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pan 在第一次上課時聽見Sabina問為麼要活下去Zupan有點吃驚,在無意間發現Sabina的才華
他用近乎羞辱的方式刺激她,希望她能為自己做決定,為發揮恩賜的選擇而活,但Sabina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Zupan真正想教給學生的是一種做人的方式
1.基本的德語能力
2.例如透過儀式表達人與動物的區別
3.用價值判斷何謂生命中最重要並為你的決定作出選擇並為選擇付上責任
4.如何面對死亡後的悲傷及悲傷後如何生活
當他來到一個班上時,他象徵了那一種想形塑學生文化的外來者,類似外來政權來到不同民族所進行的殖民統治
Zupan為了能較快的產生果效(他曾跟Sabina說過我若早來一年你就不會如此)他統治的方式讓同學感到較強硬
例如用不准說母語要說德語,要建立儀式,改變現有評量分數的習慣(降低二個等次等於他們的陳度)
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不停地累積成不滿的情緒,並在學生們認為Sabin之所以會死,是因為她受不了這種新的統治方式造成的就如同他們一樣
但Zupan卻在Sabina死後選擇繼續忽略群體的情緒,傳達他認為來自托馬斯.曼 (Thomas. Mann)"對的信念"或他是自己在曾面對死亡後生命經驗所產生的體悟
例如:
一個人的死亡更多的是活著的人的事情,不是他自己的
你在意的人死了你會悲傷,但要悲傷多久,生活還是會繼續,為什麼我們不現在選擇走出悲傷繼續生活
這些教導使與Sabina有關係的好友們都無法消化或承受,他們將情緒倒向是Zupan帶班的方式才是造成這樣結果的主因
但Zupan卻認為是Sabina用他的價值判斷何謂生命中最重要,並用死亡成為他最終的選擇 (沙特哲學),雖然Zupan已鼓勵他要用音樂作她活下去的選擇
Sabina最好的朋友Marusa因Sabina所作的選擇極度悲傷,因為一個人的死亡更多的是活著的人的事情,不是他自己的
在故事中Marusa承擔了所有Sabina死亡決定的後果大到一個程度使Marusa說:若我能再看見Sabina,後我會想殺她,然後再抱他
Zupan想帶給學生的文化並不是納粹主義的文化,其原因是他最想教會學生的事,學會為自己作出決定並為付上責任
所以當學生對他產生許多反抗行動時ex 學生離開班上,帶面具,不願坐下或攻擊他,他並不是用行動將他們所有的決定強行清除
Zupan採取的是保持對他們選擇的尊重
若Zupan使用儀式的目的是像希持勒想建立極權,Zupan在面對反抗時應該要像辛德勒名單中所描述那位情緒失控,歇斯底里的希持勒一樣
這電影導演似乎暗喻群體形成決策的原因
雖然Sabina的死是導致情緒倒向是特定人的導火線,
但群體反抗的主因是在群體中所有共同的經驗,感受或信念(如種族,關係,對人面對死亡應有反應的信念)
當事件與群體反抗的主因脫勾時,事件可以被政客利用來使用這些失控的群體來達成原先他所設定的政治目的
以台灣為例
洪仲丘的死是情緒倒向是軍方的導火線
但群體反抗的主因是因為共同的痛點-不滿軍法文化,封閉,不透明等情緒
當事件與群體反抗的主因脫勾時,人走上街頭並不是因為真的關心洪仲丘的死
人關心的是我家裏的小孩會不會因為軍法文化,封閉,不透明的原因,造成我小孩有一天也會這樣
若按這方式分析228,大陽花,服貿等社會運動都可能是用類似模式來達到聚集人群的目的
若被像希持勒的人使用,失控的群體就會產生下一個納粹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