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廣播檔,我們會陸續介紹三位作家:黃春明、洪醒夫、王
禎和,除了簡介他們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時也談到了從文學系譜
的角度來看,他們在台灣文學史中的特殊地位——他們各自以不同的方
式,呈現台灣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學。這三位文學大師中,很遺憾的,
王禛和與洪醒夫都已過世。
七零年代台灣正面臨從農業過渡到工商社會的激烈轉型,非常多
外資投入台灣,外商公司也紛紛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工商主導、經濟
掛帥之下,質樸農村社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傳統價值觀、生活方
式、人際關係,都搖搖欲墜,而最質樸的、活在傳統農村社會的小人
物,也成為七零年代的悲劇主角。他們或者繼續生活在農村,眼見著
農村經濟、生活、價值觀被衝擊的潰不成軍,或者到都市外地求生,
成為都市下層社會的邊緣人,渴望著有機會翻轉命運。
身為文學創作者,黃春明、洪醒夫、王禎和並未自外於這個劇烈
變遷中的社會,他們都憂心忡忡,但基於文學基調的不同,他們各自
以不同的方式見證他們所經歷的社會。
其中,洪醒夫是以非常抒情的筆法,描述他的親族與他的鄰舍,
質樸自然的農村小人物,讀來既溫馨又傷感;王禛和用非常特別的語
言藝術,反向玩笑似的諷刺,儘管少掉了洪醒夫的溫馨同情,但卻讓
人在大笑過後,無限的感慨;黃春明文學生命非常長,從七零年代一
路走到工商社會轉型成功的台灣、再走到科技台灣,他的文學作品也
因此出現很明顯的分期,文學不止紀錄台灣社會,也記錄他自己的人
生。
希望大家享受這些廣播聲音檔的分享,並紀念著台灣的七零年代
,沒有那個時代,也就沒有今天的台灣。其中,處境卑微的小人物,
在時代洪流中,團團轉著掙扎求生,既有傳統價值觀中的善良美好,
又有經濟掛帥下向錢看的環境變遷壓力,呈現出來的無奈、或鄙俗或
高尚,都深深讓人同情。
|