在也沒有正式的工作,只能暫時打工。而為什麼自己這麼優秀的長子純平,將來要繼承他醫生事業的,竟然要為了這種廢物,沒有出息的人當替死鬼,天理何在?
3.利子眼中的良雄:當良雄離開橫山家後,利子開始批評良雄的好吃和體重,並諷刺他像個相撲選手,還調侃他說話用錯詞。看似利子每年善意的邀請良雄來參加純平的忌日,其實她是刻意地要折磨他,因為利子說:「才十年就淡忘,太便宜他了﹗」又說:「每年讓他痛苦一回,這樣應該不算過份﹗」不論良多怎麼相勸,利子堅決每年一定要邀請良雄赴約。良雄在利子眼中不但是個好吃、肥胖、沒學問的差勁人物,也是殺害他兒子的殺人兇手。這股對良雄的積怨,利子始終耿耿於懷,並以折磨良雄為他抒發怨恨的手段﹗
4.良多眼中的良雄:相較於橫山夫婦對良雄的敵意,良多倒是對良雄充滿了關懷與憐憫。良多認為良雄雖然在廣告公司打工,但也是份不錯的工作。良多還鼓勵良雄說:「你才25歲,努力就會有希望的。」當恭平醫生非事實地批評良雄時,良多也幫著良雄說話。良多也勸利子放過良雄,不要每年再邀他過來。在良雄的身上,良多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良多在父親的眼中,也是個沒有出息的人。為了避免讓父親失望,良多還要隱瞞他失業的事實。當聽到父母親不斷地批評良雄時,良多以嚴厲的語氣激動地說:「不要擅自比較他人的人生,我想他一定很努力了,或許只是未必事事如意,可是爸爸卻直接批評他沒出息。」「大哥如果還活著,也不見得有出息,人是很難講的。」良多的這番說詞像是為自己辯護,因為他父母親不就是常拿他與純平比較,而無論良多怎麼努力總是比不過純平。
橫山夫婦眼中的良雄一生背負著殺他們兒子的罪名,一生活在罪的陰影下。但就像良多所說,這根本不是良雄的錯,有誰願意間接地殺害一個救你性命的恩人?更殘忍的是,利子還每年邀請良雄來祭拜純平、每年提醒他所犯的錯誤、每年使他羞愧地向橫山家人鞠躬道歉。這樣地折磨良雄,多少也是使良雄意志消沈的原因,因為良雄說他自己除了健康以外,沒其他優點;當良多鼓勵他時,他卻說:「我的人生已經無望了﹗」聽起來多令人感到悲哀﹗良雄對自己絕望的感嘆,難道就是橫山夫婦想要的結果?利子的報復就能使純平死而復生?利子說,「無人能怪罪才是最痛苦的」但是怪罪於良雄就能使他比較不痛苦嗎?我覺得橫山夫婦失去愛子心中的痛苦,不是用批評與報復來解決,而是決定在愛與寬恕中,釋放他人,釋放自己,雖然痛苦有時仍會隱隱作痛,但若繼續活在怨恨與不饒恕中,才是更加痛苦﹗[/quote]

:PA: :PA: :PA:

劉秉怡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13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劉秉怡 » 2014-07-14, 23:56

横山家之味
日文的名稱是あるいても あるいても,意思是「走啊,走啊」
本片的靈魂人物利子,橫山家的母親,在家庭中舉足輕重卻又被貶抑的角色,她沒有醫生夫人的光環,彷彿只是一位死了長子的,沒有出過社會的家庭主婦。利子活在過往的傷痛之中,久久無法走出喪子的陰霾。
日子一天一天的往前滑動,歲月一點一滴的消逝,橫山家長子的忌日,成為家族聚集的日子,新成員的加入(次子的新婚妻子與她及先夫所生的兒子),給與這個活在過往記憶中不得出的家庭一些小小的震盪,卻也搖動不了這對沈浸在傷痛之中的老醫生夫婦。一家人難得的聚集,就圍繞在餐桌邊,吃著母親的拿手家常小點,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然而閒話家常,始終圍繞在因救人自己卻溺斃的大哥以及父親感嘆衣缽因此後繼無人。二兒子(阿部寬所飾)從事古畫修復的工作,也可說是古畫的醫生,卻得不到父親的重視與讚賞。他修復了兒時的作文,卻修復不了父子之間的鴻溝。失業了,卻也沒有向家人告知的勇氣。
15年了,當年被救起的青少年已是青年人了,每年都因著利子特意的邀約,每年都前來祭弔。利子不甘願就此放了那使自己兒子喪命的青年人一馬,要他一輩子跟著她咀嚼刻骨銘心的傷痛。青年人一事無成,還在等待另一個新工作的機會,遭到橫山老醫生的俾倪。
晚餐時分,只剩下横山老夫婦及二兒子一家人享用豪華的鰻魚飯便當。席間,在家中頤指氣使的横山醫生,還揶愉自己的妻子是沒有出過社會的家庭主婦。一首懷念老歌,勾出了利子隱瞞了三十年的,親自發現丈夫偷情的過往,美味的便當,頓時令人食不知味。
利子,這個承載著許多過往傷痛這位家中的靈魂人物,是如何牽動家人間的情感呢。一個母親,一位妻子,是要如何面對家庭的變動,同時又要釋放或轉嫁一路走來所承接的生活上以及情感上的壓力?

