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蔡宛蓉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22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蔡宛蓉 » 2014-08-17, 16:22

Q:人力資源經理和電影中的其他角色(妻子、女老闆、記者、尤莉亞的兒子、……)都有關係上的衝突,他們之間的衝突點及原因是什麼?最後他們是否和好?和好的契機是什麼?
A:我認為經理對人的理解與感受,他看到死亡的員工時覺得那只是一件待辦事項,他對身邊的人缺乏感情的連結,經理對於自己的人生充滿不滿意及倦怠感,內心思考的都是如何趕快完成老闆交辦的任務。對於老闆和妻子女兒三位女性細心的提醒,經理並沒有認真去思考體會。他還活在過去自己所喜愛的工作當中,離開原本的工作的失落感,勝過與妻女疏遠的情感。對於新認識的人也沒興趣多了解接觸。
當女職員的安葬事宜勉強他去與人長期相處,他被迫去經歷別人的情緒,與人相處互動,讓他的“人味”變多了,也從對方的家庭學習到要把握與自己家人 相處的時間,不要錯過自己孩子成長的機會。

賀榮蘭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4-06-25, 00:45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賀榮蘭 » 2014-08-17, 17:01

電影中的人物沒名字只有職稱或代號,導演想要傳達的是什麼?
這是一部追尋生命歸屬之旅的電影, 它不僅探討家園、歸屬、還有以色列境內外來民族的漂泊離散。片中的女主角”尤莉亞”一開始就死了。她是個來自羅馬尼亞的外籍勞工,在一場爆炸事件中遇害,但是她的屍體卻一直沒有人來認領。於是小報記者開始追蹤這個無情雇主;一個大麵包生產工廠,企圖製造新聞話題,激起大眾的憤慨。於是麵包工廠命令人力資源部經理出馬來平息風波。男主角-人資部經理在一開始是個官僚味十足的高階主管,對下屬擺足姿態,對外則花錢消災,從未真正把對方當作人來看待。但在記者緊迫盯人之下,讓他在結束這趟旅途之後終於對人性尊嚴與價值有了深刻的領悟。

對導演而言; 名字本身僅是個符號, 重要的是在簡單的故事、 樸實的角色關係下, 透過此高階主管為了要處理好員工善後之事所經歷的曲折旅途,不但一方面諷刺了政府的官僚和無能;另一方面,則運用了權勢地位的高下表達出在龐大社會體制下, 對渺小的個人缺乏尊重宰割的方式的無奈感, 以及深刻探討如何去捍衛升斗小民的人性尊嚴! 也顯現出在信奉資本主義的大企業以去人性化的方式管理事業下,如此的行徑和共產主義的高壓專制其實是並無不同。

生活在民主法治中的我們是否要心存感恩之餘更要捍衛正義之聲?

高宗榮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36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高宗榮 » 2014-08-17, 20:39

這部電影很特別是以運送死者回故鄉,為整部電影的主軸,在回鄉的路中所發生的故事。 從導演的心理所表達的是兩個家庭的差異,更從兩個國家的差異去發展。
從人力經理中看到,經理對家中的承諾大部分都沒有實現,與家庭成員失去了信任感而產生衝突,又被記者追查而產生無奈感,只有面對而送死者回故鄉,在送行的過程中發現死者已離婚,孩子在外流浪孤獨無依靠,整個家庭是破碎的,又死者的母親的無奈,因此經理的心靈開始轉變,而主動打電話回家報平安。
從電影中看到兩個家庭的差異,跟現在的腳步越來越快,心靈越來越空虛,除了家是避風港以外,更需要一個心靈的避風港依靠,且這依靠是可依靠更能激勵我們安慰我們,除了上帝還有誰。

鄧綺如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27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鄧綺如 » 2014-08-19, 18:37

