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 Joan of Arc--導演 盧貝松
英法百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法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英法百年戰爭的一位關鍵人物:聖女貞德 Joan of Arc。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得到「上帝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教宗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500年後被梵蒂岡封聖。
來自洛林的聖女貞德,出身農民,不識字,不懂戰術,唯一擁有的,是純潔和堅定的信心,她深信自己是上帝派來拯救法國的,法王查理七世發現需要利用貞德,才能攏絡人心。兩次不可思議的勝利奧耳良之圍以及理姆斯戰役。理姆斯乃為歷任法皇加冕之地,被英軍所統理,所以人民都支持此次毫無勝算的戰役,結果戰役再次成功,查理加冕,成為「法王查理第七」意味著向英國宣布法王查理才是正統。英國就貞德事件對信仰的回應,非得把貞德指控為女巫,才能使上帝站站在英國一方。
少女貞德
少女貞德很愛去教堂告解,喜歡在教堂裡。她並不熱衷與同齡孩童們玩耍。每當在教堂裡,她聽得到有人在跟她說話,在她心目中,他很美,像個穿白袍的孩子,坐在寶座上。說話的人告訴她,一定要乖,要幫助每一個人,要照顧自己,她反問神父,您覺得他是從天上來的麼?
在寤寐之中,在草原上,聽見聲音的呼喊,身旁出現一支劍。再醒來,在森林中,有狼群,寶座上的白袍孩子不見了,寶座是空的,有射火劍的軍隊,村莊被燒毀,燒殺擄掠,四處都是英軍,姐姐被先殺後強暴。一切親眼目睹。貞德的劍成為剌死姐姐的利器。
姐姐死後,快樂的貞德變了一個人。她要見神父,她問為什麼姐姐要代她死,上帝卻要救她?神父把貞德的創傷與使命做了連結:完成上帝給你的使命,姐姐的死就有意義。但是她貞德無法原諒英軍,她不要等到長大成人以後,她要當下與耶穌合而為一,跑到教堂,吃餅喝杯,滿嘴的酒,如血一般。冀希得到耶穌復活的大能,成為神的使女。在英軍襲擊村莊,使她的家破人亡的前後都是要與上帝合一、同在,但是心情完全不同。
神蹟
當貞德與查理王儲聯繫,請求支援出兵討伐,並表明自己是代替上帝傳遞訊息,她是上帝的使者時,各樣的查驗,各方的質疑聲響發出,當政治與宗教領袖們審問貞德:「是處女嗎?」、「如果妳是上帝的使者,妳會不會行神蹟?」、「如果上帝要我們相信妳,祂就會讓妳顯神蹟(a sign to prove, as you are sent by God·)」貞德的回覆:「我不是來表演的,你們比我都聰明,我連字都不識,我知道當法國人民血流成河,你們還穿著華服坐在這裡,你們其實在自欺欺人,你們說你們是神的子民,卻看不到祂的手引領著我,穿過敵國千軍萬馬,為你們帶來神的幫助,這還不能證明嗎?還是你們要更多的signs?給我軍隊,帶我去奧耳良,你們就會看見神派我製造神蹟(證明了使命是來自於神)。」她要以勝利證明神蹟。