這讓我想起兒時所學的一首詩歌,「向前走啊!努力向前走,一去不回頭。向前走啊!努力向前走,前進莫回頭。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國。向前走啊!努力向前走,主就在前頭」歌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小朋友很快的就能背了起來。出處是源自聖經路加福音9:62。雖然這段經文耶穌是要提醒所有想跟隨他的人,跟主走同樣的道路並不輕省。當自己「手還扶著犁」時,心目卻已經四處飄移,尋找種種理由,成為推拖自己傳上帝國福音之責任、不願全然順服的藉口。
但是人生的路何嘗不就是開始了就無法回頭。
利子因著與丈夫貌合神離的關係以及未走出喪子之痛,而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一生都在沈潛的傷痛中度過。然而人生就像電影名稱「あるいても あるいても」,沒有回頭的機會,就這樣一直一直地走下去。世代的傳承也是這樣一代一代地接續下去。我們是要原地踏步,抑或是揹起沈重的生命包袱,還是一路欣賞富變化的人生風景?片中出現的小黃蝶,彷彿要帶領利子殺出人生困境的重圍,是如此地不易與痛苦。
我們的人生方向是否已明確、聚焦,抑或是受到環境事件的影響就失去了方向感,還是不斷地舔拭自己的累累傷痕?不要忘記的是,生命的旅程一開始就無法停止,不能再回頭。

陳月紅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12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陳月紅 » 2014-07-15, 00:18

【橫山家之味】是導演是枝裕和雙親相繼離世後的作品,他希望能拍出一部充滿歡笑而富生命力的電影獻給雙親。
這部以日常生活及家庭關係為主線的庶民劇,描述橫山家的良多,因為長兄當年為了拯救一名落水男孩而慘遭滅頂,升級成為獨子的他,因未順從父親心願作醫生,卻當了古畫修復師,又娶了帶著拖油瓶的寡婦為妻,更加重父親對他不滿的心結。當他硬著頭皮帶著妻兒回老家為長兄忌日掃墓時,透過成員間的對話和互動,呈現出家人代溝、外遇、怨恨等種種問題。
橫山家庭和傳統的華人家庭文化雷同。父母重男輕女、希望兒子將來繼承衣缽,劇中很多對白都耳熟能詳,例如爺爺說:「明明就是我辛苦賺錢養家,為什麼老是說-奶奶家!」讓許多人聽了忍不住發出會心的笑聲。
在傳統社會中無謀生能力的母親,因為兒女的牽絆,在婚姻生活中極力壓抑忍耐,怨懟總是指向父親。她常在淡淡話語中說出辛辣、切中要害的字句。尤其是她在年輕時遇見先生出軌,居然可以不動聲色,還去買了先生為情婦哼唱的情歌的那張唱片。幾十年過去了,她守得最後的勝利~家成為孩子口中“奶奶的家”,還冷不防地給先生一記回馬槍,真讓人不寒而慄啊!日本女性長久以來被壓抑的意識覺醒後,在孩子長大成人時紛紛要求離婚,讓許多高年男性失去妻子後生活無法自理而紛紛自殺,其來有自。
母親的壓抑和苦毒,使她不放過自己和ㄧ起受傷的家人;而她堅持要每年邀請當年被兒子救起的那位男孩來參加忌日,原因是~「沒有人能怪罪是最痛苦的事。」
父母幾年後相繼過世。當良多帶著家人回老家掃墓時,他對小女兒說起母親告訴過他有關蝴蝶的傳說~『冬天沒有凍死的紋白蝶,到了夏日會變成黃蝶飛回。』這就是家人切不斷的連繫和傳承吧!

李彩霞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13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7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李彩霞 » 2014-07-17, 15:42

韻琳老師在第一堂課分享中提到『為成人說故事』就是用故事隔著距離看自己,在『橫山家之味』的電影中就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

雖然我們常說爸爸是一家之主,但媽媽才是一個家的靈魂所在,孩子、先生無不都是圍著她打轉,也許是在我們母親那年代的女姓早期地位不高,等到成為婆婆輩時,就忍不住將她一輩子的隱忍宣洩出來。我就在利子身上看到媽媽的影子—煮得一手好菜,卻用同樣標準苛責兒女、忍了、守了丈夫幾十年,到老了定找機會反咬一口、…等。利子無法享受兒女以她為中心,永遠在懷念那永遠回不來的出色大兒子,這樣的晚年生活令人覺得悲哀。

另外,我也看到了二媳婦由里香,從她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忐忑不安的回婆家、忍住公婆的傷人言語、終於可以回家的時的大呼一口氣,在在都呈現出一位想做好媳婦這個角色的心路歷程,特別她又是守寡帶著拖油瓶再嫁的。

但無論如何,我們再和父母關係不好,或多或少都傳承了父母給我們影響,雖然口中心裡都不想”像父母”,但我們會去說父母告訴我們的傳說與忌諱、我們的行為和生活習慣都沿襲著他們,一代又一代。

陳啟鳳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53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45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7/1): 電影<橫山家之味>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陳啟鳳 » 2014-07-21, 18:09

[quote="訪客"][b]蔡淑貞[/b]
一個人到了獨立的歲數還沒學會饒恕父母,其實對自己何嚐不是一種懲罰,因為對父母的愛和回報是一種自我的滿足。...我想到生活模式可以展開新頁,但也會重踏覆徹。[/quote]你看得很仔細,對劇中人的心理也有很好的揣摩。饒恕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當我們無法放下心中的不平,忌妒和苦毒時,情緒彷彿是迴力棒,終究也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