2、電影最後一幕是再把棺木送上裝甲車,這代表什麼意義?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

最後一幕再把棺木送上裝甲車代表著派遣經理對死者及死者母親的尊重,完成尤莉亞想要永遠住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宗教聖城)的心願,雖然死於意外的尤莉亞並未立下遺囑,但是尤莉亞的母親瞭解她,所以雖然很傷心女兒死於異鄉,但她關心的竟然是「女兒在那裡快樂嗎?」,由她問派遣經理的第一句話可以得知。

這種母愛是很難想像的,也很難被一般世人認同的,尤其是對華人而言。華人的觀念是「愛他/她就要管他/她」,而尤莉亞的母親在乎的是「女兒快樂嗎?」她讓高學歷的女兒放棄工程師的工作離家背景去追求她想追求的,她離婚,拋夫棄子,遠走他鄉,到一個她認為可以找到心靈歸宿的地方去當一個清潔工,作別人不想做的事。試想如果是華人的父母,有可能讓自己的小孩這樣胡搞瞎搞嗎?

這部電影想探討的一個問題是,人一生到底是要追求什麼?高學歷?高職位?高財富?有很多人每天庸庸碌碌的工作,忙(忙著努力工作往上爬)、盲(盲到對身邊有需要的人、事、物都視而不見)、茫(茫然到某個程度而喪失自我),以尤莉亞對比派遣經理,尤莉亞雖然死於意外,但是她是快樂的,在死之前,她放棄過去不好的一切,到外地追求屬於自己新的生活,但是派遣經理,他雖然活著,但是他不快樂,工作上不快樂,家庭中也不快樂。透過整個運送過程中與尤莉亞兒子及記者的相處及路上發生的種種事情,他反思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工作與家庭,於是最後他決定要做二件對的事情。
(1)他打電話給妻子說:「我要回家了」。這次是真的要回家了,而不是「人在心不在」的回家。
(2)他決定要送尤莉亞回家,回到真正的天家,所以他再度把棺木送上裝甲車,運回以色列,成全死者的遺願。

邱美榮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6
註冊時間: 2014-06-29, 00:00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邱美榮 » 2014-08-19, 22:57

回家的路

 故事場景由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開始,一路走到東歐的羅馬尼亞,跨歐亞兩洲。故事的軸心圍繞著一位死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的羅馬尼亞籍外勞──尤莉亞──發展。她那原本沒有人認領的遺體,後來由雇主指派的「人力資源經理」(人命派遣經理)護送回家。故事由此展開一連串回家的路。

一、尤莉亞回家
 尤莉亞在這部影片中從來沒有以人的實體現身過(甚至連遺體都沒有確實出現過),但她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真實曾經活著存在過的人。藉著在耶路撒冷麵包廠中曾與尤莉亞發生婚外情的前主管口中的描述,藉著尤莉亞的遺物──房屋鑰匙、沾了血的薪資單、十字架項鏈、她的住房與住房中的物件等,也藉著她的前夫、兒子、兒子手機中的錄影、她的母親等,使我們對這位"隱藏的女主角"有了如同拼圖一般的認識。其中的高潮是當我們與人力資源經理一起看著尤莉亞兒子手機中的錄影影像時,尤莉亞從此由一個冷冰冰的名字與屍體成了一位活脫脫、真實存在過的人。
 尤莉亞,這位出身、成長於羅馬尼亞的女子,受過高等教育,但受到羅馬尼亞充斥的低國家意識影響,一心一意想要遠離羅馬尼亞、遠離家鄉、遠離家庭。她不只有這樣的想法而已,她也付諸實際的行動:遠離故鄉、離婚、離開前夫與獨子、離鄉背景到語言不通的國家(以色列)、紆尊降卑捨棄高學歷擔任外藉勞工…。後來,在一次公車爆炸事件中意外喪生,成了無名屍。身上僅有一份麵包廠的薪資單足以找到她的身分。
 在一個以製造新聞維生的記者聳動的新聞影響之下,這個被記者稱為"毫無人性"的麵包廠指派了人力資源經理護送她的遺體回羅馬尼亞。哪裡知道,一波三折,原本以為只需要送她的遺體回到羅馬尼亞境內,給她的家人簽領了就行,沒想到她的丈夫(前夫)與她已離婚不能簽、她的兒子未成年也不能簽,不得不送到唯一可以簽領遺體的尤莉亞母親那裡。尤莉亞母親的家距離大使館約1000公里。
 這段遙遠、漫長的"尤莉亞回家之路",歷經打架、被警察扣留、強制安葬、偷走棺木(遺體)、受困暴風雪、急病中死裡逃生等過程,走過路、海、空不同路線,終於將尤莉亞(遺體)送到了她母親的家──也是尤莉亞的家鄉。
 劇情到這裡,總算可以圓滿落幕了吧!不料,劇情再次出現轉折。尤莉亞的母親告訴人力資源經理"你做錯了"!"什麼,我大老遠、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把妳的女兒送回家來,妳知道我犧牲了什麼嗎?妳知道為了這件事花了多少錢嗎?妳卻告訴我錯了,到底要我怎樣做?!"這是一般人會有的反應,然而此時影片中是一陣長長的沈默與沈思,最後人力資源經理做了我們都沒想到事:重新將尤莉亞的遺體放回裝甲車上,走回到來的路上。
 原來,對尤莉亞來說,羅馬尼亞不是她的家,以色列才是。那是她放下一切去追尋的地方、是她的夢想與夢想的滿足。因此,站在尤莉亞本人意願的立場,尤莉亞回家的路不是往羅馬尼亞去,而是往以色列去。