身心之傷
她確信上帝要亨利加冕為王,向王索要牧師、戰馬、旌旗,並兩次不可思議的戰勝。一開始沒有人要信服這鄉村來的、不識字的年輕女孩,她說:「對你們來說我只是個女孩。to you , I am just a girl。」她氣得要剪去頭髮。她說:「我很冷靜,是神在憤怒」
貞德一次中箭,但竟然沒死,那瀕臨死亡的重傷不止是身體之傷,更是在夢中的心靈之傷,她夢見了姐姐被英軍殺害、強暴的一幕,夢中在黑暗中,拿著火把,看不見方向,異像中的寶座是空的。那強暴姐姐的英軍的臉孔,其實是貞德在黑暗中的親身經歷,姐姐在被強暴時已被殺死,但貞德感同身受,承受痛苦。在夢中,痛苦的景像重現,貞德承受得更多。貞德將之昇華成為法國人民所承受的痛苦,法蘭西正在流血。
士兵對貞德的崇拜。士兵看到貞德在戰爭中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當她高喊著:「愛我的,跟隨我吧!those who love me, follow me, follow me!」也都完全臣服在她的領導之下。她一直在提醒要牧師為軍隊禱告。前一刻享受光榮,後一刻無法承受。她說:我們為我的理想而戰;又說:我們必須懺悔。在殺戮的血腥戰場上,一幕恍神中的貞德,忽有聲音與她對話:「妳在做什麼?what are you doing? Joan」貞德回答:「我在玩,I am playing,」「妳在對我做些什麼?what are you doing to me, Joan?這就是榮耀麼? is it glory?」看到戰爭血流成河,貞德對屠殺產生了極深的罪咎感。
天人交戰
貞德到底是不是神所差派?如果祂是神所差來,為何還讓她受傷?誰知道?神知道。法國人認為她是聖人,英國人認為她是女巫;政府需要她的時候,她是神的使者,當她的勢力強大足以威脅政權時,她只有獨力接受上帝的「考驗」。
我們一生不都在天人交戰麼?貞德在恍忽之中,看見素常異象中在寶上的主,正在流血。貞德獨自在陣前喊話教英軍離開,她己經看到太多的血腥殺戮。理姆役一役未費一兵一卒,嬴得了光榮的勝利。這樣的勝利引發了各方貞德的殺機。
三天之內,加冕儀式促成,大家開始在意小事,加冕典禮的衣裳是否夠華麗、登基應在巴黎還是理姆斯才夠正統……。國王的加冕之油乾了,神油應是取之不盡的,大家都在緊張之際,國王岳母將油加入瓶中,輕鬆地運用人的力量,使之成就了一個「奇蹟」。貞德只用以激勵人心,完成復興大業的政治佈局?還是宣告神的旨意的使者?這些問題都已在表象中模糊了焦點。
消逝的聲音
巴黎攻城,功虧一簣。沒有人想要知道那些貞德所聽到的聲音,受傷、沒有援軍。加冕之後,國王的背叛,大臣和岳母和查理國王不再支援,想以外交,獲得和談的機會。貞德眼看勝利在望,卻沒有說好了的援軍前來支援。她義奮填膺地對查理七世說:「法國不屬於你,查理,法國屬於上帝」
加冕大典結束後,貞德開始聽不到那對她說話的聲音了。同袍開始也質疑她:「聲音消失,可能也是一種徵兆。你怎麼知道那聲音不是你自己的聲音?」
如果你專心聽也可以聽到。
政權已經不再需要她了,查理王說:「她要是回家就好了…..」、「如果上帝拋棄她,我們又將如何?」這些人,彷彿沒有信仰,他們遠觀貞德的神如何幫助她,只有貞德需要來自神的考驗,因為他們自己的目的己經達成。
遵從使命的使者?
