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來了-遇見蓓拉與巴黎立體派

講者:徐成德
講稿整理:陳若漪

  在夏卡爾整個生涯當中,除了哈西德猶太教的影響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太太蓓拉(Bella Rosenfeld)。

  夏卡爾原本有另外一個女朋友叫戴兒,但是有一天他碰到蓓拉,他一見到蓓拉,就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他在他的自傳裡面寫:「她的沉默是屬於我的,她的眼神是屬於我的,我覺得她像是早就認識我了,她知道我的童年,我的現在,我的未來,她像是一向盯視著我的內在世界的神明,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相見,我知道她就是我的妻子。我知道戴兒對我是不重要的,她只是位陌生人而已。我已經到一間新房子裡,我無法和她分離。」

  夏卡爾第一次見到蓓拉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女孩子是要跟他廝守終生的。後來蓓拉成為他創作的一個很大的支撐力量,他一個很大的靈感。蓓拉出身非常好,夏卡爾非常的窮,所以剛開始他們交往的時候,蓓拉的家裡非常的不贊成,認為蓓拉為何要嫁一個窮畫家,但是喜歡文學藝術的蓓拉非常堅持與夏卡爾的感情。

  後來夏卡爾先有一段時間到了巴黎,他在自傳裡說,他留在俄羅斯那個城很苦悶,他也不喜歡俄羅斯畫派的風格,他希望到巴黎去,所以當後來有人資助他,他就去到了巴黎。當夏卡爾到了巴黎後,他覺得巴黎一個有光有自由有陽光的地方,於是他整個畫風就改變了。

1913 窗外巴黎

  如果跟早期的「葬禮」、「婚禮」兩張比較的話,1913年的「窗外巴黎」這一張畫的顏色顯得非常的鮮豔。夏卡爾到巴黎的時候,正是立體主義最風行的時候,所以可以看得出來他受立體主義的影響。但是夏卡爾很有意思,你如果看他的自傳,或者是他的採訪,會發現他並不承認自己受立體主義的影響,他總是說「沒有,我都是用我的直覺,我在用我的筆在寫詩,我不覺得這個我受立體主義的影響」。他在自傳裡面說:「管他的立體主義三角型,讓那個三角型去死吧。」但如果看他的畫作,卻可以看到他剛開始繪畫時,受所謂分析派的立體主義影響很深。「窗外巴黎」中也可以看到綜合派的立體主義影響,就是把很多的元素打散,放在一個畫面上。從畫面裡可以看到夏卡爾天馬行空的特色,中間有貓,右上方有個人在跳降落傘,但是畫中的火車是倒過來的,有兩個人飄在空中不曉得在幹嘛,右下角是一個兩面的人;有人說這或許是夏卡爾一邊望向他的故鄉,一邊望向他的巴黎?的確很有可能,雖然他離開他的故鄉的時候說「我迫不急待的離開這裡。」但是故鄉從來沒有離開他的腦子裡,故鄉一直是他的畫作裡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元素。

1911 鄉村與我

  在著名的「鄉村與我」(1911年)中,立體主義的影響更明顯,除了受立體主義的影響之外,野獸派鮮豔狂野的顏色對他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鄉村與我」畫的是他的故鄉。夏卡爾非常的喜歡畫牛,「牛」在他的畫裡面一直重複。畫中綠色的臉應該就是夏卡爾自己了,在他這個鄉村的記憶裡,有一個道地的猶太旅人,但是非常有趣的,在猶太人的背後卻是東正教的教堂。夏卡爾常常畫東正教的教堂,他也常常畫十字架,這在台灣可能感覺不出其中的衝擊性,但是你如果住在美國,如果和猶太人來往的話,就會知道對他們來說在畫裡面用十字架,就好像在一個教堂裡擺上一個媽祖,或是在一個廟裡擺一個耶穌像一樣,是非常不搭調,非常衝突的。