二、人力資源經理回家
 人力資源經理,以色列人,任職於耶路撒冷最大的麵包廠,與老闆的主雇關係已經很多年了,以致當他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出現危機時,老闆不只受理了他請調回國,甚至絞盡腦汁為他安排職缺(或許"人力資源經理"也是前所未有的職位吧?)。
 對這個人的形容,影片中好幾次重複的概念是"你人回家了,但你的心沒有回家"。原來,這位人力資源經理過去在外國工作,他的工作充滿挑戰性,卻符合他的特質,讓他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但卻因此疏忽了與妻子、女兒,使彼此間的關係充滿緊張,已經到了分居的地步。家,對他來說是沈重的壓力與責任、是若有似無的概念;回家的路,是一條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的路。
 尤莉亞,對人力資源經理來說,只是資料庫裡的一個名單,不具實際的意義、沒有實質的存在感。他對她,一無所知。由於受到老闆的指派,不得不接下這個"護送屍體"的燙手工作。一路上,一方面必須承擔完成任務、為工廠洗刷污名的壓力,另一方面則須承受來自小報記者緊盯著他找新聞的壓力。沒想到過程又十分不順利,原想趕快結束好趕回家,卻因不斷冒出各種料想不到的狀況,不得不延長這次的旅程、延後回家的時間。有趣的是,他似乎還滿享受在增加許多意想不到的開銷來讓老闆買單的事情上。
 隨著行程不斷地改變,每次給家人打電話,彼此都愈來愈感覺到人力資源經理口中所說的"回家"實在只是個空泛的詞彙,不具實質的意義。人力資源經理回家的路竟是那麼虛幻嗎?然而"家"對人力資源經理的意義似乎卻在他護送尤莉亞遺體的旅程中開始發生了變化,變得愈來愈具體化了。
 為了將尤莉亞的遺體送到她母親那裡,在這段不在計畫之內的旅程中,人力資源經理不得不帶著尤莉亞的兒子一起同行。途中,這位叛逆的青少年並不給同行者任何好臉色看,甚至修理那位想在他身上挖些什麼新聞而不停對著他拍照的記者,以致全員被帶到警局,被迫必須中途將他母親的遺體下葬。然而,就在這短暫的相處過程,人力資源經理似乎在這個不快樂的孩子身上看見了什麼熟悉的東西──是他的女兒臉上的失望。於是他開始關心起這個孩子的心情和需要。
 為了這個男孩,人力資源經理偷了他母親的棺木(遺體),以便能繼續送他母親遺體回家的路。又為了這個因他母親的死亡而衝進暴風雪中的車裡對著母親的棺木哭泣的男孩,自己也衝進暴風雪的車裡,以致病得幾乎死了。彷彿透過這個男孩與關心這個男孩,人力資源經理學習了"家"與"家人"的意義,也學習了如何向自己所愛的家人表達關愛。最後一通打給妻子的電話,簡單卻帶著真摯的情感,也傳達給了他的妻子,他說"我要回家了",她回答"好"。就這樣,關係修復了。他的心回家了。