在勃艮地戰役中,被拉下馬來,成為戰俘。異像中,貞德見到了一名黑衣人,他對貞德的對話:「妳對死亡的浪漫想像,我是來釋放你。」
她對他說:「撒但退去吧!」他對她說:「妳以為妳是誰,竟可分辨善惡?」
賣了她,像是聖經中猶大賣了主。法皇不願贖她,昔日軍官戰友集結了一萬法郎,要贖回貞德。英國人卻買了她的審判權,要控告貞德施行異端邪說
教會受到英國政府的擺佈,對著貞德說:「我們都是虔誠人,教堂的大門為迷途知返的人而開。」
「除非你聽我懺悔。」自使至女終,貞德的態度很一致,不論遇到何事,都要找神父告解。這回,卻沒有任何一位神職人員,願意聽她的告解
貞德在牆上刮上十字架,她禱告時,黑衣人又出現了,「是神要求妳為祂做事麼?God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貞德向黑衣人堅稱,是因為有清楚的呼召及異象,像是聲音、像是劍,她要完成神交託她為法國而戰的使命。黑衣人對貞的德說:「有任何原因,你卻只選擇這一個,你選擇你想看到的。」
任何面臨宗教或是政治的審判,都難不倒她,她卻無法面對內心的審判
教廷成了政治的手段,找不到她的罪狀,也害怕如果她真是神所差來的。主教騙了她:「為了上帝,簽了你的罪狀」,主教要她簽了罪狀,結果是處死自己。她向上帝禱告說:「主啊,你不要遺棄我,這是你要的麼?我不要在沒有懺悔的情形下被燒死。」貞德無法告解而死,沒有人聽她告解,只有那黑衣人。在告解中,她否定了所有她的使命:
=我看到許多神蹟都是我自己想看見的
=我作戰是出於報負和絕望
=我是,人們所相信的一切,只為師出有名
=我是自豪, 固執,自私,殘酷,你覺得你準備好了麼?
最後,黑衣人按手在貞德的頭上,為她禱告。受死前驚恐的表情,整個人被拆毀。最後,十字架出現在火中,被高高舉起。
盧貝松的聖女貞德
500年後,貞德被封聖,貞德的被燒死,儼然成為一齣黑色的歷史鬧劇。貞德是走在世人面前的人,她帶領了法國人走向了一個新的歷史路徑。或許她也是走在神的前面的人,以至於她「要」與耶穌合一;她「要」愛她的人跟隨她;她「要」隨時告解。在片中,我們也無時可以看見,人的能力與神的能力對峙,以上帝之名行事的人,除了貞得,還有查理王的岳母、宗教領袖、法國政府、英國政府。
片中有許多貫穿全片的概念,發人深省。如少女貞德問神父,那是上帝的聲音麼?「無論祂來自哪裡,應當是好的。」接下來成為一個套用公式一般,「如果人民信她,可使軍隊重燃鬥志,我就也相信她」、「如果上帝救法蘭西,我就相信她」,又如貞德一開始要驗明正身,主教團向貞德要神蹟,等待神蹟;在戰役中,需要神蹟;及至皇帝加冕時,岳母所製造的神油神蹟。這誠然是一個功利主義的信仰,我們或許也在其中迷失自己的方向。馬太福音12:38-39「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大家等著看神蹟,卻不願意尋求神的面。
貞德自小就在異象中見到耶穌,及長,至最後入監。前兩個耶穌形象,貞德並無與之對話,祂是在寶座之上,她認得祂。在以黑衣人的形象出現時,貞德與之對話,卻不認得祂。她對黑衣人說:「不,你不能留下」--我們不認識神,我們拒絕祂。她自我定義:「我很虔誠,我做上帝要我做的事」--我們自以為很懂得神,我們認為神需要我們。「神給我顯現神蹟」-只是巧合,但你只選擇其中一個,你看到的不是事實,而是你想看到的東西。貞德自誇的虔誠,最終的本質也不過與宗教領袖或政治領袖一般,要一個神蹟,才能確認神的存在與信實。
希伯來書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以弗所書2:8-9「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盧貝松彷彿在挑戰觀者,你所信的是什麼?是呼召貞德的神?是加冕法皇的神?是允許貞德吃敗仗的神?是在死前全然拆毀貞德自尊的神?你我是否看到都是自己想看到的?還是那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劇中的許多對話都是以問答型式呈現,在詢問當事人的片段中,就彷彿在詢問觀者,「那你認為呢?」
最後請求主教告解而未果的貞德,得到了黑衣人告解的機會。黑衣人給了貞德還原自清的機會,我們到底是挾神諭以完成自私的心願,還是要在神面前尋求成聖的道路?我們終其一生就是在學習面對自己,面對人,面對神。神將那最難的功課交由祂與貞德一同完成,公義之中不仍顯現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