  因此當猶太人看到畫面中出現十字架時,會感覺相當大逆不道,但是夏卡爾他自己不覺得,後來在他的畫裡面甚至畫了很多個耶穌,這個更是猶太教的大忌,你根本不可以畫耶穌的像,但對夏卡爾來說,雖然猶太教的東西讓他魂牽夢縈,但是整個俄羅斯東正教的東西,在他的生命當中也留下了很深的影響,特別是耶穌的生命,耶穌的生平讓他覺得跟猶太人的漂流、猶太人受的苦難非常的像,所以他常常在畫裡面畫,所以當他描繪故鄉時,有的時候看不到猶太教的會堂,出現的是東正教教堂。而從他的顏色、他的構圖則可以看到他在巴黎受到立體畫派跟野獸畫派的影響。

1913 母性
聖母子

  「母性」(1913年)畫的是一個懷了孩子的母親,夏卡爾參考了東正教聖像畫裡,「聖母子」主題的構圖傳統,但他常常把宗教神聖性的強調轉變成凡俗的,充滿家庭感的感覺。所以當他畫「母性」時,我們一看就知道這不是聖母瑪利亞,她穿的衣服是典型的猶太女子的衣服,尤其是頭巾最明顯,因此這就是一個懷孕的猶太女子。

  慢慢的我們會在巴黎可以看到他常常不能忘情的幾個東西,他故鄉的房子,在天上飛的牛,還有鮮豔的色彩。

1912 受難 夏卡爾
耶穌受難 林布蘭特

  1912年的「受難」中,立體派的影響就更深了,他用了立體派的風格把一般畫耶穌釘十字架的東西完全拆解,完全分開。如果比較林布蘭特的「耶穌受難」,會看到畫面中有人拿著梯子把耶穌的屍體拿下來,馬利亞和其他的幾個門徒圍繞在底下,整個的構圖的人物是集中在一起的。基本上在西方繪畫傳統裡,若是畫耶穌被釘十字架,或著將耶穌從十字架上卸下的主題時,都是人物圍繞著十字架的這種構圖。但是夏卡爾卻把這些素材拆解開來,分成許多區塊,拿梯子的人在右邊,馬利亞和另外一個人在十字架底下,畫的方式是很典型的立體派切割的畫法。

  不過夏卡爾和立體派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一般立體派的畫可以看到很多靜物的主題,以對形式做研究,但夏卡爾不喜歡畫靜物,他喜歡故事。所以在很早期的時候,他就對基督教的素材感興趣。這在猶太圈子裡其實蠻不可思議的,對猶太人來說夏卡爾的這個企圖是非常非常衝破猶太人的傳統跟禁忌的。但是夏卡爾他自己似乎不太在乎,雖然他的同胞一直批評他,但是他到晚年的時候,尤其是當猶太人在歐洲一直被驅逐壓迫的時候,他就常常的描繪耶穌。

1913 七指自畫像

  夏卡爾到了巴黎之後,整個畫風改變,用色變的鮮豔,想像力變的馳騁,構圖也變的大膽。在他的巴黎早期雖然他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但故鄉一直在他的腦海裡面,在1913年的「自畫像」裡,可以看到畫家後面的兩個風景:巴黎,和他的故鄉維台普斯克,他還用希伯來文寫了巴黎跟他故鄉的名字。在這裡很明顯的他的兩個重要的靈感泉源在他的畫裡出現。

  更特別的是畫家的手指頭有七根。按照哈西德的傳統,有七個手指是有神助之力的人。(在猶太人的觀念,七是一個整數,因為上帝用了七天創造世界,所以七具有神性的涵意)。因此夏卡爾把他自己創作的泉源,創作的能力,創作的靈感跟神性連在一起。日後他甚至借用宗教題材偷天換日,將一個畫家受到靈感畫畫的時候,類比成就像馬利亞接受聖靈成孕的時候,接受天使的消息的一樣的感覺。

 

上一篇  下一篇:繪畫主題(1)猶太傳統中的信仰主題

回【藝術天堂】 回【目錄】 回【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