三、尤莉亞的兒子回家
 滿嘴髒話,出口成髒,目露兇光,動作充滿攻擊性,是這個男孩給人的第一印象。他的父母離異,母親為了自己的夢想離開了他,將他留給父親;父親似乎不能理解他、無法管教他,彼此衝突極大,以致父親將他趕出家門,放任他去住在廢墟裡。他是一個被"家"拒絕的孩子。
 他再次回到父親的家中,是因為人力資源經理等人送來了他母親的遺體。但他的心是關閉的,向他的"家人"關閉、向"家"關閉了。在影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在這段過程中,一直像隻刺猬一樣,無論誰與他說話或給他什麼東西,他的反應都是攻擊性的。
 然而隨著這段意外的旅程,在陪伴母親的遺體回到外祖母家的過程中,親身經歷到一個如同父親一般的人對他的關心與理解。似乎就是在人力資源經理偷偷運走了他母親的棺木(遺體)時,他的心防開始瓦解了。原來,有人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啊!
 在照顧那個為了他而衝進暴風雪的車裡致病倒了的人力資源經理的時候,這個男孩的心也開始改變了。不再設防,甚至將他手機裡母親的錄影給人力資源經理看。最後這段旅程,不只是他母親(遺體)回家的路,也成了他自己回家的路。到了外祖母家,祖孫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這男孩如同換了一個人似的,他接受愛也表達愛。最後,目送母親的遺體再次回到來時路的時候,他是與父親站在一起的,臉上的抗拒與暴戾之氣已經完全消失了。
 這個男孩回到家了。

 這部影片很深刻地留給觀眾一個省思:什麼是家?什麼是回家?究竟你的身體(人)所在的地方是你的家,或者你的心所在的地方才是你的家?
最後由 邱美榮 於 2014-08-23, 15:26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月童 » 2014-08-25, 22:00

由 湯麗明 » 週五 8月 22, 2014 4:31 am

「人命派遣經理」-- 尤莉亞的奇蹟 湯麗明

一位在一場自殺爆炸案中喪生的外籍女工,因為她工作的麵包工廠沒有及時認領遺體受媒體指責,在死者躺在冰庫的同時這件事可能被擴大炒作成勞資議題或大企業去人性化的社會問題。

然而在這家耶路撒冷最大麵包工廠的上級主管為了平息與論指派人力資源經理大衛先生收拾爛攤子。在此同時,這位在耶路撒冷爆炸案中只是一個死亡數字的受害者、麵包廠工作編號535員工終於被賦予人性的一面。

原本有著工程學位來到異地、卻任何辛勞工作都肯做的尤莉亞,與夜間工作部門主管間發生了感情;男方卻因婚姻道義將其解雇,好快速斬斷情根,但出於憐憫仍付給她薪水。她出事後無人認領遺體,冰存數日。之後由她身上的薪水袋追蹤到麵包工廠,導致大衛先生所面臨外界對公司處理員工後事「慘無人道」的控訴。大衛去辦手續時知道太平間工作人員們將她取名為「天使」。大衛在找尋她的住所時很容易由附近女孩口中問出她的住處可推測她平易近人的個性。由門牌她看到她的以色列名為路得(在電影中譯為「露絲」)。大衛看到屋內情況--桌上盆栽、未吃完的水果,煙灰缸中的菸蒂,希伯來文入門書,床頭邊掛的十字架,床上凌亂的衣服,牆上小男孩的照片等等,很難想這家主人已去世! 精疲力竭的大衛將床上兩件衣服摺好後,騰出位置居然就倒下來歇息。或許因為分居之後他一直住旅館,身心不得安歇吧!也或許他對尤莉亞已漸熟悉並有好感。

之後在接觸一位認識尤莉亞的外籍女工時,知道她的墓地已被選好在一上好的位置;也知外勞生活在耶路撒冷「樣樣辛苦事事複雜」,但是在此「靈魂會得到滿足」。在大衛主動提出公司能幫上許多的忙--老闆一通電話便能創造「奇蹟」時,友人說:「尤莉亞是值得得到奇蹟的人。」

關於人力資源經理大衛先生,他與妻子女兒分居,但為了孩子的教養夫妻仍保持密切聯絡與和諧的君子之交的關係。大衛努力想負好責任,無奈工作太忙,他無法面面俱到,對妻兒的諾言總是保證了又保證,但形勢比人強,照樣一次次的爽約。他的妻子怪他總是「人在心不在」,對他拿公司的麵包當禮物送給她而不送花也無可奈何。但這或許是大衛腳踏實地的個性,又或許是他已無餘力去經營浪漫了。然而在這艱難的狀況中,可喜的是大家仍努力挽回關係!

在公司方面,綽號「寡婦」的老闆盡全力彌補這件事對商譽造成的損害;大衛出面澄清狀況還不夠,輿論繼續發酵;「寡婦」認為還必須認錯、甚至「懺悔」;但都要大衛承擔;大衛成了代罪羔羊。老闆曾在大衛人生低谷時不吝拔刀相助,現在理所當然的可討回一個人情。再說她也表達了對大衛的不滿:雖然大衛負責認真,但總是「人到心不到」--與其妻見解相同。這次他被託付的任務是將遺體體領回並將其帶回母國厚葬。

之後大衛與死者「刺蝟」兒子、一來意不善又白目的記者、一位文化及習性迥異的領事與司機帶著棺木前里迢迢的踏上一曲折離奇的瘋狂旅程。在目睹死者家庭關係、體會孩子叛逆背後的哀傷與無助、並小心翼翼給予「刺蝟仔」心靈上的扶持,再加上其他人—包括領事夫妻關係的小心經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慟,祖孫跪地相擁而泣的哀慟等等,一趟公差無意間成為大衛心靈探索之旅。換了一個場景,面對另一家庭的問題,大衛能從第三者的角度去檢視自身的家庭問題,在這喪母的孩子身上也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

雖然公事公辦的官員認為對死者來說,葬哪裡都一樣,但是大衛仍一路追溯死者在家鄉所留下來的心靈足跡,最後找回她最想要的安葬之地,亦即耶路撒冷那處上好的墓地。

最後的結局是溫馨圓滿的! 大衛與「刺蝟仔」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孩子也與父親和好,母子連心,雖然生者傷痛,但究竟死者也算在入土前回鄉與自己的孩子、及自己的母親「相聚」;她生前所配戴的十架也交到孩子手裡。雖然大衛又一次對女兒爽約,無法陪她去校外教學,但她似乎也透過電話參與了這次事件,並等待父親回去團圓。這整件不可思議的公差,在媒體上或許幾句話便可帶過,但它所帶來生命的改變只能用一生的歲月去印證!

這部是以色列電影、我看到了一些以色列的成分:耶路撒冷不安的情勢、以色列國四面受敵的緊張氛圍;但盡管媒體對外籍勞工身亡處理有如此負面的報導,我由此事件的處理仍可感受到「接待客旅」的精神。片中也多處出現象徵生命的麵包,並有大衛負責忍耐寬厚的良善,也看到了一位丈夫為婚姻道義而及時懸崖勒馬的用心,更有女領事堅守在異地守安息日的傳統,並其異國夫婿的「猶太靈魂」。

尤莉亞又名「路得」,她以外邦人之身分進入以色列,或也接受了十架救贖;雖然客死異鄉,她如一粒麥子,落地卻結出許多子粒來。她的遺體奔波了近一千公里,一路上卻帶來莫大的祝福;這是尤莉亞得到的奇蹟。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